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舊事」彭家橋

上世紀的七十年代,社會上對於南昌的城裡城外之分,以“三橋”為界。南面的新溪橋、東面的彭家橋、北面的八一橋,“三橋”以內,屬於城裡,“三橋”以外,屬於城外。

▼ ▼ ▼

清代《南昌縣誌》記載:彭家橋古已有之,地處南昌縣嵩安東鄉五十八都。

現在,原來的彭家橋早已不復存在,因此,彭家橋的原址也難以考證。但是,彭家橋作為地名卻是聞名遐邇。彭家橋一帶,一直到上世紀改革開放之前,都是田野遼闊,良田成片,湖塘星布,溝渠縱橫。如今這裡還有彭姓居民群居的街道村落,只是這裡已經是南昌最早的城中村了。

「豫章舊事」彭家橋

▼ ▼ ▼

今天的八一大道,曾經是南昌的城牆。在1928年,南昌城市大改造,拆除城牆,在城牆遺址上興建環城道路。當年曾命名為“安石路”,由於戰爭的原因,這條路一直到解放初期才建好,命名為“八一大道”。

解放以前,城東就是老百姓常說的“順化門外”,(著名的“順外村”因此得名)只有一條小街(金盤路)聯通城區。現在的“八一廣場”和“省政府”一帶,在清朝以前是軍隊的兵營和操練場。除此之外,都是遼闊的農村,“彭家橋”、“謝家村”一直向東到“羅家集”“謝埠”。

「豫章舊事」彭家橋

▼ ▼ ▼

因為南昌的城東、城南是連綿數十里的曠野,所以,解放以後第一任江西省省長邵式平決策:南昌市的發展方向是向東、向南擴展。

在向東發展的藍圖上,江西省人民政府大院、江西省建築公司(建工集團)、南昌育新學校、江西師範學院(今江西師大)、師院附中、江西大學、江西工學院(現在兩所大學合併為南昌大學)、江西科學院以及江西精神病院┅┅逐步向東延伸。

以上提到的建設項目都是在上世紀50年代完成的,這是南昌迅速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時期,可以以“彭家橋地區”為代表。隨後在60年代初期,上海一批工廠遷入南昌市,也落戶在此。其道路因此得名“上海路”。

「豫章舊事」彭家橋

▼ ▼ ▼

由於南昌城東的迅速發展,本是郊區農村的“彭家橋”地區率先劃入南昌城區,隸屬於南昌市東湖區人民政府管轄。

改革開放以來,彭家橋地區迎來了迅速發展的第二個高峰時期。今天的“彭家橋”已經成為繁華都市的一部分,再也看不到一點點農村的痕跡了。

“彭家橋”的發展,見證了南昌解放以來不同時期的發展歷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