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10月業績熄火 東北、浙商跌幅超50%

前三季度“賺嗨”後,券商10月交出一份不盡如人意的成績單。

截至11月6日晚20時30分,共有30家上市券商發佈10月財務數據。

財聯社統計發現,30家上市券商中,僅2家營收環比出現上升,10家淨利潤環比增幅為正。在營收環比下滑的28家公司中,幅度超50%的有東北證券(-61.74%)、浙商證券(-57.20%)2家;在淨利潤環比下滑的20家公司中,下降幅度超30%的有14家,超50%的有6家。

券商10月业绩熄火 东北、浙商跌幅超50%

對於券商10月業績,今日(11月6日)證券板塊已有所反應。截至今日收盤,證券板塊幾乎全線漂綠,僅華創陽安一家微漲0.45%,整體跌幅為1.48%。

中信證券再次問鼎雙科冠軍

營收方面,目前,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和招商證券三家營收超10億元,其中中信證券10月營收最高,為36.43億。另外,超5億元的還有國泰君安、中信建投、廣發證券、海通證券、中國銀河、申萬宏源和國信證券,它們10月營收分別為9.81億、9.74億、7.71億、6.94億、6.65億、6.2億和6.12億。

券商10月业绩熄火 东北、浙商跌幅超50%

環比來看,上市券商10月業績不容樂觀,僅中信證券和國金證券實現上漲,幅度分別為108.32%和17.10%,其餘28家10月營收均是環比下滑,其中環比下降幅度超50%的有東北證券(-61.74%)、浙商證券(-57.20%)。

淨利潤方面,有11家券商單月淨利潤超1億元,分別為中信證券、華泰證券、中信建投、國君、招商證券、廣發證券、中國銀河、申萬宏源、海通證券、國信證券和西南證券,其中中信證券27.07億元的淨利潤穩居第一。

券商10月业绩熄火 东北、浙商跌幅超50%

環比數據上,10家券商淨利環比增加,增長幅度100%以上的有中信證券和西部證券,第一創業環比增幅超50%,財通證券環比增幅超30%、招商證券超20%。而下降幅度超30%的有14家,超50%的有6家,超70%的有浙商證券(-74.96%)和南京證券(-74.60%)、超90%的有天風證券(-95.96%)和東北證券(-93.43%)。

西部證券10月業績可謂觸底反彈,其9月淨利潤虧損1.21億元,環比下滑224.73%,10實現0.6億元淨利潤。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中信證券不僅問鼎雙科冠軍,還是10月唯一一家營收和淨利潤均環比增長的券商。不過其母公司10月淨利潤環比增幅高達277.27%背後是因為下屬子公司在本月對母公司分紅25億元。若是剔除這一因素,中信證券業績不會如此靚麗,但其10月營收仍能達到10億。

10月A股交易量萎縮

券商10月業績全面下滑,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首先排除自營。10月二級市場相對平緩,相比9月整體小幅上漲。其中,上證綜指累計上漲0.82%(9月為0.66%),中小板指累計上漲2.53%(9月1.95%),創業板指累計上漲2.69%(9月為1.03%),上證50指數累計上漲1.97%(9月0.88%),滬深300指數累計上漲1.89%(9月0.39%)。

券商10月业绩熄火 东北、浙商跌幅超50%

一般來說,券商的自營業務高度依賴於市場行情的走勢,股市若回暖,券商自營投資收益自然加大。2019年前三季度,券商業績強勢也是受益於自營業務,數據顯示,前三季度自營收入貢獻佔比達30.96%,較2018年同期的21.65%高出9個百分點。

投行業務更是給10月業績做貢獻的主力軍。財聯社統計Wind數據發現,10月份25家券商主承銷收入合計17.13億元,遠高於9月,9月僅16家券商實現主承銷收入,共計7.5億元。

券商10月业绩熄火 东北、浙商跌幅超50%

具體來看,10月共4家主承銷收入過億,分別是中信建投(1.47億)、招商證券(1.27億)、國泰君安(1.09億)和國信證券(1.01億),市場份額分別為8.61%、7.42%、6.35%和5.91%。

最後將目光轉向經紀業務。

Wind數據顯示,10月份兩市場成交額7.65萬億元,日均成交額為4248.78億元,而9月日均成交額為5653.53億元。

券商經紀業務向來是看天吃飯,從這個角度來看,10月交易量萎縮極有可能導致券商經紀業務業績下滑。

不過,光大證券預計,11、12月外資入市,將使年底交易量保持穩健態勢。

據悉,11月份MSCI半年度指數評估結果將於北京時間11月8日公佈,該變動將於11月26日收盤後生效。國盛證券預計,MSCI第三次擴容將帶來約2200億元增量資金,佔全年MSCI引入外資的45%。

分化效應愈發明顯

中小券商應走差異化道路

從券商10月業績不難看出,龍頭券商的抗風險能力明顯更加突出,像業績排名前五的均為頭部券商,而營業收入環比下降超50%均為中小公司;淨利潤環比下降的大部分也都是中小公司。

其實,在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的證券行業,在新的監管環境下,強者恆強的邏輯只會繼續深化演繹,中小券商想要生存要麼就走出一條差異化發展道路,要麼就是大吃小的被兼併收購或者進行同等規模的聯姻。

差異化方面,7月5日晚,證監會發布《證券公司股權管理規定》及配套規定,相比於徵求意見稿,正式稿進一步明確對證券公司的分類管理安排,第一類為專業類證券公司,即從事經紀、自營、投行、資管的傳統證券業務的券商;第二類為綜合類證券公司,其從事業務具有顯著槓桿性質且多項業務間存在交叉風險,像股票期權做市、場外衍生品、股票質押回購等。

對此,申萬宏源認為,這既是鼓勵專業類券商做好差異化、特色化的輕資本消耗的中介服務,更為重要的是引導具備相應資本實力、風控能力條件的綜合類券商做強重資本消耗的機構業務。華創證券持有類似的觀點,其表示這一定程度上鼓勵了專業類券商做精、綜合類券商做強,將推動行業進一步分化。

華金證券表示,借鑑海外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經驗,中小券商在某些細分市場更加專業,形成比較優勢是差異化發展的關鍵,看好財富管理、資管管理或社區金融、養老金融、房地產金融等領域。

券業併購方面,今年以來,龍頭券商併購中小券商或者中小券商抱團取暖的消息就不絕於耳,先是中信證券收購廣發證券、天風證券收購恆泰證券,再到昨晚華創證券有望成為太平洋證券的單一大股東。

事實上,隨著金融業不斷對外開放,中小券商不僅要和國內龍頭券商競爭,還得與外資券商“搶蛋糕”。既然日子並不好過,那麼中小券商通過併購重組來實現做大做強,來發揮整合優勢,並不失為一條明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