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譜是怎麼排的?

弓長本是弓長張十月十日當皇尚


盛世修譜,家譜族譜作為與國家史志、地方史志並稱為重要歷史載體,編修的意義極為重大:
睢陽尚書袁氏家譜
一、尋根、留本。古人云:“譜諜身之本也。”意思是譜能告訴你,你是誰?你從哪來。人們常說:“我們都是炎黃子孫。”但你並不知道其中的由來,通過修譜追根溯源,你就會知道了你從哪裡來。
人從娘腹中十月懷胎,呱呱落地,在世上幾十年,但總要靜靜地離開人世,古人云:“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名”就是人之本,人生一世死了,連一個名字都沒有留在世上,若干年之後自己的子孫連祖先是誰都不知道,那不是枉活一生,白活一世,換言而之,你的孩子也就是失去了根本。
一者表示後人的孝心,二者是不忘先人,但它又能保藏多外?世代變遷,人為的損壞,年代長久日月的風化,也就失去了樹碑的作用。而幾千年譜書之風,代代相傳”從遠古至歷朝歷代,乃至到今天,先祖的名字流傳至今,這不是修譜的作用嗎?
樹高千丈,葉落歸根,你的根底在哪裡?萬里江水,源起何處?一個人連自己的根源都不瞭解,豈不負先人養你?修譜,意義重大,一者可以幫你查清你的祖先是誰,讓你的名字與先祖一起流芳千古,二者你如果真的斷線,把你的祖輩、父輩和你一週記載下來,讓你的後人代代相傳,永遠知道你們是他們的先祖,將來和他們一起流芳千古。
二、清緣、備查。古人云:“子孫不知姓氏所從來,以昧昭穆之序者,禽獸不如也。”意思是說,姓氏是一種血緣關係的標誌,人獸之別,就在於他們對於有血緣關係的本族人,有一種生生相息的尋根意識,使這個家庭有強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一個人不管漂泊多遠,總是望不了自己的家鄉,因為那裡埋葬著他們的祖人。中華民族五千年來,人們有著他自己祖宗的事蹟記錄下來傳給後人的習慣,這就是譜,只要有了譜書,凡與族人有關的人和事,譜上都有記載,比如,你要知道本族來由、遠祖世系,可查本族由來。你要知道老、新派別,可查老新語錄。你想給自己的子女取個好名字,你想了解本族先人在各個歷史朝代的功績和對社會的貢獻,一套譜書在手,家族情況都有。
三、增知、育人。古人云:“養不教,父之過。”幾十年來由於對自己子女缺乏家族觀念的教育,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上下不分,孝義全無,有老不養,有子不教,嫖娼有餘,賭不竭力,吃喝玩樂無度,為官不體恤黎民,饞奢無底,為民不尊師長,橫蠻逆行,用什麼教育他們,譜書中很好的教材,家訓族規中規範了本族後人的言行。譜書中收錄了歷代經典,不如,如何立志?如何敬業?如何治學?如何治家?如何做人等等,有很多東西在學校裡學不到的。她能很好的陶冶我們的情操鼓舞我們熱愛生活,奮發向上,為國貢獻,為族爭光。
四、血肉聯情。俗話說:“親不親,故鄉情。”“多個朋友多條路。”在大流通的社會中,在國際一體化世代,人們不可能禁錮封閉。走出家門,走出國門,這是今後人子孫必行之路,通過聯宗族譜,本族同一血脈的同胞更進一步加深瞭解。一個人走在外,路人(路上隨意向隅的人)不如鄉人(自己家鄉的人),鄉人怎與血肉之情相比。經濟開發中的往來,生死禍福的降臨,人與人之間自然也非常必要相互提攜、幫助,有了譜書,哪怕你走到天涯海角,哪怕相見恨晚,血肉親情一定更好、更深厚。
