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未来吗?新能源汽车企业遭遇严峻考验

新能源汽车发展近几年在国内市场呈现如火如荼之势,以比亚迪、北汽新能源等为首的国产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推动下,中国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然而伴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不断退坡,中央财政补贴大幅度减少,地方财政补贴完全取消,有的车型补贴退坡甚至高达70%以上。产品价格高、续航短、充电难等问题,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正遭遇非常严峻的考验。

还有未来吗?新能源汽车企业遭遇严峻考验

新能源头部车企业绩受损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近日一条微博揭了新能源汽车的“底”。他指出,2019前9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中,剩下的卖给真实消费者数据大概只有十几万辆,其余均是的士、智能出行等各类大客户购买。根据中汽协的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9万辆和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9.9%和34.2%,且下降速度呈现加剧态势。累计方面,2019年1-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8.8万辆和87.2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0.9%和20.8%。

2011-2019年前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统计情况

还有未来吗?新能源汽车企业遭遇严峻考验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售情况与国家补贴政策密切挂钩。今年6月26日,被称为史上退坡幅度最大的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开始实施:国家补贴标准降低约50%,地方补贴则直接退出,2019年补贴退坡幅度接近腰斩。这为新能源汽车销售带来很大压力。

根据9月份的统计数据,全国新能源汽车批发量为6.5万辆,同比下滑34.2%,这已是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三个月出现下滑,并且下滑幅度在持续扩大,7月份、8月份的下滑幅度分别为4.7%、15.8%,显示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寒风日渐趋烈。

业绩首当其冲受影响的当属新能源车企头部企业,例如北汽新能源、比亚迪。根据北汽新能源近日发布的三季报,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总收入约75.6亿元,同比上涨81.3%;净利润约-3.7亿元,同比减少180%。

“碍于今年市场环境的特殊性,很难达成既定目标,我们已经不对销量做预测,销量增长的希望还是要看明年。”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表示。

还有未来吗?新能源汽车企业遭遇严峻考验


造车新势力前后受夹击

今年在车市掀起不少关注度的造车新势力们,在这样的寒潮中,亦是亦步亦趋。记者注意到,9月份造车新势力上牌量统计数据显示,造车新势力企业9月总上牌量升至5930辆,高于8月的5061辆。2019年前9个月累计交强险上牌量达到43418辆。当中蔚来ES6(1662辆)、小鹏G3(1484辆)、威马EX5(1332辆)分列榜单的头三强,而且这三款车型加起来的上牌量,占据了约80%的新势力市场份额。

僧多粥少,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内市场涌入了越来越多的竞争者。

国产版特斯拉就要来了。大众新能源战略已定,一年后将有不少新车上市国内。奔驰的EQC广州车展上就要来了,奥迪的e-tron也即将来到中国。来自德系豪华品牌的纯电动车不断涌入国内市场,将会对造车新势力们造成怎样的冲击?这也让君马、云度、前途等步骤稍慢的造车新势力能否有走出来的一天,更成了未知数。


出路何在


还有未来吗?新能源汽车企业遭遇严峻考验

从趋势来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汽车正逐渐从传统的机械运载工具向集道路交通、信息通信、多媒体娱乐为一体的移动智能终端转变,“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已成为当前汽车产业变革新趋势。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有利于缓解我国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更是加快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产业的竞争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比赛,比的不是一时快慢,而是长期的能力和耐力。中国新能源市场毕竟刚刚起步,波动是中国汽车行业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过程,不要因暂时的寒凉自乱阵脚,而要扎扎实实提升产品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新能源在发展中面临着各种严峻考验,技术在变,用户偏好在变,流行在变,但用户需要企业提供最好品质的产品要求永远不会改变,将来只有具备最优秀产品力与成本控制能力更强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胜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