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是如何誕生的?

歌曲《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是如何誕生的?

1979年,由歌唱家於淑珍演唱的《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作為電影《甜蜜的事業》插曲,為全國聽眾喜愛

“幸福的花兒心中開放,愛情的歌兒隨風飄蕩……”,看到這熟悉的歌詞,不少讀者朋友的耳邊一定會迴響起《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那優美抒情的旋律,腦海中也一定會浮現出那部充滿歡聲笑語的電影《甜蜜的事業》。那些閃耀著愛情和理想光彩的音符與畫面,也一定會把我們的思緒拉回到40年前那些改寫歷史、擁抱新時代的巨大喜悅當中。

“聽眾喜愛的十五首廣播歌曲”

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黨工作的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改革開放的大幕從此拉開,一個偉大變革的時代從1979年的春天開啟了。

1979年,也是中國現當代文藝史上里程碑式的一年。文學藝術的發展迎來了繁花似錦的春天,朦朧詩、現代繪畫、抒情歌曲、通俗歌曲、新潮音樂等各種新的藝術樣式迅速崛起,此後的80年代真正成為“百花齊放”的時代。

正是有感於這種時代大潮的湧動,1979年底,《歌曲》雜誌聯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新聞單位,發起全國範圍的“聽眾喜愛的廣播歌曲”評選活動,短短20天收到25萬張選票。1980年大年初一,獲獎結果公佈,15首獲獎作品幾乎清一色是抒情歌曲,按照得票多少,分別是:《祝酒歌》《妹妹找哥淚花流》《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太陽島上》《大海一樣的深情》《邊疆的泉水清又純》《心上人啊,快給我力量》《潔白的羽毛寄深情》《我們的明天比蜜甜》《再見吧,媽媽》《絨花》《泉水叮咚響》《青春啊青春》《浪花裡飛出歡樂的歌》和《永遠和你在一道》。“撥亂反正”的幾年間,關於抒情歌曲創作經常能聽到要不要“戴上革命的帽子”的爭論,這15首歌曲,顯然與過去那些“高快硬響”的革命歌曲風格形成了鮮明對比。獲獎結果引發了新舊觀念的碰撞乃至交鋒,為此,1980年2月20日《人民日報》發表署名“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文藝部”的題為《歌唱人民的心聲——寫在“聽眾喜愛的廣播歌曲評選”之後》的評論文章,指出“人民群眾對音樂的要求是多種多樣的,既需要激情充沛、能調動起千軍萬馬的戰鬥力的歌曲來鼓舞鬥志,大幹四化,也需要感情細膩的抒情歌曲來表達他們豐富的內心世界,同時還需要在緊張工作之餘能給他們以休息和娛樂的輕鬆愉快的作品,這都是不可偏廢、不能忽視的群眾的需要”。

放飛青春與理想的歌聲

在前述15首獲獎歌曲中,電影《甜蜜的事業》中的兩首插曲《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和《我們的明天比蜜甜》同時入選。

《甜蜜的事業》由周民震編劇,謝添導演,1979年3月拍攝完成。故事發生在南國廣東甘蔗之鄉,一群村民響應國家號召,擯棄男尊女卑思想,實行計劃生育,積極投身四個現代化建設。劇中主要人物都有自己的事業:美麗動人而又充滿理想的女主角唐招弟,熱心支持人稱“土博士”的爸爸“唐二叔”從事甘蔗芽片育秧實驗,為科學化甘蔗種植作貢獻;深愛著唐招弟的憨厚帥氣的男主角田五寶,是一個充滿朝氣的糖廠司機;五寶的媽媽田大媽則是一個工作積極、開明熱情的農村計劃生育政策宣傳員;招弟的媽媽“唐二嬸”的“事業”,似乎就是不生兒子絕不罷休。生兒育女的現實生活與滿懷事業心的理想主義,就這樣交織在一起。影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塑造得豐滿而富有個性,片頭的動畫設計和劇中的一些滑稽鏡頭,有意突出了輕鬆的喜劇風格。特別是對戀愛中的招弟和五寶一起憧憬未來的甜蜜場景的表現,雖無今日影片中常見的卿卿我我的鏡頭,但兩人快樂地互相追逐、手拉手跳起圓圈舞的場面,在當時還是非常開放的,大膽地表現了“甜蜜的愛情”。影片的上映,讓唐招弟的扮演者李秀明迅速成為明星,隨處可見她清純秀麗的畫報。

