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碰到困难就“放弃”?想教会孩子“坚持”,建议用“坚持回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时候,不少的父母都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件伤脑筋的问题,就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容易出现知难而退的情况。

这种知难而退不仅仅是出现在学习上,即便是生活中的问题,孩子也很容易出现动不动就扬言放弃的情况。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一遇上困难就想放弃呢?

一碰到困难就“放弃”?想教会孩子“坚持”,建议用“坚持回报”

孩子为何轻言放弃?

我认为,孩子会碰到问题就想放弃,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

  • 父母对孩子过于娇惯

对于孩子而言,从降生都独自面对生活,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缓冲过程的,而如果父母在这个缓冲过程之中过多地娇惯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很容易出现想放弃的念头。

我们都知道,孩子自懂事起,就会开始不断学习各种能力与技巧,以面对生活的难题。而对于从小就被娇生惯养的孩子来说,他们很少有这种学习机会。因为他们的父母几乎在大部分时间里会包办孩子的一切杂物。这样一来,孩子必要的学习感知时间的减少,会导致他们跟同龄人能力上的差距逐渐拉大。最后即便长大成人,也会在很多方面依赖于父母,故而没有父母帮助,他们很快就会想着放弃。

  • 孩子自身没有信心

如果孩子小时候经常受到父母的指责,那么他很有可能变得不自信,进而影响他的行为处事。因为当一个孩子对自己没有自信,认定自己所做的事情一定不能让人满意时,那么这个孩子只要在生活中、学习上碰到一点问题,他都会觉得自己肯定解决不了。而这样一种思想只能导向一个结局,那就是放弃。

一碰到困难就“放弃”?想教会孩子“坚持”,建议用“坚持回报”

  • 遇上问题不愿坚持

有些孩子明明拥有做好一件事情的能力,却往往因为没有坚持力而选择放弃。举个例子,有些孩子的语文成绩十分不错,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但是,在做作业时,却也容易出现试卷不做完的情况。一般来说,孩子会将选择填空等可以快速完成的题目做完,然后到了阅读与作文部分,会因为需要大量的思考与书写而产生麻烦感,这种感觉会驱使孩子放弃完成这部分题目。

事实上,孩子是完全有能力去完成这些题目的,但也正是因为认定自己是有能力完成这些题目,所以孩子往往会没有耐心去做好。

那么,如果孩子遇事便轻言放弃,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哪些危害?

一碰到困难就“放弃”?想教会孩子“坚持”,建议用“坚持回报”

轻言放弃绝不可取

  • 孩子容易形成得过且过心理

如果孩子遇到困难便选择放弃,那么对于他而言,生活将不再具备竞争力,从而养成了得过且过的心理。因为当孩子遇上困难时,他会以自己做不到为由,劝谏自己放弃努力,长此以往,孩子是会放弃与他人进行良性竞争的。

因为竞争也就意味着两个人要比比看谁能克服的困难更多,而作为一个轻言放弃的人,他根本就不愿意再碰上困难。因此他并不会去争,只希望自己能够蒙混过关,得过且过。

  • 孩子容易做事有始无终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相信许多孩子都能讲出来,但却有不少的孩子成为不了那个"有心人"。

当孩子碰上困难时,如果有了轻言放弃的念头,那么孩子是有很大可能没办法完成既定的任务的,这件事情也将变得有始无终。

我们总是强调做事有始有终,因为一件事情只有连贯地做完,我们才能从中得到应有的收获,否则,前面的一切努力都将是白费。可以说,只有当事情进展到最后一步完成时,我们才算取得了这件事本可以带过我们的一切收益,此前的所有工作,都是在为这个结果做铺垫。所以孩子不仅仅要有"重在参与"的乐观心态,也要有"志在必得"的气魄。

·孩子容易一事无成

对于动不动就轻言放弃的孩子而言,很多事情他们都不能做成,因为他们并没有去迎接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我们常说"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就一定会失败"。这是必然的,没有一个难题会自己解开,如果孩子自己不去做,那么它就将一直挡住孩子的去路。

因此,对于轻言放弃的品性,孩子是绝对不能养成的,相反的,父母应该教会孩子如何学会坚持,这里不妨尝试一下"坚持回报"的方法。

一碰到困难就“放弃”?想教会孩子“坚持”,建议用“坚持回报”

"坚持回报法"助力孩子学会坚持

"坚持回报"旨在通过以"回报"激励孩子,让孩子能够凭借自己的坚持获得他们希望得到的事物。久而久之,即便没有这样一种事物的驱使,孩子一样可以很好地做到坚持不懈。这个方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 寻找恰当的引导时机

父母要想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那么最好是在孩子遇上问题时进行引导与教育。因此,当孩子遇到问题向父母进行求助时,就是父母进行教育最好的时候。

例如,当孩子向自己询问题目的做法、汉字的写法时,父母应该当机立断拒绝向孩子提供帮助。因为这些事情孩子本可以通过思考、查阅字典完成,父母决不应该提供帮助。

这时候,对于孩子而言,就是坚持与放弃的抉择,如果孩子自己选择了坚持,那么父母就无需过多进行干预,但如果孩子明显有了放弃的念头,那么父母就可以进入下一步的引导。

一碰到困难就“放弃”?想教会孩子“坚持”,建议用“坚持回报”

  • 以"回报"作为引导

父母在引导孩子进行坚持时,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推动,这些方法便是"回报"。作为"回报",主要可以有3种。

1、 物质回报

这是最为有效的回报方式,如果父母向孩子承诺,解决了问题之后,便会给予孩子一定的奖励,那么孩子就会咬牙坚持下来。

2、 语言回报

父母在拒绝向孩子提供帮助以后,可以给予孩子一定的言语激励,达到让孩子学会坚持的目的。例如告诉孩子,"你这么聪明,一定可以想到解决的办法的"。

3、 肢体回报

父母拒绝向孩子提供帮助,很可能会引起孩子的不理解甚至是引发哭闹,这时候父母摸一下孩子的头或是抱一抱孩子都可以消除这种不安感。当孩子能够安定下来明白父母的用意之后,他自然而然就能试着凭借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

4. 逐步摆脱回报

随着孩子能力的不断培养以及对"坚持"这一能力的不断强化,父母可以逐渐让孩子摆脱对"回报"的依赖。因为毕竟这些回报都是父母赋予的,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会变相形成对父母的一种依赖,所以孩子需要逐步摆脱对这些的依赖性,真正做到独立解决问题。

一碰到困难就“放弃”?想教会孩子“坚持”,建议用“坚持回报”

我是小鹿妈咪,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每天记录和分享不同的育儿知识及经验,喜欢文章请关注我。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