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

慢悠悠的小飛俠


美國在二戰爆發前,在太平洋上就擁有了眾多的軍港,那麼日本為什麼選擇偷襲珍珠港呢?那就先說一下珍珠港在美軍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點,珍珠港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從地圖上看,太平洋西部密密麻麻的的小島,卻突然在夏威夷群島處戛然而止,再往東的太平洋上,幾乎沒有什麼島嶼。所以珍珠港就成為了美國海軍的一個重要前沿陣地,珍珠港一旦丟失,那麼美國的海防線就迅速萎縮到了美國的西海岸,所以珍珠港就成為了美國“前沿防禦”的關鍵支撐點。

如果日軍一舉完全摧毀珍珠港,那麼美國在短時間內就無法染指西太平洋地區。太平洋上美軍的其他基地根本無法像珍珠港一樣,可以為美國艦隊提供全面的後勤保障服務,尤其是重要的艦艇維修,在當時只有珍珠港珍珠港能提供全面維修保障。一旦使珍珠港失去維修保障能力,那麼美國受損的大型艦艇,就不得不返回美國本土進行維修。

中途島海戰就證明了珍珠港的重要性,約克城號航空母艦,在5月初的珊瑚島海戰中受重創,返回珍珠港搶修,僅一個月,就有返回中途島戰場,成為打擊日本艦隊的一支重要力量。如果約克城號返回美國本土維修,別說維修了,這一來一回也得一個月。後來美國在珍珠港建立太平洋艦隊司令部,也足見珍珠港的重要性。

第二點,珍珠港是美軍太平洋艦隊主要作戰艦艇的駐泊地。珠港作為基地的建設起始於1909年,珍珠港開始建設,並逐步配套了艦艇修理廠、幹船塢、燃料供應站、碼頭和必要的海軍設施。1919年又添建了潛艇駐泊工程和訓練設施,設立了潛艇基地,隨後有配備了航空基地。

1933年,為配合美軍太平洋防線前移,珍珠港由開始加強建設。1939年,開始駐紮美太平洋艦隊主力艦艇,珍珠港成為了美國的重要海軍基地和兵力集結地。珍珠港事件爆發前珍珠港已經駐紮了3艘航母(總數7艘)、9艘戰列艦(總數17艘)、20艘巡洋艦、69艘驅逐艦,27艘潛艇,349架作戰飛機。

日本選擇珍珠港,如果能一擊將珍珠港內的美軍全部主力艦艇擊沉,那麼美軍在太平洋上的作戰力量基本上已經損失殆盡了。日本就有了籌碼逼迫美國談判,為自己在亞洲的軍事行動提供保障。

第三點,將日本在亞洲的利益實現最大化。在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過程中,各種戰略資源尤其是石油,一直都需要從美國,或其他東南亞殖民國家進口。但是隨著戰爭的發展,日本的野心越來越大,美國國家就開始對日本實行封鎖,日本面對即將面對的斷油危機,只能鋌而走險佔領東南亞。

日本是島國,佔領東南亞,一方面要保證美國短時間無力染指東南亞,另一方面要保證自己的運輸線在東面不受美國的威脅,那就只能毀滅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力量,讓美國無法與日本在西太平洋抗衡,才能達到這個目的。想要摧毀美國在太平洋上的力量,那就只有摧毀珍珠港。

日本偷襲珍珠港,其實只能算是成功了一半。當時美軍三艘航空母艦全部沒有在珍珠港。而日本計劃的第二批攻擊也因故沒有實施,所以就沒有完完全全摧毀美國的海軍力量,這也就讓美國能夠迅速的恢復實力 掌握太平洋戰場的主動權。

以上就是狼君個人總結的日本選擇珍珠港作為偷襲目標的原因,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與我討論。


狼君歷史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日本偷襲珍珠港,原因很多,也非常地複雜,但是我認為主要只有兩個:一是賭國運賭習慣了;二是我們中國人巧妙的抗戰戰術將日本徹底拖下了水。