五、承前啟後。這裡有雙重含義,一是上對先人,二是下對後輩,先人千心萬苦創業,育人,為本族、為社會做出了重要貢獻,不能從我們這一代丟掉,必須通過修譜,為他們立傳,把他們的精神,一代一代的傳下去,作為永久的紀念,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使命。
對後人來說,我們應該給他們留點什麼?是金錢?房屋?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美如玉。”先人只能留給後人知識,精神財富,思想財富,留給他們祖宗的品德,兒孫們才有生財之道,才能發跡萬貫,這些都溶聚在我們的譜書之中,只有把這些留給他們,才能上對得起祖宗,下對得起後人。
尋根留本,清緣備查,增知育人,血肉聯情,承前啟後。纂修族譜意義如此重大,古時祖先將其高度概括為“敬宗收族”。“敬宗”當然是尊敬祖宗,“收族”,除有不遺漏每一個族人的意思外,更重要的是要在全體族人之中形成一股向心力,團結全體族人,使大家處於同一價值觀念之下。
修訂過程編輯
修譜,是一項系統工程。修好一次族譜,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組織、經費、編輯。修譜的最終成果是編纂出族譜。所以,組織者最關注的莫過於編輯。
首先,成立組織。
組成本家族家譜編纂委員會,人員由各支房負責人組成,制定一個完整的計劃和一個切實可行的工作步驟。成立編輯班子,主編對整譜構思一個整體思路,然後進行分工,大家共同努力編纂好家譜。
其次,廣泛宣傳。
1.起草一份致全體族人一封信,內容有:編修家譜的意義和目的;編修家譜的內容和重點;編修家譜的時間、步驟和方法;對族人的希望和期待。
2.起草一份徵集資料提綱,內容有:  ①本家族世系人物資料,家族每個人的譜名、字號、出生年月日時、學歷、職業、職務、職稱、事蹟、婚娶,配偶姓名、岳父名字、屬幾女、生幾男幾女、子女名字、住址。已故的人,卒歿年月日時、享年、葬址。  ②世錄、傳記:活人為錄,死人為傳。無論是從政、從軍、從商、從企、從文、從醫以及其他行業,成績突出者,先進、優秀、模範、英雄等稱號獲得者都應以傳或錄入譜。  ③本家族的文史資料、如老家譜、碑文、墓誌、牌匾、祖塋、牌坊、人物傳記、家族傳說、老契約書、老房地照、老照片、褒獎證函、以及文物等的原件、影印件。  ④族人的書法繪畫、題詞、詩文等資料。
3.印製一份族人登記表,內容包括:譜名、字號、學歷、職業、職務、職稱、事蹟、生庚、婚娶,配偶、子女、住址等。
上述材料,在第一次召開會議時,發給每一戶族人。
第三,收集資料。
按上述要求,各支房派人入戶,宣傳,釋疑。同時,分支房召開族人座談會,個別走訪,進一步加強宣傳、收集資料。
第四,撰寫家譜。
1.整理老譜內容。先確定老譜內容的取捨範圍,再將保留的文章進行整理:繁變簡,加註標點符號,改正錯別字、異體字。
2.各支房整理普查資料。根據徵集的資料和族人登記表,撰寫每一位族人的簡歷和以傳或錄入譜的優秀人物事蹟文稿。
3.根據老譜所載源流,蒐集和參考近代本氏源流的研究成果,儘量將本族的世系源流考證詳細和清楚,撰寫序言、源流考。
4.編定所有內容,初成譜稿。編排內容大致如下:序言,凡例,歷次修譜序言,歷次修譜人員名單、捐款人名單,姓氏源流,字輩,世系,傳記,文獻資料,後記。
第五,編委審稿。
首先,對全稿逐篇閱讀、研討;其次,進行重點審議、討論。然後,請語文水平較高的人從語言文字等方面進行把關。最後,主編審定、統稿。

