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沉一艘航母有多難?

嘯鷹評


一個美國的航母戰鬥群,一般由1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2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4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組成,這樣一艘美國海軍航母,共有48架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有時候也可能配備一些E/A-18D咆哮者電子攻擊機,此外還有4架E-2C預警機、30架左右的各類型直升機。所有的護航軍艦加到一起,共有同時對抗60個空中目標的能力,此外美國航母戰鬥群具備使用空射魚叉導彈、垂直髮射的戰斧式巡航導彈的能力。

圖為美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群,他是世界上最複雜的作戰體系。


必須具備的偵察能力

要打擊美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群,必須要有海洋監視衛星,這對於解決發現航母的問題非常關鍵。由於航母戰鬥群使用艦載戰鬥機和巡航導彈作戰,打擊距離較遠,因此一般的偵察預警體系很難跟上航母戰鬥群機動的速度,不容易在遠洋精確定位航母戰鬥群,如果要打擊航空母艦,首先需要的是定位遠海大洋上的美國航母。

圖為我國海軍遼寧號航母編隊,要打擊對手的航母,最好的辦法是有自己的航母。

海洋監視衛星可以提供航母的實時座標大體位置,但是並不能判斷其武力水平和精確的機動速度,除此之外,還需要有預警機、偵察機、電子戰機組成的預警偵察體系,有時候還需要更加高端的偵察體系,比如哨艦、核潛艇前出跟蹤偵察,比如使用新型長航時無人機等,總之,就是要把所有可以調動的體系全部調動起來,用以精確的發現美國航母的位置。

圖為我國的東風26和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他把陸基火力對海打擊的距離延伸到了4000公里,遠超航母作戰半徑。


必須擁有的火力密度

解決了發現問題,就是打擊的問題了。所謂獵-殲模式,先發現,然後進攻。攻擊一個像樣的美國航母戰鬥群,需要用到立體式的攻擊,要把轟炸機、陸基戰鬥機、核潛艇、潛艇、陸基導彈、海軍艦艇都充分調動起來,在必要的戰役中,同時使用空射反艦導彈、潛射反艦導彈、水面反艦導彈、陸基反艦導彈,而且還需要配合使用超音速導彈和亞音速低空掠海導彈等多種手段,使得美國航母戰鬥群的防禦系統攔截不及,最終崩潰。

上圖為俄羅斯光榮級巡洋艦,下圖為俄羅斯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俄羅斯海軍反航母體系中,他們非常重要。

一般而言,同時攻擊的導彈數量也不需要非常驚人即可,美國一個航母戰鬥群一般可以同時攔截60枚反艦導彈,按照一架轟炸機可以攜帶4枚反艦導彈,一艘軍艦可以發射8枚反艦導彈,一艘潛艇可以齊射2枚反艦導彈來看,最多需要10架轟炸機、10艘艦艇、四五艘潛艇就能湊齊飽和攻擊一個美國航母編隊的彈藥量。但是難度並不是如何發射反艦導彈,而是如何能夠安全發射導彈。

上圖為護航轟6K出航的蘇35S戰機,下圖為滿掛彈出航的轟6K轟炸機,他們的打擊威力很大,能在距離航母1000公里外發動遠程打擊。


生存能力要強

美國航母戰鬥群並不會坐以待斃,就在那裡等待攻擊,他會利用艦載機攔截前來攻擊的轟炸機,同時用自己的反潛直升機來打擊來襲的潛艇,用反艦導彈攻擊來襲的軍艦。因此,所有的國家在考慮打擊美國航母編隊的時候,首要的任務是確保自己的作戰力量安全進入打擊範圍。蘇聯採取的辦法是載機巡洋艦保護制空權,然後水面艦艇自帶防空導彈形成防空梯次,確保所有軍艦能夠進入反艦導彈射程。

