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迁——上海那些生猛而魔幻的市集~印象中的文庙书市

  上海这几年消失得最快的除了破旧的老房子,传统市集消失得很快,赶大集给人的印象就是脏乱差又很土,上海这座城,光鲜亮丽背后的管理思路就是铲除一切看起来不美好,有碍上海国际大都市形象的东西;除非有够大的经济利益才会考虑留着,但管理单位还没有认识到市场做为社会空间的历史意义,当市容当然变得整齐画一干净,却也好像少了些什么特色。

  现在上海仅存几个比较有特色的市集,混迹这几处已多年,难免道听涂说一些八卦与潜规则,以小见大认识上海这座城

文庙书市

时代变迁——上海那些生猛而魔幻的市集~印象中的文庙书市

时代变迁——上海那些生猛而魔幻的市集~印象中的文庙书市

  很多人都知道文庙书市每周日早上七点开始,事实上天还没亮五点时就已经有人在墙外打着手电筒交易了,包囊一打开就一群人涌过来,不少好书早在这个时候就已经被先挑走,其实早几年,书市从零晨就开始,趁着暗夜在墙外摆摊。七点左右,旧书商各自推着车已经在文庙门口蓄势待发,交易在这个时候继续进行中,门一打开就冲进大成殿广场摆书。文庙书市一般民众入场票是1元,80年代某位长者建议搞一个书市才有今天的文庙书市,这书市就在孔老夫子的眼皮底下繁荣昌盛了30年 。经常是书商袋子一打开,直接高喊”书来啦!”一把倒在地上,大伙就涌上前开始抢啊翻的,一堆中老年爷们抢起书来就跟在抢大特卖花车商品的娘们一样疯狂,虽然现在网上买二手书很方便也明码标价,但旧书市还是有他不可替代的魅力,很多人诟病价钱是随老板心情喊,我想讨价还价跟老板套近乎,这也是市集有趣的挑战之一 。

时代变迁——上海那些生猛而魔幻的市集~印象中的文庙书市

时代变迁——上海那些生猛而魔幻的市集~印象中的文庙书市

  文庙书市不仅卖书,还卖许多相关”纸制品”,比如旧地图、旧明信片、旧广告、旧日记、旧书信。比如常见一个箱子装满各种纸头,看似都像各種废紙,你自己翻吧! 如果觉得有价值就拿走,基本都半买半送,运气好捡到一张名人书信便签就赚翻了。老相册相片也是常见的东西,经常有家族个人相册,比如这个不知道谁的相册,从年轻一直到老,里面的照片就是一部家族史,民国时代照片现在卖挺贵。

  这么说来,一座城市中,市集从来都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它连结了人与城市的气质,经常超越了他原本的设定,有了新的公共意义 。

  对管理单位来说,文庙书市一直是个欲除之而后快的地方,每隔两三年就有要拆了的风声出现,接着就是文化界人士联名上书市领导的戏码,然后又继续苟延残喘,按照上海的管理思路,像这种集市都应该集中到一栋建筑物里统一管理,就跟当初要拆不远处的东台路一样,话说要整体搬迁到附近的古玩城,不过也是说说而已,其实结果就是烟飞云灭了。

时代变迁——上海那些生猛而魔幻的市集~印象中的文庙书市

  文庙前的文庙路也聚集了些旧书店及卖旧货的铺子,更多是卖二次元商品的小店,所以年轻人还挺不少,以前上海老城厢有几个卖旧货的地方,比如东台路、还有东街等地,经过整治都如一阵烟般卷散,文庙书市还算是个比较出名地方,但以前围绕文庙周边的图书批发市场搬到大宁后也冷清了不少。

虬江路市场

时代变迁——上海那些生猛而魔幻的市集~印象中的文庙书市

  我一直觉得环线的上海地铁四号处处充满惊奇,大慨因为是上海市区仅存一段高架线路,尤其宝山路到海伦路之间,总有这么个五秒的景色,能让你倒抽一口气「啊!魔都」!地铁下面一大片弄堂,大家都知道会拆,但又说不准什么时候要拆,这片地块,一条短短的虬江路就属于旧闸北与虹口两区,像个三不管地带,其实上海还蛮多这种区与区交界处,权责不明,反而乱得有特色,任期自发野蛮生长的地方 。不过更有特色的是,这一带聚集了大量卖五金杂货旧货破铜烂铁的铺子。当年虹口一带是日本租界,待日本战败侨民回日时,将带不回的东西都拿到这变卖,开启了这里卖二手货的历史。

