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著眼”買信託的時候已經過去,如何選取產品?

珍懿xbLY4160


資管新規出臺前,信託業一直就是以剛性兌付著稱(這層窗戶紙一直沒有捅破),正是因此,投資人閉著眼就能投,資管新規出臺明確打破剛性兌付,

投資人的安全帽沒了,信託是否還能投資?具體產品如何選擇?

正如我上面講,明文實規表示信託是必須剛性兌付的,這更是信託業的一種常態處理方式,一種默認設置,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和金融市場多層次完善,官方也逐漸認識到必須打破這潛規則,迴歸信託本源。

筆者認為,信託業最大的優勢,並不是所謂的剛性兌付潛規則,更應該是信託機構這幾十年來 積累下的優質金融資產和培養的大量專業人才,較全面完善的風控體系和形成了完善的產業鏈 這才是投資者信任的所在。

好,接下來回答如何篩選信託項目

常見信託項目類型——政信類,地產類 ,工商企業類信託

這裡 我就政信類項目為例,(地產信託在下半年基本涼涼,工商企業類信託在大環境流動性緊縮下,融資能力大打折扣,資產質量也下降,不建議配置)

所謂政信類信託,是指融資方為各級政府或者其下屬的融資平臺,以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為依託的信託產品。

篩選 政信項目可從以下維度參考:

第一,看融資平臺

行政級別越高,自然信用評級越高,違約率越低

第二,政府所在地經濟實力

第三,標的項目的現金流——標的項目的財政收入是該類信託產品的第一還款來源,此現金流是否充分覆蓋,直接關係到投資的成敗。

第四,增信措施

本身融資方會聚集地方政府最為優質的資源,一般增信措施會輔以實物抵押如土地和房產,但在江浙滬地區 更多是陪之以應收賬款的質押。那麼應收帳款的資金是否覆蓋本息全額,以及質押率等方面 必須尤為深究!

2019年過半,全國68家信託機構都在發行政信項目,也側面說明信託業務轉型迫在眉睫。

至於如何認購信託項目,一般就以下三種渠道

1,直接從信託機構認購

2,通過銀行認購(證券認購)

3,通過具有基金銷售資格證的三方財富認購

另外,我想在補充一點,時下整個金融環境形勢緊張,不論從資金端還是資產端都存在轉型陣痛,作為信託投資者,在當下選擇強機構要比選擇強信託來得更為重要。


信託者


個人認為信託產品的選取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應對信託法律關係有一個基本瞭解。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信託是指委託人基於對受託人的信任,將其財產權委託給受託人,由受託人按委託人的意願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進行管理或者處分的行為”。法律中規定的受託人即是信託公司,委託人即是投資人,信託財產對於個人客戶來講通常就是其合法所有的資金。按照信託的法律關係設定,正常的流程是委託人將資金委託給信託公司代為管理,信託公司再去尋找適當的資產進行資產配置以使得管理財產保值增值。但現實中我們看到的信託產品多是信託公司已經提前找好了信託資金的擬投資產,然後再向市場上的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資金到達募集賬戶後向融資方放款後即宣佈信託計劃成立。具體可通過文末的信託交易結構示意圖比較清晰的看到整個法律關係。

在此基礎上,再來進行信託產品的選擇,主要關注以下一些要點。

1.產品的底層資產。

信託計劃的底層資產即信託資金的最終投向,決定了信託計劃的終極風險是否可控。通常,主流信託產品的投向為房地產項目或政府平臺項目的居多,另有一些傘形信託和資金池項目等,底層可能投向標準產品如債券存單或非標準金融產品。主要說一下市場佔比較大的房地產信託和政府平臺信託。

(1)房地產信託首先應關注投資項目的區位,就如自購住房一樣首先選擇地段,因為項目區位決定了其銷售價格和日後的去化情況。通常來講,只要項目能夠正常銷售,後續一般不存在太大的兌付風險;其次,關注其樓面地價即土地成本,沒有賣不出去的房子,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這點決定了項目的安全邊際;另外,關注其商業和住宅的規劃佔比,一般來講住宅較容易變現,其中又以剛需住宅更為安全,其餘包括開發商整體實力,再融資能力等也可查詢公開資料和信託的披露信息進行了解。

(2)政府平臺類信託主要應關注當地政府的財政實力和當地負債情況,雖說現在政企分家,這類信託還是有政府信用的因素在裡面。

其餘包括產品的增信措施比如土地抵押、股權質押、保證擔保等當然理論上是越多越好。

2.信託公司的選擇。

信託公司通常都具有嚴密的事前風控流程和嚴格的貸後風控措施,所以目前來看信託行業不具有系統風險,行業風險整體偏低。信託公司作為金融機構自身對產品有一定的增信作用但是不保證剛性兌付,目前市面上已經陸續出現了一些延期分配的信託產品,但是隻要項目不出現終極兌付風險,投資者不必太過擔心。

