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者6》:恐惧进化论

□ 王文珏

【关键词】卡梅隆回归“终结者”系列新作 “初代“萨拉与施瓦辛格情怀出演

《终结者6》正在热映。太多粉丝对它充满热烈期待,那些小时候惊艳了银幕的动作科幻经典,在创始人卡梅隆的手中正式回归了。影迷热望无非因为它根正苗红,连72岁的施瓦辛格都回来了,那个铁青着一张脸的内骨骼机器人,惊呆无数小朋友的狠角色,往那一站就是情怀万千。但目前来看,上映后票房一般,口碑二般。

很多人相当在意新作没有讲出新的故事——打斗毫无疑问更加激烈,但故事的模板,似乎没有跑出原作三里地以外。也有很多人感动于昔日情怀——初代的“萨拉”回来了,施瓦辛格回来了,老硬汉在飞机对撞中殊死搏命,女人和男人的花白头发,在未来的风里飘扬。

但我不这么想。120分钟,不管是故事的刺激度,还是所谓情怀,都不是最让人触动的地方。看完最大的感受是——那些所有曾经的科幻,如今变得越来越结实、具实。我们在时代隆隆的前行中忽然无比明确地感知速度带来的压迫感,那些昨日幻想,让人瞬间石化。

30多年前,卡梅隆把科幻恐惧化身为一个来自未来的机械壮汉。20多年前,这种布局上升为天网系统。如今,恐惧越来越清晰可辨,无比真实地唤醒对无法逃离的信息大网和机械永生、智能灵魂的恐惧。很多人觉得这部新作没有突破,但卡梅隆的概念早在多年前已然完成,如今只是不断把这种恐惧描摹得越来越写实。变的是时代,是人类拥有的技术,只要时代仍在飞速向前,那些提前抛出的科技伦理、科技社会极致走向的焦虑,都将随着人们对技术进步认知的不断提升,完成自我夯实。

在这一部中,Rev机器人无休无止修复自我的本领更加恐怖,只要还剩一点“分子”即可完成自我新生。打不死的魔鬼,烧不灭的意识,在人类新材料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它”变得越来越近了。而随时读取人类信息大网的能力,让主人公们上天入地的逃亡有如裸奔。无论是深夜徒步翻越安第斯山脉,还是路过加油站买点药品,都逃不过零点几秒的端口识别。我们更加清醒地察觉,一切为便利快捷而生的技术,都是拿越来越退后的隐私底线为代价的——无论你想不想,都终将被无缝读取。

漆黑的影院里,实打实地感觉到了恐惧,一种不为故事、人物,也不为情感或者氛围恐惧的恐惧——那是被科技社会极致运作的惊悚砸了实锤。人们忽然发现30年前卡梅隆挖好的深坑,一直都在等人入瓮,而人们身在坑底,欲罢不能。

如今人类对技术与生命之间的螺旋式交互改造,已上升到此前从未出现过的哲学层面。正因为需要单刀直入传递这些惊叹号,卡梅隆舍弃了前几部衍生作品中过度强调的时空穿梭、回文叙事,亲自拿出的剧本里,他把对强力的恐惧再一次定格为对科技伦理和命运的忧患。新机器人依然生猛,但这种生猛除了带来“动作”上的刺激,更像是结结实实摇晃着人类肩膀,发出一个快要逼到脸上的质问。故事呈现的所有未来科技,充满了一种奇特的未来现实感,它让人看到,每一帧未来的优秀与恐怖,全部发韧于今日的种种焦虑。

未来,在卡梅隆手中再次变成一块高度压缩饼干。体积不大,却体量满满。之前的终结者系列,科幻与现实比大概有个七三开,人们沉迷于科幻的炫目和打斗精彩,但所谓天网或者液态机器人像个永远不会到来的梦。而这一部,科幻并不那么惊艳,却莫名添了冷峻的现实感。65岁的卡梅隆像个在黄昏跟你聊天的人,带领着你发出一声来自未来和现实交织的喟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