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敬亭:西方文明标准可休矣,人类文明起源于中国

陈敬亭:西方文明标准可休矣,人类文明起源于中国

陈敬亭:西方文明标准可休矣,人类文明起源于中国
陈敬亭:西方文明标准可休矣,人类文明起源于中国

人类文明始于何处,西方学者是有定论的:人类文明始于苏美尔。

所以能下这一定论,源于西方根据百年前人类科学考古才起步阶段地中海东岸的考古实践所提出的关于文明的标准,也就是文明三要素:文字、青铜器、城市。一个社会必须具备此三要素才能称文明社会。

根据这一标准,西方众口一词认定,世界上最早的文明是苏美尔文明。也是根据这一标准,西方普遍认为,中国的文明开始于商代。

但问题是这个百年前的标准,在全球范围内科学考古普遍兴起的今天,是否还有普遍意义,是个地方性的标准还是国际标准。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国际标准。国际标准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不仅能解释西亚、北非的考古现象,同时也能解释东亚、美洲、欧洲的考古现象。这个三要素论究竟能行还是不能行,我们不妨作一分析:

文字或者说二维文字与文明

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出现的一个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并称为“印第安三大古老文明”。15世纪起势力强盛,影响范围北起哥伦比亚南部、南至智利中部和阿根廷北部,首都在秘鲁南部的库斯科。16世纪初由于内乱日趋衰落,1532年被西班牙殖民者灭亡。印加帝国是一个奴隶制国家,有一套完整的国家体系。印加王被称为太阳之子、神的化身,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一个无论人口和疆域都大大超过同时代欧洲国家的国家,算不算有文明?西方认为算得。但这个国家没有文字,按照文明三要素,这个国家应该没有文明。

中国北方游牧地区中国史籍记载最早的民族是匈奴族。匈奴族是个强悍的民族,弯弓跃马,曾经宛如秋风扫落叶般,横扫过欧洲大陆。

但匈奴族没有文字,按照文明三要素,也没有文明。直到突厥族创制文字,北方游牧民族都没有文字。其后的北方游牧民族也多是在其领袖人物正式称帝后方创制文字。

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称帝,国号“契丹”,建元“神册”,神册五年,命大臣和一些汉族士人参照汉字结构创制契丹文字,颁行使用。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建立蒙古国,始命被俘的乃蛮掌印官用畏兀儿文字书写蒙古语。

色雷斯人主要生活于公元前的巴尔干半岛北部。根据西方学者的考证曾经创造过一定高度的文明,拥有活跃的矿山开采和金属加工技术,也曾建立过自己的国家,但这一民族直至公元后被同化、消亡始终没有文字。

出于一定的需要,西方学者时而将文明与文字脱钩,时而又将文明与文字联系起来,至于联系起来的主要理由则是:文明社会是分阶层的复杂化社会,复杂化社会为了进行有效的管理,就必须有文字存在,如此方能上令下传,下情上达。

但这一理由是以认定人类社会自古至今只存在一种文字即二维文字为基础的。实际上,上古时代还存在非平面的三维文字。

现代研究表明印加人并非没有文字,只是这种文字是一种与众不同的三维立体的书写体系,印加人称作奇普。奇普是印加人结绳纪事用的绳子,由一根主绳串许多根副绳组成。主绳通常直径为0.5-0.7厘米,上面系着细一些的副绳,一般超过100条,每根副绳上都结有各式各样的绳结。就是用这种方式印加人传递信息、记录历史,有效地管理着一个比同时期欧洲各国庞大的国家。

根据中华元典记载,上古中国应该也存在这种情况。老子曰:“小国寡民,…使人复结绳而用之”。尚书序首句则云:“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有此可以推断,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时代,可能使用的也不是二维文字,而是三维文字,不然何来“小国寡民”、“结绳之政”之说。上古时期中国有“结绳之政”的文明时代存在。

北魏是最早统一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据魏史所载“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莫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时事远近,人相传授,如史官之记录焉”。

则清楚地表明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早期国家,应该都停留在刻木结绳的三维文字时代,但似乎并没有因此而影响他们在东亚大陆强势崛起。

认为文字只有二维文字一种,又将二维文字与文明联系起来,认为一些国家因为没有二维文字发现就没有文明,一方面表明西方的自以为是,一方面也表明其标准的双重性。

青铜器与文明

青铜器是被西方用来划分时代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青铜时代被认为是世界文明的开端。西方有青铜时代的世界体系一说,认为早在五千年前的青铜时代就有世界体系存在,当然这个体系是以西方所称的印欧人为中心的。

真是这么回事吗?