向陽願景


家譜是族譜的支譜。

譜牒內容大體記載有姓氏淵源、族源考辨、族規、家法、字排班輩、祖祠、祖墓、祭祀祝文等。通過修譜,定期續譜、記錄本姓、本族發源何地,繁𧗠支派世系,以使子孫後代知其本源,從而達到增強家族的凝聚力,維繫家族的秩序和活動,擴大家族影響的目的。

族譜內容:由序文和譜文組成。

字輩由入蜀第一輩起,舉例:"時兆元啟光先德,世秉忠良慶澤長,文章華國昭模範,三錫洪恩裕熾昌"。(摘自三臺縣清同治四年《陳氏族譜》,這是陳姓家族人丁興旺後,於同治四年一一1865年在三臺縣石柱街,今潼川鎮西街召開全族會,"譜其世系,序其宗支,"明確遷川家族孰為大宗,孰為小宗,孰為本房,孰為遠房。上推高曾之所以出,下祥支派之由分。務使亂者就理,散者就緒。著為成書,訂為甲乙,以公族內,互相參閱)

還是以實圖說明:
家乘:家譜。後昆:後人。


文中始祖為姬姓,文王之後。

入川第一人、稱三才公。
子孫必須遵守的族規,幼承庭訓可是此意。

宗祠祭祀禮儀規定。
清明節祭奠禮儀。

世係明示圖。
入川第一人三才公譜係。

以後就是三才公以下枝脈的情況,限於篇幅,就不一一列舉,只能是起一個提示的樣版。


良人執戟2


家譜的主要元素有:

一、凡例。凡例是修譜的原則、規格、要求和方法等的標準敘述。標杆立起來了,以下的各項按章進行就可以了。

二、序言。序言是家譜的靈魂。修譜的原因、世源、發展、分支、遷徙和族間的大事,都可以在序言中得以闡述,是家譜必不可少的主要元素。

三、影像資料。它包括祖像、祠堂、墓地等影像資料,給人以具體的親切感受。

四、排行字輩。就是各個輩份起名所用的字。歷史悠久,枝繁葉茂,排行字輩是保證其氏族昭穆有序、世系分明的保障。

五、世系圖表。世系圖表是家譜的主要內容,也是一項修譜中最複雜、最繁重的工作,必須得認真細緻地對待。大氏的氏族,最好選用先總系後分支的錄載方法,錄完一支再錄另外一支,直到錄完,遮可避免不管族員多少一起總錄,難以查找的弊端。

六、家規。家規規範族人的言行,保證家族在衍續發展過程中的本色。

另外,還有敕命、題名、耆壽、節烈等項,可視本族的具體情況而選用。





王兆林0309


家譜和族譜是有區別的,供奉家譜是春節期間隆重的儀式。

並不是所有家庭都有供奉家譜資格的,一定要長房長子才具備資格。

家譜上供奉的是自己本門本枝五服以裡的祖輩,農村裡常說的出了五服,就是不再供奉同樣內容家譜的意思,新繼的長房長子供奉家譜時,只要在開始位置著明自己屬於那一枝,通常寫成幾世祖諱XX的字樣,這個幾字是根據族譜來排定的。

臘月三十請家譜供奉,正廳對大門的位置,家譜兩側有對聯,一般都是:“祖德宗功千年在,父慈子孝百世榮”之類的內容。

家譜要一直供奉到正月十五,拜年的時候,無論年紀多大,輩分多高,也要恭恭敬敬的給家譜磕一個。

春節期間無論去誰家拜年,只要供奉著家譜的,一定要虔誠的磕頭,否則當家的主人會埋怨你沒禮貌,不懂規矩。


族譜內容要比家譜豐富得多,只要是本姓的,都有資格計入族譜。

無論你在天涯海角,只要拿出族譜,就能找到自己的根。

族譜每二十年修訂一次,女孩兒不入族譜(有功名的例外)。

通常會請本族裡功成名就的長者,為後世子孫立字,比如說南皮張姓,就由湖廣總督張之洞立的字:仁厚遵家法,忠良報國恩,通經為世用,明道守儒真。姓張的孩子見了面,只要問一下你佔哪個字,就能知曉彼此輩分的高低了。


