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軍東征,文藝復興運動的一針催化劑

文藝復興運動可以被視為是一場資產階級對古典文化精神、藝術和知識範型的一場復興。其鬥爭的鋒芒直指天主教會。最終形成了資產階級早期的思想體系——

人文主義,同時在這場運動中的藝術實踐對近代實驗科學的興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這一切因素的形成與所產生的結果影響都與十字軍東征有著密切的聯繫。

十字軍東征,文藝復興運動的一針催化劑

達芬奇畫像

十字軍東征作為中古歐洲的一次重大歷史事件,其影響力是巨大的。這是一場由羅馬教廷為主、西歐封建主參與的,打著聖戰的旗號對東部地中海各國進行長達兩個世紀之久的侵略戰爭。羅馬教廷稱這場戰爭是宗教戰爭。但實質上是一場商業戰爭,是意大利的商人把這場宗教戰爭變成了商業戰爭。

十字軍東征,文藝復興運動的一針催化劑

十字軍東征地圖

這場持續兩個世紀的十字軍東征,從思想、經濟 和文化上對西歐產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響”,成為文藝復興運動的一針催化劑,也為西歐近代化的啟動奠定了物質和精神基礎。

為文藝復興運動提供了社會基礎

11世紀的西歐,封建制度都已普遍確立,農民也大都被農奴化,城市廣泛興起,商品經濟發展日益深刻地衝擊著自然經濟。而興起的封建主為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和享樂慾望,不斷強化對農民的剝削和壓迫。嚴酷的封建剝削使廣大農民處於十分困苦的境地。於是為了生存,農民以各種形式進行反抗鬥爭。最終使得當時西歐社會陷於嚴重的政治經濟危機。而這時西歐封建統治階級為了要避免這種狀況就把發動十字軍東征看作是解決這場社會危機,鞏固封建統治的唯一良策。

十字軍東征,文藝復興運動的一針催化劑

意大利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環境,商業活動始終沒有停止過。但是由於阿拉伯帝國的興起和制約,使得意大利商人的活動範圍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十字軍東征則打破了這種限制,十字軍東征打通了地中海的航線,使意大利的商業活動擴大到地中海東岸和中東的廣大地區,從而刺激了意大利商品經濟的發展。為意大利商人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市場。

而這也是十字軍運動最重要的後果之一,對西歐正在興起的商品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使得西歐人在國際貿易中開始長期保持優勢地位。到12世紀,在整個西歐內陸形成了商業網, 導致整個西歐地區商業的全面復興。

十字軍東征,文藝復興運動的一針催化劑

十字軍東侵以後,東西方的往來更加頻繁,商品交換更加活躍,從而加速了西歐手工業、商業和商品貨幣關係的發展。商品經濟的發展導致了西歐生產方式和生產關係的改變,以工商業勞動為基礎,以僱傭關係為紐帶的新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開始在西歐封建社會中孕育,西歐社會的政治和思想文化也因此而開始發生改變 。

為文藝復興運動提供了階級基礎

隨著十字軍的東征,整個西歐地區商業得到了全面的復興與發展。而這也導致了生產方式和生產關係的改變使。作為這種關係改變的一個很重要的體現,就是市民階層伴隨著由商業帶來城市的興起也慢慢的發展形成。

進入到12世紀之後,隨著歐洲城市在數量和規模上的繼續擴大,在一些商品經濟發達的地區逐漸形成了一批大城市,並且以這些大城市為中心形成了區域城市網絡的雛形。這也使得市民階層更進一步地發展壯大。

十字軍東征,文藝復興運動的一針催化劑

另外,隨著十字軍的東征也加快了中世紀西歐農奴制的瓦解。農奴是中世紀西歐的一種依附農民,是封建莊園的主要勞動者,他們往往沒有人身自由,被固定在領主的土地上,隨土地的轉移而轉移。十字軍東征時,在彼時教皇和天主教會的鼓動之下,大量的的農奴參加了十字軍。據統計在第一次東征的十萬大軍中,十之六七是農奴。而這些農奴加入十字軍行列湧向近東,無疑是脫離了封建主的控制,獲得了人身自由。

在東征的過程中,雖然這些人中大部分都拋屍戰場,但最後能活命的,往往會帶著從戰爭中搶劫來的財物回到西歐,從事工商業活動,最終加入到了市民的行列。在十字軍東征的影響下,西歐的農奴制度迅速瓦解,使得在整個13世紀過程中,農奴制在歐洲大部分地區逐漸趨於滅亡。

十字軍東征,文藝復興運動的一針催化劑

十字軍東征使得當時的貴族階級不斷得到削弱,市民階級和王權的加強。而市民階層的壯大,市民社會的形成,對當時的西歐社會的變化影響無疑是巨大的。他們崇尚個人主義、世俗主義,反對封建主義和禁慾主義 。而這些願望與要求,直接引來了文藝復興運動。

