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揮拍技巧之手臂動作篇

上期說到手腕發力是指

小臂肌肉群快速收縮帶動手腕動作的過程,甚至還會有部分大臂肌肉參與這個過程,所以手腕發力實際上是指小臂肌肉的做功。

同理,小臂發力其實也是大臂肌群參與的做功,而大臂發力其實是胸肩部肌群參與的做功,這裡就不做更多解釋了。

一、分解動作

首先來看看手臂各部位是如何動作的。

1)手腕內旋:手腕先外旋(外展)拉伸旋腕肌群蓄力,旋腕肌群釋放彈性並主動收縮完成內旋動作

(注:兩個動作是針對不同的揮拍形態而產生的不同方式)

羽毛球揮拍技巧之手臂動作篇

羽毛球揮拍技巧之手臂動作篇

2)小臂動作:二頭肌收縮完成屈臂動作,並貼緊大臂拉伸三頭肌蓄力,三頭肌釋放彈性並主動收縮完成擺臂動作

羽毛球揮拍技巧之手臂動作篇

3)大臂動作:背部肌群收縮完成抬臂動作,並儘可能抬高拉伸胸部肌群蓄力,胸部肌群釋放彈性並主動收縮完成大臂下壓動作

羽毛球揮拍技巧之手臂動作篇

二、組合動作

理論:肌肉的發力方向應與運動方向保持一致

舉幾個例子來幫助理解,短跑比賽起跑時身體會盡可能的與地面保持水平以保證最快的啟動速度;大力士拉卡車的時候總是儘可能貼近地面向前發力。

羽毛球揮拍技巧之手臂動作篇

所以發力方向要跟運動方向保持一致,也就是說當你在揮拍時,擺臂的方向應該與擊球線路保持一致,才能減少肌肉的力量損失。

現在把三個分解動作疊加起來並保持在一個運動軸上就可以形成一個理論上的擺臂動作

1)第一種動作:

轉體抬肘,小臂夾緊,手腕外展,大臂下壓,向上甩出小臂,內旋手腕利用瞬間爆發力擊球。

羽毛球揮拍技巧之手臂動作篇

此動作的力量傳遞是通過大臂帶動小臂起到加速揮拍的效果,再通過手腕將力量傳遞給球拍,完成擊球,此動作手腕為正內旋。然而由於每個人的身體條件不同,加上臨戰時外界因素的干擾,實戰中就產生了另外2種動作。

2)第二種動作:

轉體抬肘(肘部略向外),小臂夾緊,手腕外旋,大臂下壓,向上甩出小臂(肘部微屈,球拍保持在頭頂上方),內旋手腕利用瞬間爆發力擊球。

羽毛球揮拍技巧之手臂動作篇

這個動作雖然大臂沒有完全伸直,但將小臂和大臂視為一個整體後可以發現,球拍依然保持在運動方向上,同樣可以保證力量的有效傳遞,並且對於很多業餘愛好者來說,這個動作比第一個動作輕鬆了很多。

羽毛球揮拍技巧之手臂動作篇

對比這兩種動作,可以看出,前者手腕動作明顯不同,對於初學者會比較難受,不利於手腕發力,這也是很多人喜歡

拳握的原因之一。

羽毛球揮拍技巧之手臂動作篇

這種揮拍方式,因為各個關節相對比較放鬆,不會太難受,也能更好的運用手臂肌肉,當然大臂的角度不能太大,儘量控制在30度以內,這也是大多人採用的方式,當然這種方式拍面可能會脫離運動軸,不利於擊球的穩定性。

3)第三種動作:

轉體抬肘,小臂夾緊,手腕外展身體藉助慣性向另一側傾斜,大臂下壓,向上甩出小臂,內旋手腕利用瞬間爆發力擊球。

羽毛球揮拍技巧之手臂動作篇

這個動作雖然身體傾斜了,但是整個發力過程依然保持在一個方向,還能保證大部分的力量有效地傳遞出去,頭頂區被動時經常能看到類似的動作。實際上常規殺球時因為轉體發力較大,肩部也會產生傾斜,是第一種動作的實戰型態。

