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展評審過程中的一件隸書,讓評委曹寶麟不淡定了

山東書家高巖以隸書,在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展展覽中獲得優秀獎。在評審的過程中,這件作品“遭遇”了一些有意思的事:評委在入展作品中選擇獲獎作品時,本來為行草組評委的曹寶麟沒有推薦行草作品,而是選了這件隸書作品(下圖)。

國展評審過程中的一件隸書,讓評委曹寶麟不淡定了

高巖獲十一屆國展優秀獎作品

是什麼原因打動本來是行草書評委的曹寶麟呢?在對獲獎作品點評時,曹寶麟說了自己的原因:

近年來的隸書時風被幾家評委面目所塑造,經過培訓而克隆,幾乎千篇一律。處於古文字最下端的隸書,畢竟還是需要以追求古意為尚。唐人八分已嚴重程式,跡近版刻。古意之難得,只能從學古中潛移默化。

國展評審過程中的一件隸書,讓評委曹寶麟不淡定了

高巖作品

然而,走捷徑的美術化製作趨向已使古意日漸澆漓,令人惘然。高巖的巨幅隸書氣息醇古,一看即知是經過長期的漢碑臨習醞釀得之。它有摩崖的雄渾氣勢,兼得漢碑中如《張遷碑》《郙閣頌》一路平正大氣的精神。

它的雄渾避免了粗濁,正大又不流於呆滯,達到如此境界,難能可貴。

國展評審過程中的一件隸書,讓評委曹寶麟不淡定了

高巖作品

曹寶麟本屬行草組評委,評獎階段儘管打破書體界限,但推薦一個隸書作者是否越俎代庖?曹寶麟又說道:我年輕時曾學過漢隸,箇中精窳自能分辨。但願此舉能使一個優秀的隸書作者不致埋沒,更使踏踏實實則古的學風得到弘揚。

國展評審過程中的一件隸書,讓評委曹寶麟不淡定了

高巖作品

篆隸真草行五體中,很多人認為隸書最易入手,也最易取得成果,實踐的結果是,隸書確實入手較易,但要能寫出真正屬於時代又不乏個性的優秀隸書作品,實在是難得得很。

當代寫隸書者不乏其人,但有大成者卻寥寥無幾,能看到一幅較佳的隸書作品則不勝欣喜。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展中,高巖所書隸書中堂第一眼即能打動人。

國展評審過程中的一件隸書,讓評委曹寶麟不淡定了

高巖書法展現場

首先是有漢人獨有的淳樸、雄渾、沉厚,有博大氣局和動人魂魄的魅力。習隸者能得漢隸之精髓、意味,是隸書作品能否成功的第一要素。當代人寫隸書多隨意變形、扭捏作態,幾乎成了展覽上的主流。而高巖此作,主要源於《張遷碑》,而《張遷碑》的醇厚、稚拙之氣也與當代人的藝術追求不謀而合。

國展評審過程中的一件隸書,讓評委曹寶麟不淡定了

當然,一味照古碑帖不變地描摹,也難成佳作。我們從此件作品中還看到了另一源頭:當代優秀隸書大家的作品。從此作中我們能隱隱感到浙江老一代書家沈定庵作品的影子和氣息,這種氣息不是哪一個字、哪一筆,而是整體的意味。

如果說高巖此作可基本代表了當代隸書水平的話,也不為過。

國展評審過程中的一件隸書,讓評委曹寶麟不淡定了

高巖作品

但筆者也有不滿意之處:一些字結體並未寫到位,如“曲”“香”“去”“花”“愁”等字;此作中少數字的避讓關係也未處理好,如第一橫排的五個字,“盛”字過大,使得“社”字壓縮展不開,“曲”字過高,“愁”字又偏下,等等。這是筆者的一己之見。

國展評審過程中的一件隸書,讓評委曹寶麟不淡定了

高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