選擇信託公司的時候投資者能夠了解到的外部信息也是有限的,可以多關注該公司的股東背景和之前對違約產品的處理方式及效率。當然這隻能作為選擇的一個輔助因素。



持續交易


啥叫閉著眼買信託呢?其實就是國家在之前對信託產品是默許的一種叫做剛性兌付的兌付形式,什麼是剛性兌付?也就是信託產品到期後,必須對付本息,如果產品出現風險無法全額兌付,由信託公司用自有資金或者保障基金等資金代為兌付,然後再進行追償。

為什麼會有這種形式,早期信託產品(僅僅只信託公司發行的資產管理信託產品)其實承擔的就是影子銀行的身份,其實就是代替或者替代(意義不同)銀行發放貸款,很多是委託貸款性質,因為為了突破銀行的準備金和信貸規模等表內資產數量的限制,而這類東西在銀行相對於其存款來講,就是剛性兌付的(在存款保險沒出之前就是存款也必須到期兌付),而且很多信託募集資金其實就是銀行的資金進行的投資,他們是不允許承擔不兌付的風險的。而信託從2007年開始向民間發展,開始成為一種優質的投資品種的時候,因為收益高,剛性兌付,頗得客戶青睞。

但是,時代在發展,社會在變遷,早期信託主要給大型國企、政府、地產公司等高資產類機構發放貸款,但是,現在信託產品除了對上述機構開展業務也有很多其他機構的投資,而剛性兌付的存在讓人們認為它更加像“存款”,而不是它的實質——投資,而更加重要的是,我們國家前期的發展紅利基本上已經告一段落,告訴增長的經濟形態和寬鬆的貨幣刺激都進入尾聲,那麼此時,很多資產出現良莠不齊的情況,即便是政府及城投公司等承擔政府信用的機構,自身的償付能力也出現問題,所以,信託的風險事件也頻繁出現,再依靠剛兌來發行,第一,脫離投資的駕馭風險和風險自擔的本質,也最終會摧毀信託公司,那為數不多的幾張牌照,最終毀滅中國的金融四條腿之一(銀行、保險、券商、信託),甚至全盤毀滅。因此,除剛兌勢在必行。

一旦除剛兌,那麼就要看信託產品的盈利本質和投資的本質來選擇信託產品,信託終究是投資,那麼區分產品本身和信託公司自己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區分信託的類型,信託分固定收益類和浮動收益,而投資方向有非標固定收益資產、標準資產(債券、股票、ABS等證券化產品),以及投資其他管理人資產的信託等。

然後,區分固定收益,就是非標準債權的產品就是傳統的信託產品,還是大多數,主要給企業做融資如委託貸款、流動性貸款等,那麼這類產品,需要看融資方的真實償付能力,說實在的,就是借錢,看看能不能還上,這個涉及企業的資產、負債、盈利、經營方向、背景等等信息。然後就是看有無擔保、抵押質押等層級風控,擔保是否有能力(參考融資方的標準),抵押質押是否足值,押品的變現能力如何,涉及處置的結果的。

再然後,投資標準化資產的債券、股票、ABS等看信託公司的往期業績,而投資很多品種包括ABS包括現在的如螞蟻小貸或者其他消費金融機構的消費金融貸款的標準證券化資產,這類資產主要看這個消費金融機構的業績水平、風控能力以及違約率等。包括所有產品,都需要考慮信託公司的規模、管理能力、以往產品違約概率等等情況,綜合考慮。

無論怎麼樣變化,信託仍舊是我國金融四條腿之一,它的產品還是牌照都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和任務,因此,信託業也會在不斷的社會進步中跟隨進步,從而實現行業的統一發展。任何東西只要發展,就有革新,而我們作為金融行業一員是在跟隨行業進步的,投資者們也是不斷在變換視角的,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張小帥說理財


買信託最重要的是安全,首先要看產品,看產品主要投資什麼項目,是地產,政信,供應鏈,還是股市,根據自己風險的承受能力選擇不同的產品,產品的安全和抵押物有關,某系的信託發行一款產品,用某系控股的香港上市城商行做押壓,每股7元,實際當時港股才4元,這個產品就是抵押不足。其次要看信託公司,看公司的大股東,大的公司發行產品的能力強,和用款方議價能力強,風險控制強,相對安全。再次,儘量選擇信託公司勢力範圍的產品,如不測,可有處理產品的能力。


海闊天空40161


我從2011年開始做信託,看了有上千個信託,做了上百個。

1.選信託公司,

2.選項目,

3.抵押擔保等措施。

4.代銷渠道。銀行還是信託,還是三方,還是比如我們中金公司。

5.中金公司有的時候自有資金也買信託,和客戶一起,不是幾百萬的那種,而是一兩億的那種。


印鈔機168


合法信託公司,首先看其有無信託牌照。

其次,看項目

最後,看過往業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