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得專欄」方宏進:中國央行數字貨幣不大可能與Libra正面衝突(下)

「得得專欄」方宏進:中國央行數字貨幣不大可能與Libra正面衝突(下)

鏈得得注:在《數字人民幣猜想》的第一篇文章中,方宏進依次與大家探討了“數字人民幣與人民的關係”,“誰能持有並使用數字人民幣”,哪裡可以獲得數字人民幣”, “數字人民幣的形態”,“什麼是數字錢包”和”誰來提供數字錢包服務" 七個問題。(完整文章:【得得專欄】原央視著名主持方宏進:數字人民幣的系列猜想之一)在第二篇文章,方宏進與大家分享自己對於“持有數字人民幣是否乎獲得利息收入”,以及“數字人民幣是否能存入銀行”兩個問題的理解和思考。(完整文章:數字人民幣猜想系列之二:商業銀行將面臨去中間化的巨大沖擊)。在第三篇文章,方宏進分享了關於“數字人民幣跨境自由流動”的看法。(完整文章:央行數字人民幣猜想系列之三:如何應對跨境自由流動?)。在第四篇文章,方宏進猜想了央行數字貨幣與Libra之間是否會產生衝突。(完整文章:方宏進:中國央行數字貨幣不大可能與Libra正面衝突(上))。

方宏進: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焦點訪談》原總主持,上海東方衛視原總策劃。2016年起開始區塊鏈理論研究,專注於通證項目的頂層設計。2018年6月主持設計了全球第一款錨定離岸人民幣的穩定型數字貨幣,對穩定幣的頂層設計、監管方式等有完整的操作經驗。目前主導開發出離岸人民幣存款的數字憑證在國際結算中的應用、人民幣存款數字憑證在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質譜檢測加區塊鏈技術在食品溯源中的應用等區塊鏈應用解決方案。

為什麼我猜想數字人民幣與Libra不大可能正面衝突呢?第二個原因是Libra和數字人民幣在國際上可能流通使用的區域重合度很小,大路朝天各走一邊。

我們先來預測一下Libra在美國之外的哪些地區有可能流通。

扎克伯格在為Libra佈道時,一再強調Libra具有普惠金融的公益性。他說世界上還有十幾億人沒有銀行賬戶,享受不到金融服務的便利,越是弱勢群體在金融方面就要付出越高的代價,他們把打工掙的錢匯回家,要花費高昂的手續費和很長的時間。而一旦Libra橫空出世,這些弱勢群體再要匯款的話,就將會像發一條短信一樣簡便安全。

聽起來是不是蠻溫暖人心的?但是如果你再看一看Libra的那個籃子都裝的是一些什麼貨幣,你就會知道小扎這就是在拿道德至上的話術忽悠人,他描述的那個普惠金融的理想,至少Libra是做不到的。

要知道Libra和空氣幣不一樣,它可不是白來的。Libra協會每在鏈上對外發行一個Libra,就必須事先在瑞士的託管銀行存入5毛美分以及依照比例對應額度的歐元、日元、英鎊和新加坡元,鋼鋼的全是全球流動性最好的硬通貨。在沒有明確證明有1個Libra被回收前,對應存在瑞士銀行裡的這一款硬通貨幣組合就不許提取。(Libra將如何確保這一承諾能夠公開公正可信地執行,我也是在拭目以待中)

為什麼必須這樣呢?因為如果有位手裡有Libra的用戶哪天一不開心不想玩了,要把手裡的1個Libra兌換回現金,Libra協會一定要安排一個或者多個暢順的通道,在收回那個Libra後立馬把等額的一筆硬通貨幣付給人家,當然我相信屆時兌付出來的不會是美元、歐元什麼的一大把各式各樣的硬通貨幣,最可能的就是按照用戶的要求全部兌換成一種硬通貨——例如美元現金付給用戶。

