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座位該怎麼排?知道這幾點的,才是高情商的老師

班級座位該怎麼排?知道這幾點的,才是高情商的老師

“我們家孩子,個子還這麼小,一定要坐前面啊!”

“我家孩子上課老師走神,能不能讓他坐在老師旁邊?”

“我家孩子視力又上升了,能不能把座位往前調一調?”

“都是因為同桌,所以我孩子成績下滑的才這麼厲害,能不能換一個好一點的同桌?”

班級座位該怎麼排?知道這幾點的,才是高情商的老師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坐在前面,甚至有的家長認為,那些學習成績好的,肯定是因為坐在前面的緣故。

而對於班主任來講,排座位真的是一件非常讓人頭痛的事情,不僅要考慮到孩子,還要讓家長滿意,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坐在前面,到底該怎麼排呢?

其實,我在上小學的時候,曾經也坐過一段時間的前面,說說我的心得體會吧!

我坐前面的時候,上課還是不得不認真的;

每天都要接受老師唾液的洗禮,碰到那些脾氣差一點的老師,一拍桌子,基本上頭上,臉上,身上都是粉筆灰!

而且, 坐前排的學生,也是很容易被老師叫起來回答問題,如果回答不上來,就要捱打捱罵,所以,也不得不認真聽講!

沒錯,坐前排確實是很容易抓起孩子的學習,特別是給那些學習不自律,就像我一樣的人!

而家長眼中的“黃金座位”是什麼樣的呢?

班級座位該怎麼排?知道這幾點的,才是高情商的老師

果不其然,第一排的座位並沒有入選,很多家長都擔心的應該是我上面說的問題,擔心吃粉筆灰什麼的,雖然說現在很多學校現在已經使用白版了!

不過,第一排沒有進入“黃金位置”也有道理,老師一般不會在第一排停留。

老師們說,家長會以各種理由來要求坐中間靠前位置,最常見的接口是:近視。

按照資深班主任的經驗,學霸經常出沒的位置其實在這裡:

班級座位該怎麼排?知道這幾點的,才是高情商的老師

為什麼靠後排的位置反而是學霸聚集區?

許多爸媽覺得:前排孩子受關照,這個觀點是個誤區。老師在教室裡轉悠時,往往是在後排停留時間略長一些。因為在後排老師站著不會打擾到其他同學,所以會多指點同學幾句。

而且學生座位基本是按身高從低到高排的,相對來說:個子矮的同學,尤其是男生,自我保護意識會略強一些,有時不太容易接受老師和同學的建議。而坐後排的高個同學,似乎更陽光一些,聽得進建議和意見,進步會比較快。

老師也說,這張位置圖僅僅是相對而言,並不表示坐前排的同學裡就沒有學霸了。

對於排座位,我的建議是:

順其自然,不要刻意。成績好不好,和座位沒有必然聯繫,關鍵還是看孩子的領悟能力、行為習慣,以及心裡是不是憋著那股勁

教室不同“地段”對孩子的影響沒有那麼大

"排座位”對於孩子的影響其實並沒有很多家長想的那麼大。

班級座位該怎麼排?知道這幾點的,才是高情商的老師

那麼排座位的方法,哪一點最有效?

第一種:‘’身高法‘’。顯而易見,就是按身高高矮進行排位。優點是:能保證每位學生都能比較清晰的看到黑板。缺點是:個別成績比較好的容易坐到比較‘’差‘’的作為,學生和家長都不情願!比較調皮的學生又容易坐前面,不能很好管理班級。

第二種:‘’成績法‘’。就是按學生高低對學生安排座位。優點是:一定程度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缺點是:對成績較差的學生不公平,不利於轉化‘’後進生‘’。成績較好的學生容易驕傲,認為自己坐著比較‘’好‘’的座位,高人一等!

班級座位該怎麼排?知道這幾點的,才是高情商的老師

第三種:‘’循環法‘’。就是每隔一段時間(可以定為一個星期)輪流循環。優點是:可以保證每個學生都可以坐不同的座位。儘可能的避免發生‘’斜視‘’,對孩子們的視力有好處。缺點是:對視力比較差的一旦坐在後面,會有比較大的影響。不能比較大的通過排座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四種:‘’個性法‘’。就是按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成績優劣進行排座位。優點是:最大程度的保證了每位學生坐到了比較‘’理想‘’的座位,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缺點是:不便於管理班級,害怕‘’差生‘’影響‘’優生‘’。

第五種:‘’小組法‘’。就是把全班學生按成績、個性特點編排成若干小組,進行安排座位。優點是:容易形成小組競爭,調動每位學生的榮譽感。缺點是:容易滋生班級矛盾,埋下隱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