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後,本來被秦昭襄王貶為小卒並遷往陰密的戰神白起,為何走到半路上又被賜死?

蕭曉四姑娘


長平之戰後,本來被秦昭襄王貶為小卒並遷往陰密的戰神白起,為何走到半路上又被賜死?

白起一代戰神,生平為秦國攻下城池七十餘座,大戰小戰無數,卻無一敗績,根據《千字文》而衍生出的戰國四大名江,白起位居首位。

但是他的結局很慘,為秦國括地千里,最終只落得個被秦王賜死,自刎身亡的結局,著實可嘆,不過起初秦昭襄王並沒有打算賜死白起,而是把他貶為了小卒,並且讓發配他去荒涼之地自生自滅,那麼為何又被賜死了呢,這件事我們還得慢慢說。

商鞅改革軍制成就了吳起。

眾所周知,秦國的強大離不開商鞅變法,正如漢代王充所評價:商鞅相孝公,為秦開帝業,那麼商鞅變法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威力呢?

這是要因為他的變法,是圍繞耕戰進行的,說白了,就是為了打仗而制定的治國政策,尤其是商鞅變革的軍制,讓秦國士兵成為了所向披靡的戰士。

商鞅的軍功制,是把敵人的人頭和秦國的爵位掛鉤的,一個人頭換一個爵位,而爵位又可以換取官,似乎是公平合理,為此商鞅設置了20級的爵位。

你可能會說,這不是就是殺了20個人,就到達頂端了,哪有那麼容易,古代打仗不像現在,冷兵器下的廝殺,你能殺死別人,別人也同樣能殺死你,就商鞅所想,應該沒人可以靠著人頭,進入秦國的領導核心。

不過,他沒有想到,後世出了一個白起,在這種軍制下,白起成功了,也是秦國曆史上唯一一個靠著殺敵坐上秦國大良造之位的人。

白起對於秦國的貢獻。

說起秦國的大良造,不少人會想到商鞅,但是白起也是名副其實的大良造,那麼大良造在秦國的20級爵位排名第幾呢,第十六,不過這幾乎已經到頂了,因為再往上,是秦國王室的爵位,此外,白起也被封君了,還是很有價值的封號——武安君。

白起對於秦國的貢獻,並不是攻下了秦國70多座城池,而是最大限度的消滅了山東諸侯的有生力量。

戰國時期因戰爭死亡的人數有200萬左右,被白起帶領的秦軍所消滅的,有100萬,這等戰績,後世之將,難忘其項背。

在長平之戰中,白起一戰而消滅趙軍四十餘萬,使得能夠與秦國爭雄的趙國,元氣大傷,再也無法崛起,而就在此戰中,白起本可以消滅趙國。

白起與范雎的恩怨。

當白起向秦昭襄王提出要乘勢滅了趙國的計劃後,秦昭襄王本來是同意的,但是卻出現了意外,因為趙國找到了一位縱橫之士的幫助,而此人直接找到了范雎,以白起功高會取代范雎相位為由,說服了范雎。

於是范雎借大戰之後,秦軍疲憊為由,建議秦昭襄王命令白起撤軍,本來就對滅國之戰沒有把握的秦王,也就聽從了范雎的意見,召回了白起。

而這一召回不打緊,滅趙的良機已失,後來秦昭襄王又想著去滅了趙國時,白起卻不幹了,接二連三稱病而不帶兵,秦昭襄王那叫一個氣,於是命令王齕、王陵接連進攻趙國,可是卻無寸功,而秦軍亦損兵無數。

這一切的失利,秦昭襄王都怪到了白起的頭上,於是把其貶為小卒,強令其出征,白起只得帶病上路,行至杜郵時,秦昭襄王與范雎商議,但白起卻遲遲不肯奉命。

於是秦昭襄王,就讓范雎勸說白起,結果范雎帶回了九字真言,“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這樣秦昭襄王更生氣了,認為白起是在怪罪自己,於是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

飛魚說:

其實白起被賜死,是在情理之中,在秦國並不是白起說了算,但是白起卻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絕秦王的命令,一軍之將卻不聽君主之言,這正是犯了武將的大忌,觸了君王的逆鱗。