铜是什么?铜就是一种特殊的石头,一种矿物。那么西亚地区是什么时候开始有铜器的呢,非常之早,一万年前就有了,还在前陶器时代。西亚人怎么这么聪明,一万年前就在利用金属了,太伟大了。否也,这叫以现代人之心度古人之腹,他们哪知道这类石头是金属,将来会被人当做宝贝,这不就是种特别点的石头吗,出门不远到处都有。所以他们也是按照加工石器的方法来加工得,用石头砸。

大约同时,一万年前的东亚人,出门也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石头,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玉,东亚人拿回家开始同样也用石头砸。

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了解多了,西亚发展起了金属加工,东亚发展起了玉石加工。

无论是铜还是玉,都是特殊石头,都是矿物资源。既然是资源在地球表面就不是均匀分布的,有些地方有,有些地方压根就没有;有些地方多,有些地方少;有些地方容易发现,有些地方不容易发现。在古代的西亚、北非金属资源非常丰富,不仅有铜,还有金、银等等。所以,地中海东岸那么早就会有那么多的金属制品。

青铜问题首先是个资源问题,然后才能说是技术问题。资源多,利用早,当然会进步;资源多,当然可以大规模利用。资源少,或者根本就没有,当然无法利用,更别说大规模利用。西方人闭口不谈资源问题,大谈特谈技术问题,什么时候出现铜器,什么时候开始金属冶炼,什么时候开始大规模应用,什么时候我已经文明了。

西亚1万年前就出现天然铜制品,五千年前开始金属冶炼,东亚大陆4千年前才出现天然铜制品,除了说明上古时期西亚拥有丰富的露天或浅埋藏铜资源,东亚则几乎没有露天或浅埋藏铜资源,还能说明什么呢,什么也说明不了。今日世界似乎没人将富油国与发达国家联系在一起。

以一种特定资源的利用水平,用作为判断世界各地文明程度的标尺,完全没有科学性。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本无优劣可分。

可悲的是,近代以来太多中国人的思想已被西方中心论的阴影所笼罩,把西方看作真理的化身,习惯于依循着西方人的思想去思考问题,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能拿来做世界性标尺的,只能是世界均匀分布的资源:石头、土壤、树木。石头就是石器时代,土壤就是陶器时代。这叫在一条起跑线上,这样作比较才有意义,才有价值,也才能让人信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应该可以下这样的结论:所谓文明三要素,其中两要素不具普适性,真正靠谱的只有第三个要素:城市。文明起源的三要素标准充其量只是个地区性标准,根本不具普遍意义。

陈敬亭:西方文明标准可休矣,人类文明起源于中国

文明再定义与文明起源

何谓文明,文明就是不平等,有合法暴力的不平等。何谓文明社会,文明社会就是有合法暴力的不平等社会。人类进入了国家状态,也就进入了文明时代。

文明需要具备三要素:分化、城市、合法暴力。

按照西方学者的观点,地中海东部最早诞生的文明是苏美尔文明。“在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前2350年差不多1000年的时间里,”在两河流域出现了乌鲁克、乌尔等十几个城邦国家。

西方文明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种和中华文明完全不同性质的文明。中华文明是世俗文明,而西方文明则是宗教文明。苏美尔人从早期的聚落至晚期的城市,无一例外都是以神庙为中心的。

乌鲁克文化是由苏美尔人创造的,最重要的遗址是乌鲁克遗址(12~4层)。乌鲁克文化晚期,苏美尔各聚落神殿建筑的规模都较前期有了较大的扩展,以神庙为中心,出现了有一定规模的聚落,并向城市发展,为苏美尔时代的城市奠定了基础。乌鲁克遗址第4、5层时神庙的建筑面积在2千平方米左右。

乌鲁克3层(前3100年-前2900年)出土有一只雪花石膏大瓶,描绘了长袍的祭司、短裙的仆人及一队手捧酒罐、粮斗等物品的裸体平民,向穿长袍带神冠的乌鲁克女神伊南娜献祭的场景。其他一些滚筒印图也表现了相似的主题。这些艺术形象让我们感觉到在乌鲁克文化晚期或提姆杰特·那色文化时期,两河流域社会阶等差别已比较明显,据此推测可能已经出现国家。

同时期产生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最早的象形文字。乌鲁克遗址发现了一些泥板,泥板上刻画着应该是表示各种事物的图画符号。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学者塞维斯依据学者们对世界各地一些尚存的原始部落的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酋邦理论,来解释国家的起源进程。按照这一新理论,在国家诞生前的前国家时代不仅存在平等的氏族社会,同时还存在等级制的氏族社会。这种等级制的氏族社会被其称作为酋邦。国家是自平等的部落经由不平等的酋邦演进而来的。酋邦依靠非暴力的神权权威进行集中型的管理,有能力进行规模化工程建设。酋邦与国家的根本区别在于无合法暴力支撑其领导权。而自国家诞生以后,合法暴力始终是国家最主要的标志。