花近高樓1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家譜是影響人數最多、影響時間最長、影響面最廣的書籍之一。家譜是以記載一個血緣家族的世系與事蹟為主要內容的史類文獻。唐朝是官修家譜最發達的王朝之一,政府設立專門機構先後組織編修了數部大型譜牒著作。唐朝滅亡以後,經歷了五代十國時期的連年戰亂和社會動盪,傳世的家譜幾乎喪失殆盡,以致宋代時就已很少能見到舊譜,許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斷了線、失了傳。

譜牒源於何時?大概可以上溯到先秦時代。戰國時代的《春秋公子血脈譜》,開啟我國家族史籍以"譜"為名之先河。

家譜,或稱族譜,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它不僅記錄著該家族的來源、遷徙的軌跡,還包羅了該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規、家約等歷史文化的全過程。

世系表:

如果發現一本關於您身世的家譜,您最想看的是什麼哪?是不是想知道自家的祖先是誰?家族中曾有過哪些名人、功績?家族中人如今哪裡?等等,所有的答案就在家譜的世系表中。作為家譜中最重要的內容,“世系表”,簡而言之,就是說明一個家族成員,如:父子、兄弟間的相互關係,寫清楚祖先後代每一個家族成員名字的圖表。它有四種基本的記述格式:歐式、蘇式、寶塔式和牒記式。

歐式:又稱橫行體,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立的。歐式的特點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橫行,五世一表,用起來很方便。歐式中,每個世代人名左側都有一段生平記述,介紹該人的字、號、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績等。

蘇式:又稱垂珠體,是北宋文學家蘇洵創立的。蘇式世系表的特點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間無橫線連接,全部用豎線串連,圖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強調宗法關係。

寶塔式:顧名思義,就是將世代人名象寶塔一樣,由上向下排列。寶塔式採用橫豎線連接法,豎線永遠處在橫線的中間,這對人多的大家族來說,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頁紙上,兄弟之間長幼關係不清,會為寫譜、看譜帶來很多不便。

牒記式:不用橫豎線連接世代人名間的關係,而是純用文字來表述這種關係。每個人名下都有一個相關的簡介,如:字、號、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葬地、功績等。牒記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較節約紙張。

以上四種世系表形式都各有特色,這是一般族譜中比較常見的世系表,但也有其它的變化,我們在記述家族世系表時,可根據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員的多少等靈活採用,總之,世系表要易看易懂、內容真實、層序分明,這才是最為重要的。

家訓:

家訓也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傳統宗族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

遠古時代,人類社會經歷了氏族、家族、家庭的變遷,然而,這些都是形成一個國家的 基石。在國家不安定和國法不明確之際,家訓即可發揮穩定社會秩序的力量。因為,家族為了維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擬定一定的行為規範來約束家族中人,這便是家法家訓的最早起源。

自漢初起,家訓著作隨著朝代演變漸豐富多彩。家譜中記錄了許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為人們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為“修身”、“齊家”的典範。例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節儉持家思想,今天看來仍有積極意義。在家譜中有不少詳記家訓、家規等以資子孫遵行的。當中,最為人稱道的名訓,如顏氏家訓、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膾炙人口。

家訓之所以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節義、教導禮儀廉恥。此外,提倡什麼和禁止什麼,也是族規家法中的重要內容,如:“節儉當崇”、“邪巫當禁”等。

簡言之,每個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規家訓。家譜中較為常見者,大致包括了以下內容:

(一)、注重家法、國法

(二)、和睦宗族、鄉里

(三)、孝順父母、敬長輩

(四)、合乎禮教、正名分

(五)、祖宗祭祀、墓祭程序

《顏氏家訓》是南北朝時北齊文學家顏之推的的傳世代表作。他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處世哲學,寫成《顏氏家訓》一書告誡子孫。《顏氏家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也是一部學術著作,其內容涉及許多領域,強調教育體系應以儒學為核心,尤其注重對孩子的早期教育,並對儒學、文學、佛學、歷史、文字、民俗、社會、倫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文章內容切實,語言流暢,具有一種獨特的樸實風格,對後世的影響頗為深遠。