圖為055型驅逐艦,他是為本方艦隊提供空中保護的重要艦船,也是打擊火力的重要來源,有112單元垂髮裝置,既能發射YJ18反艦導彈,還能發射HHQ9防空導彈。

其實這個辦法就是正確的辦法,要打擊航母,首先要確保奪取,或者破壞航母奪取制空權。要使用陸基戰鬥機或者本方航母的艦載機來與美國航母上的48架戰鬥機爭奪制空權,只要美國航母無法完全拿到制空權,他就無法安全的攻擊來襲艦隊,就面臨著要被打擊的風險。另外,軍艦的反艦導彈射程要遠,這樣才能確保在足夠遠的距離發射導彈,最好在美國航母艦載機的作戰半徑外發射,比如在700公里外發射導彈,這就對導彈的性能提出了要求。

上圖為俄羅斯海軍阿庫拉級攻擊核潛艇,下圖為俄羅斯海軍亞森級攻擊核潛艇,攻擊核潛艇是反航母作戰必備裝備。


誰具備這樣的能力?

世界上有兩個國傢俱備以上所有能力,因此具備了同時對抗多個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的能力,一個是俄羅斯,一個是我們。俄羅斯有圖160轟炸機、圖22M3轟炸機、圖95轟炸機,都可以掛載遠程超音速反艦導彈,有奧斯卡級巡航導彈核潛艇、基洛夫級巡洋艦,可以發射射程550公里的3M45花崗岩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有亞森級核潛艇、阿庫拉級核潛艇負責在水下的攻擊,有A50預警機、海洋監視衛星、大型無人偵察機、圖142M等可以負責遠程偵察預警,完全沒有獵-殲問題。

圖為我國遼寧號航母編隊,反航母的最佳辦法,還是要有自己的航母編隊。我們國家也有轟6K、轟6D等可以搭載YJ12、YJ18等超音速或者高射程反艦導彈的轟炸機,還有FBC1和蘇30MKK等大航程的戰鬥轟炸機,還有強大的海軍水面艦隊,比如055驅逐艦、052D驅逐艦等神盾艦和遼寧艦這樣的航空母艦,也有093系列攻擊核潛艇,同時還擁有海洋監視衛星和偵察衛星,有空警2000、空警500、空警200負責預警偵察,有大航程的無人機負責24小時不間斷巡邏,也具備同時對抗多個美國航母編隊的能力。


海事先鋒


非常難哦!

歷史上6艘航母是被擊沉的,不過它們是毀於各種實驗。

1946年比基尼環礁進行了核試驗,薩拉託加號航母成為一個試驗品。

有意思的是,1925年建造的薩拉託加號老式航母,卻有頑強的生命力。

第一次核彈空爆實驗中,薩拉託加號航母就在爆破點不遠,卻沒有受到致命傷,沒有沉沒。

直到第二次水下核爆實驗,薩拉託加號航母才受到致命傷,被撕裂了一個數米長的裂口,卻仍然堅持7個小時才沉沒。

------------任何一個國家都把航母作為最珍貴的寶貝,建造期間用盡心思,造的極為堅固。即便在核彈爆炸中心,薩拉託加號航母也沒有沉沒。至於美利堅號航母,更是被炸了整整28天之久,堪稱硬骨頭!

這從側面證明,在核戰的航母仍然有強的生存能力。

更誇張的是退役的美利堅號航母。

在2005年5月,美軍對退役10年之久的美利堅號航母,進行了長達25天模擬攻擊實驗。根據美國海軍武器系統司令部發言人介紹,失去動力的美利堅號航母,於4月19日被拖離費城舊軍港前往目標轟炸區。試驗期間,美國海軍動用各種先進武器,對航母實施了一系列空中、水面及水下的“飽和式”實彈攻擊。

航母本身也在多處被安裝了高爆炸藥,根據海軍武器系統司令部事先精心策劃的“菜單”進行一系列爆炸試驗。這次航母轟炸試驗共耗資2200萬美元,目的是測試“航母在遭受各種類型武器攻擊時的穩定性能”。

84000噸的鋼鐵巨獸在飽受25天的狂轟濫炸之後,才轟然沉入大西洋底。

美軍現代化航母的抗打擊能力,讓人驚歎。

看來想要擊沉這樣一艘航母,並不容易。


薩沙


非常難!曾有相關專家根據炸彈爆炸威力和航母的防護能力做過計算,如果要擊沉一艘“尼米茲”航母需要5~12枚300千克裝藥魚雷、6~34枚400千克裝藥炸彈、5~23枚300千克裝藥炸彈。2005年美國海軍為了測試航母的抗擊毀能力,對一艘“美利堅”號航母進行全方位立體打擊,美軍動用了各種空對艦、艦對艦、潛對艦彈藥對其進行攻擊,即便如此實驗持續4周才將“美利堅”號航母擊沉。這足以見航母的堅固程度。