飛魚說史


白起一生當了兩次背禍俠

第一次題長平之戰坑殺降卒。長平之戰趙軍敗降後,當時兩國都動用傾國之力,秦國險勝,而當時秦軍也面臨糧草嚴重不足,一下子多了二十多萬張口,形勢更加緊張起來。其實白起並不忍心殺降,本意是放了他們回國,這才是真正的兵家之魂。但是秦昭王卻顯得不仁,暗示白起殺降,卻又不願明說,好推脫不義之責,白起只好執行命令。後來各國遣責秦國,為了減輕與認壓力,只好由白起背黑禍,當了千古惡人。

長平之戰後,依白起之意,趁趙國沒喘過氣來,一鼓作氣,攻下邯鄲。趙國人賄賂了秦相範睢,範睢又怕白起搶了風頭,就找多種理由勸秦昭王,秦昭王聽信了範睢之言,就沒有讓白起攻打邯鄲。過了幾年,秦昭王再派白起領兵攻打邯鄲,白起見趙國己緩過神來,就推託不幹。秦昭王一怒之下降白起為士卒,秦昭王為了向世人證明,秦離開白起照樣能行,也是讓白起降為士卒的原因。秦王令王齒乞攻打邯鄲,王久攻不下,秦王又派人去請白起讓他重新領兵被白起拒絕,後秦軍被平原君與信陵君幾國聯軍打得大敗。範濉為了脫責,挑唆秦昭王把罪責加在白起身上,秦王正無處出氣,但為了掩人之口,說放了白起,在遷往陰密的路上讓他自盡,這一次鍋背得太重,直接被壓死了。可惜呀,一代戰神,死的太淒涼!


車工00


戰神這盒飯領的實在不冤。大喊“我不服”也沒用啊。

首先秦王三番幾次讓他帶兵出征,這老兄先是抗旨,接著又裝病。秦王沒招了,只好派別的人去打,損失不少人馬。戰神這時也不裝病了,還精神抖擻的出來幸災樂禍,說什麼不聽我的就得輸(差不多就是這意思)。秦王一聽就不爽了,但也沒有發作,畢竟這戰神還是好用啊,只好忍著唄。

秦王再次強令白起出兵,白起這會又開始裝病了,最後乾脆就連床都懶得起。這種情況下就算是佛都有火,秦王也實在是受夠了,心想既然你白起不想玩了,那就別讓哥看著煩,哪涼快哪待著去。就這麼著,下令讓白起遷到陰密涼快去。

白起本來也只是裝病,這下反倒真裝出病了。秦王一看也沒逼他,就讓他養著唄,白起這一養就是三個月。三個月後,前線開始戰報不斷,不是昨天折了多少人馬,就是今天哪個地盤又被搶走了,搞得秦王氣個半死。這個時候白起在幹嘛?反正啥也沒表示,至少沒去表示下對老部下的關心啥的。估計老天爺也看白起不爽了,讓秦王想起白起還賴著不走,氣的秦王下令讓白起趕緊滾到陰密涼快去。

白起一看,好吧走就走,可能白起走的時候也是拖拖拉拉、滿腹牢騷,走到杜郵的時候,秦王這時估計也是已經對白起失望至極啊,就派使者賜劍讓白起自刎。


反正細節方面太史公也沒有寫的很清楚。但通過秦王的話“白起之遷,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餘言。”這恐怕就是戰神最終領盒飯的原因了。

一代戰神,不是死在沙場,而是以這樣的方式落幕,實在是讓人唏噓!


好奇的小馬哥


長平之戰後,白起被秦昭王貶為小卒,結果在半道上就被賜死,實在是令人惋惜不已。那為何秦昭王要如此做呢?原因有以下3點。

1 將相失和

長平一戰,秦昭王、範睢和白起可謂是配合默契,秦昭王統籌大局,範睢巧施妙計,白起兵不厭詐,此戰也成為秦國史上、乃至戰國時期最為出彩的一場戰役,至今仍令後人津津樂道。

但是一個人的到來,卻讓秦國史上最偉大最默契的兵團從此離心離德。他,就是蘇秦的弟弟蘇代。

“趙亡則秦王王矣,武安君為三公。武安君所為秦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南定鄢、郢、漢中,北禽趙括之軍,雖周、召、呂望之功不益於此矣。今趙亡,秦王王,則武安君必為三公,君能為之下乎?雖無慾為之下,固不得已矣。故不如因而割之,無以為武安君功也。”

蘇代受韓、趙兩國所託,來到範睢府邸,獻上豐厚的禮物,然後為範睢分析攻打趙國的利弊,如果趙國戰敗,那麼白起將來必凌駕於範睢之上,不如接受韓趙的割地求和,這樣就能抑制白起的戰功。

