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軍評:中國不是“復刻”的俄羅斯

本週,美國軍方和媒體的一系列的文章和表態從各個方面確認了一件事情:中國的“威脅”越來越大了。中國軍力的增長在我們看來顯然已經被認為是一個常識,但對於美軍的許多部門和人員來說,蘇聯/俄羅斯這一源遠流長的“傳統威脅”對美軍建軍的深厚影響,明顯依舊有著廣大的市場;而與此同時,美國海軍一次“新瓶裝舊酒”的編隊輪換,則暴露出了美國航母如今數量嚴重短缺的糟糕情況。

中國,復刻的俄羅斯?

在中國舉行建國70週年大閱兵後,儘管中國的軍迷差不多是在第一時間就對解放軍展示出的各類武器裝備做出了各種分析,但類似的消息要在北美地區引發一些反響的速度,看起來要比我們想象的慢得多。比如一貫以報道各種軍事評論並被中國國家級通訊社轉引,但本身的專業水平略微堪憂的《國家利益》網站,本週就發佈了一篇題為《長劍-100會對美國海軍造成威脅嘛?》的文章,對閱兵式上展示的長劍-100導彈進行了一番分析。

一周军评:中国不是“复刻”的俄罗斯

《國家利益》的文章水平一般,但標題唬人,因此國內不少媒體都喜歡轉引

不過這位老兄顯然是沒有做夠功課,先是對簡氏報道中將長劍-100稱為“超音速巡航導彈”大惑不解(按照他自己的說法,光看發射車也看不出個好歹,但是解放軍那麼多“東風”都是彈道導彈,這長劍-100身上寫了“DF-100”肯定也得是個彈道導彈才說得通),再是一鼓作氣將長劍-100直接升級成了飛行速度5馬赫以上的高超聲速武器。結果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分析出來的東西也就缺少足夠的參考作用了。

不過比起一兩件武器的分析猜測,中國在戰略核武器領域的進展倒是更加明顯。這其中一個典型的事件,就是美國在《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未來是否延長的談判中的態度。這一條約是美俄兩國在軍控領域目前的最後一份主要協議,條約旨在限制兩國保有的核彈頭數量,於2010年簽署,即將於2021年2月到期,如果雙方同意,可以延長5年。由於距離到期的時間不多,莫斯科曾多次提議開啟談話,延長《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但與俄羅斯方面期望的兩國對現有核武器數量總體穩步削減的想法不同,美國對於單純延長這一條約興致索然。

一周军评:中国不是“复刻”的俄罗斯

對於俄羅斯來說,由於國力下降,條約削減核武器正好能夠減輕本國的軍費壓力

倒不是說美國對於軍控這事兒毫不上心,美國內心所想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籤法完全是另外一件事。美方曾經提出《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在延長時應包括洲際彈道導彈、潛射彈道導彈和重型轟炸機之外的新型武器,即將俄羅斯近年來研製和公開的一系列新型武器裝備也納入到條約範圍之中。而美方最近又向俄方提出,把將中國納入談判作為美俄展開《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對話的條件,即希望俄羅斯出面說服中國,實現美國總統特朗普之前提出的“在俄羅斯、中國和美國之間達成新的三方核協議”的想法。將中國在戰略核領域的地位置於與俄羅斯一樣的地位,而不是像過去幾十年裡那樣無視,本身就說明了中國的戰略核力量取得的重大進展。

一周军评:中国不是“复刻”的俄罗斯

直到東風-41的公開展示,西方才承認中國的戰略核力量真的升級了

當然中國的戰略核武庫在數量上遠遠比不上美俄兩國,真要在三國之間簽訂同等的削減戰略核武器條約,則只能是美俄都要削減手頭3/4以上的核彈頭以適應中國——畢竟讓中國把本國戰略核武庫翻幾番的條約顯然沒法稱為“削減”;如果不是這樣,則這個三國條約就會變成類似《華盛頓海軍條約》那樣5:5:3的等級制;而且無論如何,中國在條約談判中都必須公開本國的核武庫詳細情況,從而失去相對美俄小得多的核武庫因其曖昧性造成的威懾。這顯然是中國絕對不可能接受的。

儘管西方在這一領域已經多少意識到了中國取得的進步,也在不斷強調中國的挑戰者身份,比如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上週就表示,中國的軍事、經濟、技術地位不斷提高,“從5G到人臉識別,從量子計算到大數據,中國正在成為全球新技術發展的領導者之一。”歐洲和美國需要聯手評估由此所帶來的安全影響。他也羅列了諸如中國在國防開支、海軍艦隊、新技術武器的進展,但在應對方式上,他說出的對策,依然是“自由、民主和法治”這種冷戰時代的老一套說辭。