考古发现,西方社会从诞生之时起就是一神权社会。早在1万2千年前,在今土耳其东部地区,便依靠神权的力量建造了被称为哥贝克力石阵的世界上第一个规模浩大的神庙,至今宗教力量依然还在西方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观之,5200年前的两河流域应该完全可以依靠非暴力的神权权威建造一系列有一定规模的神殿建筑。单凭宏大的宗教建筑,证明等级存在的雪花石膏瓶,就认定5000年前的苏美尔社会已经进入国家时代,而非尚处于酋邦时代,恐怕有些证据不足。

近代以来,我们一直以仰望的姿势看待西方,我们一般总是相信西方的数据和推测是正确的。至于东方的数据和推测,我们不少的国人是一般的不怎么相信的,尤其是突破了上限的。如果不得到西方的认可,总觉得心里不怎么踏实。事实上,百年前科学考古才刚起步,方法是否科学,数据是否正确,是完全应该打个大大的问号的。

古埃及按照西方学者的观点,公元前3400年后进入了国家时代,在上埃及出现了几个城邦国家,主要依据是“出现少数奢侈墓葬和表明权力意识的符号。”譬如耶拉康波利斯遗址发现了一座装饰了一系列壁画的砖室墓,其中可识别出一些残存至历史时期的表明权力意识的符号,如一人手举权杖准备击打另一人等。

接下来看看中国:

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城市有6200年历史,是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的城头山古城。古城坐落在高出四周平原2-4米的矮岗上,占地面积近18万平方米。

共发现有四次大规模筑城的过程,形成相应的四期城墙,其中第一期城墙年代最久,在公元前4200年。城略呈圆形,城垣外圆直径340米,内圆直径324米,城高2-4米,围绕城垣的护城河宽30-50米。城内发掘出大片台基式的房屋建筑基础、设施齐全的制陶作坊、精心铺设的道路、密集而重叠的氏族墓葬、完整的祭坛和众多的祭祀坑。

城头山已是一座具有相当规划性的古城,有东西南北四个门,两两相对。城内有通往东西南北四个门的十字型路网,城市功能区划也比较明晰规整,城西偏南紧邻城中心为居住区,城中心偏西是制陶作坊区,城中心偏西北是墓葬区,城东有一祭坛,近城中央发现有类似宫殿的大型建筑基址。

在古城中,已发掘陶窑10座, 其中8座位于城址中部。陶窑、泥料坑、贮水池、制坯凉坯的工棚一应俱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制陶作坊区。陶窑烧制的陶器有一定的专门性,表明当时无论手工业还是商业都已有一定的发展,已出现规模化生产,已有完备的商品销售渠道,已开始为贸易而组织生产。

城头山在首次筑城时就存在杀人祭城的现象。城东的祭坛使用时间在距今6000年前后,略呈椭圆形,面积约250平方米,平地堆筑夯打而成,中间高,向边沿倾斜,周边有数十个堆满祭祀物品的深坑。除发现稻谷、陶器、兽骨外,还发现人骨,表明存在人祭现象。

祭坛附近发现一组5800多年前的重要墓葬。主墓入葬者仰身直肢,头朝东,颈戴两件精美的玉璜,右手握一小鼎(在中国历史时期,鼎一直是国家权力的象征),骨架左侧有一小孩头骨,头向相反,随葬有20余件精致的磨光红陶器。墓左侧有2座女性陪葬墓,随葬品分别为12件、13件,有极为罕见的黑彩单耳杯和珍贵的玉玦,亦仰身直肢头朝东。围绕主墓另有两座屈肢葬殉葬墓。这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殉葬、陪葬墓,表明城头山已经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已存在合法的暴力。

以城头山城址为中心,其周边分布有数百处大溪、屈家岭时期的文化遗址,这些遗址基本都没有城防设施,聚落布局也没有统一的规划,应属于城头山中心城的附属聚落。

这一切清楚地表明,距今6千年前后的城头山已经存在严重的阶级分化,已经出现王一类的人物,已经诞生城邦国家。城头山是世界范围内最早出现的城邦国家,城头山完全可以改写世界文明史。

从现有的考古发现看,城头山古国并非孤立存在,5百多年后屈家岭文化时期,在城头山古国的影响下,长江中游出现了10多个古城:湖南澧县鸡叫城;湖北石首走马岭、荆州阴湘城、天门谭家岭、应城门板湾、陶家湖等。这些古城的面积基本都在20-30万平方米左右,最大的陶家湖则达67万平方米,江汉地区进入了城邦争霸时代。