时代变迁——上海那些生猛而魔幻的市集~印象中的文庙书市

  在很多人知道这里有个大的电子市场,或着叫它上海音像城,低阶数码产品应有尽有,很多人知道这里买得到全上海最便宜的蓝光dvd碟片(当然是拷的),以前附近几条街组成的虬江路二手杂货市场很有名,不过也因为要动迁而消失了。以前资源比较匮乏时,大家要组装什么东西,或着其中一个什么零件坏了要换,都会来虬江路淘,买回去自己换,现在比较富足了,数码产品更新换代太快,再加上网购太方便,虬江路自然也就没落 。

  这一带有很多卖来路不明电子零件的店家,所以很长一段时间这带被认为是赃货市场,跟北京的大柳树还有点像,如果识货的话,其实还真的可以找到一些稀有的好配件,只不过假货也是一堆,总之,是个乱七八糟,水很深,服务态度也差,却挺好玩的地方。

灵石路聚奇城

  一般来说,被赶进建筑里的古董市集都没啥好下场,不过离市中心有点距离,在灵岚花鸟市场里的聚奇城倒成了一个异类,这算是上海仅存,意义上比较属于鬼市的地方,每周五清晨五点半开始在大量旧货杂物出现在三楼空间摆摊,大慨到10点左右就慢慢收摊了。周五旧货市集的最大特色当然是他在室内,而且走廊的任一个角落,转角楼梯间,占满了摊位。

时代变迁——上海那些生猛而魔幻的市集~印象中的文庙书市

  这里因为离市中心有点距离,不像以前东台路名气很响很多观光客,来这边找货交易的基本都是中年以上玩家,但聚奇城最可怕的地方还是空气质量,室外空气严重污染,室内无视不准吸烟的标语,还是充满了烟味,加上二氧化碳空气质量比室外更可怕,而且有相当大的消防隐患,聚奇城有很多东西是以前东台路来的,大部份都是仿古的假货,但也挺多莫名其妙的玩意,值得慢慢挑。聚奇城能成功大慨就是因为卖的东西来者不拒,不像大部份古玩城只卖些奇石红木手串等小众玩意,我一直觉得,卖旧货的地方够乱够神经够包容才能吸引更多人。

澳门路清真市集

  存在已久的澳门路周五清真市集,去年轮翻被新媒体大号报导后,变得相当火爆,俨然成为上海吃货圣地。早些年上海的穆斯林都聚集在附近西康路一带,常德路上的沪西清真寺就成了他们做礼拜的地方,其实上海几间清真寺,每到周五主麻日,附近都有大小不一的清真市集,比较大的市集在沪西清真寺及浦东清真寺 ,你可以在这里找到各种新疆小吃,摊主也大都是南疆维吾尔人,少部份回民,平常日子他们都在其他地方开餐厅或有其他工作,到了周五就聚集到这,算是赚外快。

时代变迁——上海那些生猛而魔幻的市集~印象中的文庙书市

  不知为啥,整条路走下来发现他们不管做菜什么都是往死里加味精,几年下来口味始终如一,不喜欢味精的还是少吃为妙。各式清真糕点,这里偶尔也有卖切糕,在这里,民族是团结的,切糕是平价的,少不了的是烤羊肉串 卖各种新疆甘果及零食的大妈,红枣提子干杏干核桃又大又甜。

时代变迁——上海那些生猛而魔幻的市集~印象中的文庙书市

  澳门路的清真集市大慨有10年的时间了,就是去年才爆火起来,这里大慨是上海最不可能消失的市集,除了市集自治外好像外人也插手不了,每年开斋节常德路就要封路,附近居民不习惯也的习惯了。

  其实上海经常会出现所谓的”幽灵市集”,半夜两三点摆摊到了上午七点左右消失,但之所以幽灵,在于这些集一开始火爆,马上就被抄,所以能遇到还真算缘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