一周军评:中国不是“复刻”的俄罗斯

美軍最新的假想敵坦克,模擬的仍然是俄羅斯的T-72坦克

同樣令人費解的事情目前也在美軍之中上演。雖然有許多的西方智庫、媒體和軍界人士在不斷呼籲對解放軍的獨到之處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了解,甚至還有不少人藉助中國傳統文化意象試圖解釋中國的軍事、科技、外交、文化戰略,但如果從美國軍方的實際行動來看,除了美國海軍因為中俄海軍力量對比太過明顯,已經將主要的對手調整為中國海軍之外,美軍很多時候對假想敵的設想也依舊停留在冷戰時代。

美國《防務新聞》網站在本週報道了美國國民警衛隊與一家好萊塢的道具公司合作,研製和採購了一批假想敵部隊使用的改裝套件,通過將悍馬車和皮卡在外形上進行改變,以模擬美軍面對的假想敵的各種主戰裝備的外形。儘管這一改裝套件遠看起來效果還行,“坦克”甚至還能轉動炮塔進行模擬的瞄準射擊,但其模擬的對象卻依然是T-72主戰坦克、BTR系列步兵戰車、BRDM系列裝甲偵察車等傳統的俄製裝備。美國空軍的假想敵部隊最近重新塗裝的F-16,模仿的也依然是俄製蘇-57戰鬥機。

一周军评:中国不是“复刻”的俄罗斯一周军评:中国不是“复刻”的俄罗斯

美軍的假想敵F-16在塗裝上依然模仿了俄製蘇-57戰鬥機

儘管解放軍在軍改後的全新編制以及新一代的武器裝備在戰鬥力上已經全面超過了俄軍,而計劃今年才交付首架量產型蘇-57(目前這架戰機能否按時交付還未可知)在戰鬥力形成的進度上也遠不如中國的殲-20來得迅速,但在美國和西方,這種高看俄羅斯、低看中國的慣性思維從冷戰之初延續到今天,顯然不是短短几年時間就能改變的。在這種慣性思維中,中國所有的一切裝備,要麼是直接引進的俄製產品,要麼就是對俄製裝備的拙劣模仿品,而解放軍的作戰思維和編制形式,往往也是要受俄式軍事理論深遠影響的。既然如此,只要琢磨透了“正版”俄軍,再去面對“盜版”俄軍的時候又有何難?

很難說這樣的“錯位”會不會讓美軍在未來吃上大虧,不過俄軍作為冷戰蘇軍的直系後裔,在各種戰略對抗以及冷戰遊戲的較量中還頗有心得,雖然整體上呈現出逐漸被中國趕上和超越的趨勢,對於當代的美軍而言,依舊是一個不好對付的對手。

11艘航母,幾艘能打仗?

美國海軍的“航母不足”問題在過去一段時間裡不斷引發美國軍方媒體的關注,而本週,有一件事情讓這一情況有了一個標誌性的意義:三艘伯克級驅逐艦“班布里奇”(DDG-96)、“梅森”(DDG-87)、“尼采”(DDG-94)在海上持續執行了數月的任務後,返回了美國東海岸的諾福克港,這幾艘艦原本是隸屬於美國海軍“林肯”號航母打擊大隊的護航艦隻,與此同時,“林肯”號航母卻並沒一同出現,而是依然與導彈巡洋艦“萊特灣”(CG-55)一起,繼續在波斯灣執行任務。

一周军评:中国不是“复刻”的俄罗斯

返回諾福克的美國海軍驅逐艦,但他們護航的航母卻沒有回來

當然只有一艘巡洋艦護航的航母打擊大隊是遠遠不夠的,目前的“林肯”號航母周圍還有4艘別的艦船提供護航,分別是從佛羅里達梅波特港出發的伯克級導彈驅逐艦“拉森”(DDG-82)、“法拉格特”(DDG-99)和諾福克出發的伯克級導彈驅逐艦“謝爾曼”(DDG-98)和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諾曼底”(CG-60)。

他們原本隸屬於美國海軍“杜魯門”號航母打擊大隊,今年9月中旬啟程,原計劃和“杜魯門”號一同出海接替“林肯”號航母打擊大隊,但由於“杜魯門”號遭遇了難以迅速修復的電力系統故障,一時半會兒難以出港,因此護航艦隊先行出發。這樣的情況在美國海軍最近幾年的航母使用中算是很少見的。畢竟美國海軍的航母維護、增量維修以及換料大修工作整體部署一直很有節奏,這種意外出現,以至於嚴重到影響航母部署日程的故障並不多見。

