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楊氏到底有何優勢?讓其能夠歷盡四朝,統治綿延近三十代

播州,即是如今的遵義地區,古為夜郎,唐朝貞觀年間,設置州,稱之為播州。唐朝末年,天下大亂,播州也不例外,太原人楊端乘此機會獲得了播州的統治權,而楊氏也自此成為了貴州的四大土司之一,擁有了播州的絕對控制權。

貴州地區在古代本身就屬於蠻荒之地,播州亦是如此,所以它大多時候都只是古代中原王朝流放犯人的一個場所罷了,本身與中原的封建王朝的來往並不算太密切。得益於此,播州一直都是楊氏獨大,無論歷史如何變遷,楊氏的統治都是穩如泰山。直到有明一代,朝廷才以當時楊氏的統治者楊應龍叛亂作為契機,將播州直接歸於中央政府的管轄範圍之下,播州,長達700餘年的私人統治終於畫上了休止符,成為了過去。

播州楊氏到底有何優勢?讓其能夠歷盡四朝,統治綿延近三十代

一、楊氏在播州的興起

上文籠統的講了一下播州的歷史,接下來我們來詳細瞭解下播州。楊氏雖然統治了播州七百餘年,但是,他們卻並非是播州的土著居民(前頭也有提到,楊氏祖先楊端是太原人)。

作為少數民族聚居之處,播州只是在名義上為中央所管控,但實際上卻是完全的自治,嚴格來講,它甚和中原王朝並不親密。安史之亂之後,唐代再不復之前的盛世氣象,開始逐漸走向落敗,這樣的中央又怎麼能夠鎮得住原本就離得遠的播州呢?

於是,在大曆五年,播州的僚人抓住機會,決心造反。但這次造反並沒有成功,當時的僚族酋長羅榮平定了這次看似荒誕的反叛,而在朝廷的嘉獎之下,播州成為了羅家的“家族產業”,而從朝廷將播州正式當做封地分封給羅氏之後,播州歷經幾百年的“私人制”正式拉開了序幕。不過這個時候,羅氏仍舊是為朝廷服務的,所以說,這僅僅只是個開始。

播州楊氏到底有何優勢?讓其能夠歷盡四朝,統治綿延近三十代

羅家將首領的位置一代一代傳下去,直到羅太汪坐上首領的位置之後,一切又有了改變。羅太汪當上首領的時候,年紀並不大,算得上是個毛頭小子,如果說一切就這樣安安穩穩,沒有發生變故的話,他還應當坐在這個首領的位置之上,直到他年老生死,再將位置牢牢地傳給下一個繼承人。

可惜的是那個時候,南詔不滿足於現狀,決心叛唐,並攻陷播州,而這個時候,唐將楊端率軍收復播州,但是辛辛苦苦自己打下來的地方,又怎甘心拱手讓於他人,楊端此時想起了曾經的南越王趙陀,於是決意自己統治播州。

而這個時候的唐王朝本身就已經江河日下,分身乏術,只能夠在蠻族地方名義上設立州縣,讓這些部落原本的首領繼續統治地方,並且特意恩准可以世襲,這自然也給了楊端便利,從此楊家取代了原本的羅家,成為了播州的“土皇帝”。

播州楊氏到底有何優勢?讓其能夠歷盡四朝,統治綿延近三十代

二、播州楊氏的發展歷程

在唐朝末年,楊氏就已經奪得了播州的絕對統治權,而這種絕對統治權,是朝代變更也無法改變的,即使唐朝覆滅,江山易代,時光轉到了五代十國時期,播州依舊被楊氏緊緊掌握在手中。

不過倒是在北宋初年的一段時間內,楊氏內部是十分混亂的,畢竟一個偌大的家族,時間長了,也終究會逃不開和其他大家族一樣的爾虞我詐。而為了獲得國家的肯定,為了得到宋的支持從而穩定政權,楊氏的楊文貴等人向當時的北宋朝廷獻地,雖然說是獻地,但所有權還是把握在楊氏的手中。不過儘管如此,從這件事開始,楊氏已經不再單單只是一方“土皇帝”了,他們與中央王朝自此有了更加緊密的關係。