範睢一聽覺得蘇代之言有理,一旦趙國滅亡,秦軍很快便能席捲整個山東,到時白起戰功赫赫,自己這一輩子恐怕得永遠屈居其下。於是,範睢一時利慾薰心,請求秦昭王暫時止戈,修生養息。秦昭王不顧白起的作戰請求,最終採納了範睢的建議。

王聽之,割韓垣雍、趙六城以和。正月,皆罷兵。武安君聞之,由是與應侯有隙。

白起收到停戰的命令,心中憤憤不平,好不容易才奪下上黨郡的戰略位置,況且如今趙國疲憊不堪,就當一鼓作氣直搗黃龍。畢竟長平戰死的僅僅是趙括,而不是廉頗、樂毅、田單、李牧等名將,如果給他們喘息之機,之後白起也沒有必勝的把握。時機稍縱即逝,白起清楚現在攻擊邯鄲是上上策,然而卻因為範睢的從中作梗,使得秦國錯失破趙的良機。

從此,將相失和,形同陌路。

2 君臣離心

1)君不用臣計

①如第一點所述,長平之戰後,白起主張趁熱打鐵,一舉拿下趙都邯鄲。但是秦昭王過於寵愛範睢,竟將身經百戰的白起的意見置若罔聞。白起認為自己好歹也是迄今為止秦國最優秀的將領,秦昭王竟然聽信讒言而貽誤戰機。白起從剛開始的心有不甘而漸漸地萌生退意。

武安君言曰:“邯鄲實未易攻也。且諸侯救日至,彼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其內,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不可。”

②後來,秦昭王醒悟過來,打算重新出徵。秦軍受挫,秦昭王想讓白起掛帥,白起卻認為邯鄲攻不下了。秦昭王認為白起故意敷衍他,便一意孤行,堅持進攻。

2)臣不從君命

秦王自命,不行;乃使應侯請之,武安君終辭不肯行,遂稱病。

秦昭王想讓白起掛帥攻打邯鄲,白起認為毫無勝算。秦昭王認為白起是推託之辭,便強行命令白起出徵,白起仍不肯赴任。秦昭王便讓範睢去請他出山,白起一看到範睢,那更是激起了陳年的怒火,無論範睢如何巧舌如簧,也堅決不肯赴任,後來為了斷了秦昭王和範睢的念想,乾脆稱病不出。

武安君言曰:“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秦王聞之,怒,彊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稱病篤。應侯請之,不起。

後來前方失利,白起說道:“秦王不聽我的意見,現在怎樣了!”秦昭王聽了這話,強行命令白起出徵,白起推託病重。範睢去請,白起更不搭理他。

至此,秦昭王和白起君臣離心,秦昭王認為白起不把他放在眼裡,而白起卻認為秦昭王只聽信讒言。兩人的關係也因前方戰事的節節敗退而一落千丈。

3 為邯鄲失利背鍋

秦昭王為了早日攻下趙國,也為了向世人證明秦國離開了白起,照樣所向披靡。於是又讓王齕掛帥出征,結果秦軍在信陵君和春申君的圍攻下,損失慘重。

於是免武安君為士伍,遷之陰密。居三月,諸侯攻秦軍急,秦軍數卻,使者日至。秦王乃使人遣白起,不得留咸陽中。武安君既行,出咸陽西門十里,至杜郵。

秦昭王眼看著前方的戰事果如白起所言,想請白起掛帥,白起不幹,讓其他將領去,又無濟於事。而白起不但不幫秦昭王解決問題,反在家裡嘲笑他。秦昭王內心深處終於明白秦國離不開白起,但是他不願承認,之前好不容易才擺脫宣太后和魏冉的陰影,如今豈能甘心再站到白起的陰影之下。

隨著前方戰事的不斷失利,秦昭王終於惱羞成怒,既然白起不能再為我所用,那隻能讓他背這個鍋了。他想讓世人明白不是出擊趙國這個戰略有誤,而是由於白起不服從命令貽誤戰機,才讓秦國一敗塗地。

秦昭王與應侯群臣議曰:“白起之遷,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餘言。”秦王乃使使者賜之劍,自裁。

為什麼又將白起殺於路上?秦昭王既然決定讓白起背鍋,但又生怕白起在軍中的威望會令秦軍對秦昭王的處罰不服。就這樣,心虛的秦昭王急派使者,追上白起,令其自裁。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結語:

長平之戰後,範睢為了一己私利,置國家利益於不顧,阻止白起乘勝追擊而一舉攻下邯鄲的戰略計劃,使得將相失和,君臣離心,昔日的最強兵團終於瓦解。

秦昭王聽信範睢讒言,三番兩次不用白起之計,以致於錯失良機。之後又為了掩蓋其攻擊邯鄲的決策的錯誤,不惜賜死一代名將白起,讓其為自己的失策背鍋。

嗟乎!之前秦國靠著離間計贏了長平之戰,之後又中了離間計而輸了邯鄲之戰。難道真的是風水輪流轉嗎?


