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親王奕訢為什麼成不了攝政王?而甘願受慈禧擺佈

發生於1861年(咸豐十一年)慈禧太后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的一次宮廷政變,改變了清廷的政治格局,也改變了當權者們的命運。咸豐駕崩前欽定的“顧命八大臣”被推翻清算,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大學士肅順等骨幹人物被處死,其餘的革職發配流放。而慈禧太后與恭親王奕訢這對叔嫂則鹹魚翻身,奪取了大清國最高權力。

雖然,1861年10月咸豐帝駕崩後,奕訢以“奔喪”的名義趕到熱河,與兩宮太后那一次密謀的談話內容已無從可考,但我們可以從政變成功後他們的利益分配上來窺知一二。

恭親王奕訢為什麼成不了攝政王?而甘願受慈禧擺佈

我們先看恭親王,他的收穫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當然是權力。咸豐帝在位時期,由於咸豐的心理問題(我認為他不自信,可能跟他腿有殘疾有關)對他這個頗具才幹的弟弟嚴加防範,咸豐五年(1855)七月,奕訢因追封生母皇后一事與咸豐帝發生矛盾,被罷免領班軍機大臣。之後,奕訢一直處在被排擠、被邊緣化的狀態,長時間被排除在權力中心以外。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咸豐帝面對英法聯軍,倉惶出逃“北狩熱河”,留下恭親王任“議和欽差大臣”負責與英法聯軍談判,收拾爛攤子。啟用奕訢也是迫不得已(其他人身份不適合或能力不勝任),但咸豐除了授予奕訢與洋人和談的權力以外,並無其他實權。咸豐在熱河病重期間,不準奕訢離京前來探視,臨終託孤時更是把奕訢排除在顧命大臣之外。咸豐駕崩後,奕訢繼續受到肅順等顧命八大臣的排擠。

同治元年(1862年),“辛酉政變”成功之後,兩宮太后以同治皇帝名義封奕訢為領班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物衙門大臣、宗人府宗令、總管內務府大臣,並加封“議政王”頭銜,此時的恭親王,看上去確實權傾朝野。

第二,是榮譽,也就是心理滿足感。同年(1862)兩宮太后以同治皇帝的名義為奕訢的生母靜太妃加諡為“孝靜成皇后”,同年升祔太廟,為恭親王完成了母親生前的最大願望。慈禧還破格加封奕訢的大女兒為榮壽固倫公主。

第三,實惠,也就是白花花的銀子。兩宮太后封賞奕訢食親王雙俸。

恭親王奕訢為什麼成不了攝政王?而甘願受慈禧擺佈

那麼,我們再看慈禧通過政變得到了什麼。她只關心一點,就是抓住至高無上的“君權”。她如願獲得了兩宮太后“垂簾聽政”的權力,也就獲得了等同於皇帝的“君權”。

恭親王貌似得到了很多,朝中的權力以及崇高的身份地位和榮譽等。但權力都是執行性的權力,也就是作為一個臣子的最大權力,並沒有最高決策權。而慈禧太后則取得了殺伐決斷的最高決策權。所以,從他們的權力分配上看,一君一臣可謂是涇渭分明。

一開始,慈禧太后與恭親王的關係較為和諧,雙方可以共享權力。但隨後,慈禧太后開始不斷限制打壓恭親王的勢力。被保守派稱為“鬼子六”的奕訢,因思想相對開明而得到一些地方實力派的擁護和響應,並且,他多年負責外交事物,西方列強一度只知大清有恭親王而不知有皇上。加之,此時的奕訢總攬朝政,年輕氣盛、意氣風發,所以不免有恃才傲物、坐大震主之嫌。

同治四年(1865年)三月初五,編修蔡壽祺彈劾奕訢,說他攬權納賄,徇私驕盈,慈禧太后命令查辦,隨後,慈禧就以“目無君上”、“暗使離間”等罪名,下詔革去奕訢一切職務。雖然後來在許多王公大臣的請求下,又恢復其總理衙門大臣、領班軍機大臣等職務,但是“議政王”的頭銜則被永久取消了。這是慈禧對奕訢的一次警告、敲打,讓他明白自己臣子的身份,我可以任用你也可以一句話就革了你。其後,奕訢在慈禧太后的不斷打壓、修理下,銳氣逐漸消退,變得圓滑、謹小慎微、暮氣沉沉。

恭親王奕訢為什麼成不了攝政王?而甘願受慈禧擺佈

據說當初,慈禧太后曾假意試探恭親王,說要加封他為“攝政王”,但又說,“攝政王”難免令人想起清初多爾袞專權之事,怕對他影響不太好。奕訢慌忙推辭,堅決不受。兩宮太后遂改授奕訢“議政王”。

事實上,奕訢還是有自知之明的。“議”也就是參與、討論的意思,而“攝”有統攝、代理的意思。所以,奕訢的“議政王”,和之前多爾袞的“攝政王”相比,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權力、地位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當時的政治格局與清廷入關前夕截然不同,晚清皇權的集中已經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宗室、大臣的權力被充分的分散制約。恭親王奕訢的權勢和實力與當年戰功卓著、手握重兵的睿親王多爾袞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所以,奕訢根本不具備出任“攝政王”的實力。

其次,“辛酉政變”從根本上來說是謀逆行為,在一些滿清貴族眼裡,特別是在政變中失敗的鄭親王、怡親王等宗室看來,恭親王為了一己之私,擁護兩宮太后垂簾聽政,致使愛新覺羅皇權旁落,是不折不扣的千古罪人。所以,奕訢得罪了相當一部分滿清貴胄、保守派,他也不具備出任“攝政王”的聲望。

恭親王奕訢為什麼成不了攝政王?而甘願受慈禧擺佈

所以,雖然恭親王奕訢機敏果敢,處事練達,年輕時也曾銳意進取。但歷史和自身條件決定了奕訢只能“議政”,無法“攝政”。他於1898年5月29日逝世,諡號為“忠”。他一輩子只能做一個忠心的臣子,而臣子的命運只能受擁有君權的最高決策者掌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