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500萬父母淚奔,現實更殘酷,誰來保護孩子?

《少年的你》橫空出世,讓公眾再次關注校園欺凌這個焦點問題。

幾乎所有人都是哭著看完了整場電影,人們在影片中或多或少看到曾經的自己或自己身邊的影子:

《少年的你》500萬父母淚奔,現實更殘酷,誰來保護孩子?

無論是不堪忍受欺凌自殺的胡小蝶,還是從最初的與己無關高高掛起的旁觀者最終淪為被欺凌者的陳念;

無論是勇敢的保護者小北,還是令人痛恨的欺凌者魏萊。亦或是那些或充當幫兇,或聚看熱鬧,或冷眼相向的旁觀者們。

《少年的你》500萬父母淚奔,現實更殘酷,誰來保護孩子?

影片《少年的你》熱播後,網絡上關於校園欺凌的推文不斷,

《教育》邀請到國家兒童安全天網工程專委會委員,全國兒童安全教育工作管理中心專家,中國公共安全教育基金會秘書長——寧蓬老師。

寧老師認為,無論是研究還是討論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什麼是校園欺凌以及校園欺凌的界定,讓家長更加深入地瞭解校園欺凌,才能理智地保護我們的孩子。



真實發生的校園欺凌更加殘酷

寧老師給我們講了很多現實中真實發生的校園欺凌事件,而現實比影片中的情節更加殘酷:

《少年的你》500萬父母淚奔,現實更殘酷,誰來保護孩子?

2019年4月23日,甘肅隴西縣渭河初級中學初二學生張凱(14歲)就是被同校五名學生圍毆,之後送醫搶救無效身亡的。

據現場目擊同學講,同校五名學生輪流對張凱太陽穴、臉上和肚子上猛打,圍毆持續了七八分鐘,據警方出具的屍檢鑑定意見書顯示,其系顱腦嚴重損傷而死亡。

《少年的你》500萬父母淚奔,現實更殘酷,誰來保護孩子?

2015年3月30日,在美國南加州私立高中讀書的中國留學生翟雲瑤帶領十數名女孩,將另一名留學生劉怡然引誘至一公園並進行長達5個小時的圍毆,

《少年的你》500萬父母淚奔,現實更殘酷,誰來保護孩子?

(被告在開庭現場 網絡圖)

包括扒光受害者的衣服、用菸頭燙乳、試圖用打火機燒她的頭髮、用高跟鞋踢她的頭部、強迫她趴在地上吃沙子及剃掉她的頭髮逼她吃掉等。

在毆打過程中,還有人用手機拍照留念。

不可能在影視作品中表現的種種令人髮指的身體虐待;摧殘人尊嚴的羞辱和謾罵;

還有那些在影視作品中無法呈現的種種惡行:令人窒息的孤立、冷落等關係欺凌;

無處不在又讓人無處躲藏的網絡欺凌…你能想到的惡,和善良的你永遠都想象不到的惡就這麼發生著。

這就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真實的校園欺凌事件。

《少年的你》500萬父母淚奔,現實更殘酷,誰來保護孩子?



教育部首次定義了校園欺凌的概念

影片《少年的你》熱播後大家都關注著校園欺凌,但寧老師認為,首先要搞清什麼是校園欺凌以及校園欺凌的界定。

需要說明的是校園欺凌目前並沒有法律上的界定。有媒體、學者稱為校園欺凌,也有叫校園霸凌或校園暴力等等。

而實際上2017年12月底,教育部等十一部門聯合印發了《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首次明確定義了校園欺凌的概念:

中小學生欺凌是發生在校園(包括中小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內外、學生之間,

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就是校園欺凌。

人們往往以為只有身體欺凌和謾罵侮辱才屬於校園欺凌,而實際上除了身體欺凌,佔到校園欺凌近70%的是語言欺凌。

其中包括辱罵、詆譭、嘲笑以及其取侮辱性外號,此外還有使被欺凌者感到孤獨和無助關係欺凌以及網絡欺凌。

這些我們都可以在影片中找到它們的影子。

《少年的你》500萬父母淚奔,現實更殘酷,誰來保護孩子?

