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小哥”变身个体工商户,末端转型探索解决用工与监管痛点

“双十一”进入倒计时。


历经11年的发展,“双十一”从最初的一次线上现象级的促销活动,完美蜕变成国民购物狂欢节。一路相随,物流快递行业也在逐年递增的压力中实现了质变。

得益于近年来高速发展的经济水平与电子商务产业,苏州的快递业在这11年间的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的增长亮点,在推动促进消费升级、流通方式转型、改善民生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当前经营成本高企、竞争愈发激烈的大环境中,本地快递业该如何提质增效,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配送需求,成为“双十一”11岁生日前企业自身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的话题——

“快递小哥”变身个体工商户

“快递小哥”变身个体工商户,末端转型探索解决用工与监管痛点

10月29日,昆山“互联网+大数据”政企协同监管平台正式启动,该平台由好活(昆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昆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税务局等部门联合开发。当天,服务于昆山某外卖骑手平台公司的灵活就业者孟鹏超,就通过“好活”互联网灵活就业平台注册成为了个体工商户,他也是这一平台的第10万名创客。

据了解,通过转变灵活用工就业者的身份,平台将自然人转化成个体工商户,成为创客,帮助创客与平台上的招聘企业进行线上精准对接,让创客与用工企业无缝对接,在创客与用工企业之间形成新的商务合作关系。这种新的商务合作关系超越了传统的企业与雇工之间的雇佣关系,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同时,也为个人创业和增收提供机会。目前,该平台服务的创客群体中,除了像孟鹏超一样的外卖骑手外,还包括服务员、物流司机、厂线精英等。

市场“寡头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经过近11年的发展,快递服务业“四通一达”基本市场格局已经形成,中小型快递企业市场份额被逐步挤压,快递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市场份额及要素加速向个别企业集中。而大型快递企业纷纷上市,也加速了快递行业兼并和淘汰的速度。对于中小型快递企业而言,因为资金实力不够雄厚,不具备规模优势,平均单件的运输价格较高,无法在细分、专业的市场找到空间,很难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未来生存压力将越来越大。

国家统计局苏州调查队近期对苏州快递行业进行的专项调查显示,尽管苏州市快递业务总量仍然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但增速下滑表明,快递行业超高速增长告一段落,行业将逐渐趋于平缓,市场竞争逐渐由对增量市场的竞争转向对存量市场的竞争。

据苏州市邮政管理局官方网站的“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从近五年苏州市快递业务量及业务收入对比中可以看出,苏州市快递行业在经历了近十年的高速增长后,近两年增速明显放缓。其中,2015年、2016年苏州市快递业务量增速均超过50%,2015年快递业务收入增速超过40%,但是进入2017年之后,出现“断崖式”下跌,2018年快递业务量增速首次跌落20%以内。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在经历爆发式增长后,需求端进入相对平稳阶段,同时需求结构也出现分化,部分业务和部分区域拖累行业增速;另一方面,在经历了前期高速增长后,行业基数已经很高,加之近年来众多快递企业竞相完成上市,资本加码带来业务规模的扩张,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企业之间不惜打价格战,同时成本压力不断增加,行业竞争加剧,逐步形成相对较为稳定的市场竞争格局。

去年苏州市快递与包裹服务品牌集中度指数达到81.55,较去年上升1.01,这也印证了快递市场“寡头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招工难”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快递小哥”变身个体工商户,末端转型探索解决用工与监管痛点

调查还发现,除了营业网点的房租成本、送货电动车购置成本、包装材料价格等明显上升外,人力成本也在逐年上涨。快递小哥由于工作时间不自由、单票派件提成低等原因,人员流失严重,快递企业不得不提高快递员工资,以完成“最后一公里”的派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快递公司从8月份就开始了招聘计划,一些公司为了备战“双十一”还在10月份上调了薪水吸引应聘者。不过从各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招人还是很难”,尤其是一线物流仓储工人和快递员的招聘。

记者在几家站点张贴的招聘广告看到,工资基本是7000元至8000元起步,而且上不封顶。“快递这活没什么技术含量,就是工作量大,尤其是‘双十一’,没日没夜地忙。”快递小哥徐鹏朋从事这个行业已经两年多时间,他告诉记者,不了解快递工作的人总以为快递小哥轻松月入万元,不过随着市场的逐渐稳定,许多快递公司的福利补贴逐渐减少。目前快递行业一般采取“底薪+提成”的模式,多劳多得,月入万元的快递员,十个里面难得有一个,平均来看,快递员的月收入在5000元至7000元

