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淵之盟,三十萬,成交

164◆三根手指

十二月,曹利用把遼國使臣領到了澶州,趙恆在行宮接見了來使。

走到這一步,應該說雙方議和的誠意算是非常足了,但這畢竟是政治盟約,關係久遠,誰都不會輕易先鬆口。於是乎,雙方還得繼續裝腔作勢地扯皮。

一個堅持要地,一個堅持只肯給錢;一個嚴肅聲明我就是要地,一個嚴肅聲明我就是隻肯給錢;一個反覆強調我還是要地,一個反覆強調我還是隻能給錢……

幾回合下來,還是沒個結果。用現在的話說,談判仍在艱難的進行中。

澶淵之盟,三十萬,成交

當然,談判也不是一點成果沒有,雙方決定,由曹利用再跟著遼使回去繼續談。

在曹利用出發前,趙恆及一班臣僚都已經有所感覺,遼使雖然沒有鬆口,但態度已經緩和不少。這次前去,極有可能達成正式協議,他們不能不對具體條件有所考慮。核心問題只有一個:

究竟答應給多少錢?

曹利用當然做不了這個主,這事只能趙恆自己拍板。為此,曹利用在出發前特地當面請示了趙恆,請最高領導給個數目,心裡也好有個底。

趙恆對這個問題也早有考慮,他告訴曹利用:“必不得已,雖百萬亦可。”

這句話很好懂,意思是:如果萬不得已的話,即使一百萬也可以。

說到這裡,有人可能會有疑問,一百萬什麼玩意呢?如果是一百萬兩黃金,那趙恆必須做好把皇宮賣了的準備,如果是一百萬枚銅錢,遼國肯定不幹,總不能是美金、歐元呀。

所以,我必須得穿插一下關於宋代財賦方面的知識。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古人最常用的貨幣是銅錢,這點確實沒錯。宋朝人一般也用銅錢,銅錢的基本單位是貫,一千個銅錢為一貫。但是宋代財政收入不能僅僅用多少貫錢來表示,因為政府同時還會徵收很多其他物品來補充。

具體來說,宋代的徵收物可以分為四類,一類是貴金屬,比如金銀,通常以“兩”為計量單位;一類是穀物,比如稻、粟、麥等,通常以“石”為計量單位,一石相當於一百斤;一類是帛,比如絹、羅、綾等,通常以“匹”為計量單位;最後一類是物產,如茶葉、薪炭等各種品類的東西,計量單位更是五花八門。

以上財物加起來,總計可以達到二十多項。正因為各類東西的計量單位不同,我們在說明宋朝政府收入時,往往只能說個數量,後面的計量單位則是貫、匹、石、兩,統一混用。

因此,趙恆所說的一百萬,也是個籠統的概念。

不過,話說過來,有數總比沒數好。曹利用得到最高指示後,就準備再次出發了。可他剛從趙恆那裡出來,就被一個人叫住了——寇準。

對於議和,寇準一直是心有牴觸的,在他眼裡,現在宋軍形勢大好,完全可以把遼軍趕回老家,別說給錢了,假以時日,還指望著能夠收回“幽雲十六州”呢。

很可惜,當時朝廷中像寇準這樣有想法的人極少,趙恆議和的決心很堅定,而且畢士安等人也表示贊成,所以他也只能勉強同意。

作為宰相,寇準縱然改變不了議和的大趨勢,卻也不肯太便宜遼國人。於是,等曹利用一出來,他就把曹利用叫到了自己營帳裡。

見到曹利用,寇準也不廢話,劈頭蓋腦地就是一句:“雖然你有皇帝的旨意,但去了以後最多隻能答應三十萬,超過三十萬你別來見我,否則,我寇準肯定斬了你(過三十萬勿來見準,准將斬汝)!”

曹利用看著寇準生氣的樣子,知道這位爺惹不起,連忙應承著離開了。

當月,曹利用又來到遼軍營寨,蕭太后利用最後的機會再爭取點籌碼,故意命人繼續拿關南舊地說事。

和前面幾次不同,曹利用這回不再和他們耐心周旋,而是嚴詞拒絕:“你們帶著軍隊來締結結盟,如果希望我們拿出點錢財充作軍旅開支,尚可以商議,其他就別多想了。”

遼國接待者還是不死心,說道:“我們興師動眾而來,本來就是為了拿回關南舊地,如果不如我們所願,回去都愧見國人。”

聽遼國人這麼一說,曹利用知道不做最後的表態是不行了!於是他霍然起立,怒視對方,慷慨激昂地說道:“我既然受命來談判,大不了就是一死!如果你們不後悔,一定要堅持自己的欲求,恐怕不但土地拿不到,戰爭被也別指望結束了!”

遼人見曹利用如此態度,就將情況報告了蕭太后。

蕭太后見已經到了最後攤牌的時候,終於點頭答應宋朝的方案,以錢財來換取和平。

澶淵之盟,三十萬,成交

接下來,雙方完全進入了討價還價的狀態,估計情形跟菜場買東西也差不多,無非是你報價、我殺價,你來我往,循環往復,如此而已。

具體的過程史料沒說,我們直接說最後的結果。

三十萬,成交!

準確地說,是宋朝每年交付遼國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史稱“歲幣”。

不知道是寇準劃的底線起了作用,還是事有湊巧,反正曹利用談下來就是這個數。

和議談成了,而且答應的歲幣要比皇上的心裡底線少了整整七十萬,曹利用心中喜不自勝。一走出遼軍營帳,他便用最快的速度向澶州趕去,希望能馬上回去向趙恆報告。

當然,除了完成任務的喜悅之外,曹利用也在為自己的前途慶幸。

他相信,大功告成之日,必是自己飛黃騰達之時!

曹利用趕到趙恆行宮的時候,碰巧趙恆正在吃飯,他只好在外面乾等。

正在吃飯的趙恆聽說曹利用回來了,急著想知道結果,飯還沒吃完,就迫不及待地派內侍去問。

曹利用自以為立下奇功一件,不肯輕易說出來,聲稱:“這是機密,只能自己當面報告(此機密,當面奏)。”

曹利用越是賣關子,趙恆越是心急,連忙派內侍再去催問,還特別叮囑道:“就算不能詳細說,報個大概的數目過來也成(姑言其略)。”

曹利用見皇帝又派了人來,賣關子的興致反而更高了。別人心急火燎想知道答案,他卻依然一言不發,再三催問之下,才神神秘秘地伸出了三根手指。

內侍一看三根手指,得,明白了,三百萬!趕緊回去覆命吧。

趙恆一聽說答應了三百萬,心疼地直咂嘴,失聲說道:“太多了!太多了。”不過後來轉念一想,居然又想通了,還自言自語說道:“只要能把事情了了,也行(姑了事,亦可耳)。”

對於如此息事寧人的態度,我只能說:敢情花的不是你的錢!

關子賣了,趙恆的心理期望也被拉到了最低線,曹利用這才屁顛屁顛地來覲見。趙恆一見曹利用,就問他談的怎麼樣。

曹利用還要把欲揚先抑的戲份演足,跪在地上不起來,連稱自己有罪:“臣答應送給遼國的銀絹實在太多了。”

趙恆連忙追問:“究竟答應了多少(幾何)。”

曹利用這才回答:“三十萬。”

三百萬一下子變成了三十萬!

澶淵之盟,三十萬,成交

趙恆當時的心情,大概就跟現在買彩票中了千萬大獎差不多,如果條件允許,估計抱著曹利用親幾口的心都有了。

啥都不用說了,升官!

轉眼之間,曹利用從八品的閤門祗候一下子變成了從四品的東上閣門使、忠州刺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