這一剛性兌付的動作Libra必須毫無障礙地馬上做出來,但凡有些拖延或者打個折扣什麼的,Libra的信用就會蕩然無存,全世界的人們馬上就會迅速擠兌Libra,要求拿回硬通貨現金。為什麼呢?因為Libra協會不是有國家信譽背書的中央銀行,它向外發行的Libra是否對應存儲了等額的硬通貨幣,大家沒有足夠的信心,所以但凡有點兒風吹草動,還是馬上換回硬通貨現金落袋為安。

這裡順便說句題外話,Facebook在設計Libra的時候,為了能夠顯得可以跨國度流通使用,成為所謂的全球通用貨幣,所以沒有錨定美元一種法幣而是錨定了一籃子五種硬通貨的組合。我認為這是他們給自己挖的一個坑,早晚得跌大跟頭。

因為美元、歐元、英鎊、日元等相互之間的匯率本來就波動不已,因此Libra作為穩定幣的價值是否穩定,就看你是依照什麼幣值來說了。假設歐元兌美元的匯率大幅升高,一個歐洲用戶使用Libra在本地買東西時,就會明確感受到Libra貶值了,因為代表Libra一半價值的美元對歐洲人來說縮水了。

我不相信Libra發行後,人們要用硬通貨現金去換Libra時,還得事先自己按照它籃子裡的比例把五種硬通貨幣各式各樣都換好了才行。人們一定是拿一種硬通貨例如美元去兌換。Libra自找麻煩地需要先幫用戶把這筆美元的一半按照籃子裡的比例以當時的匯率換成其他四種硬通貨,然後再換算出等額的Libra付給用戶。

好了,等哪天這位用戶回來要求把Libra換回美元時,Libra首先兌換出來的肯定是按照一籃子貨幣配置的各式各樣的五種硬通貨,然後再把其他四種硬通貨幣按照這個時候的匯率換成美元后一併付給用戶。

我敢拿1個Libra來打賭,這位用戶換回來的美元跟他原先付出去的美元的數額一定不一樣!賺了錢還好說,如果虧了錢,人家不會去找你Libra的麻煩?那是不是為了照顧用戶的利益不受損失,Libra還得額外負擔起炒匯保值的義務?

說回本期話題,其實我們前面已經提到,甭管是全世界哪個地方的人,你要想獲得Libra,你就必須用硬通貨幣去換,即使你湊不全五種來,至少你得拿出其中的某一種才行。那麼問題來了,扎克伯格思之念之地那十幾、幾十億沒有銀行賬戶的弱勢群體,誰褲兜子裡藏著大把美元、歐元等硬通貨幣呢?

我相信這些人以及他們的家人大多數都是生活在硬通貨短缺而施行外匯管制的國家裡,這些國家急需把散佈在民間的硬通貨幣彙總起來,去應付國家的國際債務和貿易逆差,就算民間殘留著一些硬通貨幣,當地政府哪容得你Libra跑來大大方方地吸走?一定會強加管制不允許Libra進入。

所以我猜想Libra在所有外匯管制的發展中國家都很難合法地流通使用起來,如果中國和歐盟再加以抵制,Libra可能的流通區域屈指可數,遠非其設想的可以暢行天下那般恢宏。

當然,我更願意相信扎克伯格這是在扮豬吃老虎,他是在給美國國會和政府監管部門放煙霧彈,說Libra暢行全球可以順帶普及美國的價值觀和維護美國金融的世界領導地位,先忽悠著能夠被批准放行再說。一旦Libra名正言順地發行流通起來,甭管能不能真的暢行全球,只要能暢行北美就足夠它安身立命了。說實在的,一個社交網絡公司搖身一變成為普惠金融公司,想象空間已經足夠大了。

我們再來猜想一下數字人民幣發行後,可能在國際上流通的區域在哪裡。這裡有一個最為關鍵的要點:與Libra最核心的不同之處,數字人民幣是中國央行發行的中國法幣的數字化版本。

