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做夢都想廢長立幼,為何不能如願?


所謂高處不勝寒,皇帝雖然榮登統治者寶座,同時他也面臨著許多的約束與壓力,就比如明朝的萬曆皇帝,身居皇位,掌握著國家的生殺大權,卻連冊立太子的權利都沒有,甚至因為冊立太子一事與大臣們,持續了15年的內鬥,為何萬曆的這個皇帝當得如此憋屈,當時朝堂之上又是哪些人敢公然跟皇帝叫板,萬曆做夢都想要廢長立幼,為何遲遲都不能如願?

萬曆偏愛老三朱常洵,一併將三子立王,卻為皇位鬥爭埋下了伏筆。

要說起萬曆皇帝的繼承人之爭就不得不提東林黨,當時在朝堂上公然與萬曆皇帝叫板的便是東林黨。公元1593年,萬曆皇帝想要立寵妃的兒子朱常洵做太子,以顧憲成為首的東林黨臣子強烈抗議,顧憲成等人為何敢公然和萬曆皇帝叫板,其實這是因為東林黨在大明王朝是一個極其特殊的存在。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皇帝的繼承人問題絕對算是一件大事,但是此時的大明王朝卻只有皇帝沒有太子,萬曆皇帝已經執政二十餘年,可是卻遲遲不立太子,為了維護老三朱常洵,萬曆皇帝擬昭暫時不立太子,還將自己的三個兒子一併封王。

萬曆皇帝欲立寵妃幼子為太子,遭到群臣強烈反對!

萬曆皇帝符合要求的接班人一共有三個,分別是長子朱常洛,三子朱常洵和五子朱常浩。這三個兒子都是由萬曆皇帝的三個妃子所生,雖然都是妃子,三人之間的地位可是天差地別,當時繼承人爭奪戰爆發的時候,五子朱常浩年齡非常小,主要的焦點還是在長子朱常洛和三子朱常洵身上。

《明末紀事本末》中描述萬曆皇帝格外寵愛鄭貴妃,鄭貴妃是典型的大家閨秀,在萬曆皇帝面前很會撒嬌,非常任性,別的女人對於黃帝都是唯唯諾諾,卑躬屈膝,偏偏這個鄭貴妃,撒嬌耍賴,非常的甜美活潑,於是萬曆皇帝就特別喜愛鄭貴妃,鄭貴妃也為萬曆皇帝誕下了三子朱常洵。

朱常洵這個孩子也完美的繼承了鄭貴妃的美貌,虎頭虎腦的很招人喜歡,所以萬曆皇帝從小就非常寵愛老三朱常洵。萬曆二十一年,萬曆皇帝親自將三位皇子封王,看似是讓三個兒子有了公平競爭的機會,同時也是在昭告天下這三個孩子都有成為繼承人的可能,由此直接引發了繼承人之間的黨派鬥爭,於是就形成了以長子朱常洛為中心的立長派和以三子朱常洵為中心的保皇派。

保皇派與立長派鬥爭激烈,持續十五年的鬥爭之後,萬曆依舊未能如願

保皇派的觀點是,萬曆皇帝立誰為太子,是萬曆皇帝的家事,由皇帝個人做主即可,文武百官並不具備參與權利,立長派的大臣卻認為,太子是國家的未來和前途,廢長立幼有為封建禮法,稍有不慎,可能動搖國之根本,則導致天下大亂,一開始的萬曆皇帝對這些,跟自己唱反調的立長派非常反感,但是久而久之萬曆皇帝也實在是疲於應付,在這之中,顧憲成成為了立長派的領軍人物,,顧憲成是出了名的清正嚴明,從不趨炎附勢,溜鬚拍馬,絕對稱得上是清流中的清流,不過對於這種認死理的大臣萬曆皇帝也感到非常的無奈,本來前途一片大好的顧憲成也因為繼承人之爭被免職勸退回了老家。

在顧憲成離開朝堂之後,黨派的其餘人並沒有因此退縮,繼續拼死上諫,這些人以維護祖製為畢生事業,一旦長子朱常洛繼位,這些人還可以成為護法大臣,受到下一屆皇帝的器重,所以不論是出於心中正義還是為了家人後代的利益,都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一直到了萬曆皇帝晚年,這一場爭鬥依舊紛擾不休。