目前美國海軍擁有最多的航母是“尼米茲”級航母,它在設計時,為了減輕航母自重,艦體採用屈服強度為56kgf/mm²的HY-80高強度低合金鋼。在1980年代後期“尼米茲”級航母採用HSLA80和HSLA100高強度低合金鋼。此外“尼米茲”級航母的彈藥艙和指揮室還大量使用凱夫拉複合裝甲材料,這種材質具有拉伸強度高、密度低、彈性模量高、熱穩定性好等特徵。

“尼米茲”級航母為了提升抗擊沉性能,艦低採用3層底用以防魚雷。舷側防護縱壁間空艙結構使用“X”形構件連接,能使外部的衝擊和破壞力通過外殼結構和“X”型的變形加以吸收,從而限制向艦體內擴散。主機艙的防護裝甲也能承受2次以上魚雷、導彈的攻擊,水下的抗爆結構能力更是高達545~681千克以上TNT炸藥!

相比“美利堅”號,“尼米茲”號的防護能力大為提升。全艦設置了2000多個水密隔艙,還有2個補償復原系統,能在20分鐘內矯正由破損造成的15°艦體傾斜。然而“尼米茲”號並非沒有缺點,航母上存儲有上萬噸航空燃油和3000噸艦載機用彈藥,如果點燃這些物質,會帶來更為嚴重的連鎖反應。尤其當航母在作戰時,艦載機在補充燃料和彈藥是,更是最薄弱的環節。但即便如此,擊沉一艘航母也是非常艱難的一件事兒。


航空之家


在二戰中,日本的主要航母基本都被擊沉了。海戰中有兩艘被潛艇擊沉(翔鶴、飛鷹),11艘被艦載機擊沉。包括中途島4艘,萊特灣4艘,塞班島1艘大鳳號,瓜島1艘龍驤號,珊瑚海1艘祥鳳號。

美國艦載機的運氣好,日本的航母設計有缺陷。中途島一炸就著火,萊特灣的航母沒有任何抵抗力,大鳳號因為油氣洩露,龍驤是誘餌,祥鳳是改裝的輕型航母,和美國蘭利號差不多。

美國損失的5艘中,潛艇擊沉一艘,油氣洩露一艘,艦載機擊沉3艘。都是貨真價實的激戰。

英國被擊沉的5艘中,潛艇3艘,炮艦一艘,飛機空襲一艘。

綜上,潛艇擊沉的概率最高,成本最低。艦載機的攻擊效率不高。主要是無制導炸彈的命中率低。

現在的航母船體水下部分有多層充氣結構,通過水—氣間隔吸收爆炸能量。其防護力大大超過防魚雷堵隔。加上冶金技術進步,用魚雷擊沉航母必須同時命中10~20條。

如果要讓航母喪失戰鬥力,用導彈更安全。航母的船舷裝甲很弱的。但是現在艦隊防空導彈技術先進,想突破防禦非常困難。


一葉楓流靈似舞妖


航空母艦不僅僅自身的防禦力強大,而且周邊水面上有防空型驅逐艦,水下有攻擊型核潛艇,自然很難摧毀。其實擊沉航空母艦隻需要兩部步即可,第一:穿透航空母艦的外圍防禦系統;第二:將航空母艦本身摧毀。如果是要擊沉輕型航母那很容易,中型航母難度高一點,重型航母難度最高。就以美國海軍的尼米茲級航母為例來說。


航空母艦根本不可能獨自航行,一般說來,都是和驅逐艦,核潛艇,補給艦組成編隊執行打擊任務。以美國海軍航母編隊為例,一支航母戰鬥群配備有2艘巡洋艦,2-3艘驅逐艦,2艘攻擊型核潛艇等組成。航母的外圍防禦系統就是由艦載戰鬥機,巡洋艦和驅逐艦所搭載的防空導彈,核潛艇組成的。