數字人民幣由中國央行發行,代表的是一種國家行為,必須遵守國與國之間的國際規則,這與一個商業機構要遵守的國際規則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所以我猜想數字人民幣在國際上的流通應用,必須遵守以下兩個基本原則:第一,不介入到其他國家國內的支付流通領域,不挑釁這些國家法幣在其國內的權威地位;第二,不干擾這些國家的外匯管制措施,不影響這些國家的外匯儲備,不從這些國家直接或者間接套取國際硬通貨。

鑑於上述兩個原則的要求,我個人猜想未來數字人民幣能夠大量流通使用的地方,一定是那些本國法幣不穩、外匯短缺,又與中國有大量的經濟和貿易往來的國家。這當中大量往來這一條非常重要,有往來就意味著兩方需要結餘的款項較小,大部分往來支付都對沖掉了,這時候中間往來對沖的貨幣手段就不一定是美元,特別是如果其中一方短缺美元的話,只要對兩方來說這一貨幣手段足夠穩定就行。離岸人民幣足可以扮演這一角色。

人民幣國際化走的很艱辛,至今成效不顯著。據SWIFT系統2019年3月公佈的統計數字,人民幣在全球結算資金額度中僅佔1.89%,比例極小。

究其原因是因為跨國之間進行支付一般要經過兩個以上的不同國家的商業銀行,如果這些銀行中絕大多數都沒有開設離岸人民幣的賬戶,沒有經營離岸人民幣業務,那自然無法支持當地的商家採用離岸人民幣作為支付手段。

這方面有一個看起來有些奇怪的現象,近兩年來一帶一路發展中國家雖然美元外匯短缺,但是他們在與中國支付往來中使用離岸人民幣的不但不多,還有下降的趨勢。反而是英國、美國、韓國等發達國家採用離岸人民幣的在增加,原因是這些國家是離岸人民幣的彙集中心,有不少銀行特別是在當地開設的中資銀行分行都可以在當地開辦人民幣賬戶,所以能過支持離岸人民幣作為跨國往來的支付手段。

外國商業銀行開辦離岸人民幣業務的之所以很少,核心原因是人民幣至今不能在國際上自由兌換,僅靠中資銀行去各個國家開分行去推,進展緩慢。這個客觀條件不改變,走傳統金融通道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就是很難。

但是走全新的數字貨幣通道,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因為數字貨幣的支付轉移是在往來雙方的數字錢包之間點對點完成的,沒有經過任何中間環節轉賬,無需得到什麼機構的審核批准。

所以我個人堅信:商業銀行傳統的跨國支付業務、連帶傳統的信用證業務都將很快會被消滅,這些金融服務部門將不得不解散。而消除這些商業銀行傳統金融服務所節省下來的金錢,會平分給所有使用數字貨幣進行支付的人們。這就是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特性將會提升全社會效率的例證之一。

在新的數字貨幣流通領域,基礎設施其實就是可以裝在智能手機裡面的一個應用而已,只要交易雙方都接受離岸人民幣,雙方的手機裡又都有可以接受數字人民幣的數字錢包,不管身處哪個國家相距千山萬水,拿出手機來輸入對方的收款數字地址,很可能一分鐘內對方錢包就顯示到賬了,支付費用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這樣一來,在那些一帶一路沿線等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只要當地與中國相互之間有經常性的經濟貿易往來,當地又有一定數量的離岸人民幣存在,大家就可以採用數字人民幣進行支付,跟你有沒有美元無關了,跟是否要在銀行開賬戶無關了,跟SWIFT也無關了。只有當大筆人民幣現金要求兌換成數字人民幣、或者大筆數字人民幣要求兌回人民幣現金時,才需要進行KYC驗證以符合國際反洗錢規定。

正是基於這個判斷,所以我敢猜測就算Libra發行出來了,它也不會跟數字人民幣正面衝突。因為Libra只適合在有充裕美元現金留存的地區使用,而數字人民幣恰恰是適合在美元短缺又與中國有大量經濟貿易往來的地區使用。

央行發行數字人民幣後,讓超過一萬億元的離岸人民幣儘可能多地轉換成數字人民幣,再讓這些數字人民幣成為中國和那些缺少國際硬通貨國家和地區之間進行支付結算的手段,人民幣就能繞開外國商業銀行的通路實現國際化了。