几百年来一直一枝独秀的城头山古国面对战争的威胁,不得不在不太长的时间里连续赶筑了三、四两期城墙,形成了最后的城高2-4米,护城河宽30-50米的格局。但面对咄咄逼人的后来者,城头山依然不可避免地衰落了。取得最后胜利的是天门谭家岭,公元前2600年扩展为一座规模达120万平方米,约有3-5万人口的城市,形成了长江中游区域性的石家河文明。

同一时期,长江中下游的社会形态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安徽省含山县的凌家滩遗址,年代在公元前3800-前3300年间。目前已发现大型宫殿遗迹以及布局整齐的房屋、墓地、护城壕沟、手工作坊、集市等。凌家滩采用独特的双重环壕形制,居住区周边围以内城壕,壕沟外北侧为墓葬祭祀区,再北为外壕沟,总面积达1.6平方公里,超过

300-400年后的苏美尔城邦,已是一座繁华的城市 。

遗址中发现大型祭坛一处,现存面积约600平方米,原面积约1200平方米,位于凌家滩遗址的最高处。在祭坛近顶部发现一座特殊大墓,年代在公元前3500年至3400年间。

墓上压有一件用玉石雕刻的猪形器,重达88公斤,是中国陶器时代发现的最大、最重的玉制品。墓坑内摆放随葬品共计330件,摆放整齐有序,显然遵循着一些特殊规则,具有一定的政治内涵。墓主头部位置放有一件翠绿色玉钺,胸前摆放着10件玉璜,两臂位置各放着10件玉镯,胸部以下至脚部叠压着玉铖、石铖、石锛、石凿,部分部位叠压2至6层,脚底竖立向上摆放着玉璧和玉环等。历史时期钺是王权的象征。

尽管凌家滩遗址没有发现人殉现象,但基于西方认定公元前3400年后埃及出现王墓,形成国家的主要依据,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宣布凌家滩大墓肯定是一座王者之墓,长眠其中的是一位集军权、政权于一身的王。凌家滩进入文明时代的时间完全可能早于古埃及、苏美尔。

研究历史、研究世界各地的文明起源,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曰同一标准;一曰同等对待。不能厚此薄彼,也不能厚彼薄此,杜绝所谓的特殊性,特殊性不就是高他人一等的代名词吗。我想这同样也应该为西方世界,通常习称的世界主流学术界所遵循。

尽管从现有的考古发现看,距今5800年左右,长江下游社会发展的程度还落后于长江中游地区,但其发展的速度却明显快于长江中游地区,5300年前便出现了区域性的良渚文明,诞生了良渚古国。

江苏新沂花厅遗址北区墓地距今5300年—4800年,共清理墓葬62座,其中有大墓10座。大墓随葬品有多达百件以上的,以陶器和玉器为主,8座大墓发现有婴幼儿和青少年殉葬。出土陶器兼具大汶口文化、良渚文明的特征,玉器则与良渚文明的同类器物相同,且饰有良渚文明特有的神人兽面纹饰。

过去我们通常认为,古埃及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区域国家,但不管完成统一的是蝎子王、纳尔迈或者阿哈还是什么其他王,时间不会早于公元前3200年。

而新沂花厅遗址的考古现象表明,5300年前,良渚古国已是一个横跨长江南北,据有浙江、江苏大部分地区,势力相当强大的区域国家。良渚古国才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区域国家。

上述考古现象清楚地告诉我们:人类文明的起始地不是苏美尔,人类文明的起始地在中国,在中国的长江流域。

订购《大陆新儒家与文明起源》、诸玄识《虚构的西方文明史》、董并生《虚构的古希腊文明》及《稻生一》、《稻可道》,请点击大同书城“阅读原文”。

支持大同思想网!请长按后打赏

关于大同思想网:大同思想网是由大陆新儒家代表、湖南大学法学院原院长杜钢建、青年学者枕戈、天地人律师事务所邹红艳律师、岳麓书院唐宏站博士发起,并有学界代表人物郑佳明、卢德之、陈明、秋风、林安梧、黄玉顺、伍继延、杜文忠、韩星、何真临、曾亦、韩秉欣、黄守愚等一大批学者支持的文化学术网,于2012年9月1日在湖南长沙成立。网站以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实践法治中国为当下目标,弘扬王道文化、中道思想、大同理想,并希冀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大潮中,大同思想网已成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国学网站之一。

关注大同思想网

18670082891

datongsixiangwang@163.com

大同思想网

http://www.datongsixiang.com(新网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