要對航母發動攻擊,首先要擊落航母的艦載戰鬥機。要知道艦載機的空戰能力也不差,要做到有把握全殲航母的艦載機,己方出動戰鬥機的數量就要多於敵方航母所搭載的艦載機數量。將敵方艦載機殲滅後,就要組織己方多兵種齊射反艦導彈和魚雷對航母戰鬥群發動攻擊。


美軍的巡洋艦所搭載的防空導彈一共有96枚,2艘也就是192枚。而驅逐艦一共有96個發射單元,按全為防空作戰考慮,也就是96枚防空導彈,3艘驅逐艦也有288枚。一支航母戰鬥群的防空導彈數量在480枚左右,為了提高攔截概率,通常是兩枚防空導彈攔截一枚反艦導彈。所以說,為了提升突防率,己方同時發射反艦導彈的數量要大於240枚,才能確保穿透航母戰鬥群的防空網。能夠組織這樣一種齊射反艦導彈的國家,現在來說實在是太少了。
即便是反艦導彈穿透了航母戰鬥群的防空火力網,也不是一兩枚就能擊沉航空母艦的。航空母艦的自身防護力也很高。以美國海軍尼米茲級航母為例,它的外層採用了高強的的鋼板,內層重要艙室還使用了100毫米左右的裝甲板。尼米茲級航母全艦有2000多個水密艙,以及十數層防火牆,極大的增強了航母的防護能力。如果要徹底擊沉航母,這些水密艙不損毀過半也不可能。所以說,航母戰鬥群的摧毀難度極大。


江山何沉


對付航母其實沒必要就得擊沉她吧,能夠把航母打到失去戰鬥力就已經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勝利了,而能夠幹掉對方的航母,同時也就意味著這個航母打擊群的艦艇編隊也完了,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對於一個以戰鬥形態展開的航母打擊群來說,核心位置是屬於航母的,其他艦艇會以航母為圓心向四周展開,形成一個攻防兼備的完美作戰隊形,該隊形大概如下圖所示:

▲美軍航母打擊群隊形簡圖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處於作戰形態的航母打擊群,艦艇之間並不是密集的湊在一起的,相互之間的距離可以達到十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比如圖中所示那樣,周圍的編隊艦艇與航母的距離在19~46公里左右,如果是潛艇的話,那麼距離會更遠,達到了60~185公里,而且這些還僅僅是水面/下艦艇展開的作戰形態,我們別忘了還有艦載機聯隊,這才是一艘航母最主要的打擊手段,同樣以美國海軍的F/A-18E/F“超級大黃蜂”為例,其作戰半徑達大概在700~800公里左右,所以,一個以戰鬥形態展開的航母打擊群,即使不考慮艦載機聯隊的作戰半徑,單單以艦艇編隊的作戰半徑來計算(以半徑200公里為例),其作戰範圍的面積也達到了12.5萬平方公里,這差不多是一個省的面積了!

▲航母打擊群“擺拍”

而像上圖中這種各種艦艇密集地堆在一起的場景,其實就是“擺拍”,給海軍打廣告、做宣傳用的,真正的作戰形態絕對不可能是這個樣子,所以,為什麼說擊沉航母,或者說,做到使其失去戰鬥力很難?主要原因就是這個:防禦圈很難突破,不容易做到直接打擊航母!現在那些主流的反艦導彈射程才有多遠?很少有超過300公里的吧,俄羅斯那射程超過500公里的“花崗岩”已經是異端了,而且人家也不可能等著讓你來打,對方的同樣具有防禦和打擊的手段,不是導彈打出去就一定能命中目標的,人家會攔截,自己的艦艇也同樣會遭到對方打擊,因此,想要靠常規手段打擊航母,就必須先突破航母編隊組成的防禦圈,這個才是與航母打擊群作戰時的難點所在!

