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说日本兵近战喜欢退子弹,上刺刀白刃战,事实却是这样

网上有这样一段争论,说是抗战时,小鬼子受武士道精神影响,在拼刺刀前喜欢退子弹,这不过是往日本人脸上贴金的说法而已。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的呢,这还得从当时日本的制式步枪说起,来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总说日本兵近战喜欢退子弹,上刺刀白刃战,事实却是这样

日军退子弹确有其事,但绝不是受武士道精神影响,脑筋短路的结果。我们也发现,八路军拼刺刀时特别喜欢开抢,同样这也没什么胜之不武一说。战争是残酷的,活着并能打败对方比什么精神都重要。

日军退子弹是在特定情况下才会出现的,只在近距离格斗发生前,而不是像某些抗战剧中演得那样,冲锋号一吹,小鬼子反复拉枪栓退膛,然后噌地一下跃出战壕。

冲锋时退子弹,无异于自杀。不管是在侵华战场上,还是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从来都是一边射击,一边进攻。这一点大家在影视剧中也经常看到,敢死队冲锋时,指挥官同时会对机枪手来一句:打,给我狠狠地打。

日军在肉搏战前退子弹,是经过统计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日军步兵普遍装备三八大盖,这种枪性能优越,如果要评选一个最受中国军人喜爱的战利品,三八大盖说第二,估计没谁敢说第一。

三八大盖射速高,子弹初速可达760米每秒,比汉阳造高了近30%,更重要的是日本工业发达,制造工艺比中国高出不少,在无风的情况下,800米的距离依然可以杀伤目标。汉阳造理论射程600米,可实际发到战士手中能打四五百米就很不错了。

总说日本兵近战喜欢退子弹,上刺刀白刃战,事实却是这样

射程远、射速高,所以三八大盖枪身特别长,这样白刃战中就特别占便宜。有趣的是,三八大盖最大的缺点恰恰也是最大的优点。射程远意味着子弹穿透性好,这样只能给目标造成贯通伤,却很难致命。

忻口战役时,国民党将领李仙洲被日军打了一个透明窟窿,可他人还在谈笑风生,根本没察觉自己中枪了。单就杀伤力来说,三八大盖是不如中正式步枪对周围组织破坏力大。

总说日本兵近战喜欢退子弹,上刺刀白刃战,事实却是这样

到了白刃战时,这个缺点就更加突出了。双方混战在一起,打穿一个敌人往往会伤到自己人。更为尴尬的是,贯通伤并不能使人立刻失去战斗力,但子弹穿出人体后会变形,会翻滚,第二次命中的杀伤力却很大。

日本弹丸之地,战线拉得越大,兵力越显得匮乏,他们决不允许有误伤情况出现,况且日军人的整体素质遥远高与中国军人。

电影中国民党将领都是油光满面,山珍海味,实际情况却是很多高级将领也经常吃不到肉,普通士兵几乎天天饿肚子。只有最精锐的第五军和黄埔学员,在蒋介石的精心呵护下,才能勉强每天有三顿饭。

真正的中国士兵的体格是这样的

总说日本兵近战喜欢退子弹,上刺刀白刃战,事实却是这样

而当时的日军士兵体格则是这样的

总说日本兵近战喜欢退子弹,上刺刀白刃战,事实却是这样

日军士兵不仅能吃得饱,还有水果、牛肉罐头等供应,看一下他们肱二头肌就知道,白刃战时谁的胜算更大。

反正都能赢,为什么还要去冒误伤的风险。况且三八大盖枪身长,回转半径也会增大,如果目标在后方或是两侧,还没来得及掉转枪口,别人一刀就砍了过来。

白刃战不开枪的不仅有日军,西北军也认为大刀片子更好使。可是近战开抢的也很多,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非常不喜欢拼刺刀。他们认为手枪是克制日军的最大法宝,手枪子弹装药量少,不会洞穿身体,而且射击姿势更是随心所欲。

八路军在白刃战时,常在两军即将接触时,先给小鬼子来一排齐射。八路军弹药是出了名的紧张,这时开枪命中率高,还能打乱鬼子阵形,鼓舞士气。

总说日本兵近战喜欢退子弹,上刺刀白刃战,事实却是这样

在两两捉对厮杀前,还喜欢给鬼子大腿上来一枪。这样子弹穿过大腿,直接钻进地里,并不会造成误伤。折了一条腿的日军,体格上的优势就不怎么明显了。

在二战中,还有一支特殊的军队,他们从不鼓励白刃战,那就是希特勒的德军。希特勒重视装甲突击力量,他们更愿意用冲锋枪扫射和手榴弹爆破的方式清除目标。

白刃战如何打,更大程度上的取决与部队自身的情况,而不是单纯能用道义能衡量的。所以说现在的很多抗日神剧给历史造成了很大的误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