這場持續了十五年的國本之爭終於水落石出,在這十五年中共有三百多名官員參戰,其中十位尚書被逼退,一百多人被罷官或者被分配,不過這場戰鬥也換來了後世的千古流芳,有不少史學家讚揚東林黨人的氣節,乃是忠臣之表率。


木劍溫不勝


自萬曆十四年開始,一場長達十五年的“國本”之爭便在皇帝與朝臣之間拉開了序幕,雖然許多朝臣被神宗皇帝罷黜,但是冊立皇太子的呼聲卻從未間斷過,直到萬曆二十九年皇太子正式冊立為止。

神宗皇帝朱翊鈞十歲即位,年號萬曆,是明代帝王中在位最久的皇帝(在位四十八年)。但萬曆的帝王生涯,頭十年十分的壓抑,完全被他的母親慈聖皇太后和首輔大臣張居正牢牢控制著,無法按照自己的意志喜好行事。

壓抑的背後往往是反抗、反叛。

萬曆皇帝成年後,皇太后為他選了兩個知書達理、端莊賢淑的女人,皇后王氏與昭妃劉氏。因為內心有強烈的反叛不滿,萬曆皇帝對皇太后給自己選的女人十分冷淡,所以好些年,王皇后和劉昭妃一直沒能生下皇子。

然而,無心插柳柳成蔭。

一次,萬曆皇帝去慈寧宮探望慈聖皇太后,在索水洗手的時候,巧遇宮女王氏,萬曆皇帝一時興起,私下寵幸了王氏,並賞賜了她一副首飾。此事被隨侍的文書房太監記入《內起居注》,萬曆皇帝覺得與宮女發生關係不光彩,起初秘而不宣,但不久還是讓慈聖皇太后知曉。

一天,慈聖皇太后向萬曆皇帝問起此事,萬曆皇帝沉默不語,皇太后命人取出《內起居注》,少有責備的意思,多有讓萬曆認賬的意味。宮女出身的皇太后認為,皇帝至今無子,如果有孕在身的王氏能生下皇子,也算是宗社之福,沒有什麼可忌諱的,況且母以子貴,等級貴賤應該讓位於機緣天意。

在皇太后的實際支持下,萬曆十年六月,王氏受封為恭妃,兩個月後生下皇長子朱常洛。

在正宮皇后沒有生下“嫡子”的情況下,按祖宗禮制,應該立長。恭妃王氏雖然不得萬曆皇帝寵愛,常年帶著皇長子僻居別宮,但是朱常洛皇長子的名分、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因此朝中多認為朱常洛被立為太子只是時間的問題。

但受寵的鄭貴妃卻讓萬曆冊立太子一事變的複雜起來,為此萬曆皇帝與朝臣展開了一場長達十五年的拉鋸戰。

鄭貴妃原本也是宮女,在萬曆初年入宮。這女人容貌秀美,機智聰明,而且喜歡讀書,頗有些才情頭腦。她處處顯露著少女的純真與大膽,敢於毫無顧忌地挑逗萬曆皇帝,同時又懂得傾聽萬曆皇帝的苦衷,因此她成了萬曆皇帝精神上的寄託,甚至可以說是支柱,因此異常受寵。

萬曆皇帝二十四歲,鄭貴妃生下皇三子朱常洵。

萬曆皇帝萬分欣喜,不僅對這個剛出生的皇子表現出了極大的寵愛,而且還把鄭貴妃直接晉封為皇貴妃,地位僅次於皇后,在生下皇長子的恭妃之上。

按照子以母貴的說法,萬曆皇帝的這個舉動意味很明顯,皇三子朱常洵的地位事實上已經高過了皇長子朱常洛。

察覺到萬曆皇帝有“廢長立愛”的意思,朝臣紛紛上疏,要求:一、按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繼承製度,應冊立皇長子朱常洛為皇太子;二、王恭妃應與鄭貴妃同時進封。

萬曆皇帝將這兩項要求一一駁回了,但意識到公然破壞祖宗禮制,勢必產生嚴重後果,萬曆雖想冊立皇三子,但也不好一意孤行。

據《先拔志始》記載,萬曆皇帝曾與鄭貴妃一同去紫禁城西北角的大高元殿行香。其間鄭貴妃要萬曆皇帝立下誓言(立皇三子朱常洵為太子),萬曆皇帝照辦了,他將立朱常洵為皇太子的誓言裝入玉盒交給了鄭貴妃,這就是所謂的“玉盒密約”。

此事不脛而走後,在朝野引起了極大的震動,於是朝堂上的立儲之爭達到了白熱化程度。

慈聖皇太后亦不贊同“廢長立愛”,出面質問萬曆皇帝。

萬曆皇帝辯稱:“皇長子是宮女的兒子。”

皇太后當場申斥:“你不也是宮女的兒子嗎?”

