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重還沒用?談談大明地位尷尬的大將軍炮

前言

一般說到大明的火器,甭管是明粉還是路人,總是能說出那麼幾個傢伙事。

尤其是在1517年葡萄牙人和大明接觸頻繁之後,明朝的火器發展進入了“物種大爆炸”階段,一時間各式各樣的新式火器脫穎而出,為大明的邊防事業添磚加瓦。

在這些火器中,常被人們所津津樂道的有進口火器佛郎機、鳥銃、魯密銃和紅夷大炮,本土火器則是三眼銃和虎蹲炮,再就是些非常玄幻的火箭類武器。

而在這茫茫火器之中,卻有這麼一位,經常被人一筆帶過,名不見經傳,卻在晚明的軍事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就是——大將軍炮

笨重還沒用?談談大明地位尷尬的大將軍炮

提到大將軍炮,知道他的人其實也不少,但是正真瞭解他的人卻不多。畢竟和同時期的佛郎機以及後來居上的紅夷大炮相比,光芒實在是不夠耀眼。

就是這樣尷尬地位的一種火器,卻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種大型火炮,而且還是本土自主研發的傢伙。並且自從它誕生的那一刻起,便肩負起了大明最強火力的重任,廣泛的分佈在各軍之中。

被需求的誕生

關於大將軍炮的出現,具體時間已經不可考究,大概是在嘉靖中期左右出現。屆時東南倭寇四起,北方又有蒙古犯邊,在這樣的重壓之下,明王朝急需要一種新式的重火力武器來克敵制勝。於是乎,大將軍炮便誕生了。

關於大將軍炮的形制,並沒有一個嚴格的標準,不過據筆者多方考察,發現了大將軍炮在中國有著北小南大的特點。即北方的大將軍炮往往要比南方的大將軍炮小,而且不是小一點。

舉個例子,在今天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的胡裡山炮臺上,安置著一門明代遺留的十節大將軍炮,其長度在3米左右,大炮的口徑在11cm左右,估計按照歐洲的火炮標準,使用的應該是9磅的實心炮彈。

笨重還沒用?談談大明地位尷尬的大將軍炮

在這門大炮旁邊還有後來稱霸於東亞世界的紅夷大炮,乍一看二者沒什麼區別。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大將軍炮上的箍環特別多,好像一個鐵筒筒上套了一堆甜甜圈。而且大將軍炮的炮身從後到前基本是一般粗細的,這點和後重前輕的紅夷大炮極為不同。至於有什麼差距,我們後面再說。

而在北方,大將軍炮的體積就要小了很多,在今天的山海關城樓上陳列有很多。這些北方貨和南方貨比起來,就和南北蟑螂的差距一樣,最大的北方大將軍炮長度也就是1.5米左右,直接是南方十節大將軍炮的一半。口徑上雖說沒什麼差異,但是在炮膛的厚度上,北方也明顯是縮了水的。

笨重還沒用?談談大明地位尷尬的大將軍炮

另外根據《登壇必究·神銃議》中的記載,大將軍炮似乎還分有大中小三個型號,分別7斤、3斤和1斤的炮彈。不過從這裡也可以發現,雖然南北大炮有著相近的口徑,北炮卻因為體型的限制而打不出南炮那樣巨大的炮彈。

之所以有這樣的差距,筆者以為是南北作戰需求不同所致。南方的大將軍炮多用於海防,既然要面對舟船一類,自然是大火力遠射程要勁爆的多。而北方多沿長城線作戰,對火炮的機動性要求比較高,因此在保證火力夠大的情況下,還要幫火炮減個重。比如偉大將領戚繼光將軍就曾把大將軍炮編入車營,而這一編制一直貫徹到廣寧之戰以前。

