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成吉思汗之死:一代天骄最后的倔强

揭秘成吉思汗之死:一代天骄最后的倔强

揭秘成吉思汗之死:一代天骄最后的倔强

公元1227年,对于整个人类战争史,都是值得铭记的一年。

这一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在过去几十年的征战岁月里,他创造过太多奇迹——带领的蒙古军队征服了从漠北高原到黑海的大片土地,拥有的帝国版图相当于四倍的亚历山大帝国,两倍的罗马帝国,他是人类战争史上征服足迹最远的领袖之一。

然而,就在他六十六岁这一年,一切都被按下了停止键。他带着他未完的梦想,离开了世间。而关于他的死,世人充满着无限好奇——他死前经历了什么?死因到底为何?临终前有没有什么交待?他的陵墓到底在哪儿?……

揭秘成吉思汗之死:一代天骄最后的倔强

最后一战是打谁?

成吉思汗其实是死在了讨伐西夏的过程中。

1225年秋,经过七年西征的成吉思汗回到了蒙古草原。随后,他将目光锁定到了西夏。西夏领土不大,却是一个聪明的政权。早年间,西夏利用宋、辽、金等巨头间的矛盾和对峙局面,在夹缝中侥幸生存。蒙古崛起后,西夏与蒙古结成了战略同盟,不过却在日后不断反复,不仅拒绝出兵西征,而且不时口出狂言,令成吉思汗大为恼火。《蒙古秘史》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成吉思汗命令他的军队每次饮酒前必须高喊灭绝唐古特(唐古特即西夏)。

西征归来,是时候找西夏算账了。1226年春,蒙古军分兵两路进攻西夏。成吉思汗亲自率大军出东路,首先占领了重镇黑水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继而直接推进到贺兰山。在消灭了西夏的有生力量之后,东路军向西南在河西走廊与西路军会师,切断了西夏朝廷与西路各州府、军司之间的联系,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先后攻取了沙州、肃州、兀剌海、甘州和西凉府。此后又围攻了西夏的陪都西平府(灵州),在黄河平原大败西夏主力军。

1227年正月,成吉思汗为了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尽快将金朝消灭,亲率大军攻占西夏国西南部的积石、临洮、西宁、河州等州府。五月,向东折返到达六盘山驻夏避暑休养。

当时的西夏已经苟延残喘,只剩下一个中兴府。在中兴府被围数月后,夏末帝终于投降了蒙古。但是直到夏末帝被杀后,一个惊天消息才昭告天下——成吉思汗已经病逝于六盘山。

揭秘成吉思汗之死:一代天骄最后的倔强

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关于成吉思汗的死因,是一个困扰中外学界多年的未解之谜。

《元史》中记载成吉思汗之死,仅仅用了20个字——“(1227年)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于萨里川啥老徒之行宫。”很简洁,死因是得了病。

《蒙古秘史》中的记载稍微详细一点——“冬间,于阿儿不合地面围猎,成吉思骑一匹红沙马,为野马所惊,成吉思坠马跌伤,就于搠斡儿合惕地面下营。次日,也遂夫人对大王并众官人说:皇帝今夜好生发热,您可商量。”简单说,就是在围猎时,坠马受伤,当夜高烧,不久便辞别人世。

《马可·波罗游记》有另一版本的记述——“这个战胜者在六年中相继征服了许多王国和城市,后来在围攻一个叫泰津的城堡时,膝部受了箭伤,并且因伤势过重而死去。”

据被编入《四库全书》的《蒙古源流》记载,成吉思汗攻打西夏时,西夏乞降,并献上了一批美女,其中就有容貌绝美、性格刚烈的西夏王妃。她对成吉思汗深恶痛绝。在成吉思汗召幸她时,趁其不备,重伤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当日殒命。

另据一些资料记载,成吉思汗是被儿子窝阔台毒死的。成吉思汗有四子: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四子拖雷。成吉思汗起初选定窝阔台作为继承人,但据说后来又有点反悔。窝阔台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便在成吉思汗的酒中下了毒。还有更奇葩的记载,说成吉思汗是被雷劈死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版本,大概是因为正史记载过于简陋和遮掩。据一些研究者分析,成吉思汗最有可能是受战伤而死。但是为了不伤士气,故而掩盖事实,营造出一种“打不死”的假象。或许这也是“一代天骄”最后的倔强吧!

