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有哪些习俗?立冬如何科学养生?

沐凌竹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

作为干支历戌月的结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

此时,太阳位于赤纬-16°19',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仅有33°47'。

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

立冬期间,汉族民间以冬至为冬季之始,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

一: 立冬习俗 天子迎冬

立冬习俗有什么样的特色呢?立冬吃什么?

立冬其中一个习俗便是天子迎冬,只里面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一起来看看吧。

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

后世大体相同。

《吕氏春秋.盂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

高诱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边社稷者,赏其子孙;有孤寡者,矜恤之。”

晋崔豹《古今注》:“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又“大帽子本岩叟野服,魏文帝诏百官常以立冬日贵贱通戴,谓之温帽。

二: 24节气:立冬饮食养生篇

冬季的饮食调养要遵循“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传统,冬令进补,是国人数千年的习俗,

立冬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又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

每逢这天,南北方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补,说是只有这样到了寒冷的冬天,才能抵御严寒的侵袭。

那么在实际生活中,立冬吃什么最适宜呢?

立冬时斗指西北,太阳黄经为225度,时值公历的11月7日前后,习惯上,我国民间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今天是立冬,冬季的开始,在这段时间里,有什么样的风俗,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又该有选择地摄取哪些食品来保养自己呢?

1.历史食俗

十月立冬,又叫“交冬”,时序进入冬令,民间有“入冬日补冬”的食俗。

古人认为天转寒冷,要补充身体营养。食人参是较流行的补冬方式。

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

即同立春、立夏和、立秋一样,立冬日天子也要举行迎冬的仪式。

立冬前三日太史公告诉天子立冬的日期,天子便开始沐浴斋戒。

立冬日天子率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六里处迎冬。

回来后天子要赏死事以安社稷,并且要抚恤孤寡。

满族有烧香的习俗。

立冬,秋粮一入库,这个季节便是满族八旗和汉军八旗人家烧香祭祖的活跃季节。

汉八旗的祭祀称“烧旗香跳虎神”,满八旗称“烧荤香”。

“烧荤香”5—7天,在操办祭祖烧香的头三天,全家人一连十天吃斋,不吃荤腥。

我国河东水西“老天津卫”聚居地,立冬有吃倭瓜饺子的风俗。

倭瓜又称窝瓜、番瓜、饭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种常见的蔬菜。

一般倭瓜是在夏天买的,存放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在冬至这天做成饺子馅,味道即同大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倭瓜馅不同,还要藮醋吃,别有一番滋味。

2.饮食起居与传统养生

专家告诉我们,养生的要义在于平衡,即促进身体的平衡以及与外部环境的和谐。

传统养生古已有之。民谚就有“春捂秋冻”、“冬吃萝卜夏吃姜”等在民众中拥有广泛认知度和可行性的养生之道。因此,为了体现本版的服务功能,今天我们就请专家从如何吃、喝、睡、行等方面,为读者提供一些科学养生的具体做法。

传统养生是中国5000年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传统养生的宝库中汲取知识,有助于科学地保持健康体魄。

实际上,传统养生就在日常的饮食起居中,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饮食起居无处不养生。

在此着重谈谈吃、喝、睡、行的养生之道

3.吃:宜清淡讲五性

饮食一是要适量清淡。

《黄帝内经》讲了一个道理:吃饭的量恰到好处补气,吃多了伤气;味道过厚伤气,味道清淡补气。

老子在《道德经》里也讲道:过多吃美味的食物伤胃。二是要看食物的属性和身体的需要。

任何可吃食之物都有性,离不开寒、热、温、凉、平五种属性。

体内热时应吃凉性的,体内凉时应吃热性的。

如:胃热,应吃寒性的香蕉;胃凉应喝热性的姜汤。

如果吃反了会闹出病来。

又如:每年立秋至秋分之间气候燥热,不宜吃辛辣之物,易引发胃和大肠燥热火气上攻,导致耳聋、耳鸣等症。

水果吃得合适是营养,吃得不当有害于身体。脾胃虚便稀时不要吃水果,气盛便干时多吃水果。

4.喝:酒适量茶有别

饮酒要遵循规律:

一是适量。过量而又不能及时代谢出去,会损害内脏。二是立春至春分、立秋至秋分,要慎喝白酒。这两段时间喝白酒,易引起内脏燥热。

喝茶有益健康。茶的一大功能是去秽气。经常喝茶可去人身的异味。可是,茶也分不同的品种不同的性。

绿茶:性凉,适合胃热的人喝。

花茶:是用茉莉花等熏制的茶叶。茉莉花性温,胃寒的人喝茉莉花茶暖胃。

红茶:性温助消化。胃凉的人喝有助于暖胃。乌龙茶。结合绿茶和红茶的特点,属于平性。

5.睡:顺四时有节律

传统养生认为睡觉是第一大补。

民间有好多俗话:“一夜好睡,精神百倍;彻夜难睡,浑身疲惫。”

“睡个好觉,有如吃个母鸡。”睡觉为什么如此重要?