讀春秋思無忌


很多人都說白起之死是範睢導致的。當然範睢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是更根本的,是王權與軍權之間的衝突。我們先來看看白起是怎麼死的。

長平之戰後,白起本擬乘勝滅趙。趙國驚恐萬分,派蘇代用重金賄賂范雎。於是范雎以秦兵疲憊,急待休養為由,請求允許韓、趙割地求和。秦昭襄王應允。韓割垣雍,趙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白起聞知此事,從此與范雎結下仇怨。後秦又攻趙,因白起稱病,以王陵為帥,卻久攻邯鄲不克,秦軍損失慘重。白起聽到後卻說:“當初秦王不聽我的計謀,結果如何?”秦昭襄王聽後大怒,強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稱病重,經范雎請求,仍稱病不起。秦昭襄王命他即刻動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帶病上路,行至杜郵,秦昭襄王惱怒白起遲遲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

從表面看是白起惹怒了秦昭襄王導致被殺,不過從深層次分析,秦昭襄王賜死白起有其必然性。當時秦國的軍權主要掌握在白起和司馬梗之手,兩人都是出自秦國軍功貴族,在秦軍中有著深厚的基礎,而對於執政前期受夠了傀儡生涯的秦昭襄王來說,軍權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再加上白起並沒有看清形勢,還以為自己是秦國所倚靠的柱石。

殺了白起後,秦昭襄王罷免了國尉司馬梗,嚴重打擊了白氏和司馬氏這兩大秦國軍事家族的實力,秦昭襄王終於收回了夢寐以求的軍權。

我是西蒙君,喜歡歷史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翻開歷史迷霧,給大家貢獻有趣的歷史故事!!!


西蒙君simonjun


秦昭襄王在位雖有五十六年之久,但其母親羋月和舅舅魏冉把持朝政近四十年,直到六十歲,秦昭襄王才在範衢 “固幹削枝”的策略的幫助下完成親政。

四十年的大權旁落,四十年的隱忍等待,一朝親政,秦昭襄王最想做的就是證明自己。

秦昭襄王親政的第二年便發動了對三晉的進一步進攻,緊接著長平之戰、圍攻邯鄲,殲滅西周公國……

秦昭王親政的十多年來,不停的發動戰爭,這不僅是國家邊界的擴張,更像是對自己無上權力的行使和驗證。

在圍攻邯鄲的戰役中,秦昭襄王不聽白起勸告,執意發兵,一心想攻下趙國,結果慘遭失敗,損失嚴重。當他拉下臉面,任命白起為主將的時候,白起卻再三違抗命令,甚至還在秦昭襄王面前說風涼話:“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


白起的桀驁不馴,居功自傲嚴重挑戰了一個君主的權威,尤其是一個一心想要證明自己的君主。以白起在百姓心中的分量,在軍隊中的威望,如果秦昭襄王自己都無法控制他,那麼自己的子孫又怎麼能壓制住他呢?


四十年的隱忍之痛歷歷在目,秦昭襄王絕不希望自己的子孫成為別人的傀儡,更不希望秦國成為白家的天下。為了自己的絕對權力,為了後世的安危,這個隱患秦昭襄王勢必要除掉。所以當範衢只需一句“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就將白起送上黃泉路。


當白起接到秦昭襄王賜死他的劍時,他仰天長嘆:“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

是啊,

作為一個將軍,他一生經歷大大小小70多次戰役,沒有敗績,被人封為常勝將軍;

作為臣子,他為秦國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戰功,為秦國的最終統一打下堅定基礎;

可是,作為一個人呢,他的功,他的名,都是用別人的生命換來的。據梁啟超考證,整個戰國傷亡200萬人,白起就幹掉了100萬人,人送外號 “人屠”。


當他回顧這一生,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他手裡消逝,他愧疚了,他心痛了。

在說出那句:“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阬之,是足以死”。

他就用他那雙殺人無數的手殺死了自己。這個名流千古的戰神,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為我們留下了一抹人性的光輝。他不再是那個冰冷決絕,殺人如麻的將軍,而是一個血肉豐滿,有感情的人。