羽毛球揮拍技巧之手臂動作篇

羽毛球揮拍技巧之手臂動作篇

正手區同樣會出現類似的動作(身體正,擊球點向外側偏移),由於運動方向軸發生了傾斜,對出球的控制會變得更難,所以有些細心的球友會發現正手區反而不好打。

羽毛球揮拍技巧之手臂動作篇

羽毛球揮拍技巧之手臂動作篇

羽毛球揮拍技巧之手臂動作篇

三、殺球揮拍

作為羽毛球愛好者都很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殺球,對於手臂的動作很多人都會想到鎖肘,在前文中也曾有提到過,但究竟什麼是鎖肘,相信很多人都有疑惑,從字面上去理解,就是要運動中固定肘部的位置,下面將提供兩種方法幫助愛好者理解如何實現鎖肘。

方法一:當你抬肘達到預定位置(也可以理解為即將達到最高點),通過胸背部肌肉的收縮改變大臂的運動方向,由擺臂改為旋臂(內旋大臂)實現鎖肘。

(注:大臂內旋的動作旨在發力甩動小臂,動作幅度很小,通常我們只會說小臂內旋,而忽視大臂的動作,仔細觀察慢動作可以清晰的看到這一點)

羽毛球揮拍技巧之手臂動作篇

羽毛球揮拍技巧之手臂動作篇

方法二:當你抬肘達到預定位置(也可以理解為剛剛超越最高點),通過胸背部肌肉的收縮改變大臂的運動方向,由向前擺臂改為向後擺臂(大臂回擺),實現鎖肘。

(注:同樣的大臂回擺的動作旨在發力甩動小臂,動作幅度很小,日常練習旨在心意,如果動作過大會拉傷肩膀)

這兩種方法本質上沒有區別,都是通過肌肉發力改變大臂的動作以實現鎖肘,要強調的是這種方法的前提是發力協調順暢,否則將得不償失,基於這兩種方法產生了第四種動作,也就是手臂力量的最終形態。

4)第四種動作:轉體抬肘(肘部略向外),小臂夾緊,手腕外旋,大臂下壓,向上甩出小臂,大臂回擺(大臂內旋)加速小臂擺動,內旋手腕利用瞬間爆發力擊球。

羽毛球揮拍技巧之手臂動作篇

(注:此動作為讓大家理解,略有誇張)

此動作相比前三個動作在螺旋加速效應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個波浪傳遞效應,也就是說大臂的來回擺動以波浪的形式將力量遞增給小臂,當然也就增加了拍頭的速度,實戰中真實的殺球動作更接近第三種動作

如果從力量分析來看,當大臂下壓的時候,胸部肌群收縮發力,當大臂回擺的時候,背部肌群收縮發力,很明顯的這個動作用到的肌肉群遠遠大於之前的動作,力量也就更大。

綜上所述:

其一,上肢的一般發力要學會藉助小臂的擺動手腕的內旋來擊球,而大力殺球還需要學會藉助大臂的迴旋

來增加擊球速度,並鎖住肩部和肘部實現更高效的動量傳遞;

其二,關於上肢揮拍的動作在實戰中會有很多變化,掌握的方式越多,在球場上靈活應用才能遊刃有餘,業餘愛好者要循序漸進的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去練習,當然實戰中的動作變化遠遠不止這些,還有待大家去開發研究

警告:在這裡想提醒一下業餘愛好者,大臂發力形態畢竟是理論上的,只為幫助愛好者瞭解鎖肘,實現這個動作需要很好的協調能力和很強的肌肉韌性,沒有經過專業訓練是很難做到的,另外過量的大臂動作會導致力量過猛無法掌控,不但無法達到發力的目的,更有可能會遍體鱗傷!

(注:文中所注之肌肉群名稱並非專業學術名詞,且做功肌群包括但不限於文中所述之肌肉群,為方便業餘愛好者理解,簡化了名稱,篩減了協同肌群,請專業人士諒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