習慣賭國運

說到日本人喜歡賭國運,最早還不是甲午戰爭,而是萬曆援朝戰爭。當時的豐臣秀吉統一了日本就開始玩起了賭國運,他的計劃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征服朝鮮,第二步是征服當時的明朝,第三步是征服印度,從而稱霸全世界。

結果就是,當時明朝的一支偏師就打敗了豐產秀吉。萬曆援朝戰爭日本輸的其實不冤枉,因為那個時候的日本人太矮小,還是冷兵器時代,所以身體素質對戰爭影響非常大。日本當時著名的君主織田信長身高1.69米,被譽為“全日本罕見的巨漢“,騎兵第一大將山縣場景身高1.47米,全日本的名將伊達正宗身高1.62米,豐臣秀吉本人身高1.54米,連日本的大將都這種體型,其軍隊的身體素質可想而知。而當時明朝的關寧鐵騎基本都是1.8米以上的大個,這打起來基本就是1個打10個的節奏,所以日本輸了也不冤枉。那次日本賭國運是賭輸了。

1894年,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還只是彈丸小國,面對著巨無霸般的大清,賭博式的發動了甲午戰爭。不過在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其發展戰略基本還是按照豐臣秀吉制定的計劃,只不過有了一定的改變:第一步征服朝鮮;第二步征服東北;第三步拿下中國。所以打下朝鮮是日本歷代對外擴張的第一步,而當時的朝鮮是清朝的藩屬國,所以要拿下朝鮮就必須和大清開戰,於是就有了中日甲午戰爭。遺憾的是那個時候的大清實在太過於腐敗無能,所以輸了這場戰爭,日本獲得了2億3000萬兩(2億兩白銀為馬關條約賠款,3000萬兩白銀為“贖遼費”)的賠償,其近代工業得以迅速發展起來。

甲午戰爭對戰大清,日本賭國運賭贏了。

之後在1904年開始的日俄戰爭,也體現了日本稱霸世界的步驟,第二步為拿下東北,當時的東北為俄國佔據,所以日本要想拿下東北就必須和俄國開戰。日本選擇了賭國運,和俄國開戰。雖然付出了慘重的傷亡代價(旅順戰役一戰日軍傷亡超過了5萬人),但也在戰爭中擊敗了當時的西方列強之一的俄國,獲得了列強的國際地位,賭國運再次賭贏了。

前兩次賭國運,都是和大國賭的,而且日本一直都是一個小國,小到本土面積只有37萬平方公里,人口大約4000多萬,卻打贏了當時國土面積1000多萬平方公里以及4億多人口的大清和2000萬平方公里國土和1.2億多人口的俄國,是典型的小國挑戰大國獲勝的例子。

至於之後,就是在二戰期間和美國賭國運了。雖然當時日本只有不到8000萬的人口,美國1.3億人口,國土來說美國有92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遠遠大於日本,也是世界上經濟和工業第一大國,日本有了前兩次賭國運的經歷,依然在二戰時期選擇了賭國運。

抗戰中的中國巧妙地把日本引入了賭國運的節奏

抗戰初期,我國著名的軍事理論家蔣百里先生就按照中國當時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中國對抗日本的大致戰略:不是由北向南打,而是由東往西打,中間重重設置防線,不斷地阻擊日軍。

這套戰略是完全符合中國和日本當時的國情的。日本是一個工業國家,軍事現代化較強,軍隊裝備戰鬥力水平遠遠強於當時的中國,在正面交鋒的情況下中國軍隊基本是敗多勝少。但是中國有人口和國土優勢,可以充分利用縱深防禦不斷地阻擊日軍,使日軍的進攻逐步減弱。

當然,如果由北往南打,則中國軍隊的主力最終容易被日軍圍殲,而由東往西打,則可以不斷地在路上設置層層防線,也不會擔心主力軍隊被日軍包圍的危險。

蔣介石採納了蔣百里的建議,於是在抗戰爆發之後主動發動了淞滬會戰,目的就是要把日軍主力牽引到上海,牽著日軍的鼻子,讓他們乖乖地從東往西打。

對於日本來說,“七七事變”雖然是他們發動的,但一開始日軍的想法只是爭取在華北的利益,他們認為中國會如以往一樣,打不過了就過來籤個條約,放棄在華北的一些權力,這樣他們就可以步步蠶食中國。但是他們沒想到的是當時的中國已經走向了現代化國家的道路,國家為全民共有,蔣介石實際上當時來說並不能和日本達成妥協,因為一旦達成了妥協,那麼他政府的合法性就沒有了,所以他只能硬著頭皮不斷地和日本打下去,並且不能妥協。