揭秘成吉思汗之死:一代天骄最后的倔强

他临终前有什么遗嘱?

成吉思汗临终前,留下了三道遗嘱。

这三道遗嘱,可以说影响了后世的千年格局。

第一道遗嘱,主要是交待继承问题。临终前,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中,老大已去世,老二和老四都拥护老三窝阔台。这也正是成吉思汗的心意。他嘱托道,“吾儿,父殆至寿终矣。赖长生天之助力,吾已为汝等建此大帝国。自国之中央达于四方边极之地,皆有一年行程。设若汝等欲保其不致分解,则必同心御敌,一意为汝等之友朋增加富贵。汝等中应有一人承大位。吾死后,汝等应奉窝阔台为主,不得违我遗命。”

不过,或许是受游牧民族“幼子守产”习俗的影响,成吉思汗虽然把皇位交给了老三窝阔台,但却把自己所统领的诸部及大部分军队都留给了幼子拖雷。

第二道遗嘱,主要关于隐瞒死讯灭西夏。对于西夏,成吉思汗志在必得。西夏未灭,成吉思汗的身体便已经抗不住了。他留下遗嘱,要求部下在自己死后隐瞒死讯,让西夏人仍然有所忌惮。部下严格遵守遗嘱,在他死后,秘不发丧。直到西夏末帝被杀,西夏彻底灭亡,死讯才真正公开。

第三道遗嘱,则是关于帝国的未来规划。据《元史》记载,成吉思汗临终最后一刻仍念念不忘自己的扩张计划,他说:“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遨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心矣。”简单说就是,避实击虚、以逸待劳、联宋灭金。立下这道遗嘱后,他便“言讫而崩”。生命最后一刻,他竟能如此清晰地安排着事关蒙古、金、南宋生死存亡的作战方略,着实令人叹服。窝阔台继位后,蒙古大军按照成吉思汗的部署,发动了对金朝空前强大的攻势,并最终灭亡了金朝。

他到底被葬到了哪里?

成吉思汗死后七百多年来,还有一个谜题一直牵动着世人的好奇心——他的陵墓到底在哪里?世界各国的考古学家和探宝者都在找寻传说埋藏着无数奇珍异宝的成吉思汗陵墓,但是始终没有定论。

如今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的成吉思汗陵,其实只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而且经过多次迁移,直到1954年才由青海的塔尔寺迁回故地伊金霍洛旗。

揭秘成吉思汗之死:一代天骄最后的倔强

成吉思汗陵

从传统上讲,蒙古是迁徙频繁的游牧民族。草原瀚海无边,黄尘漫天,即使建高大陵寝也一样会被沙丘所掩埋。因此蒙古族是薄于“墓葬”而是奉行“野葬”和“天葬”,通常遵循“墓而不坟”的原则。深埋在地下是“墓”,隆起在地面是“坟”,而成吉思汗的陵墓很可能是深埋于地下。

另据《蒙古秘史》记载,蒙古皇族下葬后,先用几百匹战马将墓上的地表踏平,再在上面种草植树,然后派人长期守陵,一直到地表不露任何痕迹方可离开,知情者则会遭到杀戮。据说成吉思汗下葬时,为保密起见,曾经以上万匹战马在下葬处踏实土地,然后杀死一头小骆驼放在那里,派1000名骑兵守护,第二年春草复生,守卫的人移帐远走。青草遍野,树木丛生,谁也不知道成吉思汗埋在哪棵树下了。如果后人要祭祀,则让小骆驼的母亲——母骆驼作向导,母骆驼踯躅悲鸣的地方就算是埋葬地点。但是,等那只母驼死后,人们就再也找不到埋葬地了。所以,成吉思汗陵墓至今是个大谜团。

对于成吉思汗,有人爱,也有人恨。这是大家基于不同的立场和视角所产生的不同情感。但唯一不能否认的是,成吉思汗是2000多年来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在千年更替之际,美国《时代》杂志评选出了“对本千年十个影响最大的人物”,成吉思汗荣膺榜首。他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彼得大帝、恺撒大帝、拿破仑等人。他和他的子孙所建立的庞大帝国,改写了世界版图,深刻影响了亚洲、欧洲,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他使得人类之间实现了“最广大而开放的一次握手”。

无论如何,成吉思汗,这个从出生到死亡都写满谜题的男人,终究被千秋万代所深深铭记。

揭秘成吉思汗之死:一代天骄最后的倔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