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揚州的不斷“縮小”來看人口南遷對南方行政區劃的影響

文章開始之前,先來看一下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家割據,東漢末年十三州,曹魏勢力獨佔九州(暫不考慮西域),東吳割據三州,蜀漢僅有益州一州。但是翻開三國的割據地圖來看,

三方勢力的割據面積似乎差距不大,除了蜀漢稍小,雄踞東南方的東吳並不比曹魏差多少

從古揚州的不斷“縮小”來看人口南遷對南方行政區劃的影響

(三國格割據圖)

再看東漢末年十三州的分佈,我們就能找到答案了。如圖,益州的面積顯然是最大的,一州即蜀一國。其次東吳佔據的荊、揚、交面積也很大,而曹魏雖然佔據九州,但如青、徐、兗等州,面積都相對較小。所以,即使三方勢力所割據的州郡數量相差很大,但是實際國土面積卻相差不多。

從古揚州的不斷“縮小”來看人口南遷對南方行政區劃的影響

(漢末十三州分佈)

那麼問題來了,同樣是州一級別的行政區域,面積差距為何會這麼大?

想要去解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行政區劃,現代對行政區劃的解釋是國家為了對地方進行分級管理而實行的區域劃分。而對於中國古代的統治者來說,行政區劃則是一種中央集權的手段,集權“集”的是各方民眾的“權”,因此,行政區劃的標準是“人口”而不是“面積”。

瞭解了這個,上面的問題就好解釋了。我們先來看一下三國時期的人口情況,據史料記載,三國末年,蜀漢人口大概108萬,曹魏人口大概440萬,東吳人口大概256萬。

從古揚州的不斷“縮小”來看人口南遷對南方行政區劃的影響

(三國時期的人口分佈)

北方的中原地區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自商周以來就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因此,人口相對密集,而南方當時尚處於開發不完全的階段,所以人口都比較稀散。所以曹魏雖然在面積上優勢不大,但是人口數量卻遠大於兩家之和。這也是蜀吳兩國一直聯合起來對付曹魏的主要原因。

所以綜上,人口密度的不同也就造成了行政區劃面積上的不均衡。

在中國的歷史上,曾經有過三次人口向南的大遷移,隨著南方人口的逐漸增多,中國南方的行政區劃也隨之改變,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人口的第一次南遷——永嘉之亂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人口大規模的南遷發生在公元三世紀。

八王之亂後,西晉政權衰弱,異族勢力趁虛而入。到了西晉後期,北方的匈奴軍攻破晉都,俘虜晉帝,西晉滅亡,史稱

“永嘉之亂”,中國北方進入了暗無天日的“五胡十六國”時代

永嘉之亂後,晉朝統治集團南遷至漢地南部,定都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建立東晉,史稱“衣冠南渡”。於是,隨著北方異族的入侵和漢人政權的南遷,中國歷史迎來了人口的第一次南遷。

從古揚州的不斷“縮小”來看人口南遷對南方行政區劃的影響

(永嘉之亂後的人口第一次南遷)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大量的北方居民從豫州、青州等地遷入揚州、荊州等地,不僅帶給南方帶來的人口,也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文化,使得中國南方的人口迎來了第一次大爆發。

迴歸到本文的主題,那麼這次人口遷移給中國南方的行政區劃帶來什麼變化呢,唐朝作為五胡十六國之後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王朝,最有代表性,我們來看下唐朝的行政區劃。

從古揚州的不斷“縮小”來看人口南遷對南方行政區劃的影響

(唐代行政區劃圖)

唐玄宗年間,唐朝疆域分為十五個“道”(唐朝行政區劃的最高級別,相當於漢朝的州),分佈如上圖所示。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南方的行政區劃較之兩晉以前,有了明顯的“細化”

兩晉前的揚州、荊州、益州三地,被細化成了江南東道、江南西到、黔中道和劍南道,多加了一個行政區域。

如果說這次變化不夠明顯,我們繼續往下看。

人口的第二次南遷——唐末藩鎮割據

剛剛提到唐朝在行政區劃上使用的是“道”,然而,安史之亂後,原本只用於邊境地區的節度使制度卻被廣泛用於全國,其轄區也稱為“道”,也就是“藩鎮”

