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十大名將

1、孫武

孫武(前545~前470),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人。其主要活動時期為公元前5世紀末至公元前4世紀初。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大軍事家,兵聖。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百世兵家之師。由其至吳,由吳國重臣伍子胥舉薦,孫武以所著兵法13篇進見吳王,同吳王討論了各種戰爭的問題,留下了兵法問對錄。受重用為將,他所撰寫的《孫子兵法》,是我國古代軍事名著,我國現存最早的兵書,歷來被稱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受到國內外的推崇。該書對軍事學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在近代,孫武成了一個馳譽中外的軍事家。他的兵法著作被譯成多國文字,他也因此被譽為第一個形成軍事戰略思想的偉大人物。

春秋戰國十大名將

孫武

2、田單

田單(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期齊國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系田齊宗室的疏遠族屬,復國後官居齊國相。戰國時期齊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一戰成名的經典之戰“火牛陣”:可以寫進軍事教課書的經典戰役,譜寫以弱勝強的軍事神話。齊國復國:用反間計除樂毅,以僅剩的兩城收復齊國的70餘城。受封安平君。

春秋戰國十大名將

田單

3、孫臏

孫臏(?~前316),齊國鄄邑(今鄄城縣紅船鎮孫老家村)人,孫武的後世子孫。原名不詳,因受臏刑,被砍去兩個臏骨,故世稱孫臏。大致於孫武去世後百餘年、即公元前3世紀,生於阿、鄄(今山東陽穀阿城鎮、鄄城縣)之間。他是戰國中期齊國人,我國曆史上享有盛名並富於傳奇色彩的軍事家。戰國中期,戰事頻仍,吸引了許多有識之士尚武習兵、建功立業。孫臏青年時期,曾同龐涓一起拜當時隱居山野的鬼谷子學習兵法,有很深的軍事理論造詣。後來,龐涓先於孫臏下山,為魏惠王賞識,拜為將軍。孫臏不久也由墨子門生禽滑釐舉薦,做了魏國的客卿。因被龐涓嫉妒而遭汙衊受臏刑後離魏赴齊,在齊國,孫臏被大將田忌待為上賓,留住在自己府中。而田忌也向齊威王舉薦了孫臏,齊威王向孫臏討教兵法,並拜其為師。孫臏一生,坎坷多蹇。他才華橫溢,兵法造詣高深,治軍以律,用軍以謀,戰功卓著,是我國古代不可多得的著名兵家。他的軍事理論,也堪稱我國古代樸素唯物論和辯證法在戰爭問題上運用的典範。

春秋戰國十大名將

孫臏

4、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又稱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中國古代著名的將領、軍事家。白起在秦昭王時征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功勳赫赫,白起是繼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春秋戰國十大名將

白起

5、廉頗

廉頗(約前305~前230)趙國苦陘(今定州邢邑)人。趙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廉頗領兵攻齊,大敗齊軍,官拜上卿。後屢次戰勝齊、魏等國,以勇敢善戰聞名於諸侯。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之會,秦王欲羞辱趙王,被藺相如以大智大勇挫敗,相如亦因此官拜上卿,地位高於廉頗。廉頗不服,多次欲欺辱相如,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再讓,最終感動廉頗,親自上門負荊請罪,將相和好,兩人結為刎頸之交。公元前260年,秦、趙為爭奪上黨,在長平(今山西高平北)大戰,廉頗統率大軍,築壁堅守,相持三年,秦軍不能取勝。後趙王中秦人反間計,改用趙括為將,撤換廉頗。趙括只知紙上談兵,招致慘敗,除240名幼俘被釋放外,其餘降卒全部被活埋,此役趙軍損失達40餘萬人。 趙孝成王十五年(前251),燕軍攻趙,趙再用廉頗迎戰,大敗燕軍。趙王賜食邑,封為“信平君”,官拜相國。趙悼襄王時,廉頗因不聽調令而獲罪,逃到魏國,居大梁(今河南開封)。後趙屢受挫於秦,趙王欲重新起用廉頗,因被讒毀而未成。廉頗自魏至楚,為楚將,無功,病死於壽春(今安徽壽縣)。

