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李鴻章腦袋上中的那一顆子彈,價格遠不止1億兩白銀

1894年,是清朝非常關鍵的一年,因為在之前光緒帝17歲的時候,慈禧決定要還政給光緒,自己搬到修好的頤和園裡養老,朝廷內的事情就不再過問了。權力的交接儀式準備在慈禧60大壽上進行,因此1894年不僅僅慈禧生日這麼簡單,還意味著國家權力的調整,相當於建國大典。從1894年農曆正月初一開始,慈禧就開始賞賜那些跟隨她幾十年的一些大臣,為權力交接做好準備。

1895年,李鴻章腦袋上中的那一顆子彈,價格遠不止1億兩白銀

慈禧60大壽

靠不住的洋人

李鴻章不想這麼一個重要的國家慶典被戰爭給攪黃了,因此甲午戰爭前夕,李鴻章想通過多種手段,把戰事給平息下來,等到慶典結束之後,再進行大規模的軍事活動。如果實在不行,那就趁著生日前,打贏這場戰爭,給太后一份生日賀禮,可是從戰爭的進程來看,這個任務很難實現。

1894年6月份,戰爭已經不可避免了,李鴻章此時卻束手束腳,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國際調停上,他用各種方式,包括自己身邊的外交人脈,希望能夠通過外交手段調停這場戰爭。本以為英國會顧慮在上海的商業利益,傾向於清朝這邊,但是英國此時卻站在日本這邊,因為它希望通過日本遏制俄國。美國從來都是實用主義外交,不會主動介入戰爭的調停,他們只關心美國在遠東的自由貿易。

1895年,李鴻章腦袋上中的那一顆子彈,價格遠不止1億兩白銀

甲午戰爭日本海軍

李鴻章把全部的希望都寄託在俄國這邊,實際上一直到最後,俄國也沒有能夠有實現調停。不過李鴻章的人脈還是發揮了作用的,在《馬關條約》簽訂後不久,三國干涉,讓日本退還了遼東。清廷在調停方面做過多方面的努力,比如恭親王親自出面,讓當時的稅務司司長赫德出面調停,但是到最後也沒有能夠實現。

清帝國還委派了一位德國人德璀琳去日本進行和談,德璀琳是清朝的一位僱員,也是中國女婿,清廷覺得讓一個外國人去,即使談判破裂,也不至於丟面子。但是當他來到日本之後,日本政府根本就不把他當回事,接洽人都找不到。當時日本人覺得清朝政府這是不負責任,如果想議和怎麼能派一個洋人來談判呢?結果根本就不接待。德璀琳連清朝委託他遞交給日本政府的文件,都交不出去,之後只能通過郵寄的方式,把文件寄給了日本政府,然後就這樣灰溜溜地回來了。

1895年,李鴻章腦袋上中的那一顆子彈,價格遠不止1億兩白銀

德璀琳

之後日本通過美國公使告訴清廷,談判的通道並沒有堵死,但是要有談判的誠意。於是清廷委派總理大臣張蔭桓,以及剛剛任命的湖南巡撫邵友濂去日本談判。雖然張蔭桓沒有功名,但是做過多年的公使,曾經擔任駐美國、古巴、意大利的公使,經常和外國人打交道,國際視野很足,而且也很會表達。

可是見到伊藤博文和外相陸奧宗光之後,日本拒絕和談,這讓張蔭桓和邵友濂頓時懵了。在被涼了幾天之後,於是讓伍廷芳去見了伊藤博文,10年前伊藤博文在天津和李鴻章會面的時候,曾經和伍廷芳有一面之緣,見到伊藤博文之後,伍廷芳說:“伊藤首相,中堂大人向你問好”。之後伊藤博文告訴伍廷芳,如果清朝真的想和談的話,不應該拿一個巡撫來糊弄人,要有對等的關係。

1895年,李鴻章腦袋上中的那一顆子彈,價格遠不止1億兩白銀

伍廷芳

當時能夠和日本首相對等的只有恭親王和李鴻章,恭親王此時身染重病,在之後幾年就去世了。現在只剩下李鴻章了,而此時他正是對日作戰的指揮官,接到朝廷命令之後,在天津移交了北洋大臣和直隸總督的職務,回到北京和慈禧、光緒皇帝、軍機大臣等商議對策。