那就是老子讲的“一阴一阳谓之道。”

晚间睡觉是休养生息,养精蓄锐;白天工作学习是能量的释放。

阴阳各半,缺一不可。

睡觉与起床都要科学把握时间。

《黄帝内经》关于养生的第一个原则是“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人只有顺应一年四季的变化,与变化的时空和谐相处,才有利于生命健康。睡觉与起床也当如此。

一年有四季,一天也有四季。

一年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一天有十二个时辰,二十四个小时。

一天是一年的浓缩。因此,人一天的生活节律与一天“春、夏、秋、冬”的变化要符合。

晚9点到凌晨3点是一天的冬季,叫日冬;凌晨3点到上午9点是一天的春季,叫日春;上午9点到下午3点是一天的夏季,叫日夏;下午3点到晚上9点是一天的秋季,叫日秋。

晚9点“立冬”。到了晚9点,天地睡了,如果人不睡,如同人与天地做“拔河”游戏。

“人力不及天力”,“拔河”的结果是天必胜人。人的身体变化节律与天地运行节律相吻合,才可以“借天力还以人力”。

晚上睡得太迟有两种情况:一是晚上睡不着,二是困倦但硬挺着不睡。

睡不着是阳气该收的时候未收。秋主收,下午3点到晚9点是日秋,人要逐渐进入收的状态。“阳气盛目瞠,阴气盛目瞑。”

傍晚仍然做些兴奋的事情,阳气就收不回来,阴气占不了主导地位就难以入睡。

第二种情况是硬挺着不睡,这是观念出现偏差,不懂得日冬的道理,不懂要符合自然规律。

夜里睡得过晚会伤胆气。

严重者就会患抑郁症。

《黄帝内经》讲:“气以壮胆。”

“十一藏府皆取决于胆。”

23点至1点是子时,胆经最旺。

人在睡眠中养蓄了胆气,如果不睡觉消耗了胆气,严重者出现“怯症”,即是现代医学讲的抑郁症。

晚9点至凌晨3点是人最佳的睡眠时间段。其他时间段的睡眠难以代替“日冬”。

起床的时间同样应当顺时。

凌晨3点是一天的“立春”,6点是一天的“春分”。

天地在3点醒了,人体的细胞在这个时空感应下也醒了。

在每天3点到5点之间醒了无须再睡,有时侯反而越睡越累。

天醒人不起床,也如同“拔河”,人是拔不过天地的。

5点前还没有起床,6点“春分”人的神就出不来,使人精神不足。

一些公务人员晚上常常会因工作搞到很晚才休息,时间长了影响健康。

因为如果晚上睡得过晚会耗杀阳气,早上起得过晚会封杀阳气。

这叫“双杀”。

因此,既使睡晚了,早5点前也要起,中午补个觉,防止“双杀”。

此外,睡觉的房间不宜太大,主要是为聚集阳气。

传统养生讲究睡觉时一定要关好门窗。夏天再热也不要开电扇和空调睡觉。

人睡着了身体表面会形成阳气保护层。

如果风把这层阳气吹散了,体内还会补充。

循环往复淘干阳气,早上起来浑身没劲,面色黄,头如布裹。

如果夏天太热,可关卧室门开空调把房间吹凉,人冲完澡迅速睡觉。

凉爽空气可保持1个多小时,人已经睡着了。如果中间热醒,可再按这个办法做一次。

6.行:动适度晨散步

行走也要讲辩证。

走路时应该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腿上。

神可调动气;气可以调动精,灌注到腿的关节之中。

人体中流动的水份叫津液,津比较稀薄贯穿于肌肤之中,体温热时走汗道,体温凉时走尿道。

液比较稠贯穿于人的筋骨之中,润滑关节。

如果人走路精力不在腿上,胯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这些“人体轴承”得不到充足的润滑油,时间久了,会把关节磨坏。

行走还需把握强度。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人们常讲的一句话。

如果再加上两个字“适度”,即“生命在于适度运动”,这句话就科学了。

走路腿轻快就走,腿累了就歇歇。因为腿累了如同汽车发动机缸热了,再发动就会磨损机件。

行走的时间要放在早晨。早晨为春,春主动;肝主动,应春,主管筋脉,早晨动使筋脉条达。

晚饭后不宜外出散步。“早出晚归。”这是大家都熟悉的话。晚为冬,冬主藏,没有储蓄,就没有用钱之本

7.精神养生

冬季阴气日盛而至极,阳气微极而复萌。

在冬季要顺应自然的变化,精神情志要安静自如,恬淡无求,使神气内收。

由于冬季木枯草衰、万物凋零、阴雪纷纷,常会使人触景生情、抑郁不欢。

改变这种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参加娱乐活动,如跳舞、奕棋、纷画、练书法、欣赏音乐、访亲会友等。这样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绪,振奋精神,激起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