家譜圖像:

家譜之體現,能合書、圖、史、表、志為一體者,它的利用價值就顯得大些。家譜主要以文字內容為主,圖片資料為副,但一張好的圖片、照片仍是能將時代的精神面貌和特質傳達出來。

將圖片、照片納入家譜的意義在於,為家族傳承提高了一個最直接的環境背景,使家譜不在侷限在文字文字記錄、整體概念也變得鮮明而生動起來。

只要是能讓人對家譜有更進一步認識的古地圖或老照片,均應該被收入家譜裡,包括:

1.老照片:家中存有的古老黑白照片、一家人的合照等,都有其歷史價值,也是見證家譜的最原始材料。

2.祖先圖片(遺像、人物畫、肖像畫):中國曆代以來多有大量之人物畫及肖像畫,其中有大部分是為了紀念先人,或表達對聖賢親人的追慕。也有些家譜將家族先人中顯達之人,畫出其儀容,置於卷首,以求達到光大族望,啟迪後人的目的,有些也刊載一些先人手澤遺墨。

3.風水圖(祠堂圖、墓圖):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在古代更是家族聚會之所,所以一般的家譜均有記載和刊載建物版圖、描繪實狀,有些更是附刊墓圖,有些甚至詳記地理方位。人們相信一個家族的興衰和祖輩所居住、埋葬的地點有很深的關係,這些都蘊涵著豐富的“風水”內容,所以也被稱為“風水圖”。

4.故居/村莊圖:明清族譜中不但記述居址遷徙,很多富家所修的譜書中,還以精美的版圖,印製出他們家族的庭院、樓閣、書齋、房舍等。

家譜堂號:

明清以來,祠堂成了宗族祭祀先祖、議決大事的重要場所。每個祠堂大凡都有自己的堂號,從某種意義上講堂號是宗族的標誌。堂號可分為兩大類:

一類為具有姓氏特徵的堂號,如王氏“三槐堂”、趙氏“半部堂”等;另一類是沒有姓氏特徵的堂號,如“世德堂”、“崇本堂”等。具有姓氏特徵的堂號,其來源大都伴有寓於某些含義的典故,它重複出現於該姓氏的不同支族。沒有姓氏特徵的堂號,大部分分別為某一支族特有或與其他宗族的堂號甚少重複,其餘少量的堂號則在同姓和異姓宗族中間著較高的重複出現率。而其他的堂號輔以姓氏、地域的限制,也能在判斷宗族方面起一定的作用。如“世德堂”,楊、丁、王、李、吳、何、沈、邵、周、胡、秦、徐、陸、陳、孫、黃、曹、許、張等數十個姓氏都有此堂號,而且同姓中的不同支派也有,出現的重複率極高,但加以姓氏、籍等條件限制,就可縮小範圍。

堂號名稱一般取自於郡號名或為紀念家族史祖或名人而自創。

一般來說,堂號多取自於郡號名,郡是秦、漢時期對行政區域的建置,郡號名又取自於郡名,或諸侯國名,地方府、州、縣名。隨著姓氏家族的發展壯大,就出現了以各姓氏名門望族發祥地的郡名作為郡號的由來。

大家族日久人眾,或是遇至天災連年之時,族人就會因遷徙流離,而散佈各地。於是就有了在“總堂號”之下,再加入“分堂號”名稱的方法。“總堂號”代表家族(姓氏)的發祥地,寓後人以不忘本源,“分堂號”則是族人遷徙至新地,成為當地有名望家族後,以該地的郡號作為堂號,“總堂號”和“分堂號”統稱為“郡望”。

因為各族姓基本上都是以郡名作為自己家族的郡號,所以就有了若干姓氏同為一個堂號的現象。例如:王,胡這兩個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堂號名稱的另一出處:自創堂號,乃家族中人自立的堂號,該堂號名稱一為有別於各姓氏的分支別派,二為銘記祖先或名人的公德事蹟或教誨。例如:楊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為人風範。

