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黨籍”:加速宋朝覆亡的“黑名單”,司馬光蘇東坡名列其中

導讀:今天桂林龍隱巖龍隱洞內,有一塊名為

“元祐黨籍”的摩崖石刻,是難得的古代書法精品。

上面“元祐黨籍”四字,乃是宋代大書法家同時也是大佞臣蔡京的親筆真跡。

在宋朝,這個“元祐黨籍”實際上是一份貨真價實的“黑名單”

“元祐黨籍”:加速宋朝覆亡的“黑名單”,司馬光蘇東坡名列其中

“元祐黨籍”摩崖石刻

刻有同樣名單的石碑,不僅在北宋皇城立過,甚至在全國各地立過。一時間,名單上的309人,均成為了北宋王朝的“罪人”,而它上面的好多名字,讓今人耳熟能詳:

蘇東坡、司馬光、文彥博、呂公著、蘇轍、黃庭堅、程頤、章惇......

為何蘇東坡、司馬光這種名聲頗佳的歷史名人,也會上了宋徽宗的“黑名單”呢?

事情還要從“王安石變法”說起。


一、宋朝的黨爭

1、改革派(新黨)與反對派(舊黨)

宋神宗時期,為了革除弊政,他大膽啟用了王安石實施變法。

然而一開始,王安石變法進行得並不順利,原因是有司馬光等一干朝臣的堅決反對和抵制。

有人會問,司馬光小時候就懂得砸缸救夥伴,有著非常高尚的道德情操,怎麼會阻攔這個初衷是為國家好的變法呢?

“元祐黨籍”:加速宋朝覆亡的“黑名單”,司馬光蘇東坡名列其中

司馬光小時候砸缸

這個原因詳細解釋起來挺複雜,因為要詳解“王安石變法”的種種措施,但我們可以一言概括之:

無論是司馬光還是王安石,當時都是秉持一顆公心挽救大宋危局的,但他們所持的政見不同,因此對變法的看法也不同。

既然許多人反對變法,那麼王安石必須要啟用新人。然而,由於變法本身存在缺陷,而且王安石所用的一些人確實品行不端,遂給司馬光們以反對變法的口實。他們以此來抨擊王安石,造成了變法失敗。

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在宣仁太后的支持下,司馬光為相,他全面廢除了新法,蔡京等改革派(新黨)也被他逐出朝堂。

反對派(舊黨)獲得了空前的勝利,史稱為“元祐更化”。

“元祐黨籍”:加速宋朝覆亡的“黑名單”,司馬光蘇東坡名列其中

司馬光

2、黨爭顯現

司馬光上位後,對王安石變法實施了全面否定。然而,這年9月,他突然病逝,“元祐更化”的味道也跟著發生了變化。

原來的反對派,此時由三股勢力組成,一是理學家程頤為首的“洛黨”,一是以蘇東坡為首的“蜀黨”,一是以劉摯為首的“朔黨”。

一時間,北宋朝堂上黨爭的氛圍愈加濃厚。元祐四年,已經失勢的改革派遭到了重創:王安石變法的中堅人物蔡確,先是被人告發譏諷朝廷,然後就死在了貶居的新州;王安石和蔡確的“親黨”名單,也被反對派揪出,他們不分青紅皂白,一概予以打擊。

這兩件事情,極大的激化了兩派之間的矛盾。

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宋哲宗開始親政。他一反宣仁太后的路線,開始啟用備受打壓的改革派。

“元祐黨籍”:加速宋朝覆亡的“黑名單”,司馬光蘇東坡名列其中

宋哲宗

從紹聖元年(公元1094年)開始,宋哲宗在宰相章惇的建議下,開始對原來的反對派實施打擊:司馬光、呂公著等人的官職、諡號被追奪,蘇東坡、蘇轍等人被流放。

這還不算完,章惇又命人編寫了元祐年間反對派大臣一共140多人的專案,存放在朝廷中樞,以儆效尤。

這也是“元祐黨籍”的原型。


二、蔡京的報復

元符三年(公元1099年),年僅26歲的宋哲宗去世,其愛好琴棋書畫的弟弟趙佶即位,是為宋徽宗。

章惇曾強烈反對趙佶即位,他曾經說過“端王(趙佶)輕佻,不可君天下!”(《宋史》),在一語成讖的同時,這句話也成了他的把柄,被對手猛烈抨擊。

章惇罷相併被趕出了京城,與此同時,蔡京等人也受到牽連,被攆到地方上做官。

“元祐黨籍”:加速宋朝覆亡的“黑名單”,司馬光蘇東坡名列其中

蔡京

原來備受打擊的蘇東坡等人被恢復名譽,還朝為官。年輕的宋徽宗此時對黨爭還算有清醒的認識,他說:“元佑紹聖均有所失, 欲以大公至正,消釋朋黨,遂改元為建中靖國。”(《宋史紀事本末》

然而,這種認識並沒有維持多長時間,宋徽宗就改元“崇寧”,向天下顯示自己崇拜“熙寧”之意。而“熙寧”正是宋神宗的一個年號,“王安石變法”又被稱為是“熙寧變法”。

“元祐黨籍”:加速宋朝覆亡的“黑名單”,司馬光蘇東坡名列其中

宋神宗

宋徽宗用實際行動證明,他已經倒向了改革派,然而這還不算最壞的消息。早就被排擠出朝廷的蔡京,此刻通過投宋徽宗之所好,重新回到了中樞,還很快升為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成為大宋宰相。