到了唐中晚期,天下政區已經基本被藩鎮勢力瓜分,唐初的十道、十五道完全失去了實際意義。

唐末時期,天下遍佈四十多個道和藩鎮,最終導致了唐朝的滅亡。

從古揚州的不斷“縮小”來看人口南遷對南方行政區劃的影響

(唐後期藩鎮圖)

從唐後期的藩鎮圖可以看出,北方的藩鎮勢力相當密集,於是中國的北方再一次成為了民不聊生的硝煙之地。中國歷史也隨之進入了“五代十國”的戰亂期,北方為各少數民族政權所控制,漢人不堪忍受,又紛紛南逃,於是有了

中國歷史上的第二次人口大遷移

這次的人口大遷移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口地理分佈的格局,南方人口也第一次超過了北方,中國人口的中心首次由黃河流域移到了長江流域。

那麼,南方行政區劃的變化呢?我們來看一下隨之而來的大宋。

從古揚州的不斷“縮小”來看人口南遷對南方行政區劃的影響

(北宋行政區劃圖)

北宋最高一級的行政區劃是“路”,我們可以看出,南方的行政區劃再次細化。兩晉前的揚州區域被分成了四路,荊州區域被分成了兩路,益州區域被分成了三路,連交州區域也被分成了兩路。

這次的變化相當明顯了,人口的大遷移改變了南方的人口密度,進而影響了南方的行政規劃。我們再繼續往下看。

人口的第三次南遷——靖康之難

中國人口的第三次南遷發生於公元12世紀,北方的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東京(今河南開封),擄走徽、欽二帝,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難”。

隨後,宋高宗南渡,遷都臨安府(今浙江杭州),隨著宋高宗南來的還有大量不堪金人統治的北方居民。

從古揚州的不斷“縮小”來看人口南遷對南方行政區劃的影響

(南宋初期人口南遷圖)

據史料記載,這次人口南遷累計移民500萬,是最大的一次中原漢民族南遷。後來蒙古又崛起,繼續南下侵佔中原,使得中原人不斷南遷,中原荒野千里,成了歷史上人口最少的時期。

同樣的,我們再來看下,這次南遷對南方行政區劃的影響,由於明末清初也出現了人口南遷,所以為了更加明顯,我們直接看下清朝的行政區劃。

從古揚州的不斷“縮小”來看人口南遷對南方行政區劃的影響

(鴉片戰爭前清朝行政區劃)

可以看出,清朝的行政區劃已經很接近現代了,南方的規劃更加“緊湊”。我們回頭再看一下兩晉前的行政區劃,做個變化的“小計”:

  • 揚州——江蘇、安徽的江南、江西、浙江、福建;
  • 荊州——河南的西南部、湖北、湖南;
  • 益州——陝西南部、四川、雲南;
  • 交州——廣東、廣西、越南部分。

可以看出,經過三次的人口大遷移,南方的人口密度大幅提升,南方的行政區劃也由最初的四個變成了十幾個,從而也印證了我們開頭的理論。

讀史有感

中國歷史上曾經發生三次大規模的人口遷移,分別是兩晉時期的永嘉之亂、唐朝末年的藩鎮割據以及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難。這三次的人口大遷移改變了中國自上古時期以來的人口分佈結構,使得南方人口大量增加,人口密度直線提高。隨之而來的是統治者不得不劃分更多的行政區域去提高管理效率,此即是本文所講的人口遷移和行政區劃變化的關係。

從古揚州的不斷“縮小”來看人口南遷對南方行政區劃的影響

(三次大遷移)

其實中國人向來是崇尚“安土重遷”的,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選擇離開家鄉的。而這個“萬不得已”就是侵伐和戰亂,每一次朝代的更替,受苦的總是人民大眾,所以我們應該為自己生活在一個和平時代而感到幸福,並去愛好和平,維護和平

最後用張養浩的一句詞作為結尾: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山坡羊·潼關懷古》

從古揚州的不斷“縮小”來看人口南遷對南方行政區劃的影響

沐茗,為你解讀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