尤其是在楊粲執掌楊家之後,他更是把自己作為朝廷的“屬臣”看待,而北宋朝廷在這件事情之上也十分的良心,它認同了楊氏對於播州的統治權。而獲得宋王朝肯定的同時,楊氏也沒有忘卻建設自身,發展轄區內的文教娛樂等上層經濟建築,這在一定程度之上也加固了楊氏在播州的統治。

到了元朝,楊氏用對宋那套對付元帝國,當時的楊氏掌權人楊邦憲成為了楊氏的第一任土官,楊氏家族的自主性依舊相當強。

播州楊氏到底有何優勢?讓其能夠歷盡四朝,統治綿延近三十代

三、播州楊氏的歷史終結

但到了明代,由於當時楊氏的第二十九任土司不滿足於現狀,覺得播州楊氏的實力已經足夠大,沒有必要尊敬所謂的中原皇帝,他把自己比作帝王,開始僭越,使用龍鳳就算了,還組建了自己的“後宮”。

楊應龍的慾望一天天的膨脹,嚴重威脅到了中原王朝利益,於是楊應龍的土司頭銜被明王朝給剝奪掉了,並受到了相應的懲罰。之後,各種不服明朝的楊應龍造反了,而朝廷再也容不下這樣的一個楊應龍,也容不下培養出楊應龍的楊氏。

於是為了更好的統治播州,明王朝採用了軟硬兼施的方式——雖說將土司制度保留了下來,但是其承襲不再是以血緣為紐帶的家族行為,而是成為了國家政權範圍之內的行為,朝廷的權威被無限放大,楊氏徹徹底底成為了中原朝廷的附屬。播州楊氏七百餘年的統治,在此時畫下了句點。

播州楊氏到底有何優勢?讓其能夠歷盡四朝,統治綿延近三十代

四、楊氏在播州能夠長期穩定的緣由(地理、政策、文化)

楊氏家族自唐到宋,歷盡四朝,統治綿延近三十代,統治如此穩固,我們並不能單單隻能用運氣好這種解釋來搪塞了,它能統治播州如此之久,必定是有一定的條件的,而這種條件也並非只是單一的,而是有著自然、政策以及文化的三重條件所促成。

1、首先,播州雖然地理條件不太優越,深居西南,遠離中央,但這樣的地理條件,加上古代交通條件的制約,也使得了播州人民長期生活在在一個比較封閉的環境之下(也就是不與中央朝廷有所聯繫),正所謂天高皇帝遠,這完全是有利於楊氏將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中的。

2、除了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之外,楊氏歷代統治者的對外政策也是其能夠穩定統治的一個重要原因。楊家人並不是愚蠢的覺得以自己弱小的實力就能夠對抗中央朝政,他們是逐漸的向中央朝廷投誠,表現自己的忠心,而在朝代更迭之後,也能夠迅速調整好心態,向新朝廷投誠,這個我們在上文講楊氏的發展歷程中也是有體現的。

播州楊氏到底有何優勢?讓其能夠歷盡四朝,統治綿延近三十代

3、除此之外,楊氏雖然地處蠻夷之地,但他們卻懂得學習,知道學習先進的文化,來彌補自身的不足。楊氏引進先進的漢文化,相當的重視子孫教育,尤其是有關於儒學的教育,儒學之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觀念深刻埋在每個楊家小輩的心裡,這則對維護楊氏內部穩定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雖然說楊氏內部的爭奪戰也偶爾會上演,但是總的來講,這個家族在面對外人侵略,維護家族利益的方面,還是十分團結的。

更為重要的一點在於,楊氏的學習並不是全盤照搬,而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當時的楊氏以中央王朝為參考,開發出了一項十分靈活的掌權人制度。他們的接班人並不是說一定要採用嫡長子繼承製的繼承方式,而是以嫡長子繼承製為主要繼承製度,多種繼承製度與之共行。這樣的繼承製度使得楊氏家族內可以儘可能的做到“擇優錄取”繼承人,鞏固其族群對當地的有效統治(當然了只能說普遍,也有個例,比如楊應龍)。

其實在這三點中,最後一點甚至是做到了與時俱進,批判的學習精神,這種精神作為馬克思主義的精華之一在如今都受用,更別說當時了,所以楊氏的成功也是有情理可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