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温州内城最早是谁建的?原来都与他有关……

温州人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温州内城最早是谁建的?原来都与他有关……

温州人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温州内城最早是谁建的?原来都与他有关……

谯楼,温州人习惯叫它鼓楼,矗立在温州古城格局最为中心的位置,通过它中轴线的路,曾经叫五马直街,现在叫公安路。

谯楼是温州内城仅存的遗址,楼上高悬的“东瓯名镇”匾额,彰显着千年古城的气度。

它始建于何时?又为何而建?

在它默默护卫温州古城的千年历史中,又有哪些值得一说的故事?

在聊谯楼之前,我们先说个题外话。

小时候,小布一直诧异,温州方言为什么要把石榴称作“金杏”?

在了解谯楼的过程中,才知道这与古代避讳习俗有关。

温州人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温州内城最早是谁建的?原来都与他有关……

原来,五代时期,温州归属吴越国管辖。当时的吴越王是钱镠,定都杭州,没错,就是杭州地名中经常出现的“钱王”。因为“榴”和“镠”谐音犯讳,所以改称“石榴”为“金罂”。后来渐渐成了温州人口中的“金杏”了。

谯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钱镠之子钱元瓘。

温州成为吴越国南部重镇

温州内城,因为最早是由温州刺史钱元瓘所建,所以又称“钱氏子城”。

吴越王之子钱元瓘为何会来温州建城呢?

唐朝末年,藩镇拥兵割据,相互征伐,战乱不休,温州一带也是兵连祸接,深受其害。

唐末,州郡最高军政长官称为刺史,当时温州刺史就跟走马灯似的频频更换:

先是朱褒以武力占据温州,朱氏几个兄弟轮番坐镇当刺史达22年之久;接着,裨将丁章驱逐朱氏,自为刺吏;后来,丁章又因残暴遭诛杀,由裨将张惠取而代之。唐哀帝天祐二年(905),处州(丽水)刺史卢约之弟卢佶,率兵打败张惠,占据了温州。

天祐四年,也就是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朱温篡唐称帝,建立梁朝(后梁),钱镠受封为吴越王,建都杭州。

这年三月,钱镠命儿子钱元瓘率军,由海道南征温州,讨伐卢佶。卢佶闻报大惊,急忙出动40余艘战船,列队于青澳海门迎战。

温州人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温州内城最早是谁建的?原来都与他有关……

钱元瓘(887—941),字明宝,原名传瓘,杭州临安人,是钱镠第七子。932年(长兴三年)钱镠去世后,钱元瓘继承父位成为吴越国第二任君主。

当时才20岁的钱元瓘少年英武,多谋善断。他来了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佯装正面进攻,暗地里偷偷率军由飞云江口登陆,从背后突袭温州城。卢军将士猝不及防,被杀得溃不成军,卢佶当场被斩。钱元瓘又乘胜北上攻打处州(丽水),卢佶的哥哥刺史卢约抵敌不住,只好率部归降。

温州当时是吴越国南部重镇,为浙闽赣三省枢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至此,温州并入吴越国版图,为十三州之一,成为南部重镇。浙江全境尽在钱镠的掌控之下。

钱镠命钱元瓘留任温州任刺史,着意经营、严加防御。

钱元瓘筑“钱氏子城”

受命之后,钱元瓘不敢怠慢,经过一番巡视之后,他发现温州老城年久失修,已有多处出现倾圮,一旦战事爆发,很难御敌,必须重新筹划城防,以确保长安无虞。

这年十一月,钱元瓘为防外敌攻城,保境安民,加固修缮晋代温州修筑的外城(又称郡城)。外城以原有郡城为基础进行修筑,称为罗城。除拱宸门外,悉依旧制。

在下令修缮旧城的同时,他还决定再建造一座内城,也就是子城,给温州增设第二道城防。

后梁太祖开平年间(907-911),钱元瓘征用民工增建内城,位于郡城正中部分,周围3里15步,呈梯形,四面都掘有护城河,河上架桥连接城门。城上有四楼,即东楼(华盖楼)、西楼、南楼、北楼(临圃楼)。

这里为府治所在地,史称“钱氏子城”。

温州人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温州内城最早是谁建的?原来都与他有关……

子城旧址,就在如今鹿城区中心地带,东至仓桥口、渔丰桥口的解北、解南后巷;南界渔丰桥口至冰壶潭,即鼓楼街到原府前河;西至原道前河往北至城西河,即今道前桥菜场一带;北界原仓桥河。