日本在淞滬會戰之後,認為和老蔣談判不但能夠獲得華北的利益,還能獲得華東的利益,所以就等著和老蔣談判了,但是他們沒有想到那個時候和老蔣談判已經是不可能的了。而日本在當時來說,為了應付當時的戰爭,國庫已經打空,國內經濟基本打光,戰爭也很難進行下去了。日本騎虎難下,如果要和國民黨達成協議,除非是退回到“七七事變”之前的狀態,國民黨才可能和日本達成協議,這樣的話日本國內是不可能答應的,畢竟日本死了那麼多人花了那麼多錢不可能什麼都不撈就不打了。繼續打,國內經濟不允許。但是在達不成協議的情況下,日本不想吐出所以的利益,就索性發動了規模空前的武漢會戰集結了30萬軍隊進攻武漢,雖然日本最終獲勝,但是也付出了慘重的傷亡,而國民黨也仍然沒有妥協,遷都到重慶繼續抗戰。

武漢會戰之後的1941年,日本國內經濟已經不允許戰爭繼續進行下去,而中國戰場已經和中國形成了僵持的局面一直無法打開。因此,日軍需要打下當時的東南亞,獲取足夠的戰爭資源以便繼續戰爭。當時的東南亞地區基本是美英法三國的殖民地,當然,當時的法國已經玩完,以美英殖民地為主。所以要佔領東南亞就肯定要和美國開戰。

日本認為,這樣下去肯定要和美國開戰(當時美國已經對日本實行武器資源禁運)既然肯定要開戰不如先偷襲,以獲取戰術上的優勢,再跟美國太平洋艦隊慢慢打。

所以,邏輯就是日本一開始發動“七七事變”只是想獲得華北的利益,但是國民黨不可能和日本妥協了,於是就變成了中日全面戰爭。日本在這場全面戰爭中耗不下去了,就需要東南亞的資源以支撐戰爭繼續進行,而佔領東南亞就必須和美英開戰,再加上日本習慣賭國運,先後賭贏了中國、俄國這樣的大國,二戰的時候就和美國賭了國運,於是就先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了。


老威觀史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偷襲美軍珍珠港,約有350架飛機,對珍珠港軍事基地進行了2批次的轟炸。轟炸持續90分鐘。造成美軍四艘戰列艦和兩艘驅逐艦被擊沉,188架飛機被摧毀,受損的船隻和飛機更多。造成至少2400名喪生,1250人受傷。偷襲過後,美國當即向日本宣戰,隨著德國和意大利的宣戰,美國正式加入同盟國。


珍珠港全貌↑

日本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

一、掠奪利益,失去資源。

德國對英國開戰海獅行動,德國要求日本,對英國開戰,日本隨即奪取了英國在華的利益,由於當時英美兩國在華的大部分利益是捆-綁的,這就導致日本的做法,使得英美兩國對日本開始貿易封-鎖。


珍珠港空襲後↑

二、亞洲的戰爭泥潭,深陷其中。

由於中國人-民的奮起反抗,致使日本大部分的主力用在中國,在消耗巨大的同時,根本無法得-到補充,日本對中國也多次進行勘探,但並沒有找到石油。據記載,至1941年珍珠港事件前,日本石油儲備,僅夠陸軍使用12個月,海軍18個月,作為戰略主要資源的石油,這對日本能否將戰爭繼續下去,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國戰場↑

三、南下、北上的資源掠奪。

日本四處侵略目的就是資源,日本國土面積小,資源更加匱乏,所以在1939年,日本製定南下和北上的兩個戰略計劃,北上就是指入侵西伯利亞,奪取資源,結果遭到蘇聯的頑強抵抗,日軍作戰能力及軍事思想的落後,使得北上計劃失敗。

