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進銅陵 親歷鉅變

四進銅陵 親歷鉅變

四進銅陵 親歷鉅變

解放後我剛剛懂事,在大通活動的範圍不超過5公里,家裡人也沒去過銅官山(銅陵市)。從記事起,就聽大人們把銅官山稱為“銅礦山”,他們談論最多的話題是“千年的銅礦,無盡的寶藏;實現人生夢想,到銅官看繁華”。因此,我幼小的心靈裡也烙上了“不到銅官山誓不罷休”的夢想。

踏著時代的腳步,我先後四進銅陵圓夢,見證了銅陵70年來滄海桑田的巨大變化,親歷了人們從物資匱乏到富足美滿的奮進歷程。

1955年9月1日,我帶著銅官山中學的錄取通知書去報到,第一次進銅官山(銅陵市一中)讀書,那時,學校只有一棟二層磚瓦結構的教學樓,總共八個班,一棟平房教師辦公室,一棟平房學生室舍,一塊黃泥巴操場,操場左邊有一間蘆蓆棚理髮室,右邊是兩間學生食堂,窄窄的石子路連通,其他空地雜草叢生,荒丘起伏,學校圍牆是毛竹編成的。出了校門,就是一條長長的、臭氣熏天的黑砂河……

四进铜陵 亲历巨变

銅官山的街道更寒酸,只有一條不足500公尺的草屋街,街頭有一幢二層樓不足200平米的新華書店,一座小小的工人電影院,不過有一列從銅礦經過五公里,再沿著江邊到掃把溝直至橫港的小火車引人注目,每天往返運輸兩趟,銅官山(銅陵市)噍一的交通工具。

1974年,我從學校直接分到銅陵交通運輸支隊,第二次進銅銅陵市工作。領導看我是學生出生,抽調我參加市黨的路線教育工作隊。由於當時物資緊張,少數不法分子投機倒把,大發橫財,擾亂民心,工作隊又派我進駐食品公司,搞路線教育聯絡員,居住在掃把溝糧站。

那時是計劃經濟年代,買什麼都要憑票證,食品公司掌管肉食品調撥,副食公司負責糖、煙、酒等副食品供應。銅陵市的肉食品供給大部分來源周邊的縣城,食品公司大樓一層是豬肉供應點,市民要吃豬肉必須憑票排隊購買,有時排隊一星期,肉票在手中揉爛了,也未必能買到1斤豬肉。有一次,我和食品公司王科長來到掃把溝小街食品站,看到一位老大爺正在低聲下氣地求購半斤肥肉,為給家中的醃菜加點油,使癱瘓的老伴起點胃口。但因為沒戶口就沒有肉票,他求來求去還是買不成,急得坐在食品站大門臺階上嚎啕大哭起來。我心裡非常同情,趕忙扶著老人找到王科長特批,老大爺才如願以償。由此可見,當時肉食品的供需矛盾是何等突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是何等艱苦。

四进铜陵 亲历巨变

1989年,因妻子是老三屆知青,照顧夫妻關係,我從外地調到銅陵市大輪碼頭工作,第三次進銅陵市,家住楊家山。銅陵市民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通過思想大討論,思想觀念從禁錮中解放出來,卡拉ok進入餐館和家庭,文化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市裡出現了“萬元戶”,民營經濟迅速發展,以“銅陵一百”為代表的商品銷售市場繁榮興旺。以稅務、銀行大廈為標誌的高層建築拔地而起,商品房買賣走向民眾生活,打破了依賴單位分房的舊格局。大哥大是身份的象徵,人們腰間掛bp機追趕時代潮流,普通家庭安裝電話逐漸普及。總之,改革開放浪潮不斷推動著銅陵這座千年古銅都煥發新的勃勃生機。

2008年,兒女們為了就近能照顧我們,給我們在銅官區康居花苑買了新房,就這樣我第四次進銅陵市。今非昔比的美麗銅陵婷婷玉立,放射出動人光彩。看經濟發展:大街小巷店鋪林立,地下商場整齊有序,五光十色的商品琳琅滿目;國家經濟開發區,縣區經濟開發區的光學、太陽能、電子、電纜、新能源和銅工藝等產業追趕新時代,創造新業績。

四进铜陵 亲历巨变

看城市面貌:舊城區被高樓大廈所替代,老火車站片區在短短几年變成上面是花園,下面是隧道,貫通市區南北;銅陵“外灘”綠樹成蔭,水天一色;氣象公園、西湖溼地自然生態;休閒廣場、大小公園星羅棋佈;銅都大道整潔寬敞,人流車流匯聚成亮麗風景線。

看交通便捷:銅陵高鐵、動車四通八達;高速公路沿城而過;池州機場近在咫尺,連通世界;長江公路、公鐵大橋,橫跨南北,天塹變通途,南來北往的人群使現代化銅陵充滿活力。

看科教事業:從幼兒園到大學,科學教育理念緊跟時代步伐。新科技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手機、電腦廣泛運用,家喻戶曉,足不出戶就可獲得各種信息。

另外,市區、鄉鎮辦、社區遍佈老年活動場所且各具特色,為老年人健康長壽提供優越條件。霓虹燈下,人們或休閒散步,或翩翩起舞,盡情享受美好生活。

輝煌70年,銅陵市實現了從舊礦山到現代化新城的鉅變,這也是新中國翻天覆地鉅變的一個縮影。我相信,偉大祖國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更加繁榮富強。

四进铜陵 亲历巨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