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大命”,古代皇帝“扶犁亲耕”!春耕礼制究竟有多重大

中国古人重视农耕,早在两千多年的《荀子·王篇志》中就有“春耕,夏酝,秋收,冬藏”的说法,古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四者不失,五谷不绝”。

“天下之大命”,古代皇帝“扶犁亲耕”!春耕礼制究竟有多重大

“天下之大命”

在《礼记·月令》中有这样的记载:

“(孟春之月)天子亲载耒耜……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籍。”

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关于皇帝亲率百官亲耕的故事,规定“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

意思就是,皇帝每一年的春天,需要按照祖制进行耕种,掌着犁向前推行,一次一个来回,而三公需要跟在后面“五推”,以此来作为全国重视农耕的表率。

中国春耕最为讲究的朝代要数汉朝了。

汉朝是最早的具有皇帝亲耕确切纪年的年代。

在贾谊上的《积贮疏》中,提出春耕乃是“天下之大命”,丝毫不敢懈怠。

“天下之大命”,古代皇帝“扶犁亲耕”!春耕礼制究竟有多重大

在《汉书·食杂志》中有这样的记载:

“上感谊言,始开藉田,躬耕以劝百姓”。

汉文帝听取了贾谊的建议之后,皇帝亲自耕种,旁边有众多的老百姓围观,即使到了某一年的春天,皇帝出城在外,还是会按照祖宗的规矩在外地行春耕的礼仪,丝毫不敢马虎。

并于公元前178年,正式向全国下了诏书,曰:“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藉田,朕亲率耕……”

自此之后,春耕的传统便以政策的方式正式流传了下来,成为了皇帝重视农耕,体恤百姓,亲近自然的一种最重要的方式。

“天下之大命”,古代皇帝“扶犁亲耕”!春耕礼制究竟有多重大

观耕台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治更迭,随着游牧民族的大量内迁,我国北方的经济遭到了重创,农业发展也停滞不前,在这个时候,“黄河南北的千里之地”,大部分都沦为了牧场。

战乱状态下,皇帝的亲耕礼制还是没有停滞,反而多了更多的流程和环节。

比如,在以前,皇帝只是拉着犁走在前面,“一推,二推”,而到了魏晋时期以后,皇帝不仅自己耕种,还要监督百官跟着一起春耕,来鼓励农业生产。

观耕台的出现,促进了春耕礼制的进一步发展,在《通典》中这样记载:

“宋、齐之制,於先农坛东别立观耕台,帝亲耕礼毕。”

皇帝站在上面,方便来观看三公九卿和文武百官的耕种活动,也能看得更清楚谁在偷懒。

“天下之大命”,古代皇帝“扶犁亲耕”!春耕礼制究竟有多重大

观耕台古迹

春耕之后,大赦天下

春耕不仅是一项礼制,随着朝代的发展,它的价值意义已经不仅仅是重视农耕,体恤百姓的一种方式了,而是涵盖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和彰显统治者威严和仁德的一种方式。

在梁武帝时期,春耕背后的重要价值也被无限放大,梁武帝在514年亲耕之后,下令大赦天下,彰显皇帝的仁德和孝悌。

不仅如此,有的皇帝在春耕之后,还会考虑“改元”这一大事,体现朝廷对于百姓的信任和休养生息政策下的国富力强。

说到春耕的皇帝,唐玄宗算是一位敢于打破常规的皇帝。

在《资治通鉴》第214卷中记载:

“唐开元二十三年(735)正月乙亥日(十八),唐玄宗行藉田礼,亲自春耕,以示重农,公卿及以下官员都耕种到终亩。又大赦天下,东都城内聚会“文艺调演”,饮酒三天,以示歌舞升平。”

对于繁华富庶的唐朝来说,对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也是不得马虎的,唐玄宗利用“春耕”这一大的礼仪,号召公卿及以下官员,在东城洛阳春耕后大摆宴席,大赦天下。

“天下之大命”,古代皇帝“扶犁亲耕”!春耕礼制究竟有多重大

对于古代皇帝而言,大赦天下一般是在最为隆重的典礼中实施的,比如皇帝登基,比如太后过寿等,给予犯罪的人以重新开始的机会。

可见,在唐玄宗的内心深处,对于春耕这一礼节的重视。

在梁武帝时期,春耕背后的重要价值也被无限放大,梁武帝在514年亲耕之后,下令大赦天下,彰显皇帝的仁德和孝悌。

不仅如此,有的皇帝在春耕之后,还会考虑“改元”这一大事,体现朝廷对于百姓的信任和休养生息政策下的国富力强。

“天下之大命”,古代皇帝“扶犁亲耕”!春耕礼制究竟有多重大

清朝的耕耤礼

古代皇帝的亲耕是一项传统礼节,

甚至发展成为了一套十分复杂的流程仪式,在清朝时期达到了顶峰。我们经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皇帝“耕耤礼”和皇后主持的“亲蚕礼”,这都是帝后鼓励农业生产发展,以身作则的一种表率。

据《唐土名胜图会》卷四记载:

“仲春吉亥日,皇帝亲到耕地,至秋夏,奏闻结实,,就择吉日,贮之神仓。”

明成祖朱棣迁都到了北京之后,他在《明会典·卷51》中规定,新上任的皇帝必须要在登基的时候行耕耤礼,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

清朝的耕耤礼通常开始在每一年农历的二月或者三月的吉亥日己亥日举行。

相关的机构和部门需要早早定下吉日,确定祭祀和从耕的大小官员。

在举办耕耤礼之前,皇帝还要先进行一次“彩排”,古代称为“演耕”。

“天下之大命”,古代皇帝“扶犁亲耕”!春耕礼制究竟有多重大

比如工作人员会先邀请皇帝去西苑丰泽园去演耕,视察皇宫里的农具和春耕的谷种,而经过筛选的这些谷物会被安排在一个固定的地方。

到了耕耤的日子,皇帝身穿吉服,在法驾卤簿的导引下,与陪祭文武官员同到先农坛,祭拜过先农神,更换服装后,就到耤田上行躬耕礼,经过一系列的流程之后,才能够种下稻、黍、谷、麦、豆等五谷杂粮。

历朝历代,皇帝的春耕,体现了中国农耕文化的进步,既表达了重农尊祖、报本反始的反哺思想,也为统治者的重农固本的思想提供了一个表现的机会;

他们用自己的行为为天下的农耕事业做到了表率,起到劝课农桑的实际效应,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和进步。

“天下之大命”,古代皇帝“扶犁亲耕”!春耕礼制究竟有多重大

雍正皇帝的耕耤礼

参考文献:

《礼记·月令》

《荀子·王篇志》

《积贮疏》

《汉书·食杂志》

《资治通鉴》第214卷

《唐土名胜图会》

《明会典·卷5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