纯一变化生


立冬习俗:

北方立冬习俗典型代表是饺子,而南方立冬大都以肉类为补,如羊肉、牛肉、海鲜等等。

南方立冬习俗:

1、福建:农历立冬,福建人俗称“补冬”。在这一天,每一个家庭都要增加营养补品。福建俗语有讲,一年补趟趟,不值补立冬。意思就是,这一年无论你吃了多少有营养的补品,也不如这一天吃的来得补。

根据福建人传统,“补冬”是仅次于春节、元宵节的又一重大节日。认为在立冬时刻进补效果最佳,有“即使喝水也补”的说法。“补冬”的食物从猪、牛、羊、狗、兔、鸡、鸭、鹅、火鸡、鸽、鹌鹑等肉类,到鹧鸪、红膏蟳、鳖、鳗以及水鸭等山珍海味,采用煎、熬、煮、炖等烹饪方式补身子。

2、潮汕(广东):潮汕人讲究立冬进补,认为立冬日是进补的最佳日子。进补药膳用的中药材有人参、当归、枸杞、西洋参、鱼胶、鹿茸、冬虫夏草、茯苓、黄芪等等,药膳常用的食品有乌鸡、鹧鸪、鸽子、鹌鹑、水鸭等。

立冬日,用花生、蘑菇、板栗、虾仁、红萝卜等做成的香饭,深受潮汕民众喜爱。营养价值丰富,口感浓郁香脆的板栗,是炒香饭的上等佐料,也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3、南京(江苏):南京有句谚语:“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别注意吃生葱了,以抵抗南京冬季湿寒,减少疾病的发生。按老人的讲法,葱性温味辛,能发散让人出汗,使体内郁滞不通的阳气随着汗液排出,阳气运行便通畅了,病邪也就随汗被驱除了。

南京人还常把“立冬嗖嗖疾病盘,大葱再辣嘴中盘”这句老话挂在嘴边,为了入冬后的健康,南京人此时也学着北方人吃起了生葱。

北方立冬习俗:

1、饺子:饺子的原名据称叫“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至今还在我国民间流传着。“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天凉了,耳朵暴露在外边很容易就被冻伤了,因此,吃点长得像耳朵的饺子,补补耳朵,这可是家里人对亲人最贴心的关怀了。

另外饺子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

在北方,常常会在立冬吃饺子,馅料各种各样,有白菜、茄子等等。有的人家,会用提前买好的倭瓜做馅,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与夏天的倭瓜馅亦有不同。蘸醋加蒜吃,也堪称美味。

2、立冬游泳:在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就曾用冬泳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冬泳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是冬季人们喜爱的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立冬养生之道:

1、饮食调整

饮食宜清淡,要多吃热量较高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来避免维生素缺乏,多吃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冬季养生可以多吃坚果,但是要少吃海鲜等寒性食物,不宜吃肥腻或过咸的食品,少吃脂肪、糖含量多的食品。

2、作息时间

人只有顺应一年四季的变化,与变化的时空和谐相处,才有利于生命健康。具体的方法是“早睡晚起”,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并注意身体的保暖,以免阳气外泄。

3、运动锻炼

冬季锻炼不可少,适量的运动可增强身体抵抗力来抵挡疾病的侵袭。但是因为冬天寒冷,人的四肢较为僵硬,锻炼前热身活动很重要。注意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禁止做剧烈运动。

4、调节情绪

在冬季,人体的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时期,要学会调控不良情绪,对于抑郁心中的不良情绪,可通过适当方式发泄出来,以保持心态平和。要保持精神情绪的宁静,避免烦扰妄动。意思就是不要随便生气啦[耶]

最后:

秋将逝,冬已来

不必留恋时光的变迁,不必感叹天地的苍茫

寒冷不是希望的终结,而是孕育新生的种子





戈兀


今日立冬,标志着秋尽,冬天來了。从今以后天气会一天天寒冷,北风多,雨量少。

冬,终季之意,冬又显秋尽之象。

立冬的民俗在民间过的并不多,因它是一个节气日而不是民俗节日,则显的不那么重要。地方性无非是吃饺子,汤圆,桂圆粥,八宝粥等以显示防寒的征象。至于什么娛乐形式与祭祀拜祖等可以说在民间并不多見。

