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長被滅族後,此人上書朱元璋為其伸冤,朱元璋看後沉默不語

文|午夜鑑史

朕起自草莽間,提三尺劍,率眾數千,在群雄的夾縫中奮鬥,此時李善長來謁軍門,傾心協謀,一齊渡過大江,定居南京。當年蕭何有饋晌之功,千載之下,人人傳頌,與善長相比,蕭何未必過也。

這是朱元璋曾經對李善長的評價,可以說是很公平公正的。李善長的能力以及對朱元璋建立江山的貢獻不言而喻,在所有的文臣武將中他排名第一無可爭議。大明江山建立之後,朱元璋也沒有虧待李善長,他先後擔任了光祿大夫,左柱國和丞相,統領整個中書省,地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享盡榮華富貴。

李善長被滅族後,此人上書朱元璋為其伸冤,朱元璋看後沉默不語

既然如此,那麼李善長為何最後又被朱元璋滅九族了?其實李善長成也朱元璋,敗也朱元璋,大臣再厲害,也只不過是皇帝的一個棋子,不需要的時候就會被拋棄。

在大明建立之初,朱元璋就想要剷除淮西勳貴,他們多是驕兵悍將,在打天下的時候他們勇猛無比,朱元璋離不開他們,但是天下太平時,這些人只能是國家的隱患,一日不除,朱元璋一日就睡不踏實。

李善長被滅族後,此人上書朱元璋為其伸冤,朱元璋看後沉默不語

可是,當時的大明還沒有徹底解決外患,多少還是需要依賴這些武將的,因此對於他們的放縱朱元璋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他們所犯下的錯誤,朱元璋早就銘記於心,早晚用來對付那些驕兵悍將。

李善長也是淮西勳貴,儘管他不是武將,但他確實淮西將領的大哥,因此要剷除淮西勳貴,自然也要考慮到李善長的想法。起初朱元璋還是有所顧忌的,可是到了晚年之後,朱元璋越來越感覺身體一日不如一日,為了能夠給太子朱標留下一個太平盛世,朱元璋加速了剷除功臣的計劃。

李善長被滅族後,此人上書朱元璋為其伸冤,朱元璋看後沉默不語

朱元璋想自己活著的時候,那些驕兵悍將都如此猖狂,一旦自己死了,心地善良的朱標根本無法駕馭他們,到時候必然會生出禍亂,每每想到此時,朱元璋內心越感到不安。楊憲,胡惟庸等人接二連三地被朱元璋除掉,這些人是有罪,但是很難說他們是為了謀反,所謂的證據也都是含糊其辭。

胡惟庸被處死後,李善長當時沒有受到牽連,至少朱元璋當時沒有處罰他,可是朱元璋也對他失去了信任。1390年,朱元璋終於要對李善長動手了,此時胡惟庸已經被處死10年了,餘波依然沒有平息。

李善長被滅族後,此人上書朱元璋為其伸冤,朱元璋看後沉默不語

李善長的親戚丁斌犯法被捕入獄,李善長多次為他請求,惹怒了朱元璋,而丁斌曾經在胡惟庸手下辦事,他被捕後招供胡惟庸與李存義之前的來往,李存義被捕之後供詞上又牽連到了李善長,李存義說胡惟庸謀反時曾經找我李善長征求意見,起初幾次李善長都是拒絕的,到了最後一次時,李善長卻說“我已經老了,我死之後,你們好自為之”。很顯然李善長最後是默許了胡惟庸造反的事情。

當然以上只是李存義招供的一面之詞,但是對於朱元璋來說,這些已經夠了,朱元璋藉此下令將李善長全家70多人全部處死,已經76歲的李善長為朱元璋付出了一生,最終卻落得如此下場,不禁令人唏噓。

李善長被滅族後,此人上書朱元璋為其伸冤,朱元璋看後沉默不語

那麼李善長真的有謀反之心嗎?就在李善長被滅族的第二年,虞部郎中王國用上書朱元璋為其伸冤。在奏摺中王國用分析了李善長不可能是胡惟庸謀反的幫兇,也不可能想要謀反。至於原因,王國用說李善長已經是位極人臣,所有臣子能夠得到了位置,他已經都得到了,他的權利僅僅在皇帝之下,他還有什麼不滿足呢?

即便他真的是胡惟庸的幫兇,胡惟庸成功之後,他所能夠給李善長的朱元璋已經給了,李善長完全沒有必要冒著如此大的風險去做,他是一位久經官場的老臣,對於造反者能夠成功的概率有多低,李善長心知肚明,元末那些梟雄最終的下場李善長也都看的很清楚的,只有朱元璋一人成功了。

李善長被滅族後,此人上書朱元璋為其伸冤,朱元璋看後沉默不語

因此,王國用認為李善長斷然不會幫助胡惟庸造反,同時王國用結尾還說“現在李善長已經死了,多說無益,希望陛下能夠將他作為將來的教訓”,很顯然王國用是在批評朱元璋。依照朱元璋的脾氣,王國用肯定是要被懲罰的,但出乎意料的是,朱元璋看完奏摺之後沉默不語,沒有懲罰王國用,很顯然朱元璋是默認了王國用的觀點,李善長是被冤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