一周军评:中国不是“复刻”的俄罗斯

像“杜魯門”號這樣出航之前遭遇嚴重故障的事情,即使在美軍也不多見

目前美國海軍在東海岸地區共有6艘航空母艦,但按照美國海軍學院新聞網的介紹,這6艘航母目前都不屬於可以部署的狀態:

“杜魯門”號原本計劃在9月中旬開始新一輪的海上部署任務,但該艦的電力系統故障自從8月底被曝出遇到故障之後,一直處於維修之中,儘管美國海軍要求該艦一旦修復就立即出海執行部署,但維修工作至今已經持續了兩個多月,仍然沒有更進一步的消息。這也進一步表明這次的故障非同小可,很可能涉及艦上較大範圍,不是對少數設備進行簡單更換就能解決的。

“福特”號航母理論上已經完成了其試航之後的返廠維修,由於艦上的武器升降機以及動力系統的一些技術問題,這艘美國海軍最新的航空母艦的維修工作也是幾經延長。由於該艦2018年的倉促服役主要是為了解決美國航母的數量“違法”問題,因此在服役之後,該艦還要進行包括航母抗衝擊試驗等相關的試驗工作,按照美國海軍的說法,該艦可能到2024年之前都無法實現實際部署。

一周军评:中国不是“复刻”的俄罗斯

“福特”號作為新一代航母的首制艦,需要進行較多的試驗,倒是情有可原

“喬治·華盛頓”號航母正在進行航母換料大修工作,同時進行相關的升級改進和維修養護。一般這樣的工作要持續3年左右,而目前工程剛剛過半,處於完全不可使用的狀態,距離航母再次出動也得至少1年的時間。

“斯坦尼斯”號航空母艦在今年剛剛完成了一次持續8個月的海外部署行動,並順便將自己的母港從美國西海岸轉移到了東海岸。該艦接下來也要和“華盛頓”號一樣接受換料大修工作,目前既不能進行部署,在將來的數年時間裡也將處於這一狀態。

“布什”號航母在今年2月開始進入船塢,進行一次為期28個月的中修維護,目前剛剛過去9個月,也就是說該艦還有至少一年半才能夠出塢,短期內也無法投入實際部署。

一周军评:中国不是“复刻”的俄罗斯

航母維修耗時長久,一旦啟動就很難迅速結束

“艾森豪威爾”號航母目前剛剛完成一次維護,正處於進行部署前的訓練和人員磨合中。按照計劃,該艦將在今年年底投入實際部署,算是這6艘航母中與實際部署最接近的。

除去東海岸的這6艘航母,美國海軍還有5艘航母處於不同的狀態中,其中兩艘航母處於海上部署狀態:“林肯”號正在波斯灣和印度洋海域超期進行海外部署,一旦“杜魯門”號航母完成修理並出海進行部署,“林肯”號就會返回母港,接受定期的維護保養;“里根”號則在進行每年例行的海上部署,巡航於西太平洋海域。按照規律,該艦將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返回母港橫須賀,進行為期半年的日常維護工作。

另外3艘美國航母則位於西海岸:“卡爾·文森”號目前正在船塢中進行維護,由於美國海軍拒絕透露此次維修的具體計劃,該艦何時能夠出塢還無法預計;“羅斯福”號也正停靠在加州的科羅納多港,進行港內維護和保養;“尼米茲”號航母目前雖然處於可用狀態,但該艦正在西海岸作為F-35C艦載機上艦操作和海上試驗的平臺,轉入作戰部署狀態所需要的時間也不會太短。

一周军评:中国不是“复刻”的俄罗斯

“尼米茲”號目前的試驗任務對美國海軍意義重大,也不能輕易調走

不難看出,儘管美國目前的海上力量主力確實是在西海岸和印太方向,但是新航母投入部署的延遲,加上全球各地的熱點都需要美國航母作為其國家利益的代表出席,都讓美國航母分身乏術甚至顧此失彼。目前西太平洋作為美國需要常駐航母的區域,“里根”號一年只有一半的時間處於海上巡航中;而波斯灣及附近水域也因為美國和伊朗關係的緊張,則讓“林肯”和“杜魯門”兩艘航母必須為了保持美軍在這一地區的軍事存在而“連軸轉”,結果也導致了現在兩艦都處於高度疲憊且故障頻發的狀態。

實際上美國海軍需要關注的位置還遠不止於此。地中海、北大西洋,乃至最近突然需要關切的南太平洋地區,在局勢升級的時候都有可能需要美國派出以航母打擊大隊為核心的作戰力量,而在西太平洋地區,局勢緊張之後美國海軍比如會需要更多的航母打擊大隊,然而今時今日的美國海軍想要復刻“夏季脈動2004”時那樣可以在全球調動7個航母戰鬥群的強大力量,需要面對的挑戰顯然也要更大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