笨重還沒用?談談大明地位尷尬的大將軍炮

不管怎麼說,大將軍炮依然是紅夷大炮進入中國之前東亞的最強火力。時工部尚書葉夢熊曾言:“塞上火器之大者,莫過於大將軍”。

戰場決勝的利器

作為大明當時最強的火力,大將軍炮出鏡率多少有點絕殺王牌的感覺。說白了就是出鏡率和同時期佛郎機、虎蹲炮滅虜炮一類火炮相比實在是有點低。

當然這也不怪明人不用它,實在是這個大將軍有點“太胖了”,如果是遠途行軍作戰,實在是不好運輸。

比如在萬曆朝鮮之役中,明軍攜帶了大小火器數十萬件,唯獨這個大將軍炮帶了不超過十門,原因就是這玩意太沉了,縱然用炮車拉著,也著實是費勁。

不過雖然備受“嫌棄”,但大將軍炮確確實實在朝鮮之役中立了大功——當明軍硬攻朝鮮平壤城不利時,主將李如松命人將幾門大將軍炮對準城門,然後一炮定乾坤。

笨重還沒用?談談大明地位尷尬的大將軍炮

再後來的平定播州楊氏,明軍合圍海龍屯後,也是先用大將軍炮對楊應龍的軍事據點一波狂轟濫炸,然後才發動總攻。

笨重還沒用?談談大明地位尷尬的大將軍炮

包括在抗金戰爭的早期階段,明軍也非常倚重大將軍炮的火力,而後金領袖努爾哈赤也曾一度非常畏懼大將軍炮的威力。並下令在擊潰明軍之後,一定要把這種大炮拉走作為己用。

笨重還沒用?談談大明地位尷尬的大將軍炮

1621年,遼瀋大戰之後,努爾哈赤對駐紮在混合沿岸的川浙聯軍陣地發起進攻,由於川軍的土司兵戰鬥力實在彪悍,情急之下努爾哈赤讓李永芳帶人拉來了繳獲的大將軍炮,在川軍陣地上轟開了一個口子,這才廝殺進去。

自身缺陷所導致的尷尬地位

雖說大將軍炮有著超越佛郎機大炮的火力,但是他自身的很多缺陷卻導致大將軍炮一直不能像佛郎機那樣被超大規模的裝備。

前面我們說了,大將軍炮的前後重量幾乎一致,這就使得大將軍炮在開炮時其自身的穩定性很難控制住,從而影響炮彈出膛時的角度,最終使得火炮的射程和精度未達到預期水平。

此外,北方的大將軍炮為了機動性而犧牲了炮膛的抗壓性,僅僅是憑藉九個箍環還不足以預防火炮炸膛的高風險。

笨重還沒用?談談大明地位尷尬的大將軍炮

而且和佛郎機相比,大將軍炮裝填和清洗炮膛都極為繁瑣,除了在攻堅時有機會打出致勝一炮,其他方面實在是不如佛郎機閃亮。

所以偉大的戚繼光將軍試圖將這兩種火器的優點結合起來,既賦予大炮佛郎機那樣的快速裝填和不易炸膛的優點,又能擁有大將軍炮那樣的火力。於是乎無敵大將軍炮誕生了,不過受到古代科技技術的限制,雖說無敵大將軍炮犧牲了部分膛壓來換取了更安全的射擊,卻也直接犧牲了之前比較優秀的射程和破壞力。

笨重還沒用?談談大明地位尷尬的大將軍炮

就在大明還在為如何改進大將軍炮發愁之際,由荷蘭人和葡萄牙人帶來的西洋大炮進入了中國的大門,精緻的打造技術、可靠安全的射擊過程和十分可觀的威力,使得明帝國的專家們放棄了對大將軍炮的革新,直接就近去引進和學習了紅夷大炮的鑄造工藝。

如此一來,本來就在尷尬的邊緣來回徘徊的大將軍炮變得徹底尷尬了。因為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紅夷大炮都優於大將軍炮,就連當時的軍事專家孫元化也針對大將軍炮十分不給面子的說:“中國之銃,唯恐不近;西洋之銃,唯恐不遠”。

笨重還沒用?談談大明地位尷尬的大將軍炮

雖然這話有些毒舌,但也是客觀反映了大將軍炮的技不如人。

就這樣,本來帶著大明君臣滿滿希望的大將軍炮,終於在新的西洋貨面前走下了“第一火力”的“神壇”。而它的謝幕,卻還要等到十幾年後大明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