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新人最容易陷入的6个“致命误区”

身为90后的小杨毕业一年多就换了3份工作,每份工作只做了几个月就辞职,原因是觉得工作不合适。

小杨的第一份工作是销售,在做销售的时候,小杨说压力大,每天都顶着巨大的销售指标,业绩不好每天都得加班,觉得上班特别苦逼,还没有等到转正就辞职了。

第二份工作是行政,相比销售工作来说,行政工作相对比较稳定,又十分的轻松,但是工作比较乏味,小杨觉得任何人都可以做好行政工作,感觉自己做这个有点大材小用了,做了半年后,也辞职了。

小杨学的专业是会计,第三份工作找了与专业相关的,在一家外企做出纳。每天整理原始凭证、登记凭证、负责各种费用报销,做了一段时间后,小杨觉得这个工作很无聊,又想辞职了。

小杨觉得自己现在还很年轻,应该尝试不同的工作,想通过不断的尝试找到自己真正喜欢、适合的工作。

他的这种想法其实和现在很多职场新人一样,但是这样对吗?

每一个工作的时间都很短,技能难以得到提升,也积累不到什么有用的经验,一年的时间过去了,自己还在原地踏步。

职场新人最容易陷入的6个“致命误区”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些职场新人最容易陷入的误区,希望大家能够避开。

想辞职就辞职,入职非常草率

刚刚进入职场的新人,对社会、对工作都带有很大的理想主义。他们会因为受到的委屈、艰难的任务、巨大的工作量这些因素,产生辞职的念头。

90后是一群非常有个性的群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是他们的一贯思维。不在乎“裸辞”,辞职后往往能很快的进入下一个职业,对找工作没有太多的理性思考。

在职场上遇到困难,你该做的并不是要立刻辞职,而应该对现在的工作做一份客观而彻底的优劣评估。

如果你能在目前的工作中学到不错的职场技能,那么坚持下去利大于弊。如果你已经深思熟虑,并且分析过各种利弊,那么辞职并不是一件坏事。同样的,当你要找一份新工作时,也需要进行优劣评估。

职场新人最容易陷入的6个“致命误区”

有了各种证书就会找到好工作

小杨该考的证都考了,但是并没有找到一个他认为的好工作。因为他没有去想,这些证书在找工作时究竟有多少帮助,哪些工作会用到这些证书?

大学里有太多的证书并没有很大的帮助,你可以针对性的去考一些有价值的证书。例如学会计专业的,可以考含金量较高的注册会计师证书,而那些建筑类专业的,可以去考注册建筑师,金融专业的,可以去考金融分析师那种含金量极高的证书,这些证书在用人单位有极大的认可度。

职场新人最容易陷入的6个“致命误区”

社会变化太快,做规划没用

如今的社会节奏非常快,很多人认为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规划的作用并不大。比如说:一个新的项目,对某项技能和知识有新的要求,或者部门的组织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调换岗位后无法胜任,对于这些变化总是无能为力。

其实这是错的认知。在知识和技能瞬息万变的行业,更需要提前做好知识储备,做好职业规划,才能在风浪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只有那些时刻准备着的人,才能在机会来临时抓住发展的机遇。

职场新人最容易陷入的6个“致命误区”

找销售工作来改变自己内向的性格

很多人天生内向,不善言辞。20多岁刚入职场,希望通过做销售改变自己的性格,让自己能成为滔滔不绝的那个人,这也无可厚非。

性格虽然是与生俱来的,不同的工作对性格会有一些影响,但多数不会有本质的改变。

有的人找了与自己性格、专业能力、喜好特长完全不相关的工作。不仅发挥不了自己的特长,难以做出好成绩,而且还会因为体验到更深的挫败感,从而变得更加木讷寡言。

职场新人最容易陷入的6个“致命误区”

调整心态就能喜欢现在的工作

当因为工作无法体现出自己价值,无法找到成就感辞职时。家长或者领导来劝自己:让自己调整心态,接受工作。

如果你妥协了,你会发现你还是无法喜欢这份工作,每天心里总是各种抵触与排斥,各种痛苦。

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请不要再相信他们所说的调整心态的劝告了,你应该做的是全面的分析自己,找到自己擅长并且也能胜任的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高估自己的能力

很多年轻人对自己十分自信,在进入职场高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什么都能干。但事实有时并非如此,很多新人在工作中总是出现各种错误。

你要学会接受自己能力不足的事实,并且要虚心向别人讨教经验,放低自己的姿态,尊重所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