藝文著述:

“譜乃一家之史”,其中當然少不了家人的藝文著述。自六朝起,就有將家族中名人的著作錄入家譜的慣例,尤其是到了明朝,此風更盛,這部分的內容更加豐富了,涉及史學、文化、經濟、宗教等許多領域,在形式上甚至堪於“經典史料”相媲美。

家譜中的藝文著述,在體例上一般稱作:藝文志、辭源集、文徵集等。

藝文著述以家族中名人所寫的詩文著作為主要內容,也收集本族人與外人的書信來函,以及經籍、表策、碑文、書札等,有的還有版畫、肖像畫、版本作品、名家書法、歌曲等,從形式到內容都十分豐富。

藝文著述是家族先人的心血結晶,其中的大量珍貴史料文獻,有著非常珍貴的參考和欣賞價值。但是,由於藝文著述的種類、內容繁多,而又良不齊,所以還需後人用心整理,方能使家族中的藝文精品得以流傳和利用。同時,我們在續補家譜現代藝文著述時,更需精心挑選,慎重錄入,把最有價值和代表性的文獻傳給後代。

謝謝閱讀。


王自言自語


家譜,又稱族譜、是記載某個姓氏家族子孫世系的傳承之書,具有區分家族成員血緣關係、親疏遠近的作用,也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家譜一般以記載父系家族世系、人物為中心。



其中,“排字"也稱輩份,是一部完整家譜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一個家族的印記。輩譜所選之字一般由開基祖(始遷祖)所訂,並被寫入家譜,具有宗族的權威性,後代子孫按照排字輩譜取名,一輩一字,輩譜代系排列分明,不容混淆。倘若排字用完,則由族中某位或某幾位有威望者討論,或者很正式的召開族譜大會,決定續譜時的排輩文字。

一般說來,每代男丁姓名中間那個字就是輩份排字,所有族譜排字文字都由學識淵博的人所作,對於子孫後代,意蘊美好願望與家訓教育等意義。


毛園老龍


家譜是怎麼排的?

這個問題,其實有點“大”,要仔細論起來就很複雜了,那麼我用比較適合現代的情況,簡單說兩種:

1.只想簡單瞭解(比如一般的好奇心):

只是想要了解一二的話,那麼簡單的來說,大致分官譜和民譜兩種,官譜比較正式,一般都是歷代書香門第,累世做官,或者位極人臣的氏族、宗族傳下來的,其中家譜一般是宗族中其中一支或者主系的“簡譜”。

這個比較複雜,且到了現代,其實大部分只能在博物館看看收藏品了,現存的一直流傳下來的估計沒有多少了,我認為想要深究的可以去多瞭解,但是隻是想知道這部分小知識的,可以不用瞭解這麼深。

重點講講民譜這一類的,這個好說,比如我家,還保存著族譜和家譜,而由於我們家是主系,所以族譜和家譜其實是一致的,只不過家譜是記錄了我們家這一支的。

正式的家譜,其實分為三個部分,首先是“序言”,大致是介紹家裡“最早”的出處,以及事蹟,還有遷徙原因(或者無),最重要的是歷代傑出人物的“誇耀”;

再來就是“家規”,這個要看各地和各家自己的“規矩”了,有大家規,有小家規,大致還是符合那時當代的一些道德習俗和自我約束等等的細則,而後代通常還會添上或者刪減一些“規矩”,以適用後來的時代。(關於這點,其實在比較正式的官譜上,一般是不允許刪減的,可以適當添加)

最後就是以父系為主的,主要是成年男性的名字,按照輩分排列,育有男丁的“正式”女性,可以冠上夫姓,留下某某氏的名字,這個也要看各地和各個時代不同的“規矩”,有些全為男性,有些有一定的女性,有些每位成員都記錄。

這樣,三個部分,大概就是一本比較簡單的,可能流傳在現在的普通家譜了。

2.想要仔細瞭解(想也修一本家譜):