而日本南下更是遭到美、英、荷蘭、中國的阻攔,首先,日本南下的路線,多處是美、英、荷蘭的殖民地,日本入侵印度支-那,美國更是直接禁止鋼鐵對日本的出口,緊接著就是潤滑油和石油,掐斷了日本的資源命脈。


西伯利亞諾門坎戰役↑

四、賭徒思維的山本五十六。

1940年山本五十六任海軍大將,出生在一個破敗的武士家庭,賭計高超,他所指定的多數戰略計劃,賭徒思維多次應用。這也就是珍珠港的計劃,充滿著孤注一擲的豪賭跡象。


山本五十六↑

山本五十六,當初尤為反對對美開戰,但他卻認為,美日早晚會有一戰,但美國的工業水平太高了,一旦開戰必-須重創美國海軍,這會給日本帶來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優勢。所以山本五十六對美軍的動向一直在關注,直到在當時日本的背景下,山本五十六開始建議向美國開戰,並積ji準備。

最後:

綜合上述的原因,日本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只能南下掠奪資源,但,南下的路線中,處處都有美國的影子,在珍珠港事件發生前一個月的,日本的石油儲備已經只剩下半年,為了戰爭的維持,日本決定偷襲美軍,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希望能為日本迎來一年的時間,故,在山本五十六制定的計劃下,開始了珍珠港的偷襲。

在偷襲珍珠港後,確實是為日本獲得資源,提供了些許的條件,卻也讓美國徹-底加入盟軍,加-快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正如在山本五十六得之偷襲成功後,接到消息後,他並沒有高興,只是淡淡的說了一句:我們不過是喚醒了一位正在沉睡的巨人。

好,這就是我的回答。感謝。


講書人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在山本五十六的指揮下,偷襲了美國夏威夷的珍珠港,炸掉了美國的戰列艦和軍事目標,歷史上稱為“珍珠港戰役”。

日本人為什麼突然偷襲珍珠港,讓很多人費解,今天筆者來分析下原因。

第一,“南下”戰略的執行


日本內閣制定了“北上”和“南下”兩個戰略,北上戰略受挫以後,日本政府內部叫囂南下,佔領南洋,掠奪豐富地石油和橡膠等資源。

南洋地區主要是美國和英國的殖民地,進攻南洋就意味著侵犯了英美的利益,雙方發生戰爭不可避免。

第二,美國對日本的封鎖


美國雖然保持中立,但日本人挑戰了在亞太地區的利益,這個是美國不能容忍的。

美國人發表聲明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間接地幫助了亞洲地區的反侵略戰爭。

為了打破美國人的制裁,日本內閣制定了偷襲行動,摧毀美國在亞洲的軍事據點。

第三,戰略資源短缺

日本是一個島國,各種資源非常稀缺,這個國情導致了日本人形成了強盜本性,他們不惜發動戰爭去掠奪石油資源。

當時的南洋有一個著名的油田,印尼油田。日本人北上戰略沒有奏效,只能冒險和美國人撕破臉。

當時的德國在歐洲戰場進展順利,日本人寄希望於希特勒能打垮蘇聯,到時和德國人聯合起來,美國人也佔不到什麼便宜。

總之,日本人偷襲珍珠港,是經過了仔

細考慮和周全的計劃的,可是多行不義必自斃,日本法西斯註定要以失敗收場!



冷月鉤沉


從日本近代的發展看來,其每一次軍事行動必然伴隨著巨大的陰謀,從我國的九一八到七七事變,再到偷襲珍珠港,莫不如是。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機動部隊在其總指揮南雲忠一的指揮下,發動對美國珍珠港的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遭受重大打擊。戰列艦被擊沉重創八艘、巡洋艦六艘、驅逐艦十一艘、飛機損失二百多架,美軍傷亡四千多人,這就是二戰中著名的珍珠港事件。

本來此時美國已經對日本進行了戰爭資源的封鎖,在這關鍵時刻為何日本會對美國下手,徹底激怒美國呢?