钱元瓘在温州主政期间,除了筑城布防,加强守备外,还兴修水利,拓展海运,繁荣商业,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他返回杭州后,由吴璋接替任温州制置使。当时,子城还在施工之中, 元瓘特意交托吴璋,一定要把筑城方略进行到底。

在钱元瓘的全力打造下,温州“钱氏子城”这项庞大的工程终于大功告成,这种设置内外城墙的非省会城市,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它为五代纷争期巩固温州的城防安全,免使生灵涂炭作出了重要贡献。

钱元瓘承袭吴越王位后,吴越境内平稳发展,百姓安居生息,他儿子继位时,国有十年余粮。钱元瓘在杭州留下的最著名的名胜古迹,是上天竺寺和西湖北岸的昭庆寺。后来,其子钱俶重修昭庆寺,三年后又在寺前临湖建看经楼,也就是“望湖楼”。后来,北宋文豪苏轼酷爱此楼,写诗说“望湖楼下水连天”,感叹“故乡无此好湖山”,望湖楼也因此名扬天下。

温州人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温州内城最早是谁建的?原来都与他有关……

如今,如果你有机会去杭州西湖边的柳浪闻莺逛逛,可以去钱王祠中最恢弘的正殿——五王殿看看,殿内陈列三世五王塑像。钱元瓘的塑像就在正中的钱镠像边上。

千年谯楼风采依然

千年古谯楼在南宋时期,还曾有过被当做朝门的经历。南宋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驻跸温州,从江心屿向温州城内移跸,就是通过这座南边的谯楼,到达州治驻跸的。宋高宗驻跸州治内后,改州治衙门为行宫,州治住宅为宫禁,谯楼为朝门。高宗驻跸温州55天后离去,其间百官朝参,悉按六天一朝的旧仪进行,温州地方官员亦随班起居。

温州人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温州内城最早是谁建的?原来都与他有关……

南宋乐清状元、著名政治家、学者王十朋,19岁那年在五马街口亲睹高宗来温盛况,写诗赞叹:“北斗城池增王气,东瓯山水发清辉”。诗中的“清辉”二字,就是指宋高宗在江心屿留下的“清辉”、“浴光”院额之一,如今,“清辉”依然保存在江心屿。

元灭宋后,因担心汉人据险对抗叛乱,下令拆除全国所有的城池,温州内外城也无法幸免。元至正十三年(1353),子城的四面城墙和东、西、北三处城楼被拆毁,仅存南门谯楼。明弘治《温州府志》载:“旧子城在府城内,后梁开平初钱氏始筑,周三里十五步,通四门,内卫州治,外环以水。元至元十三年废为民居,止(只)存谯楼门址。”

温州人为啥把石榴叫做“金杏”?温州内城最早是谁建的?原来都与他有关……

明清时期,谯楼经历了多次修缮。除了军事需要之外,谯楼还有击鼓报时的功能,因此俗称鼓楼,它所在的街巷也被命名为鼓楼街。早年,温州的谯楼上设有报时的铜壶刻漏,下设鼓更点。平时每逢晨夕,按时击鼓报时,内外赖以作息。在战时,谯楼用来瞭望敌阵,并负有保护城池、抵御外侮的使命。“谯楼鼓角晓连营”,形象反映了谯楼在历史上所起的特殊作用。

据明代姜准所著的《岐海笔谈》记载,谯楼设有“豉更点”和“铜壶刻漏”,每日按时报更擂鼓,因此又称鼓楼。一旦出现战事敌情,便紧闭城门,同时鼓角齐鸣,发出警报。

1981年,这座千年古谯楼被列为温州市文保单位。上世纪90年代,谯楼再次修缮,修复后的谯楼楼高逾10米,城门为砖石结构,保持初建原貌。前些年,有关部门对谯楼周边进行考古勘探时,曾发现早期城门及城垣遗址,出土了晚唐五代及之后各时期的陶瓷片标本,另有石球、铜钱等遗物。部分城砖上模印、刻划文字或标记。如早期城砖上有阳文数字“一”、“二”、“三”等;晚期城砖有阴文“官”、阳文“五”、“明□(花押)” “陈□(花押)”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