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元買4500斤橙子?遭遇“薅羊毛”,這招能自救

26元買4500斤橙子?遭遇“薅羊毛”,這招能自救

近日,一家名為“果小云旗艦店”的農民電商賣水果時,將“26元4500克”誤寫為“26元4500斤”。B站UP主“路人A-”在十幾個“羊毛群”裡帶領上萬粉絲“薅羊毛”,一晚上下了幾萬訂單,涉及700萬金額,並投訴店家不發貨要求賠付……此事引發關注後有了結果,惡意“薅羊毛”者受到了處罰並表示將賠償,店家也恢復了運營。

事件發生後,引發了網民對於情理與法治的討論。從我國現有法律規定上分析,如何界定“薅羊毛”?因“薅羊毛”導致糾紛後應當如何解決呢? 朝陽法院民二庭副庭長趙鑫對於這些大家關心的問題進行了法律解讀。

何為“薅羊毛”

趙鑫分析說,我們常說的“薅羊毛”行為是指,由專門蒐集各類商家優惠信息的人,將優惠信息在網絡和朋友圈中廣為傳播,接收優惠信息的人按照商家的優惠政策下單交易且得到實惠的行為。

趙鑫表示,在商家促銷過程中,往往會公佈相關的促銷政策,消費者按照商家的促銷政策下單並付款後,合同成立。該合同內容是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內容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合法有效,該合同就應當被交易雙方嚴格履行。

如果商家沒有按照約定履行合同,須承擔包括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在內違約責任。這也就是為何在事件中的商家沒有按照約定發貨,買家投訴後,系統判定需要賠償買家10%貨款的原因。

這算誤傷嗎

趙鑫表示,事件中“果小云旗艦店”並非有意設置促銷信息,而是誤將4500g寫為4500斤,這就構成了與普通“薅羊毛”的重大區別。

《民法總則》第一百四十七條規定,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法律規定的重大誤解包括雙方當事人對於合同性質、合同相對方、標的物種類、質量、數量、履行地點等的誤解,且這些誤解足以給當事人的利益造成重大損害。”趙鑫表示,一般在認定重大誤解時,需要對雙方的行為、合同性質、交易習慣等進行綜合考慮。

趙鑫認為,本次事件中的合同完全符合法律關於重大誤解的規定。

首先,店主因為缺乏經驗,將單位斤錯當作克。

其次,事件中貨物數量的誤解已經足以導致合同一方受到巨大的損失,屬於重大誤解。

最後,如果買家沒有看到標錯數量可能不會下單,賣家如果發現數量是4500斤必然會調高價格,導致合同條款發生重大變化。

如何能自救

趙鑫表示,當商家發現自己被“薅羊毛”誤傷後,首先可以向買家說明情況,由買家自行撤回訂單,商家將貨款退還。如果買家不同意撤單,商家因此難以承受巨大損失的,可以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申請撤銷合同。

趙鑫提醒,根據《民法總則》的規定,商家務必在訂單形成後的3個月內到法院起訴或者申請仲裁,否則撤銷權消滅,合同將不能被撤銷。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因為店家標錯價格或數量導致合同被撤銷,店家可能被認定為有過錯的一方,需要賠償買家的實際損失。但買家如果明知合同無法實際履行而下單訂立合同,因合同履行可獲得的收益預期實際為零,在網絡購物的成本幾乎為零的情況下,可能會被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認定為不具有實際損失。”趙鑫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