作為插曲的《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和《我們的生活比蜜甜》,在片頭音樂中就展現了優美動聽的旋律。影片第一個鏡頭,就是司機田五寶一邊開車一邊愉快地放聲高唱《我們的生活比蜜甜》。這樣的歌聲來自一個糖廠工人,歌詞中誇張的對比手法讓觀眾對“甜蜜的生活”充滿嚮往。

“作品完成於1978年,雖然‘文革’已過,但極左意識猶在,愛情歌曲仍未解放,謝添同志是在壓力下衝過雷區。歌曲迅速傳開,而且傳唱幾十年不斷,至今於淑珍八十五歲仍在演唱,反映了廣大群眾對祖國陽光生活的熱愛與嚮往。”作曲家呂遠至今難忘當年的情景。

今年90高齡的呂遠是遼寧丹東人,從小喜愛音樂,20世紀50年代初在東北師範大學學習音樂,後來長期擔任建政文工團和海政文工團專職作曲。作曲家唐訶生於1922年,原名張化愚,河北易縣人,2013年去世,是一位軍旅作曲家,曾長期擔任戰友歌舞團專職作曲。

1978年初,北京電影製片廠決定由謝添導演將話劇《甜蜜的事業》搬上銀幕。呂遠和唐訶在1962年同謝添合作過喜劇片《錦上添花》。時隔十多年,這部影片讓他們仨再次合作。

影片裡這兩首插曲,有一首是純愛情內容,為強化影片的主旋律風格,他們把歌詞改了幾句,加上了“迎著那長征路上戰鬥的風雨,為祖國貢獻出青春和力量”以及“憧憬那美好的革命理想”等。

對於音樂,謝添要求他們出一點新,最好不用當時大家熟悉的音樂伴奏。謝添還說,就用那個“嘣嚓嚓”“嘣嚓嚓”的節奏。呂遠知道,他是想要舞曲風格。經過反覆琢磨,呂遠和唐訶決定寫成三拍子圓舞曲節奏,他們還頗費周折地專門找來會彈夏威夷吉他的樂手,並從中央樂團借來一臺電子琴進行錄音。要知道,當時“文革”剛結束不久,現在想來一切都那麼令人感慨。

《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是一首兩個樂段的歌曲,明朗的大調式,輕快的圓舞曲節拍,適於一般音樂愛好者歌唱的中聲區音域。歌曲伴奏連同影片中的所有配樂,使用了當時最時髦的電聲樂隊。

歌唱家於淑珍生於1936年,河北東光縣人,是一位在工廠裡成長起來的歌唱家,曾長期任天津歌舞劇院獨唱演員。她的嗓音甜美,音域寬廣,能夠駕馭不同風格的聲樂作品,特別擅長抒情歌曲的演唱。

有一次,她在北京演出,呂遠被她獨特的嗓音所打動,表示以後有機會要與她合作。所以後來於淑珍成為演唱《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的不二人選。以為之前於淑珍演唱的歌曲大都是民樂伴奏,《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伴奏是電聲樂隊,這讓她頗為緊張,不過很快她就融入其中了。1984年的春晚讓這首歌大放異彩,也讓於淑珍家喻戶曉。

整首歌曲結構規整,情感真摯,朝氣蓬勃。集體創作的歌詞和呂遠、唐訶譜寫的旋律,水乳交融、相得益彰,至今聽來都是一首詞曲俱佳的優秀之作。儘管不難看出當年“給抒情歌曲戴上革命的帽子”的觀念對歌詞創作產生的影響,但相信今天60後70後的朋友們依然能從這放飛青春與理想的歌聲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時代的美好回憶。這種飽含理想與激情的樂觀主義精神,值得每一代年輕人去熱情擁抱和縱情歌唱。

音樂是時代的回聲,也是歷史的記憶。40年前引領一代歌風的音樂家和他們的歌曲作品,為我們留下了難忘的旋律與動聽的歌聲,這些插上翅膀的音符和1979年春天裡的和煦陽光,將會長久地迴盪在我們的腦海,照耀著我們的心田……

(作者:馮長春,繫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