蔡京藉著宋徽宗的信任,以恢復“王安石變法”的名義,大搞朋黨,擅權誤國,“名為遵用熙、豐之典,乃實肆為紛更, 未有一事合熙、豐者。”(《三朝北盟會編》)。

“元祐黨籍”:加速宋朝覆亡的“黑名單”,司馬光蘇東坡名列其中

宋徽宗

因為此前曾屢屢被反對派所打擊,蔡京上位後,便開始了對他們的打擊報復。

崇寧元年九月,蔡京按照宋徽宗的授意,列舉了一份“奸黨”名單:其中曾經做過宰執大臣的有22人,包括司馬光、文彥博、呂公著等名臣;曾任待制以上官員的35人,包括了蘇東坡等人;而其餘還有秦觀、黃庭堅等官員48人;內臣8人、武臣4人。以上合計120人。

以上“奸黨”名單,由宋徽宗親自手書,刻石碑於端禮門外,昭示天下。

“元祐黨籍”:加速宋朝覆亡的“黑名單”,司馬光蘇東坡名列其中

宋都開封

第二年,有人上奏說近在京師附近的人竟然不知道名單上有誰。於是,為了擴大宣傳,宋徽宗又命人抄寫名單,分發各地,要求都要立碑公示。但搞笑的是,因為抄寫人員的馬虎大意,將碑尾的人名遺漏,最後分發的名單竟然只剩98人。

或許是蔡京發現了這個缺漏,於是第二年,宋徽宗和蔡京又重新擴大和整理了這份名單,一共列出309人。

“元祐黨籍”:加速宋朝覆亡的“黑名單”,司馬光蘇東坡名列其中

元祐黨籍碑

這份名單亦由宋徽宗親筆書寫,刻碑於文德殿門前。同時,蔡京也書寫了一份,發放到各州縣,令各處也刻碑“紀念”。

蔡京的書法,於是才得以出現在了桂林的摩崖石刻之上。


三、“元祐黨人”受到的待遇

蔡京所羅列的“元祐黨人”之中,不乏司馬光、蘇東坡、蘇轍等大文豪。他們的作品在當時就傳播廣泛,影響深遠,其子弟也多在朝為官。

而同為文化人的蔡京知道,僅僅立碑毀謗來打擊他們,是遠遠不夠的。於是,他開始採取其他手段,對“元祐黨人”及其子孫予以打擊。

1、禁燬“元祐黨人”的著作

在“元祐黨人”中,最負盛名的就數司馬光和蘇東坡了。而司馬光最有名的著作,便是由他主持編纂的編年體史書

《資治通鑑》

“元祐黨籍”:加速宋朝覆亡的“黑名單”,司馬光蘇東坡名列其中

司馬光

蔡京指使蔡卞、林自等人對《資治通鑑》下手,想要毀掉其印版,當時的太學博士陳瑩得知後,為保護該書,當即提出了宋神宗曾經為該書題寫序文的事實。蔡京只得作罷。

而如何禁燬蘇東坡的詩詞,亦是一個頭疼問題。當時,蘇東坡的作品就已經風靡天下,

“朝廷禁止蘇公文章, 賞錢增至八十萬, 禁愈嚴而傳愈盛, 往往以多相誇。”(《宋稗類鈔》)

但可以肯定的是,儘管蔡京對司馬光、蘇軾等大咖的著作無可奈何,其他人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元祐黨籍”:加速宋朝覆亡的“黑名單”,司馬光蘇東坡名列其中

蘇東坡

2、牽連“元祐黨人”的子弟

崇寧二年,徽宗下詔:“元佑及元符之末黨人親子弟 ,不論有官無官,並令在外居住,不得擅到闕下。”(《宋史》)

也就是說,宋徽宗這是將“元祐黨人”及其子弟,全部趕出京城。

不僅如此,蔡京還從科舉這條路上,斷絕“元祐黨人”子弟做官的念頭,讓碑上有名者及其子孫永遠不得為官,甚至是皇家子女亦不得與名單上諸臣後代通婚。這無疑是視“元祐黨人”為賤民,而且是要永遠斷絕他們的翻身之路。

北宋新舊黨爭的殘酷性,在這裡可見一斑。

“元祐黨籍”:加速宋朝覆亡的“黑名單”,司馬光蘇東坡名列其中

王安石

而與此相反的是,改革派的主將卻受到了非同一般的恩寵。已經去世的王安石不僅被追封為了舒王,而且配享孔廟,蔡確也被封為了清源郡王。


結語:崇寧五年(公元1106年),宋朝的天空上出現了異象:“太白晝見”(《宋史·徽宗本紀》),這一年彗星出現,金星的亮度異常。這在古人看來,是一種天象異變。

與此同時,蔡京等人對“元祐黨人”的打擊,也搞得民間怨聲載道。

如此“天怒人怨”,自然讓宋徽宗心裡不安起來,於是,他才下詔毀掉各地的石碑,同時解除了“黨人父兄子弟之禁”。

同年9月,宋徽宗宣佈大赦天下,對“元祐黨人”及其子弟的殘酷打壓終於告一段落,但他們的仕途仍然困難重重。

儘管鬥爭稍稍平息,但其造成的傷害卻永遠無法彌合,這也加速了北宋覆亡的腳步。

參考資料:《宋史》、《宋稗類鈔》、《三朝北盟會編》、《宋史紀事本末》、《論元祐黨人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