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之戰——高闕奇襲

《資治通鑑》漢紀 孝武皇帝 元朔五年 前124年

匈奴右賢王數侵擾朔方。天子令車騎將軍青將三萬騎出高闕,衛尉蘇建為遊擊將軍,左內史李沮為強弩將軍,太僕公孫賀為騎將軍,代相李蔡為輕車將軍,皆領屬車騎將軍,俱出朔方;大行李息、岸頭侯張次公為將軍,俱出右北平;凡十餘萬人,擊匈奴。右賢王以為漢兵遠,不能至,飲酒,醉。衛青等兵出塞六七百里,夜至,圍右賢王。右賢王驚,夜逃,獨與壯騎數百馳,潰圍北去。得右賢裨王十餘人,眾男女萬五千餘人,畜數十百萬,於是引兵而還。

【譯文】匈奴右賢王屢次侵擾朔方。天子命令車騎將軍衛青率領三萬騎兵從高闕出塞。衛尉蘇建為遊擊將軍,左內史李沮為強弩將軍,太僕公孫賀為騎將軍,代相李蔡為輕車將軍,都隸屬於車騎將軍衛青統領,同時從朔方出擊;大行令李息、岸頭侯張次公為將軍,同時從右北平出擊;共十多萬人,北擊匈奴。

右賢王認為漢軍路遠,短時間來不了,依然飲酒作樂喝醉了。衛青等人率兵出邊塞六七百里,晚上到了王庭,包圍了右賢王。右賢王大驚,趁夜逃走,獨自和數百名精壯騎兵突圍北上。這一戰俘虜了右賢王的小王十多人,王庭男女一萬五千多人,牲畜幾十上百萬頭,於是衛青引兵凱旋。

【解析】

一、高闕奇襲概況圖

河南之戰——高闕奇襲

高闕奇襲,共十多萬人,兵分三路,以衛青為主。第一路是衛青率領的三萬騎兵,這一路是軍鋒;第二路是蘇建、李沮、公孫賀、李蔡等人統帥的綜合兵種,從朔方出發,這一路是後續援軍;第三路是李息、張次公率領的部隊,從右北平出發,這一路是牽制。

從建制上看,這是一套攻防兼備的隊形,深入敵境,情況好則騎兵衝鋒,萬一情況不妙,漢騎落敗,可以用戰車結陣,內置弩手,射殺追擊之敵。

河南之戰——高闕奇襲

從事後的分封來看:

天子曰:“我非忘諸校尉功也。”乃封護軍都尉公孫敖為合騎侯,都尉韓說為龍頿侯,公孫賀為南窌侯,李察為樂安侯,校尉李朔為涉軹侯,趙不虞為隨成侯,公孫戎奴為從平侯,李沮、李息及校尉豆如意皆賜爵關內侯。

醬油大王李息這次總算混了個關內侯,關內侯是軍功爵,虛封,沒有封國,但按規定享受待遇,和實封侯爵是有股權和有分紅的區別,說明右北平那一路兵線接敵了。從朔方方向的情況來看,右賢王這邊並沒有什麼斬殺,說明沒有遇到主力,右賢王的主力很可能都調去支援左賢王了。衛青是趁機突騎偷的家。

二、高闕奇襲的戰法

河南之戰,高闕奇襲拉開序幕。高闕奇襲,是建立在河南(河南:指漢屬河南地(今內蒙古伊克昭盟一帶))之戰的基礎上的,其核心戰術就是一個字:快!

電視劇常有八百里加急的劇情,八百里快馬加急,往往是建立在修建好的驛道,和單人匹馬快速馳騁,以及不停地換馬的基礎上的。高闕奇襲,衛青三萬騎兵,穿過沙漠和戈壁,奔襲六、七百里,按照元朝騎兵的速度,都要三天。這個速度已經讓人難以預料了。所以右賢王接到了戰報仍然不以為意,飲酒作樂,也在情理之中。

因為衛青的速度已經超過了他的理解範圍了。向右賢王這種征戰沙場的老油條都失算翻車了,想象一下,衛青的速度有多快。衛青應該是放棄了後勤供應,只帶了幾天的糧草,因為身後有大部隊跟進。

為什麼說高闕奇襲是建立在河南之戰基礎上的勝利?第一是因為地形,如果沒有收復河套,衛青就無法從高闕出發,河南之戰足足讓漢朝北部邊境線足足推進了六百里,如果沒有朔方,衛青奇襲的路程就翻了一倍,會大大喪失突然性,拉長補給線。

第二是因為戰馬,三萬騎兵,六、七百里奇襲,看似消耗不多,其實消耗不少。光說六、七百里的短時間長途奔襲,想出人意料,怎麼說也需要3匹馬輪換著趕路,不停輪換,單單一匹馬,是無法強行軍六、七百里的。大概按照這個標準算,3萬騎兵強行軍六、七百里,大概需要9萬匹馬的配置。再加上後續接應部隊和右北平牽制部隊的騎兵,這一戰,十多萬馬匹是最低配置,如果沒有河套平原養馬之地,漢朝是沒有這個資源調配能力的。

三、高闕奇襲的意義

高闕奇襲是中國冷兵器戰爭史上長途奔襲的典型戰役。此前衛青的龍城奇襲戰雖然也是長途奔襲,但是戰役本身的價值並不大,只是振奮了漢軍的士氣。

這一次奇襲,不同於奇襲龍城。這一次針對右賢王的奇襲,是第一次成建制的俘虜匈奴高層。俘獲小王十多人,所謂小王就是匈奴單于和左右賢王之下的王,比如說: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等等這些。還有其他男女一萬五千,這是什麼概念?基本上右賢王的中樞系統算是被一鍋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