在萬曆皇帝那裡,這句話的分量相當大,但他退縮的同時並沒有就此放棄,而是採取了“拖”的辦法。萬曆皇帝的理由貌似很充分,皇后還年輕,說不定能生下嫡皇子,過些年再立不遲。

除了拿皇后當託辭,萬曆皇帝一度還想找機會將皇后廢掉,立鄭貴妃為後,如此朱常洵就成了嫡子,可以名正言順地立為太子。

但王皇后無可挑剔,萬曆皇帝找不到廢的理由。

轉而,萬曆皇帝又想拿到皇長子不可冊立的把柄,但恭妃王氏對皇長子約束甚嚴,即便鄭貴妃誣陷皇長子與宮女有染已非童貞之身,終也無法讓朝野信服。

就這樣,立儲之爭一直在拉鋸,直到萬曆二十九年,年屆不惑的萬曆皇帝實在拖不起了。

這一年,下決心立儲的萬曆皇帝取出當年的“玉盒密約”,哪裡知道,由於放置多年,手諭早已讓蛀蟲咬壞了,尤其是寫著“朱常洵”名字的地方更是被蛀成了一堆碎屑,在手諭正中開了一個大洞。

迷信的萬曆皇帝不由驚歎,此乃天意,至此終於死了“廢長立愛”的心思。不久,萬曆皇帝下旨,立皇長子朱常洛為皇太子,封皇三子朱常洵為福王。


黑句本


萬曆帝在立誰為皇位繼承人的問題上始終猶豫不決、搖擺不定,一方面,鄭貴妃及其子朱常洵母子二人皆深受萬曆帝寵愛,萬曆帝一直想立朱常洵為太子,即便到了後來皇長子朱常洛被立為太子後,萬曆帝也經常有此想法;另一方面,皇長子朱常洛及其母王恭妃雖不受待見,但並無任何過錯,朝臣和太后以及皇后都反對立鄭貴妃之子,且明朝祖制向來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所以萬曆帝最終沒能如願。


萬曆帝的皇長子為王恭妃之子朱常洛,王恭妃本為萬曆帝生母李太后宮內侍女,偶爾一次被萬曆帝臨幸後生下了朱常洛,萬曆帝嫌棄王氏出身低賤,同時也不喜歡長子朱常洛。而另一個兒子朱常洵卻深受萬曆帝寵愛,其母鄭貴妃也一直想讓自己的兒子當太子,以便於日後自己也能母憑子貴當上太后。雖然有皇帝的寵愛,但是朱常洵既非嫡子,也非長子,其母鄭貴妃口碑也極差,所以,對於萬曆帝想立朱常洵為太子的做法,朝野上下都是反對的,不僅當時的大臣,就連萬曆帝生母李太后和萬曆帝皇后王氏對此也是持著反對態度的:



一、朝臣態度:

明朝的文官集團始終是制約皇權的一股重要力量,這些熟讀孔孟之道的官員們向來都是誓死捍衛明朝立嫡立長的這一原則的,另外,朝臣們對於飛揚跋扈的鄭貴妃早有耳聞,他們不希望朱常洵被立為太子的另一個原因是擔心日後鄭貴妃以皇太后的身份禍亂朝政,也正是他們的存在,使得貴為皇帝的萬曆帝也不得不有所顧及。

二、太后態度:

同樣是宮女出身的萬曆帝生母李太后對王恭妃母子始終抱有深深的同情,並且王恭妃曾是李太后宮中的貼身侍女,李太后深知王恭妃的為人,她也不想鄭貴妃這樣搬弄是非的人的兒子被立為太子,所以,她始終勸說皇帝要立皇長子為太子。萬曆帝對母親非常孝順,而母親的態度,萬曆帝是一定會考慮的。