李鴻章的日本之行

1895年3月14日,李鴻章帶著一百多人的代表團,來到日本與伊藤博文、陸奧宗光進行和談,代表團除了李鴻章的兒子李經方,還有一個美國律師科士達,科士達原是美國國務卿,是一個法律專家,是當時清廷首席法律顧問以及外交顧問。雖然這次和談科士達給人的印象是,一會站到清朝這邊,一會又會站到日本人那邊,經常勸李鴻章接受某些條款。

1895年,李鴻章腦袋上中的那一顆子彈,價格遠不止1億兩白銀

《馬關條約》和談現場

但是從歷史資料中看到,李鴻章在談判當中經常用清朝官場的規則,對於西方的規則非常不理解,比如他在和談當中經常會講,能不能給他一點面子?其實日本不認這些東西,日本已經與西方世界接軌,更看重西方遊戲規則。

這次談判其實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和談,雖然清朝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畢竟是戰敗國,而且和談過程中,日本維護了清朝的基本尊嚴,以及一些基本權益。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伊藤博文這些政治家對世界各地的瞭解,以及與列強的關係,遠是清朝所不能比的。比如1894年8月12日的英國《每日新聞報》分析說:“中國和日本分別代表著封閉與開化兩股勢力,西方國家自然會更親近日本。如果日本有最終戰勝的機會,西方都應該放棄干涉的行動。”

1895年,李鴻章腦袋上中的那一顆子彈,價格遠不止1億兩白銀

甲午戰爭期間正在做戰地報道的隨軍記者(《倫敦新聞畫報》報道)

甲午戰爭期間,日本邀請了114名隨軍記者,其中有11名現場素描記者,4名攝影記者。西方媒體可以自由報名,派出記者跟隨日軍,當日本在對朝鮮進行戰略包圍的時候,還聘請美國專欄作家豪斯作為國家宣傳戰的總指揮。在當時西方媒體眼裡,清朝和日本是代表著野蠻和文明,當時紐約《先驅報》認為,如果日本一旦失敗,將會讓朝鮮重回清朝的野蠻統治。

這次談判,李鴻章提出先停戰,然後再和談,可是當時日本軍隊正處於進攻態勢,而清朝軍隊一潰千里,從朝鮮一直潰敗到國內。伊藤博文提出的條件是,把清朝的大沽口、天津以及山海關移交給日本。李鴻章認為自己當了25年的直隸總督,不戰而把這些抵押給日本,是完全不可能的,而且當時的天津是重要的通商口岸,各個國家在天津發展的都非常快,已經成為當時北方重要的港口,決不能劃給日本,結果第一次談判不歡而散。

1895年,李鴻章腦袋上中的那一顆子彈,價格遠不止1億兩白銀

一名犯人在唐山被處極刑(法國《插圖報》報道)

談判過程中,李鴻章總是習慣於國內的規則,讓別人看重他的身份,可是日本人此時的目標不是要征服亞洲,而是稱霸世界。日本明治維新之後就把它的戰略目標定為世界大國,成為世界大國不僅僅是經濟上衡量的,還有應有的國際地位,因此很在乎國際社會如何看它。

第二次談判實際上也是不了了之,因為之間的分歧實在太大,由於日本胃口太大,光緒帝非常生氣,只能邊戰邊談,而此時的日本已經翻譯出了清朝的電報,於是加緊對臺灣、澎湖列島的進攻,為割讓臺灣做好準備。

1895年,李鴻章腦袋上中的那一顆子彈,價格遠不止1億兩白銀

甲午戰爭清朝宣傳畫

那一顆子彈的價格

在第三次談判結束之後,李鴻章返回駐地,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叫小山六之助的日本浪人,拿手槍打中了李鴻章,子彈從左眼進去,從右眼出來,幸虧沒有致命。李鴻章作為久經沙場的老將,被槍擊之後沒有表現出一絲的驚慌,彰顯了一代偉大政治家的風範。

這次的談判僵局因為他的受傷迎來了轉機,日本人擔心李鴻章就此返回國內,置日本人於不義之地,此時國際社會一致譴責日本這次的刺殺行為。當天晚上,日本天皇、皇后,以及日本朝野各界都以不同方式去慰問李鴻章,特別是天皇還委派自己的御醫為李鴻章看傷,治療。

