因村制宜 久久為功打一場鞏固提升的持久戰

 一是合理化運作。借勢農村土地增減掛、“三權分置”改革重大機遇,充分利用清理的閒置宅基地、閒置地上附著物等資產資源,進行合理化運作,實現集體增收。紅光老十五村藉助土地復墾政策,對老村閒置125畝宅基地進行清理復墾,項目立項批覆後,村集體將實現增收1000餘萬元。同時,創新和探索三權分置實現路徑和辦法,結合美麗漁村建設,有償回收村內閒置地上附著物,整體規劃參與漁宿旅遊產業項目,全面盤活村級資產,促進集體增收。

  二是集約化利用。對分散的資產資源進行統一規劃、有效整合,將土地、坑塘、水面等各類資產資源,集中統一發包,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墾利街道宋坨村針對2000餘畝“四荒地”,通過給承包戶一定補貼將未到期土地全部收回,對其中300餘畝土地進行統一整合轉包,實現增收20餘萬元。同時,新整理土地1000餘畝,其中800餘畝明年流轉,可增收20萬元,其餘200餘畝留作村集體發展產業使用,促進集體增收。

  三是多樣化提升。依託各村優勢資源,因地制宜,通過對外發包、領辦合作社、村企合作等方式,激活發展動能,發展特色產業,實現村集體經濟效益最大化。墾利區啟動實施“黨支部+合作社”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試點,鼓勵村黨支部代表村集體註冊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採取土地入股、勞動力入股、“三資”入股等方式,在全區孵化培育38個試點合作社,先試先行、示範帶動,共輻射帶動周邊71個村集體增收、群眾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