王雙


公元前266年,秦國又一次發大兵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起初,白起有病,不能出征,由另一位大將王陵任統帥,連戰連敗;當白起病勢稍有好轉,國君秦昭王便指令他去取代王陵。白起向秦昭王分析了當時的形勢:“邯鄲的確是不大容易攻破。各國的救趙的大軍正朝邯鄲集中,他們對秦國早已懷有深深的敵意。秦軍雖然在長平之役大破趙軍,自己的士卒也死亡過半,國內空虛。翻山越嶺,長途跋涉而去攻取別國的首都,趙國從裡面出擊,其它各國從外面圍攻,秦軍的失敗是難以避免的,這一仗不能打。”

可是,秦昭王固執己見,親自出面請白起出徵,白起以有病為由,就是不答應。秦昭王無奈,只好改派別人。結果真的不出白起之所料,在各國援軍的夾擊下,秦軍遭到了慘敗。白起說:“國君不肯聽我的,如今怎麼樣啦!”

這句話極大地觸怒了秦昭王,他一下子將白起一擼到底,從統帥降為一名士兵,並將他趕出國都咸陽,就這樣他還不肯善罷甘休,當白起離開咸陽後,他又對大臣們說:“白起被貶,心懷不滿,口吐怨言,不能放過他!”當白起行至咸陽西十里的杜郵時,秦昭王的使臣追了上來,賜了他一把劍,命令他自殺。白起引劍向頸時,悲憤地說:“我犯了什麼罪而得到這樣的下場?”沉思良久又接著長嘆:“我的確是該死!長平一仗,趙軍投降數十萬人,我以詐謀全部坑殺了,只此一件,我死也是罪有應得了!”一位給秦國立下了赫赫戰功的名將,就這樣自殺身亡。

“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這樣的悲劇在歷史上曾一再出現,但,白起卻不屬於此例,他是在敵國未破激戰正甜,秦國正需要用人之際而被殺害的。他被害的唯一原因,是他對戰局提出了不同於國君的意見。歷代最高掌權者固然需要能臣,尤其當他還在創業階段的時候,但他更需要的是馴服之臣,沒有能力但很馴服,掌權者可以接受,甚至視為親信;有能力而不馴服,掌權者絕對不能容恩,必欲除之而後安。哪怕你的不馴服完全是出於維護他的目的,而且也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掌權者把自己的面子、威信看得比國家利益還要重要,他是決不會承認自己錯的。

白起至死都不明白這一道理。排兵佈陣攻城掠地,他無疑是一個天才,如何做一個聰明的臣子,他卻一竅不通,只能算一個政治小白。





古風Vlog


白起之死,一怪白起自己嘴“賤”,二怪范雎自私,三怪昭襄王信范雎不信白起。


白起、范雎結怨

長平之戰打完,白起就打算帶著這股子勇勁直接過去就把趙國給滅了。這時候,不光趙國慌了,連韓國都慌了,連忙派人去遊說范雎,不但拿了大把的“金銀珠寶”之類的,還跟范雎講,白起立了這麼大功勞,再把趙國滅了,那功勞就更大了,到時候你范雎還不得聽人家白起的?還不如讓趙國割地賠款,秦國也得著實惠了,白起也沒那麼大功勞了。

范雎一聽,心想,對啊,不能再讓他打趙國了。趕緊跑去勸昭襄王,跟趙國和談,割地賠款。白起聽說,肯定對范雎是恨之入骨了。

白起不聽“老闆”話

可是轉過年來,昭襄王還是覺得應該把趙國拿下,於是就命王陵去揍趙國,白起因為有病,就把這個差事兒躲過去了。可是前方戰事不利,而白起病也好差不多了,昭襄王自然是希望白起再跑一趟。可白起覺得這事兒不成,便跟他的老闆昭襄王說,“老大啊,我覺得這個事兒不行啊,邯鄲(趙國都城)本來就易守難攻,回頭人家魏、韓救兵恨不得一天就到了,我們這跑過去可費老了勁了。上回長平之戰,我們雖然贏了,不過死的兵也不老少,我看啊現在去打趙國,八成得輸啊。”