徐鹏朋认为,虽然“双十一”的快件量非常多,但未必能为快递员带来增收。首先快递点快件堆积如山,需兼职人员分拣,一部分钱被这些人赚走了。而且“双十一”期间往往会出现快递丢失或损坏等情况,快递员也会因此被罚款。

“快递员难招聘”已经成为近几年“双十一”中绕不开的话题。据业内人士预测,今年“双十一”,全国快件最高日处理量将超过5亿件,达到历史新高。为了应对旺季短期业务规模的激增,各处的招聘广告还在漫天飞舞,而在距离今年“双十一”还有整整一个月的10月11日,中通快递已经宣布将于“双十一”当天提高快递费用,随后圆通快递也宣布涨价消息。


其实这样的“套路”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但与往年不同的是,消费者对这次的涨价通知反应强烈。涨价消息宣布的第二天,微博话题#中通快递双十一涨价#的阅读人数超过2亿次。网民们对这次的涨价政策表示不满,背后的原因无非是对快递服务和效率下降的不满。

科技赋能打通“最后一公里”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能够理解快递企业的涨价行为,但大家更在意的,是涨价之后快递配送效率以及服务质量能否得到相应提高。多数受访者反映,遇到快递不送到家门口是常态,没有电话或者短信沟通直接塞进丰巢柜的还算好,有的甚至直接将包裹丢在驿站门口。

显然,大家对政策的不满并非源于快递公司的涨价,而是在于快递公司调价的同时并没有提高服务的质量。

同时,随着一线快递公司的纷纷上市,外部资本加速流入,企业的智能化水平、科技化投入得以迅速提高,服务能力也在持续增强。苏州中通公司重金购置智能分拣包装设备,节约了一半人力,并积极开拓生鲜电商、冷链运输、智能云柜等,寻求企业发展新增长点;顺丰速运利用环保材料研发“丰box”,实现包装箱的重复利用,构建全自动化超级仓库,并且开始试点无人车、无人机进行“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不断提升快递行业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助推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在新一轮的备战中,“智能”二字愈发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眼前,智慧快递的发展正加快影响我们的生活。作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中国快递示范城市,苏州市的电子商务、快递服务各类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为进一步提升苏州市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的协同发展水平,今年9月16日,《苏州市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经市政府第7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意见》首先明确了住宅智能信报箱、智能快件箱及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点等邮政快递末端服务设施和场所的公共属性。提出在城市新建住宅项目时,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各级居住区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的相关要求,规划建设与其规模相适应的邮政快递末端服务设施、场所,且满足统筹规划、同步建设、同期投入使用的要求;对于已建小区与高等院校也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快递末端服务场所。《意见》同时明确,鼓励和引导快递企业加大设施投入和技术改造,促进自动化分拣设备、机械化装卸设备、安全查验设备等推广运用。明确对快递企业购置或升级改造主要用于快递操作的设备予以补助,对快递企业购置X 光安检机的,予以一次性补助。

记者手记

“创客平台”成快递业转型新实验

业务量的激增倒逼快递业不断转型和提速增效。快递,早已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当智能化高科技装备逐步推广至物流链的每一环,快递送到手的“最后一公里”才能畅通无阻,“双十一”也才能真正实现全民的购物狂欢。

现有条件下,快递到手的“最后一公里”毕竟还是需要由人工来完成。从目前快递行业的现状来看,快递企业用工大多按照各自的习惯,整个行业在用工、计酬方面缺乏规范指导,对用工方面的监管相对滞后,导致了快递公司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缴纳缺失、“以罚代管”等问题普遍存在。快递小哥的工作时间虽然灵活、完成方式更具自主性,但由于劳动法在制度层面对其劳动关系灵活化的特征尚未予以明确界定,使得该群体在劳动保护、工资支付等方面缺少相应的社会保障和法律保护。

记者注意到,昆山推出的“好活”模式,应该是快递业向“创客平台”转型的新实验。灵活就业者转变为相对独立的商事主体,可合法合规地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线下劳务派遣公司与中介公司信息不透明、资源不匹配等问题迎刃而解,企业与人力资源分散产能之间的共享新模式,有效破解了用工荒、招人难等问题;打通多个政府职能部门的数据接口后,各部门可以将政务服务快速对接给创客,实现了政企高效协同治理。

“企业花钱少、创客赚钱多、政府管得了”,在精准把握共享经济新趋势下,“政府+企业+灵活就业者”的共赢生态圈也清晰呈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