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晉之好,真的是秦穆公和晉文公互相欣賞嗎

秦晉之好"在歷史上指兩國的政治聯姻,秦國和金國因為秦穆公和晉文公的兒女親家度過了一個短暫的聯盟期,晉文公之所以能登上晉國大位,秦穆公可以說功不可沒,秦穆公費心費力的讓無權無勢的重耳登上王位,可以說費了一番周折,在這個過程中秦穆公能得到什麼?

矛盾重重

秦穆公即位後,秦國實力快速膨脹,兼併十餘個小國,擴張為西部最大的諸侯國。秦穆公敬惜人才,用五張羊皮換回稀世人才百里奚。但此時秦國仍然不被中原各國承認,許多人認為秦國乃蠻夷之國,秦穆公希望通過進軍中原的方式來博得各國的認同。但是晉國成為了秦國進軍中原道路上的障礙。晉國先祖出身高貴,晉國實力雄厚,軍力強大,又地處中原,是當之無愧的中原各國領袖。秦國幾代先王深感晉國國力的強大,帶著無力東進的遺憾離世。秦成公的弟弟秦穆公即位後,決心繼承幾位先君的遺志,向中原進軍。

秦晉之好,真的是秦穆公和晉文公互相欣賞嗎

春秋霸主秦穆公

操縱晉國

晉國雖然強大,但是一直有公卿強大的傳統,由此導致的權力鬥爭帶給了晉國無盡的內耗。晉獻公十分寵愛驪姬,他愛屋及烏,喜愛驪姬所生的孩子,因此殺死了太子,兩位成年繼承人夷吾和重耳因此流亡國外,這使得晉國雖然很大,卻容易從內部瓦解。.晉國國內不斷有權臣廢立國君.在經過血腥的權力鬥爭後,齊秦兩國共同護送夷吾回到晉國即位,史稱晉惠公.在秦國做了六年人質的晉惠公在離開秦國前,向秦國許諾一登上王位,就獻給秦國城池.此時的秦穆公做起了操控晉國的美夢.

背信棄義

但是讓秦穆公沒有想到的,他選擇的晉惠公讓自己大失所望。晉惠公忘恩負義,拒絕履行獻給幫助自己的秦國城池的承諾。晉惠公覺得自己是由齊秦兩國扶植的,齊秦兩國也可以推翻自己,迎立重耳.疑神疑鬼的晉惠公開始大開殺戒,將對自己有威脅的人盡數殺死.晉國發生大饑荒,急需糧食救災,他向秦穆公求助,秦穆公決定舉全國幫助晉國。第二年秦國也發生饑荒,但是晉惠公不但不幫助秦國,反而趁火打劫攻打秦國。晉惠公卑鄙的行為讓秦穆公氣憤不已,派兵攻打晉國。

秦晉之好,真的是秦穆公和晉文公互相欣賞嗎

背信棄義的晉惠公

名存實亡

失道寡助的晉惠公被秦國俘虜,眾叛親離的晉惠公成了砧板上的魚,幸好秦穆公夫人是晉惠公的姐姐,她向秦穆公不斷求情才讓晉惠公得以留下性命。雖然晉惠公活了下來,但是霸主秦穆公的寬恕是有代價的。一支秦國衛隊就此留在了晉國,監視著晉惠公的一舉一動。晉惠公名為晉君,但實際上凡事都受到秦穆公的操縱。秦穆公通過政治與軍事手段,終於讓晉國暫時聽從秦國。

顛沛流離

讓我們把目光投向晉國的另一位公子重耳.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遊歷的諸侯國有大有小,國君們對待他的態度也不盡相同.小國君主因為懼怕晉惠公因為自己收留重耳而對本國不利,不敢收留或是輕慢重耳一行人。齊桓公看穿了重耳是個能成大事之人,於是將宗族女子齊姜嫁給了她。齊國富足悠閒的生活讓重耳樂不思蜀,漸漸淡忘了自己原來的志向。幸而舅舅狐偃設計讓重耳離開齊國。重耳一行人來到了楚國,楚成王心胸寬厚,對流亡多年,落魄失意的重耳一行人報以善意,待重耳以諸侯之禮,重耳後來來到秦國,對晉惠公已然失望透頂的秦穆公對晉惠公表現出了非凡的殷勤,他用秦國對待外賓的最高規格來對待重耳,並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當時的重耳已經快六十歲了,還迎娶了秦穆公年輕的女兒。

秦晉之好,真的是秦穆公和晉文公互相欣賞嗎

退避三舍

即位之後

晉惠公病危,在秦國當了多年人質的晉惠公太子擔心王位會被在晉國國內的繼承人捷足先登,他在秦國的幾年裡並沒有受到重視,秦穆公也沒有表現出要幫助他得到晉國王位的意思,得知國君位置落空的太子急不可耐,決定不通知秦穆公,立刻回到晉國,在權臣的幫助下得以即位,史稱晉懷公。晉懷公知道自己勢單力薄,秦穆公又在力捧重耳,於是他決定通過打壓重耳身邊的人來打壓重耳,幫助重耳的人都必須回晉國接受晉懷公的盤問,否則就要夷族。許多人因此喪命,晉懷公也因此不得人心。秦穆公於是將派大軍將重耳送回晉國國內爭奪王位。失去支持的晉懷公被迫出逃,很快被晉文公抓住殺死。在經歷了19年的流亡後,六十二歲的重耳終於當上了晉國國君。

秦晉之好,真的是秦穆公和晉文公互相欣賞嗎

在位僅一年的晉懷公

貌合神離

重耳能即位,完全是由秦穆公一手促成。在這個過程中,秦穆公出錢出人,手把手讓重耳登上大位。春秋霸主秦穆公可不是個無私的人,他幫助重耳,自然是希望重耳能滿足自己東進中原的願望,晉文公也十分清楚秦穆公的幫助是有代價的,但是時過境遷,晉文公已在晉國打下不可動搖的根基。秦穆公是不能像操縱晉惠公和晉懷公一樣控制晉文公。晉文公兩國雖有多次軍事合作,但晉文公從未讓秦穆公侵佔晉國的利益。晉文公死時,丈人秦穆公居然沒有參加他的葬禮。晉文公死後,秦穆公撕破臉皮,攻打晉國,結果秦國慘敗。此戰似乎把秦穆公東進的慾望消磨殆盡。他知道自己餘生不能實現進軍中原的志向,於是決定立足實際,繼續向西戎進軍。秦穆公死後將國內170餘位賢才殉葬,導致了秦國人才的衰落,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秦國都不復當年雄風。而晉文公將權力分歸六卿,使晉國權力高度分散,後來的三家分晉就源於此。

秦晉之好,真的是秦穆公和晉文公互相欣賞嗎

趙魏韓三家分晉

結語:羅斯福曾斷言:政治上的事是不存在偶然的,一切都是設計好的。秦穆公選擇晉文公,也並非是看中了晉文公的潛力(如果秦穆公能提前預料到晉文公也是一位霸主,那麼他很可不會幫助晉文公),而是想從之獲取國家利益。當然最後的結果是讓秦穆公大失所望的。秦晉之好這個詞本身就源於一樁樁算計,而並非單純的兒女姻親,秦穆公從中得到了晉國的順服,至少是表面上的:而晉文公則從中得到了靠自己無法取得的王位,兩人通過利益牢牢捆綁起立,最終也因為利益而反目成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