“嘴賤”的白起

昭襄王聽白起這麼說,雖然不高興,可看在他立了那麼大功勞的面子上還是算了。派了王齕替王陵,結果,果然如白起所說,久攻邯鄲不下,最後還被楚國和魏國的援軍給揍了。

按說,輸了戰爭,昭襄王本來就不高興,這時候他又聽到“嘴賤”的白起說“看著吧,老闆當初不聽我的,輸了吧”,昭襄王真是讓白起氣個夠嗆。於是下死命令,白起必須出兵。白起自己也知道這時候出兵,他也打不贏,就稱病不起。昭襄王就讓范雎去探探風聲,看起來好像真有病。

昭襄王一想,那就等等吧。結果這一等就是三個月,白起那邊還沒動靜,前線輸得都不要不要的了。昭襄王能不把火撒到白起身上麼,馬上告訴白起,你再不出兵,你就等死吧。白起沒辦法,只好帶病上路,所以行軍速度還是相當慢的。恨難平的昭襄王和心裡一直怨著白起的范雎兩人一合計,“這白起真是不能留了,“老闆”的話也不聽,還在那故意氣咱們”。

最後,昭襄王下令,賜劍命白起自刎,使者到的時候,白起剛剛走到督郵,並未走遠。


水言水語

白起打仗確實是牛,無愧戰神稱號;看問題也確實準,知道啥時候應該打趙國,啥時候不應該打趙國。可是問題是,他跟“老闆”昭襄王相處,確實是有挺大的問題。

咱們想像一下,如果在一個公司裡,老闆跟一個銷售經理小白說,你去開發一下趙國市場,結果小白說,“老闆,不行啊,趙國現在不適合開發,開發肯定失敗,等機會合適咱們再去吧。”然後老闆就派別人去了,結果果然沒成功,小白就開始在那裡說風涼話,“看我說對了吧,我就說不能成”。

老闆這時候得是啥心情?老闆從來都不喜歡說不行的員工,他更希望他的員工去嘗試一下,有了實踐結果的時候,再跟他說不行,咱們應該換個方案。

白起不但沒有聽昭襄王的話去打趙國,還在秦軍伐趙失敗以後說風涼話。然後直接拒絕昭襄王命他伐趙的指令,這些都直接觸動了一個君主的權威,如果不是白起戰功卓著,相信白起早死多時了。


水一白聊歷史


白起,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一生戰功赫赫。為何被賜死,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功高震主,君臣猜忌

1、據記載,白起一生征戰37年,大小70餘戰且毫無敗績,為秦國的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在軍中的威望和在民間的聲望過大,被稱為“戰神”。且當時的秦國實行的是二十等軍功爵位制,在軍功過大的情況下,上位者怎能不忌憚?功高震主者身危,不外如是。



2、秦攻擊趙邯鄲時,秦昭襄王想讓白起統帥,可白起卻說,“邯鄲實未易攻也。且諸侯救日至,彼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其內,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不可”,讓秦王顏面掃地,心生間隙。

可後來戰爭的結果如白起預料一樣,秦國損兵折將。白起又沾沾自喜的跟別人說“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 !”秦王大怒,令其領兵,白起以病推脫,繼續抗命。秦王失去耐心,罷免爵位官職,令其速去前線。秦王以為白起不會聽命“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便賜劍命自刎。


二、將相不和

長平之戰後,白起想已大勝之威,直搗黃龍滅掉趙國,趙用反間計,派蘇代用重金賄賂秦相應侯范雎向范雎進言,說白起本來已經功勞大的不得了了,再讓他攻下邯鄲,滅掉趙國,那白起在秦國的權勢恐怕就要蓋過你了。不如讓趙割地求和。范雎因此言於秦王:“秦兵勞,請許韓、趙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白起知道後,便結下了仇恨。

因此,在後來白起被秦王質疑的情況下,應侯才會落井下石,牆倒眾人推。


最後,我想說,白起的死跟性格有很大的關係。對老闆的提出的方針提出質疑,嘲笑老闆,這個在古代,純粹的找死。

歡迎大家指正討論


南巷老酒


白起死於嘴碎。

白起分析了當時的局勢,向秦昭王進言秦軍攻趙必敗,秦昭王無動於衷。後來果然屢屢戰敗,秦昭王命白起上陣領兵,白起託病不從,還跟別人說道:“秦王不聽我的話,現在怎麼樣了?”惹怒秦昭王,被剝去武安君爵位,逐出咸陽。

後來秦昭王聽說白起被逐途中還頗有微詞,召見心腹商議,害怕白起心懷不滿會謀反,於是派使者持寶劍在杜郵追上白起,命他自殺。白起拔劍自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