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繩槍不是能轟殺一切騎士嗎?為何直到一戰騎兵才逐漸退出歷史

火繩槍、滑膛燧發槍的出現,標誌著冷兵器時代走向結束。現在看,火繩槍具備發射率低、射程近、精度差、瞎火率高等諸多缺點。為什麼能在戰爭中起這麼大作用?火繩槍出現後,騎兵的作用還有那麼大嗎?


火繩槍不是能轟殺一切騎士嗎?為何直到一戰騎兵才逐漸退出歷史


▲火繩槍結構圖,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火繩槍不是能轟殺一切騎士嗎?為何直到一戰騎兵才逐漸退出歷史


火繩槍不是能轟殺一切騎士嗎?為何直到一戰騎兵才逐漸退出歷史


火槍出現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騎兵仍十分重要,在17—18世紀的歐洲軍隊中,騎兵比例接近百分之五十。燧發槍出現後,騎兵的作用有所下降。騎兵比例在十七世紀有個上升期,經歷三十年戰爭後,淺縱深線列隊形成了主流,這種單薄的隊形對抗騎兵遠不如過去的西班牙大方陣,結果歐洲各國陸軍的騎兵比率有明顯上升。至19世紀初,歐洲軍隊中的騎兵比例下降到百分之二三十,甚至更低。至線膛槍主流化之後,騎兵淪為輔助兵種。產業革命的工業化加速也帶來了騎兵的作用的下降,廣義的產業革命在18世紀末期就在歐洲開始了,英國、法國、德國等火器的製造成本越來越低,精度越來越高。


火繩槍不是能轟殺一切騎士嗎?為何直到一戰騎兵才逐漸退出歷史


▲16世紀反映奧沙之戰的畫作,武器包括火繩槍,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騎兵地位之前的過高也和之前步兵的實力較弱有關,中世紀後步兵實力逐漸正常了,騎兵也就回到了原本的地位。另一方面,是騎兵的技術發展了,使用馬刀的騎兵明顯提高了對步兵的殺戮效率,不搞騎射那套。而且由於擊垮堂堂之陣的功能讓位給大炮,馬刀也由最初匈牙利人那種一米多長將近三斤重的“彎劍”,變得越來越輕越來越短,最後大約變成一米以內,不到兩斤的東西。大大提高了準確性和攻擊頻率。變得更適合快速收割,好讓騎兵能夠抓住敵人一瞬間的破綻撕開戰線。西方騎兵是把步兵的列隊作戰風格引入騎兵,而且有滑膛槍手和火炮的支援。比如古斯塔夫的作戰措施是讓前面一排騎兵射擊,然後拔刀衝鋒;腓特列大帝衝鋒時不準騎兵射擊。


火繩槍不是能轟殺一切騎士嗎?為何直到一戰騎兵才逐漸退出歷史


▲畫作——古斯塔夫二世在呂岑會戰中,Jan Asselijn,畫中可以看到火繩槍與騎兵一同出現。

結合當時情況來看,火繩槍雖然有各種缺陷,綜合成本、威力、可持續性,還是有優勢。直到來復槍統治戰場之前,由於受到當時的工藝水平限制,精工細作的產品成本太高,導致裝備部隊的低成本火器大都很粗糙,早期火器雖然不是盡善盡美,其所具有的遠距破甲殺傷作戰效率高;製造成本大大低於軍用弓、弩;訓練成本也低於弓箭手等相對於冷兵器的優勢還是不可質疑的。


火繩槍不是能轟殺一切騎士嗎?為何直到一戰騎兵才逐漸退出歷史


不過,騎兵在火器時代到來的早期戰場地位並不低,終結騎兵傳奇要到一戰壕塹陣地和重機槍的時代。陣列火槍兵雖然成為了軍隊的主體力量,但線列排槍戰術的機動性很差,騎兵作為戰場突擊力量的作用仍然是決定性的,騎兵規模小了不等於作用小。遮斷、邀擊、迂迴、迫敵追擊等戰術行動非騎兵莫屬。在一場戰役中,騎兵的表現是可以影響到整場戰局的存在。


火繩槍不是能轟殺一切騎士嗎?為何直到一戰騎兵才逐漸退出歷史


火繩槍不是能轟殺一切騎士嗎?為何直到一戰騎兵才逐漸退出歷史


▲古斯塔夫二世時步兵還是以火繩槍為主,圖片來源網絡。

注:本文由ctf8、_BTG_DeviL、嘔心瀝血方從哲、eumenes、三炮政委阿仙奴、deadman、萌古大酋長、嵯峨白雲間、zi_等北朝網友的精彩發言總結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