這其中自然有著日本的戰略考慮。

在中國,經過一系列的會戰軍事行動中,日本損失慘重,已經陷入戰爭泥潭,退又退不的,進又進不去,中國抗日統一戰線的形成,把日本牽入戰略相持階段。為了維持戰爭機器的運轉,展開了所謂的南進戰略,妄圖掠奪東南亞資源,建立起太平洋地區的霸權。



那麼這和偷襲珍珠港有什麼關係呢?

  • 南進戰略菲律賓是重要組成部分,由於菲律賓是美國殖民地,想征服菲律賓,與美國之戰不可避免,為了避免美軍太平洋艦隊的迅速支援,所以先下手為強摧駐紮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
  • 由於美國對日本石油全球禁運後果發酵,日本能源危機已然呈現在東方主戰場上,為了儘快打通石油運輸線,美軍太平洋艦隊是最重要的威脅,必須先除之。
  • 為了避免美國太平洋艦隊增援英國遠東艦隊,山本五十六決定偷襲珍珠港後,西進印度洋消滅英國遠東艦隊。事實上,戰略很成功,最後日本人在斯里蘭卡一舉把英國艦隊全殲。
  • 日本海軍的自大。日本海軍成軍後,體量迅速增大,成為東亞乃至世界範圍內實力龐大的海上力量,包括山本五十六和南雲忠一都認為,日本海軍力量是不弱於美國的。再加上他們急於打開禁運線,於是發動了突襲珍珠港戰役。

這次出其不意的勝利使日本人志得意滿,暫時達到了戰略目標,但是美國人也很生氣,第二天便對日宣戰,全國進入了戰備狀態,這基本也是宣告日本最終失敗的到來。


當然,也有一部分人認為日本偷襲珍珠港是美國釣魚策略,是美國的苦肉計。

美國在建國後便一直確立的是孤立主義政策,務實的美國人一直追求以最小的風險成本獲取最大的利益,所以民眾並不贊成美國直接參與到二戰中去。於是美國高層為了擺脫孤立主義的束縛,必須讓敵人損害到美國人的利益,才可以讓民眾加入到二戰中。

這也是有些證據的。

  1. 證據一、紅色間諜中西功已經獲取了日本對美作戰的情報,這份情報也由國民政府報告給美國。
  2. 證據二、1941年11月,美國夏威夷紅十字分會接收了2534名醫護人員,還有大批的醫療急救物品。
  3. 證據三、更為奇怪的是,太平洋艦隊主力三艘航空母艦及十一艘巡洋艦,還有十一艘驅逐艦組成一個編隊,出外執行任務,剛好避過日本襲擊。

雖然有這些證據,但說美國人是苦肉計,故意把艦隊駐紮消息透露給日本人,還是頗有爭議的。從大範圍,正常理解來看,日本人襲擊主要還是為了大戰略而進行的。




不管怎樣,美國的宣戰可以提前加速日本法西斯的倒臺,倒也是一件好事。


望風瑟瑟


1939年日本試探性的進攻蘇聯, 蘇聯深知其利害關係, 於是調動大兵團和裝甲集團狠狠地重創了日本關東軍, 日本自此一役後,徹底放棄了北進的戰略。

1940年美國凍結了對日本的所有軍工資源貿易,特別是作為戰爭血液的石油全部終止對日本的供應,若不及時解決,日本的現代化戰爭機器飛機、坦克、軍艦等都將“癱瘓”,陷入不戰而敗的絕境, 日本此時已成騎虎之勢, 只能硬著頭皮放手一搏。

日本南進必然會侵犯英美在亞太地區的利益, 與美英的戰爭不可避免,因此決定先下手為強, 以偷襲的方法一舉重創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海軍。

日本在中日甲午海戰和日俄戰爭中都取得了勝利,逼使中國承認日本對朝鮮的控制和取代了俄國控制中國的東北。因此,僥倖地以為只要打敗了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就可以迫使美國退出亞太地區。

1940年德國開始進攻英國, 日本認為美英無暇東顧,想火中取栗,奪取中南亞的石油、鋼材和橡膠等戰爭資源。

但日本低估了美國的能量和決心, 日本偷襲珍珠巷的第二天,美國立即對日宣戰,並下定決心動用全國的人力物力跟日本死嗑到底, 不徹底打敗日本決不罷休。

原創作品,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討論!


