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釵》:嚴歌苓,我不想誇讚她們,她們本來就是下賤的一群人

《十三釵》:嚴歌苓,我不想誇讚她們,她們本來就是下賤的一群人

《十三釵》:嚴歌苓,我不想誇讚她們,她們本來就是下賤的一群人

金陵十三釵講得是一幫妓女懷揣剪刀、為救一幫女學生悲壯赴死,我好奇的是,為什麼是一群妓女救了她們,而不是軍人,也不是警察,更不是什麼城管大隊。我完全不清楚充滿血腥味的南京是什麼樣的,日本人肯定不會告訴我,中國人卻也沒有說明白。故事的開篇就是從血開始的,一個剛剛經歷初潮的女孩為自己身體未知的變化而莫名地有些抑鬱惱怒,甚至忿忿地羞恥,而她的母親正在美國因為忙於挽救魔怔一般跟妓女出軌了的丈夫而暫時無奈地遺忘了她。

《十三釵》:嚴歌苓,我不想誇讚她們,她們本來就是下賤的一群人

當那一群妓女無賴地闖進這聖潔的教堂時,女孩嫌惡的情緒根本不需遮掩,多麼顯然,她們都是看得見的下賤。唯有玉墨,書娟抬臉,上下打量她,想找出她哪裡賤,可是她沒有找到。 這一群妓女毫無疑問是奼紫嫣紅的,是風情萬種的,也是粗俗市儈的,是沒皮沒臉的……她們只收拾一下,就精緻迷人、搖曳生姿;外面是戰爭和死亡,裡面是紅酒琵琶和麻將倫巴。即使明天就可能要死了,今天也能樂和地跟你做一場露水夫妻。

《十三釵》:嚴歌苓,我不想誇讚她們,她們本來就是下賤的一群人

起初,教堂的高牆阻隔了戰爭的炮火,女學生們自信自己理所當然的純潔,妓女們理所當然的下賤。學生們理解的死亡和虐殺是靠想象的,但是當她們喝到泡過阿顧的水並且吐得搜腸刮肚的時候,死亡真的逼近了,近得就在你身邊,你看得到、摸得到、聞得到……而這群醉生夢死的妓女,當那個昨天還計劃著嫁人的好姐妹豆蔻的死訊傳回來的時候,她們顫抖了、流淚了、真的恐懼了。

《十三釵》:嚴歌苓,我不想誇讚她們,她們本來就是下賤的一群人

當神父答應少佐讓女孩們去唱詩的時候,我以為他或許有破釜沉舟的計劃,卻沒有想到從他承認教堂裡有女學生的那一刻,他就已經決定好了,決定好要犧牲這些妓女了。當他穿上神父袍子的時候,我是不是可以將這理解為一場儀式,一場賦予他代替上帝做選擇的權利的儀式。可是他沒有問過她們願不願意,願意當然好,即便不願意,經他一番以神的名義的開導、更有中國女人骨子裡的認命,她們會接受的。這樣想著,卻不料玉墨先他一步等在桌旁,“我們跟日本人走,把學生們留下來。”這一刻,我想,神父是該羞恥的,他本想用“我的孩子”作為他開導的開始,可他真的把她們當成“他的孩子”了嗎,

《十三釵》:嚴歌苓,我不想誇讚她們,她們本來就是下賤的一群人

她們又一次被放棄,就像南京也被國家放棄了一樣。人彷彿有一種源於天生、發自內心的對純潔的愛護,如同今日社會對大學生的愛護一樣,彷彿沒有長大的人、沒有被社會浸淫過的人會顯得更加純潔,於是人們會不由自主地去寬容愛護。為了純潔的、高一等的人,所以就要犧牲下賤的、次一等的人。玉墨教訓那些不願意犧牲的女人:“藏著吧,藏到轉世投胎,投個好胎,也做女學生,讓命賤的來給你們狗日的墊背。”

《十三釵》:嚴歌苓,我不想誇讚她們,她們本來就是下賤的一群人

一般女人學不來妓女的風情,妓女卻扮什麼像什麼。可是唯獨演不了她們自己,或者說,她們根本沒有自己,爹孃取的名字?早就忘乾淨了,忘得乾乾淨淨才最好。她們穿上學生的衣服,每人抱著一本《聖經》,在那幫乾淨純潔的人們複雜的眼神中,在日本兵迫不及待的狂喜的刺刀叢中,就這樣上了日本人的卡車。很多年後的玉墨,毀了容,又一次“忘”了自己的名字……她是唯一一個活下來的,我不知道從慰安所裡逃出來的女人,會面對怎麼樣的生活,有沒有吃的,有沒有鄉親找她熱絡,有沒有丈夫疼她,有沒有孩子喊她娘…但我知道,肯定是沒有名字會活得比較好。

《十三釵》:嚴歌苓,我不想誇讚她們,她們本來就是下賤的一群人

我不用俠肝義膽來形容這十三個女人,我更傾向於相信在玉墨她們的心中,“女學生”是她們的一個夢,是她們錯過的可能,如果她們出生在普通人家,國家沒有丟棄這一座城池,爹沒有賭、娘也沒有抽大煙、叔嬸也沒有要賣她們進窯子,或許她們也可以在有草坪、有風琴、有聖經、有上帝的教堂裡學習、唱詩,然後傳福音給苦難的人們,造物者,是多麼的不善良,不仁慈,不博愛,還有,不平等

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