1895年,李鴻章腦袋上中的那一顆子彈,價格遠不止1億兩白銀

李鴻章遇刺

李鴻章當晚和幕僚們商議是否回國的問題,又是美國顧問科士達提出,如果回國,這場戰爭將會一直拖下去,對清朝不一定是好事,另外回國之後的醫療條件不一定比日本更好,不如利用這次受傷,在談判桌上爭取更多利益。

所以當李鴻章帶傷回到談判桌前的時候,日本方面也為之動容,非常感動。第二天日本就宣佈停戰,這是之前談判一直哀求沒有得到的條件,但是因為這一槍解決掉了。於是在1895年3月30日,日本先同李鴻章簽訂了一份停戰協定,日本承諾停戰三個星期,在此期間清朝和日本要完成全部的談判項目。

此時日本也不再要求把山海關、天津以及大沽口交給日本了,最終形成了共計十條的講和條件,其中重要的四條是,第一要求朝鮮的獨立,第二割讓奉天南部、臺灣和澎湖列島,第三賠償日本的軍費,第四開放新的通商口岸,要求新開順天府、沙市、湘潭等七個地方口岸,降低日本的關稅等。同時同意日本人在各個通商口岸從事製造業,可以辦廠,這就是之後的《馬關條約》。

1895年,李鴻章腦袋上中的那一顆子彈,價格遠不止1億兩白銀

《馬關條約》簽訂

在我們的歷史上,一直稱呼《馬關條約》,其實條約真實名稱為《日清講和條約》,為什麼日本一直強調在清朝按照自由資本主義的方式,自由辦廠呢?其實在10年前,伊藤博文和李鴻章就在天津對這一問題展開討論。

在1885年,伊藤博文就和李鴻章講,中堂大人,你們這樣做是不可行的,沒有一個綜合配套,不發揮義務教育,不釋放社會,軍隊也不改革,只有堅船利炮是不行的。而且當時清朝沒有一家銀行,沒有一家自由資本主義的企業,所有的企業都是國家的,地方政府的,甚至是兩江總督的。

當時李鴻章不認為日本的道路是正確的,他一直堅信清朝發展國家資本主義道路是對的。但是當戰爭打響之後,李鴻章發現過去十幾年沒有在政治上進行改革,這些弊病都出來了。兩江總督雖然手裡有錢,比如金陵製造局,江南製造局都有很高的利潤,但是企業要發展,借不出任何錢給清政府。而戰爭開打,各國金融要保持中立,因此清朝和日本都拿不到貸款,只能依靠企業自留資金來拼這場戰爭。

1895年,李鴻章腦袋上中的那一顆子彈,價格遠不止1億兩白銀

江南製造總局

在《馬關條約》中,李鴻章幾乎對所有條件都接受,但是對於日本企業可以在華自由辦廠,自由投資,自由匯出資金的條款非常害怕,認為當時清朝貨幣必須嚴格管制,於是讓伊藤博對這項條款進行保密,伊藤對此笑而不答。其實清朝的資本主義發展不是從內部發生的,而是由外部打破的。

至於賠款,如果不是李鴻章捱了那一槍,日本的三萬萬兩白銀不會減為兩萬萬兩。其實李鴻章談判過程當中能夠擅自做主的空間非常小,每次都是把日本談判條件發到北京,由軍機處、皇上、太后、總理衙門仔細研究之後,才予以回覆。雖然在自由投資,自由貿易上一直堅持,但是這項政策的複雜程度也不是一天兩天能夠解決的,可以日後商議,於是也同意了。

1895年,李鴻章腦袋上中的那一顆子彈,價格遠不止1億兩白銀

馬關春帆樓

一直到談判的末尾,李鴻章還是希望,伊藤博文能夠看在他的面子上,再減免5000萬兩白銀。1895年4月17日上午,李鴻章和伊藤博文在馬關春帆樓,以各自總理大臣的身份簽訂了,給予當時清廷足夠尊重的《中日講和條約》。

參考資料:《龍旗飄揚的艦隊》,姜鳴著;《北洋海軍與晚清海防建設》,戚海瑩著;《近代中國史綱》,郭廷以著;《清日戰爭》,宗澤亞著;《龍的航程》,吉辰譯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