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十年前的深圳中英街 火爆得不得了 想去还不容易

广东有个深圳,深圳有个沙头角。

二三十年前的深圳中英街 火爆得不得了 想去还不容易

深圳沙头角和香港新界接壤,历史上是个名副其实的边陲小镇。当年逃港潮中,这里是逃港的最前线,也是控制最严的地方。几十年经济也没什么发展,当地人大多跑去了香港。

二三十年前的深圳中英街 火爆得不得了 想去还不容易

改革开放以后的短短几年时间,沙头角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一个荒凉之地,变成了一个充满生机的现代化海滨城市。

二三十年前的深圳中英街 火爆得不得了 想去还不容易

当然沙头角最有名也最吸引人的地方,还是这条名为中英街的老街。

1898年,英国政府与清政府在北京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其势力范围从香港岛、九龙 ,扩大到了新界,强占了深圳河以南大片土地,在中英街的街心竖立了八块用中英文标识的“中英地界1898”的界碑。在中英街上,也就形成了“一街两制”的特殊景象,一边是香港,一边是大陆。

当年的中英街,街道两旁都是商店,经销着世界各国的商品,所售货物在内地大都难得一见。中英街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小小中英街简直就是内地老百姓人人向往的购物天堂,那真是火得很。

最开始去中英街的内地游客,也就是买个丝袜啊、计算器啊、日本产的味之素什么的。到了九十年代,内地经济条件改善,不少人去那里买金器。中英街一下开了很多金店,专门卖黄金首饰。

二三十年前的深圳中英街 火爆得不得了 想去还不容易

不过,当年去一次中英街也不容易。内地人到深圳,要办边防证。从深圳到沙头角,还要办特别通行证,没关系一般人还办不到。那时候去趟沙头角,逛逛中英街就像出了国,是很了不得的事情。从中英街回来,那真是开了洋荤,和亲朋好友说起来脸上都放光彩。

二三十年前的深圳中英街 火爆得不得了 想去还不容易

图为五十年代的中英街,冷冷清清,和后来的中英街形成了鲜明对比。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97香港回归后,中英街的生意是一落千丈,现在的中英街已经看不到当年人挤人的热闹景象了。

喜欢我发的图片,喜欢我发的文字,还请您关注一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