為文藝復興運動提供了突破口

隨著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整個西歐就如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一樣,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境地,諸侯割據,各自為政,而彼時的國王也基本上淪落為一個地區的首領。在這種情況下,天主教會取代國王而成為凝聚全歐的主要力量,它們以其信仰和文化上的優勢,跨越地區和國家,把西歐各地結為一體,最終成為宗教領導中心。而這一切也與十字軍運動的興衰密切相關。

十字軍東征,文藝復興運動的一針催化劑

十字軍的東征曾極大地提高了教皇的威望,以至於到英諾森三世在位時期,教皇統治制度達到了極盛。但此後教皇的地位在下降,教會的影響在縮小,並逐漸失去了對世俗政權的控制。

我們都知道,教皇發動十字軍東侵的最初目的是要收復聖地,解放主的墳墓,最終建立以羅馬教為中心的統一的天主教世界大量。這是以宗教為目的的。但是隨後的多次東征,基本都沒有取得成功,而且最初以宗教為目的的漸被意大利商人以商業的目的所取代,彼時教皇失去了對十字軍的控制。最終使教皇的威信漸漸喪失。

十字軍東征,文藝復興運動的一針催化劑

其次,十字軍的東征也是東西方文化的較,在這個較量的過程中,那種長期被天主教會排斥和壓抑的古代文化重新被而歐人所認識。他們發現在古代文化典籍中,早在古代的希臘人那裡,就已經有了對人自身的豐富的認識。人就是自己的主人。那種長期以來被宗教僧侶作為絕對真理所信奉的上帝,其實並不存在,而天堂也不過是虛無縹涉的東西。

在這種的文化和意識的衝擊下,各種泛神論的思想慢慢出現。尤其是進入12世紀後,出現了大規模的異端教派運動。他們否認教皇的權威,否認神職人員的中間作用,甚至公開宣稱羅馬教皇是魔鬼,提出了打倒羅馬教皇的口號。而這些異端派的出現,都極大地削弱了教會的勢力和影響。

十字軍東征,文藝復興運動的一針催化劑

另外,在十字軍東征中使得王權得到了很大的加強,最終導致了教權的衰落。而這種教權的衰落和影響力的削弱,為文藝復興運動提供了直接突破口,使得早期人文主義 者紛紛把鬥爭的矛頭指向了天主教會。例如,著名的意大利詩人但丁就在《神曲》中把教皇打入地獄;德國哲學家伊拉斯謨也在《愚人頌》中抨擊教皇、各級僧侶都是不學無術、淫蕩、腐敗的人.....。通過對封建教會的各種攻擊,人文主義者提出了自己的願望與要求,闡述 了自己觀點與思想。文藝復興運動由此開始。

為文藝復興運動提供了文化基礎

前面我們說到,十字軍東征以後,市民社會的形成。而這個階層要求擺脫教會的束縛 ,發展自己的世俗文化。同時隨著王權的加強,國王也要求發展世俗教育,培養能為自己服務的人才,因而世俗文化興起的社會基礎由此形成。而十字軍東征無疑為世俗文化的興起提供了充分條件。

在日耳曼人的鐵蹄下,建立在希臘文明之上的羅馬文明也就湮沒揚起的塵埃之中。而在羅馬城市生活逐漸消失之後,由古羅馬人所創造出來的文化知識幾乎完全被人遺忘了。

十字軍東征,文藝復興運動的一針催化劑

但是幸運的是,在此時在伊斯蘭世界,古代希臘的文明都得到保存並發展,尤其是到阿拔斯王朝結束時,古希臘科學典籍中的幾乎全部重要著作和大部分較次要的著作,都已譯成了阿拉伯文。十字軍在東方帶走財物的同時,也把古代希臘文化典籍帶回西歐,重新由阿拉伯文譯成拉丁文出版。

而古希臘文化的迴歸使西歐人在知識領域有了新的知識 ,自然科學越來越為人們重視,各種知識迅速增長。世俗文化在古希臘文化的感召下漸漸成形。

十字軍東征,文藝復興運動的一針催化劑

其實,伊斯蘭文明對西歐的影響要早於十字軍東征,這是因為在十字軍東征以前,阿拉伯人就利用其商業上的優勢, 把伊斯蘭文明滲入西歐,其次是隨著阿拉伯帝國對地中海地區的西西里島、西班牙等西歐地區的佔領與征服,把伊斯蘭文明帶到西歐地區。尤其是在十字軍東征以後。這種影響更是加劇。

伊斯蘭文明的傳入,擴大了西 歐人的眼界和思維空間,激發了西歐人認識人類自身、探索自然奧秘、關注社會生活和 進行文學創作的熱情,使歐洲人在思想意識上開始突破宗教的束縛,世俗文化正式開始興起。並最終引發了文藝復興運動。

十字軍東征,文藝復興運動的一針催化劑

寫在最後:

中世紀後期西歐社會政治經濟關係的演變,為文藝復興運動提供了孕育的土壤,而十字軍的東征就是為這一孕育著文藝復興的土壤打上了一針催化劑,最終促使文藝復興運動蓬勃發展於以意大利為代表的西歐打大地上。


關注說歷史講考古,旨在給你帶來專業的、學術的歷史和考古知識!也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