那麼,既然常規手段很對直接對航母造成威脅,能不能用非常規手段呢?當然可以,就是使用那傳說中“從天而降的掌法”——反艦彈道導彈,這是一種非對稱打擊手段,是在水面艦艇難以對航母打擊群造成威脅時採取的另類打擊方法,不過使用彈道導彈打航母,同樣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首先,航母看上去很大,但是對於茫茫大洋來說,其實非常小,大家看下圖,這是以偵查衛星的視角去看大洋上的航母時的場景,左邊為全景圖,右邊的則是局部放大圖,我們注意看放大圖中的白點,這就是偵查衛星眼中的航母大小(後面的是航行產生的尾跡),也就是說,對於“從天而降”的彈道導彈來說,大洋上的航母也就只有這麼點大。


▲偵查衛星眼中的航母

而且,對於軍用偵查衛星來說,只有對確定了位置的目標才會使用高分辨率去觀察目標的細節,而且也沒有衛星能做到24小時不間斷的跟蹤定位一個目標,所以,想要依靠衛星搜尋茫茫大洋中的航母,其實是很難的,不過這個問題在戰時其實應該能解決,畢竟都打起來了,怎麼可能還不知道航母打擊群的位置在哪,所以,在戰時真正難的是難在怎麼保證彈道導彈能擊中移動中的航母!


哨兵ZH


航母是海戰中的超級殺器,也是讓許多小國家聞之色變的海上武器庫。那麼,想要擊沉一艘現代航母到底有多困難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美國曆史上著名的“十字路口行動”。在1946年左右,美國為了監測核武器爆炸的威力,首次使用了95艘各型軍艦充當核武器打擊的靶子,其中就包括兩艘輕型航母,“獨立號”與“薩拉託加號”。

在進行核彈轟擊之前,兩艘航母都是戰鬥狀態,也就是說裝滿了燃料和彈藥,這可以模擬航母在戰時因為遭到攻擊而導致彈藥庫產生殉爆的場景。實驗開始後,第一次轟擊是空投核彈,由美軍飛行員駕駛一架B-29轟炸機向靶船投下一枚當量2.3萬噸的核彈;第二次則是在水面下進行的核爆,由魚雷牽引打擊目標靶船。

這兩次核爆雖然造成美軍航母靶船嚴重損毀,但卻並沒有立刻沉沒,尤其是“薩拉託加”號航母在7個多小時後才完全沉沒。而這還是二戰時期的輕型航母,技術層面和抗打擊能力完全無法與現代航母相提並論。


因此,美國在05年又進行了一次針對退役航母的打擊實驗,這一次的靶船是小鷹級航母中的“美國號”,滿載排水量高達8.5萬噸。

據悉,美國海軍動用了各種魚雷、反艦導彈、自殺式小艇、以及水下爆破來這艘對航母進行打擊,結果仍然用了25天時間才將“美國號”航母完全擊沉。因此,想要使一艘航母喪失作戰能力可能比較容易,但要完全擊沉一艘現代航母是非常困難的。

此外,還要考慮如何突破現代航母戰鬥群的三層重要防線。我們以美國的尼米茲航母戰鬥群為例,第一層防線是由它的艦載機部隊(F18)組成的500-700千米的巡邏圈;第二層防線是航母戰鬥群中的驅逐艦與護衛艦、核潛艇,它們搭載著可以進行遠距離打擊的防空導彈、反艦導彈、反潛導彈(火箭助推魚雷);第三層防線則是航母本身的近防武器與電子戰裝置。因此,想要打沉一艘現代航母是比較困難的,這至少需要一個大國自己組建綜合性作戰體系。


歷史的荒野


首先航母是一個很複雜的武器,所以說造航母還不容易,打航母也是非常難的事情,需要超音速武器和魚雷相配合,

首先就要擊破外保護圈,現在航母的防護半徑已經到了1000公里,一般的反艦導彈已經歇菜了,

中間還有一層核潛艇驅逐艦等等都在為航母保駕護航,

而內層的防護則有大型驅逐艦和護衛艦以及導彈艦艇,即便突破了這三層防護圈,航母自身的防護也是非常的強悍,它的甲板厚度達到80毫米,使用的都是特種鋼材。

第三,擊沉一個航母是相當的困難,美國人曾經做了一個例子,他們將一艘退役的航空母艦拖拖到了大西洋用了25天的狂轟濫炸,都沒有被航母給把號給擊沉,因為航母上有很多的空間,這也就增加了航母的浮力。