談文論史


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效果並沒有和預期想的那樣,摧毀太平洋艦隊的核心力量,最終迫使美國不敢對日作戰;這樣一來,日本便可以大搖大擺的在亞洲各地掠奪資源,而美國這個後顧之憂。恐怕日本也想不到,對珍珠港的偷襲行動被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描述為美國的“國恥”,繼而對日本在內的法西斯陣線宣戰,援助中蘇英等國大量物資,加快了日德意法西斯的滅亡日程。

【▲羅斯福簽署對日宣戰書】

日本最初的方針是,在前沿島嶼部署警戒部隊,搜索來襲的美國艦隊,其他島嶼的部隊全力出擊對付美國主力。通過戰列艦之間的對決,在日本近海將美國艦隊予以殲滅。這種被動的防守並不被時任日本帝國海軍艦隊聯合司令官山本五十六所接納,他認為開戰就打美國個措手不及,在美國航母艦隊停靠珍珠港之時,飛機對港口內的艦艇等作戰裝備進行襲擊,最後封閉珍珠港。

【▲偷襲珍珠港計劃的核心人物——山本五十六】

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這一大膽的作戰行動,是有一定的因素在其中:

第一、1940年11月上旬,山本在對印度尼西亞的作戰推演中看到,打荷蘭這一塊殖民地勢必會引起日本同美國、荷蘭之間的戰爭,對東亞和南亞的作戰已經讓日本投入大量的兵力。如果此時美國派兵前來攻擊日本,即使從這些地方調兵回來也會有些措不及防,如果是在戰爭結束後美國派兵前來,山本在給海軍大臣及川古志郎的心中寫到:在戰爭結束後飛機已經喪失2/3(1/3幾乎破損不堪,無一架完好);這樣一來日本已經沒有辦法和美國對戰。

【▲1941年10月30日珍珠港俯視圖】

第二、飛機、潛艇技術的發展和進步,讓很多航空人對美作戰有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空襲可以擊沉戰艦,這也可以看作在“大艦巨炮主義”之外另起爐灶。有想法自然會催生出新的研究,日本海軍大學“對美作戰研究”的設想中明確提出了開戰之處就對美國珍珠港進行空襲。山本在1940年3月觀看機群用魚雷對靶艦進行攻擊時,對參謀長福留繁說,難道就不能用飛機進攻夏威夷嗎?山本這個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對美作戰的作戰計劃,用飛機擊沉珍珠港內的美海軍艦艇。

【▲正從翔鶴號航母上起飛的零式戰鬥機】

第三、羅斯福想用停在珍珠港內的艦隊制止日本向南開進的計劃。5月7日太平洋艦隊進行大規模的軍演,軍演結束後並沒有像往年一樣回美國西海岸,而是奉命停泊在珍珠港內。羅斯福的這一道命令可謂是不經意間投下的誘餌,正中山本五十六的下懷。

【▲受到重創的三艘戰列艦】

可以說,沒有山本五十六獨特的作戰計劃以及其他偶然的因素在裡面,或許就不會測成東京決定偷襲美國珍珠港,也就不會有1941年12月7日曆史的這一天,也就不會有美國全國上下生產武器支援同盟國對軸心國的作戰,日本法西斯也就不會那麼快在1945年9月2日簽署無條件投降書。


軍見


日本偷襲珍珠港拿國運賭博,但並沒有傷到美國筋骨,反而驚醒了一頭工業巨獸,反而讓美國提前參加了二次世界大戰,促成了盟軍的形成。美國不但參戰打日本,還以德國是日本盟國也一併宣戰了,還援助了英、蘇、中海量的戰爭物資出來,讓苦苦掙扎的各國一下子看到了希望,並最終取得了勝利!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摧毀、重創多艘美國軍艦和上百架飛機,整個珍珠港損失慘重,死亡2400人,關鍵是除了航母外的主力軍艦毀傷一大堆。這一事件被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稱為“國恥”,讓美國人至今不忘。1994年8月23日,美國國會通過決議,將每年12月7日定為全國珍珠港事件紀念日,每年這一天全美舉行紀念活動,美各地政府降半旗誌哀,紀念那些在珍珠港事件遇難的美軍將士!