立冬,又为十月节,它卡在阴历的十月上中旬。

此节按秦朝新政历法,应属春节,它把十月作为了岁首,至汉正定为岁首在正月。所以古时,可能有皇家于十月冬日有祭祀天地及拜祖的活动,而民间则无。

十月入冬,显示的是四季轮回,阴阳互换的自然时序。此时,万物收藏,动物入眠,百鸟不飞,雉鸡入园。都在躲避严寒,养精畜锐,等待來春的生发旺相,然人也如此。

入冬了,天寒了,水冰了,地冻了,阳藏了,阴养了。而人也同万物自然一样的道理:天冷了,人就受到了寒冷与阴气的制约。此季万物凋零,浊气丛生,北风呼啸,物易干,人易燥,身易冷。人们易感冒,咳嗽,呼吸道感染,肺炎,头疼,抽筋,而心脑血管也易病变等,所以人们要想越冬再待來春,就需做好防寒保暖,强筋健体,那么人们就需要讲究饮食,作息与运动的关系与自然规律了,这就是养生。

养生即是顺时,自然的生活及运动规律。夏有夏象,冬有冬养,夏养去湿,冬养去寒。一个寒字也把万象包罗之中。

冬养,去寒保暖以适应冬象。那么冬养要从几方面入手:一是顺时生活。以不逆天地之理,阴阳之气,不颠倒自然时序为主旨,反者必害。

二是顺时生活者:作息起居要规律,做到早睡晚起以适应阴阳的安排,做到保暖聚阳为目的。

人入冬,要养阴藏阳,阳不露阴不谢为要。

三是运动不应早晨太早起床,应在早晨七点前后为要,适当运动,不要出汗,晚上睡前适当活动一下即可,运动不可受风寒之苦。

四是饮食要顺其自然,少吃反季节蔬菜与水果。以吃白黑色为主,如白菜萝卜,葱白等。其它如菠菜,芹菜,红萝卜,芋头,山药,木耳,香菇,海带,生菜,茼蒿,苹果,李,黑芝麻,红薯,小米,红枣,党参,桂圆,枸杞,羊肉,牛肉,鸡肉,鱼类,鸡蛋等。养生饮食以滋补养胃健脾润肺壮阳滋阴活血为要,冬养以热为主,但脂肪不可过盛,以防止对三高和心脑血管的不利。如含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及ADCE及B族的营养,外加钙铁钾的补充。以上这些均能达到去寒保暧养阴滋阳的目的。

五是关键的健脾养肾。冬天易进热食,胃口大开,脾脏不养胃必不争气。脾胃不调,肾必亏阴。怕冷不怕冷看肾元,肾旺之人就不怕冷。但养脾肾的前提是冬天一要暖头,二要暖足,三才是暖肾,头足不暖何來肾热?所以头不能冲风着凉,脚不能受冻,胃不能受寒,只有这样,才能防住感冒,才不会头疼与咳喘。肾旺阳气足,脑就活,就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及梗塞和头疼耳鸣。

但养肾的关键在于不能熬夜,熬夜阴亏阳不藏,你就达不到冬藏的目的。不能大量酗酒和吃辛辣。否则又宜伤元。

但养肾最为关键的是养阴藏阳,即冬天精不能外谢,要节制性生活,阳动而阴散,不利于越冬与春生也。


福自福地來wjf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一般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立冬,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民间习惯以立冬作为一年冬季的开始,以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天气将逐渐寒冷。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立冬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民间在这天也有很多习俗:

1、贺冬

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贺冬习俗自汉代始,亦称“拜冬”。在立冬这天,人们会换上新衣服,就像过年一样,往来庆贺。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逐渐简化,但如办冬学、拜师等活动依旧流传了下来,并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

2、吃饺子

立冬不仅是寒风乍起的季节,也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民间常有“立冬补冬,补嘴空”、“好吃不过饺子”等俗语,而且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在“交子之时”当然要吃“交子”即饺子了,这是对一整年辛苦劳作的犒赏。

北方人爱吃饺子,立冬之时,南方人则爱吃些鸡鸭鱼肉,台湾人喜欢“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食材。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为寒冷冬天的来临补充能量。

3、补冬

立冬一到,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人类没有冬眠之说,就需要进补一些食物,为抵御冬天的严寒补充元气。冬天进补,不宜吃生冷寒凉的食物,适当多食牛、羊肉等热量较高的温补食物,同时也要多吃些新鲜蔬果,已补充维生素等。

4、冬 泳

冬泳是现在人庆祝立冬的新创习俗。在哈尔滨,立冬之日,黑龙江省冬泳协会的健儿,会横渡松花江,以这种独特的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