小結一下,總而言之航母是很難擊沉,有能力擊沉航空母艦的國家很少。


奇葩歷史大觀


擊沉一艘沒有武裝,沒人沒油沒彈並且各艙門都完全關閉的空航母比擊沉一艘有武備的航母難度大多了,空航母得打穿大部分艙室才會沉,有武備的一但油料艙或彈藥艙被擊中引起殉爆沉得就快多了,就算沒引起殉爆如果損管做得不不好其大火也會迫使人員棄船,最後的結果還是沉沒。


用戶57739675


又是一個擊沉航母的問題,看來要不把航母擊沉這樣的問題永遠都無法停止啊!開個玩笑。之所以這樣的問題存在,就是因為航母是目前海上對抗的核心裝備,也是大國海軍實力的標誌之一,擊沉對方航母是取得海上對抗甚至戰爭勝利的關鍵因素。既然要說航母,那必須拿“藍星最強”的美國核動力航母“說事兒”了,擊沉航母的難點包括:



如何擊沉航母,是除美國外各軍事強國重點研究內容

1)航母護航艦艇眾多,想要擊中航母必須要穿透遠中近三層防禦:美國核動力航母出航執行任務從來不會“形單影隻”,一般情況下水面上會有4-6艘宙斯盾巡洋艦、驅逐艦,水下會有2艘攻擊型核潛艇,空中會有偵查衛星、預警機等,再加上航母艦載戰鬥機的保護,可以形成半徑1000公里左右對打擊/防禦圈,要想擊中航母必須要能夠突破護航艦艇強大防護火力攔截,難度極大。類似普通戰鬥機、巡航導彈等速度武器能夠成功突防的概率極低,而目前的超音速反艦導彈等受制於較近的射程,發射平臺可能在到達發時陣位前就已經暴露在航母打擊群的火力之下。


處於層層保護下的航母,想要擊中絕非易事
密佈甲板的各類艦載機,既是打擊手段也是防護利器
“阿利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是防空、反艦、反潛多面手

2)航母體型龐大、結構複雜、抗沉性極強,即使被命中也很難沉沒:美國現役核動力航母均為10萬噸級的大型航母,全艦上下各類隔艙數千個,而且在核反應堆艙、指揮中心、燃料艙、彈藥艙等重點位置還設置有數百毫米的防護裝甲,即使被命中幾個甚至幾十個隔艙也不會沉沒。美國曾利用其“小鷹級”常規航母“美國號”在大西洋進行過航母抗沉性試驗,前後歷經25天、投射了包括魚雷、炸彈、反艦導彈等在內的大量各類反艦武器,才最終將其擊沉。而現役的“尼米茲級”和“福特級”核動力航母的結構比“小鷹級”更加強大,其抗沉性也更高。


航母上有數千個密閉隔艙,抗沉性極強
“美國號”航母沉入大西洋“紀念”

3)除了核彈以外,其他常規反航母武器很難對其造成“一擊致命”的毀傷效果:現代主要反艦武器包括反艦導彈、魚雷等,但即便是最著名的號稱“航母殺手”的俄羅斯“花崗岩”系列重型反艦導彈,其戰鬥部裝藥量也只有500公斤左右,必須命中十數枚甚至數十枚才能徹底擊沉航母;魚雷雖然效果更佳,但533毫米的重型魚雷想要擊沉10萬噸級的航母也可能也需要數十枚、毀壞數百個隔艙才能達到效果。不論是重型反艦導彈還是魚雷,在它們發射之前可能其所在的平臺就已經被擊沉了。
全球各重型反艦導彈,均沒有對航母“一擊致命”的能力


俄羅斯研發是“波塞冬”核動力魚雷

航母編隊火力強大、航母自身也是“身大力不虧”,“威吶”認為未來最有效的打擊航母的手段還是要靠高速遠程導彈類武器的“飽和”攻擊。不過話說回來,也沒有幾個人國家有能力去考慮如何擊沉航母。
反艦彈道導彈,威力巨大,但尚待檢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