三、皇后態度:

皇后王氏看似是在宮中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物,實則不然,王皇后雖然不受萬曆帝寵愛,但是她卻始終得到婆婆李太后的信賴,鄭貴妃在宮中依仗皇帝寵愛而一直橫行霸道,從來不把皇后放在眼裡,若是日後這樣的人母憑子貴被封為太后和她平起平坐,這樣的日子可想而知有多難過。反而王恭妃母子對自己一直非常恭順,王皇后也是能接受朱常洵這樣的人當太子的。



萬曆二十九年,皇長子朱常洛終於被萬曆帝冊封也皇太子。明朝的文官們經過多年的鬥爭終於取得了勝利。萬曆帝雖百般不情願也無能為力。


歷史課課代表


萬曆皇帝

朱翊鈞(1563年一1620年),即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載垕(hou)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慶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隆慶六年(1572),明穆宗駕崩,9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明朝的文官集團可以說是制約皇權的一股強大的力量,這些文官飽讀詩書,熟知孔孟之道,而嫡長子繼承製更是孔孟之道中直接闡明的,所以文官集團是很堅持有嫡立嫡,無嫡立長這一原則。當時萬曆皇帝沒有嫡子,但是有個長子朱常洛,只是朱常洛的母親是名宮女,而萬曆皇帝寵愛的妃子是鄭氏。

萬曆十四年,寵妃鄭氏生了一名皇子取名朱常洵,鄭氏一舉被封為皇貴妃。萬曆皇帝的這個動作立刻引起了群臣的警惕之心,沒有封朱常洛的生母,反而封了朱常洵的生母,臣子們都看出來萬曆皇帝是想要立朱常洵為太子,於是一場長達十多年的“國本之爭”開始了。

朱常洵剛出生沒多久,文官集團就行動了,由內閣首輔申時行為首,懇請萬曆皇帝立朱常洛為太子,但是被萬曆皇帝一句:“長子年幼”給擋回去了。但是文官集團不會就這麼氣餒,萬曆十八年,申時行等人再次提出立長子為皇太子,萬曆皇帝再次以皇子太小將這個提議擋回去。同年十月,文官集團又一次發動,請求萬曆皇帝立太子,萬曆皇帝被逼得沒辦法,只能鬆口說等皇長子十五歲。但是等到朱常洛十五歲後,萬曆皇帝又開始耍賴死活不肯立皇長子為太子,文官集團沒辦法,只能再次和皇帝扯皮。

萬曆二十九年九月,朱常洛被立為太子,萬曆皇帝想要立的朱常洵自然沒立成,這場長達十五年的“國本之爭”終於告一段落。雖然文官集團得到了想要的結果,但是文官集團也折損進去了許多大臣,好幾任內閣首輔接連請辭。這麼看來,古代皇帝也不是萬能的!!


圈圈124613637


在封建王朝的所有儒家典籍和前朝舊制中,“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是一個死理,在以儒家信徒為支柱的官僚們眼中,這就是絕對的真理,誰想廢長立幼都是錯,就算皇帝與真理對抗也不行,這就是皇帝意願與傳統禮法相悖時,文人們作出的第一反應。



國本之爭

萬曆九年的某一年,皇帝來到慈寧宮給李太后請安,不巧太后因事不在。此時慈寧宮一位貌美的宮女王氏向皇帝獻茶,結果青春年少荷爾蒙分泌過多的萬曆皇帝一時衝動就寵信了這位宮女。本來呢,萬曆皇帝是想提起褲子不認賬了的,但是王氏宮女為他生下一個龍子,雖然他想極力否認,甚至賴賬,但《起居錄》記得明明白白,讓他想賴都賴不掉,於是大皇子朱常洛就以這種意外來到了大明朝。


萬曆皇帝是個用情專一的人,在後宮中,能跟他玩到一起,能理解他的人也只有鄭貴妃一人。鄭貴妃為他生了三個兒子,除了二子早夭,還有三子朱常洵與四子朱常治。正因為他的感情世界只有鄭貴妃一人,所以他更傾向於把太子之位給予三子朱常洵。而且長子母親出身低微,只是一個低下的宮女而已,萬曆皇帝既不喜歡王氏,由母及子,同樣也不喜歡王氏為其生育的朱常洛。