日本為什麼要在二戰正膠著的時候惹美國這個巨無霸呢?

1、日本本來就有南下東南亞計劃,而這裡是美英殖民地,與其發生戰爭其實是遲早的事,只是沒想到中國戰場這麼難打,把日軍拖在戰爭的泥潭中拔不出來。

2、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美日雖然沒有宣戰,但是美國已經明確告知日本,在協議到期後不再像日本出口資源了,石油、鋼材等等大批的物資都要通過美國進口,日本忍氣吞聲將失去戰爭資源,戰爭就打不下去了;去打美國搶資源,又得罪一個巨無霸,日本陷入了死衚衕中,最後選擇了與美國拼死一搏!

3、日本海軍建功心切,日本海軍和陸軍的矛盾由來已久,陸軍對海軍也是一直冷嘲熱諷,因為一艘航母、一艘戰列艦用的資源就夠陸軍裝備好幾個軍團了,陸軍的坦克全是“薄皮餡”,幸好打的是裝備更弱的我們,如果和正牌強國對上要吃大虧的,因此陸軍一直諷刺海軍是敗家子,諷刺他們無所作為,因此海軍很著急。

4、如果北上挑戰蘇聯,實現所謂的日德瓜分蘇聯,執行所謂的北進計劃,但是諾門罕戰役失利讓日本意識到,不但在裝備上與蘇聯又很大差距,而且日本根本無法滿足漫長的補給線,因為他們連在家門口作戰的諾門罕的補給都滿足不了!更何況日本也不願將苦心經營的佔領區——中國東北變為戰場,日本最終選擇利用海軍尤其是航母對美國冒險一搏。

1941年美國當地時間12月7日,日本海軍對美國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發動突然襲擊,當時,美軍確實有些疏於防範了,他們認為日本沒有那個膽量敢於挑戰自己,因此無論是偷襲珍珠港,還是日空軍偷襲菲律賓,美國都是得到相關情報的,但是美軍不信!再加上日本的偷襲比較隱蔽,利用航母遠程機動,艦載機機群長距離偷襲的戰術令珍珠港的美國艦隊猝不及防。

由於在整個偷襲過程中日本沒有看到美軍航母的蹤影(美軍幾艘航母正好外出),偵察機也沒有發現美國航母,日本聯合艦隊不敢戀戰,因此整個偷襲過程只是重創了珍珠港基地,如果美國航母在港內或者被找到一起炸了,估計日軍艦隊就不會撤退了,珍珠港恐怕也就沒了!

之後的日軍開始南下作戰,日、美正式開戰,日本也對英國開戰,這對於苦苦支撐的抗戰危局的蔣來說,無疑是個重大利好,甚至他認為日本同時去得罪英美這種帝國級別的,會很快被打得爬不起來!蔣還非常示好的派出軍隊南下協助英國守香港。但是一切和蔣預料的不一樣,那些天天橫鼻子豎眼睛的洋人們,天天指責我們軍隊戰鬥力不行的洋人們,結果在遇到日軍後崩潰得更快,整個東南亞很快就被日本佔領了,不管是英國軍隊還是美國軍隊,都是迅速的崩潰,然後投降!整個東南亞拱手讓給了日本,於是日本又有了戰爭資源,又能從印尼運回石油了。

但是所有的一切並沒有傷到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元氣,沒有傷到美國國內的元氣,美國的戰爭機器開啟,所有的工廠全部停產造武器,航母造100多艘,其他艦艇上萬艘,飛機幾十萬架,坦克幾十萬輛,其實誰也沒意識到美軍工業已經強大到這個地步,可以支撐一場全球戰爭的所有資源,這也加速了二戰法西斯的滅亡!