這樣的話,其實蠻複雜的,要知道,每個地方,每個時代,每個宗族,修家譜的習俗都是不大一樣的,如果你具體提供你們那邊的“規矩”的話,到是可以向相關人員請教,但我想,要是你家沒有流傳家譜下來,還是沒必要重修了。

重點在於,你根本不知道你家屬於哪一脈,哪一支,從哪來的,不知道,所以無從下手。

總結:

家譜怎麼排,需要看你本人的想法,要是好奇想了解一些“知識”,那麼簡單的民譜—家譜,就是分序言、家規和主要按輩分順下來,排男丁名字就行了。

而想深入重修一本家譜的話,就需要了解你們家的傳承了,各地,各時代的“規矩”都不一樣,就事論事,我也不好說太複雜,畢竟,中國太大了,各地獨有的規矩也太多了,講起來可能說不完(也瞭解不了的太多)。


長了鹿角的兔子


題主的問題問的比較含糊,是指家譜序言、傳記、世系等排列秩序還是單單指家譜裡面排行問題?

就前者來說,我曾經詳細回答過相關的問題,可以參考,或者查閱相關老譜。就後者來說,排行一般是按照字輩來定。字輩通常由族內有名望的人諸如族長、生員、舉人等單獨擬定,或者集思廣益集體擬定,有時候也請族外有名望的名人擬定。

字輩擬定之後,就按照一世一個字輩,比如毛澤東主席所在的韶山毛氏字輩為“立顯榮朝士,文方運際祥,祖恩貽澤遠,世代永承昌”,毛澤東曾祖父毛祖人,為“祖”字輩,祖父毛恩普,為“普”字輩,父親毛貽昌,為“貽”字輩,毛澤東為“澤”,其子有毛遠仁(字岸英)、毛遠義(字岸青)、毛遠智(字岸立),五代人剛好使用了“祖恩貽澤遠”五個字輩。

有的宗族除了字輩外,還有長幼順序的排行,多數僅將同父兄弟進行長幼排序,但也有的將同輩兄弟進行排行,僅看排行就可以宗族一代有多少人。


楚邾


家譜,是記載一個姓氏家族子孫世系的傳承且區分家族成員血緣遠近關係,和各門(枝)之間的聯繫。家譜,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從中國進入父系為主以來,家譜記載父系家族世系、人物為中心,優其是家譜中的人物成為公眾人物,都會在續家譜的時候都會進行詳細的介紹。

家譜分全譜和斷代譜,全譜是從遠古至今或起源至今,斷代譜是指明清以來,流傳至今。或是出土文物式的家譜有頭無尾都屬於斷代譜。現代流傳下來的基本都是斷代譜,如:洛陽許氏家譜、洛陽楊氏家譜、洛陽韓氏家譜等等。

人們常說的論資排輩是源於家譜的說法,有的家譜是按世而排,一世、二世乃至萬世。但大部分家譜是要”排字“論輩份。

”排字“一般都有始祖而訂,載入家譜中,代代相傳。按照排字輩譜取名,一字一輩,不能混淆。排字、字輩,是一個完整家譜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傳承孝道、血緣、文明、文化的載體,也是傳承中華文明的的載體。

當排字用完,由族中權威人士發文華人區或由宗族聯誼會召開族譜大會,決定續譜時的排輩文字。一般說來,每代男丁姓名中間那個字就是輩份排字,所有族譜排字文字都由學識淵博的人所作,對於子孫後代,意蘊美好願望與家訓教育等意義。

例:洛陽許氏族譜,我僅記得這幾個排字:文、希、宗、德、光、道、元、惠、恩、長。現存世的德字輩的老人己經不多了,光、道、元、惠都很多。根據一些人物傳記記錄:開國上將許世友的宗譜名:許有德,長子名字:許光,許光的子女名字為:許道昆、許道侖、許道江、許道海等 從這個例子中,說明家譜傳承歷史,比正史更清楚的介紹了許世友將軍的家族史和走上革命道路的光輝歷程。因此,家譜也是承載中華文明進程的載體。


行雲流水336472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