朱常洛年滿五歲,母親居然沒得封,這是非常不合禮法的。反而鄭貴妃在剛生朱常洵的時候,卻要被封為皇貴妃。這種身份上的強烈對此,傳遞給大臣們的信號就是皇帝要立三子為太子。一時間,群臣流言四起,文臣們毫不避諱的應該先封產下長子的王氏為皇貴妃才符合禮制,更有人喊出了冊立朱常洛為東宮太子的口號。

面對眾臣的指責,萬曆皇帝辯解道“冊封貴妃,初非為東宮起見,科臣奈何訕朕”,萬曆皇帝的話自然是鬼話,明白人一眼就看出事情的真相。對於萬曆而言,你罵歸罵,我就是拖著太子職位不冊封,這樣才符合他的利益。萬曆皇帝的策略是:等皇后去世後,鄭貴妃名正言順的可以晉升皇后,而她的兒子則則名正言順的成為嫡子,就有了冊封太子的資格。

於是,君臣之間因為冊立太子而爭鬥不休長達三十多年,因為太子的冊立關係到國家的將來,是國家命運的根本,所以此事件又稱“國本之爭”。

冊立太子

萬曆皇帝雖然在冊立太子問題上一推再推,可最後還是沒爭過大臣們,作出了妥協與讓步。萬曆二十九年,朱常洛被立為太子,這時他已經滿二十歲。

雖然形式上有了結果,大明也有了名義上的太子,萬曆皇帝心目中,並不認同這個所謂太子。朱常洛大婚後,移居慈慶宮居住,雖然這裡名為寢宮,實際上比不上宮中一般宮殿,破漏不堪且防衛甚差。

這種情況下,萬曆四十三年,慈慶宮發生了“梃擊案”。有人持木棍進入慈慶宮毆打太子,此案證據皆表明幕後主使為鄭貴妃。“梃擊案”後鄭貴妃勢力大減,萬曆皇帝當眾認可太子,太子朱常洛的地位才得以穩固。“國本之爭”就此最終落下。


萬曆皇帝的不遵循傳統,就是不守三綱五常,就是不講人性道德,就是對明朝政權的破壞。官員們不能容忍皇帝成為這種反綱常的舉動,更不能容忍他對國家的長治久安拿來開玩笑,因而最終廢長立幼沒有成功,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望風瑟瑟


問題的本質主要有兩點,一方面來說,明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頂峰,包括封建文化封建理制等在中國都是空前的,所以明王朝統治階層遵循立長不立幼立嫡不立庶的規則,且從歷史上來看,大多廢長立幼的案例都是失敗的甚至對於統治階級都是是致命的!皇帝和大臣們飽讀史書,這些前車之鑑不可能不考慮!

另一方面來看,培養一個皇位繼承人一個國家未來的管理者所耗資源是巨大的,這些消耗不僅是皇帝老子自身的財力人力物力,也包括底下的政治投機者,為了自己永保富貴,花在自己未來主子身上的投資!就像你花大力氣參與主導了一個項目,等項目快成功的時候,老闆卻以各種理由,突然要砍掉這個項目,底下人肯定會拼勁全力力保項目呀!道理是一樣一樣的,重新開發新的項目還得重新開始,舊項目未必沒有前途!

所以廢長立幼違背了封建理制,同時會觸犯統治階層的利益!


雄財偉掠


歷史原因,內閣不同意。主要是明朝得官風問題,皇帝是老大。但是老大未必說了全算。就跟現在公司股份制一樣,他是董事長,但是還是得聽聽行政總監得意見。下屬都得罪乾淨了,誰來幹活。


倪伯樂


中國封建社會都是立長不立幼。想要打破這個傳統太難了。有句老話說得好:皇帝愛長子,百姓愛么兒。


蕭狼時尚男士


明朝一直都是皇權和內閣權力並存。廢立太子涉及國本的問題,官僚體系的意見是不能被忽視的。士大夫們都是接受正統儒家思想的薰陶不可能接受廢長立幼這樣離經叛道的事情發生。所以萬曆一直沒有繞過這道坎。


秋天的什剎海


廢長立幼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的,然而廢長的前提就是,能否立幼。既然不能立幼,廢長又有何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