最後我們再說第三個原因,由於數字人民幣和Libra的應用場景不大一樣,所以我猜想二者之間不大可能構成正面衝突的關係。

我個人認為,數字貨幣的應用場景主要有三個:

第一個應用場景是用於數字資產的交易,這是最傳統的一個,也就是所謂幣圈的應用,拿數字貨幣——主要是穩定型的數字貨幣去購買數字資產,例如比特幣、以太坊等加密貨幣。未來更大的用途,是用穩定型數字貨幣購買通過STO實現的數字化資產,這是未來傳統金融資本進入數字化財富領域的主幹道。(我會在後續的猜想中專門討論數字人民幣和STO的問題)。

第二個應用場景是用於C端個人之間的小額支付,未來很可能會取代現在大行其道的移動支付。由於個人之間的小額支付如果採用數字貨幣的話,數字錢包是可以不依賴銀行賬戶而獨立存在的,即使是央行,也不可能要求未來可能達到幾億個甚至更多的小額支付數字錢包都向其報備。所以用戶可以在不依賴任何第三方的情況下,以點對點的方式實現快速便捷又更加安全的支付,同時還保護了自己的隱私,不再會被所謂支付應用大數據推算出來的“精準廣告”騷擾。

第三個應用場景是用於B端大客戶之間的大額支付,既商業客戶之間不再通過銀行賬戶相互轉賬匯款,而是採用數字貨幣的方式點對點完成兩個數字錢包之間的資金轉移。我個人認為,大額支付結算是數字貨幣最大規模的應用場景。當然,大額度數字貨幣支付直接採用數字人民幣這類央行數字法幣(CBDC)還有些不足,這是因為央行數字法幣為了保證其無條件法償性,不可能允許捆綁其他有約束性的智能合約。所以需要由商業機構配套發行人民幣銀行存款的數字化憑證,用這些與銀行存款1:1對應的數字憑證綁定智能合約用於支付,待合約執行完畢客戶希望取出現金時,再用憑證直接兌回數字人民幣。(這一業務是我過去一年半來一直在香港和北京兩地持續推動的數字貨幣應用方案,近期周小川副主席推薦的一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出的文章,認為這樣的應用才會最為有效,稱其為“合成央行數字貨幣(sCBDC)”。我會在後續的猜想中詳細說明。)

回到我們的話題,從Facebook宣傳推廣Libra的內容來看,Libra如果能夠成行的話,主要應用場景是C端個人之間的小額支付,因為這一應用可以憑藉其全球超過23億個人用戶的社交網絡來迅速推廣,實現網絡好友之間快速便捷的小額支付。我們中國人現在用慣了微信支付,對這樣的支付形式已經不以為奇,但是這對全世界三分之二以上沒有微信的“受苦人”來說,好友之間轉筆小錢“就像發個短信一樣便捷安全”,無疑還是革命性的一個金融服務。所以Libra發言人把中國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當成假想敵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這個應用場景並不是數字人民幣最主要的領域。

我個人猜想未來數字人民幣的主要應用場景是B端客戶之間的大額支付。在境內,從銀行間的轉賬,到政府機構內部的財務流轉,都會很快採用數字人民幣的形式,賬本公開透明不可篡改,支付點對點完成去除所有的中間環節,提升效率防止腐敗;在海外,中資機構和海外的經濟貿易合作伙伴之間都可以採用數字人民幣進行支付和結算,如果加載智能合約的話,可以增強相互之間的信用而降低交易成本;如果限定實名制數字錢包相互轉賬的話,可以提升資金的安全性,完全不怕錢包丟失或者黑客攻擊;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好處,就是這些財務往來完全繞開了SWIFT系統,其意義的重大性,大家可以參考黃奇帆先生近期的講話。

所以我的猜想是,數字人民幣和Libra不太可能正面衝突,反而到有可能在使用區域和應用場景的交互處雙方進行積極合作。

(未完待續,敬請關注“數字人民幣應用系列猜想12”)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