春秋戰國十大名將

廉頗

6、樂毅

樂毅,(生卒年不詳),中山靈壽(今河北靈壽西北)人。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樂毅先祖樂羊為魏文侯(魏斯,魏國開國君主)手下的將領。曾率兵攻取中山(參見魏滅中山之戰),因功被封在靈壽,樂羊死後,葬於靈壽,從此樂氏子孫便世代定居在這裡。中山復國後,又被趙武靈王(?—前295年)所滅(參見趙攻中山之戰),樂毅也就成了趙國人。樂毅少年聰穎,喜好兵法。深得趙人推崇。趙武靈王時,因避沙丘之亂來到魏國都城大梁(今河南開封西北)當了大夫。此時,燕昭王因為子之之亂而被齊國打得大敗,燕昭王時刻不忘為燕國雪恥。但燕國弱小又地處僻遠,昭王自忖力量不足以克敵致勝,於是便屈己禮賢,延聘賢能之士相佐。最後終於被昭王誠意所動,答應委身為臣,燕昭王封樂毅為亞卿(僅次子上卿的高宮)。樂毅率全國之兵會同趙、楚、韓、魏、燕五國之軍興師伐齊,一舉滅齊。齊愍王大敗,率殘軍逃回齊國都城臨淄。

春秋戰國十大名將

樂毅

7、吳起

吳起(約前440—前381) 衛國左氏(今曹縣韓集鎮北)人,戰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卓越的軍事家。吳起為吳國王族之後,曾祖為吳王夫差,祖為太子友,友為越人攻殺。吳滅後,吳起父母逃至衛國左氏城,富累千金,生子名吳起。吳起幼年喪父,由母親撫養長大成人,年輕時胸懷大志,重守諾言,辦事認真。吳起一生歷侍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最初在魯國做將軍,後又到魏國,戰功卓著,魏文侯任命為西河守。在河西共23年,進行了系統改革,軍事力量也很強盛,與諸侯共有大小七十六次戰爭,其中六十四次全勝,對魏國的強盛做出了貢獻。 魏文侯死後,吳起在魏國受到排擠,只好去了楚國。楚悼王重用他為令尹,即宰相。吳起在楚國主持變法,史稱“吳起變法”,推行法治,廢除了時代世襲的貴族制度。他同時整頓武備,四處征伐,使楚國也成為當時的強國之一。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暴亡,舊奴隸貴族發動叛亂,楚國貴族趁機發動兵變攻殺吳起。後世把他和孫武並稱為“孫吳”,《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佔有重要地位。

春秋戰國十大名將

吳起

8、李牧

李牧(?-前229年),戰國時期趙國人,官至趙國相,大將軍銜,受封趙國武安君。戰國時期趙國最傑出的軍事家、統帥。他的生平活動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前一段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一段是在朝中參與政治軍事活動。終其一生,主要是做為武將活躍於歷史舞臺的。約在趙惠文王(前298年——前266年)中期,李牧已成為一位富有韜略的邊將。後因在宜安之戰重創秦軍,得到武安君的封號。公元前229年,趙王遷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聽信讒言奪取了李牧的兵權,不久後將李牧殺害。

春秋戰國十大名將

李牧

9、王翦

王翦(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期秦國名將,關中頻陽東鄉(今陝西富平東北)人,秦代傑出的軍事家,主要戰績有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趙;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楚國。與其子王賁一併成為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使其與白起、李牧、廉頗並列為戰國四大名將。王翦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西漢司馬遷認為王翦作為秦國將領,平定六國,功績卓著,秦始皇尊其為師,可是他不能輔佐秦始皇建立德政,以鞏固國家根基,和白起比較可謂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春秋戰國十大名將

王翦

10、趙奢

趙奢,(生卒年不詳),號:馬服君,漢族“馬”姓起源。趙國人,與趙王室同宗,當屆貴族。戰國後期趙國名將。戰國八將領之一,趙奢作為良將,有著高尚的趙奢品格。他不循私情,“受分之日,不問家事,”其子趙括少學兵法,言兵事,聰明強識,自認為“天下莫能當”。但僅記書本,並無實踐。趙奢以此“不謂善”,他憂慮地對妻於說;‘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而已;若必將之,被趙者必攝也。”趙奢死後,趙王為追念他為趙國所建立的功績,厚葬於邯鄲附近的西山,時人稱之為“馬服君”。其子孫以馬為姓,東漢名將伏波將軍馬援即為其後。

春秋戰國十大名將

趙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