狼煙火燎


日本偷襲珍珠港對於日本來說當然是致命的失誤,在1941年6月德國進攻蘇聯,1941年12月日本又偷襲美國的珍珠港,德國日本把蘇聯美國兩個龐然大物拖進第二次世界大戰,可以說德國日本意大利的軸心國實際上已經註定了最終失敗的結局。

在抗日戰爭初期,美國其實是支持日本的,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侵佔中國東北,中日戰爭其實已經開始。

從1930年到1940年,美國是日本的最大戰略物資出口國。日本有一半的鋼鐵、石油等戰略物資都是從美國進口的。

到了1940年,由於汪精衛投降日本成立南京偽政權,日本盲目樂觀,認為征服中國指日可待,於是日本在戰略上出現了重大失誤,即正式與德國意大利結盟,與美國英國站到了對立面。

日本從中國掠奪的財富再也無法支撐用和平的方式從美國進口戰略物資,而此時正好德國閃擊西歐大獲全勝,法國向德國投降,東南亞歐洲國家也無力防守,日本鋌而走險奪取了印度支那,1940年9月日本逼迫法國簽訂軍事協定,迫使法國貝當當局同意日軍進入紅河以北地區,並將河內、海防、金蘭灣讓給日本,直接威脅到了菲律賓,美國才開始對日禁運。

1941年4月,日本和蘇聯簽署了令世人震驚的《日蘇中立條約》,6月,德國開始攻打蘇聯。這些事態的發展最終促使日本確信他們不會與蘇聯發生正面衝突。美國開始停止從東海岸和其他一些港口向日本出口石油。

1941年7月26日,羅斯福總統下令凍結日本在美國所有的資產,同時向日本的石油出口只可通過許可證貿易方式。英國和荷蘭也立即仿效美國的做法。

美國對日本實施財產凍結和石油禁運使日本大為震驚。日本當時已經陷入絕望。到1941年8月為止,日本石油儲備只能維持日本陸軍12個月、海軍18個月。9月份提前召開的御前會議將戰爭提到議事日程上,10月近衛內閣倒臺,陸軍大臣東條英機出任內閣首相。11月5日召開的最後一次御前會議促使猶豫不決的日本天皇對美宣戰,除非在談判最後一分鐘取得外交解決的途徑。

美國割斷了日本的能源供給線,使得日本鋌而走險,孤注一擲,最終在1941年12月偷襲珍珠港,消滅美國的太平洋艦隊,美日戰爭全面爆發。

由於日本偷襲珍珠港,導致世界第一強國美國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註定了德國日本意大利法西斯軸心國必然走向最終失敗的結局。


厚德載物49847


日本偷襲珍珠港目的在於徹底消滅美國太平洋海軍,從而使得日本海軍在短期內(至少三五年內吧)稱霸整個太平洋;佔領東南亞和南亞,掠奪石油、橡膠等戰爭物資,從而不需懼怕美國經濟封鎖和石油禁運,這是山本五十六的如意算盤。

可惜老天保佑美國,美國的航母當時不在珍珠港。其後美日太平洋戰爭中,山本始終想與美海軍決戰、徹底消滅美國海軍從而保持短期優勢,特別是中途島海戰。中途島海戰之後,日本海軍徹底失去了抗衡美國的能力,導致空軍陸軍快速衰落。

歸根結底,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根本原因在於美國的經濟封鎖和石油禁運。

沒有石油,日本的軍艦飛機必將成為廢鐵,不說稱霸東亞,能否守住在中國的侵佔區都很難。

同理,希特勒要進攻蘇聯的根本原因也在於石油!德國海軍還不如日本海軍,又沒有優良海港,僅僅依靠潛艇無法保護油輪貨輪的。這樣德國的石油就無法安全地從大洋運來。唯一的出路只能是蘇聯外高加索的大油田大糧倉。

德日兩國軍事強悍,可惜先天不足,二戰敗北,時也命也!

時常反思歷史,日本人經營東北十多年,沒有發現大慶油田、遼河油田;新中國建國不到十年就發現了大慶油田,而大慶油田支撐了新中國幾十年的經濟運行和發展。

只能說天佑中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