被欺凌者胡小蝶因不堪忍受欺凌而自殺,想於己無關高高掛起的陳念淪為被欺凌者,而欺凌者魏萊也最終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昂貴的代價。

“在欺凌事件中沒有勝利者和於己無關者,無論是被欺凌者、旁觀者還是欺凌者本身,都是受傷害者。”

校園欺凌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 外在的傷害

首先被欺凌者是最直接、最明顯的受害者,他們遭受的傷害可分為內、外兩部分。外在的傷害包括身體傷害、衣物毀壞等。

16歲的福建永泰初三學生小黃在四年中經常被其他同學無故毆打,

《少年的你》500萬父母淚奔,現實更殘酷,誰來保護孩子?

最終造成小黃脾臟出血嚴重,經手術切除了脾臟。

《少年的你》500萬父母淚奔,現實更殘酷,誰來保護孩子?

  • 內在的傷害

如同影片中陳唸的反應:產生挫敗感和自卑心理,覺得自己不好、不對、沒有出息,進而對周圍的人和環境產生恐懼情緒,導致安全感的缺失。

而這種情緒嚴重的會造成創傷後心理應激障礙(PTSD),出現抑鬱症、精神疾病甚至自殺。

《少年的你》500萬父母淚奔,現實更殘酷,誰來保護孩子?

作為旁觀者來說,受到傷害最大的莫過於影片中陳唸的遭遇。

從欺凌者實施欺凌的那一刻開始,TA既是施害者同時也是受害者。

陳念最令人動容的就是她那份向陽而生的堅韌和決心,就算生活在陰溝裡,也要仰望星空,這正是人類需要的勇氣和骨子裡的堅強。

《少年的你》500萬父母淚奔,現實更殘酷,誰來保護孩子?

校園欺凌者的代價

如果欺凌行為造成了他人的傷害,不僅要賠償醫藥費還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或刑事責任。

2017年11月,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依法公開宣判了一起校園欺凌案件,四名未成年人因尋釁滋事罪被判處十一個月到一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少年的你》500萬父母淚奔,現實更殘酷,誰來保護孩子?

寧老師說,這是我國第一起因校園欺凌入刑的案例,因此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

因為欺凌他人而被“反殺”的案例也不在少數。

學生小A因為頭髮乾枯、捲曲,總是被班上的好事者嘲笑,還被起了一個侮辱性的綽號,一些學生每天以喊這個外號為樂。

一次小A被刺激之後,用凳子把其中一個嘲笑他的學生砸成重度腦震盪,結果被公安機關拘留。

後來,小A被迫轉學,並且對校園和學習產生抗拒,初中畢業之後就沒再上學;而那個欺負別人被打的學生,也留下了終身後遺症。

《少年的你》500萬父母淚奔,現實更殘酷,誰來保護孩子?

影片中欺凌者魏萊就屬於此類被反殺的。

《少年的你》500萬父母淚奔,現實更殘酷,誰來保護孩子?

被校園欺凌了怎麼辦

影片也非常好的反映出一個深層次的問題:

校園欺凌的產生絕不是簡單的某一兩個因素,而是有非常複雜的社會背景原因,家庭環境,學校教育,以及學生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特點等等共因而成。

如果不全面分析校園欺凌產生的原因,就難以有效地解決問題。

在現實中,大多數的欺凌事件當事人,無論是被欺凌者還是旁觀者,都會選擇忍受。

為什麼不報警?為什麼不告訴父母?不告訴老師?

因為當欺凌者足夠強大,而孩子們又不知道能給自己提供有力支持的人在哪裡?

當父母們對孩子說:TA怎麼不欺負別人就欺負你呢;

當老師們對孩子說:TA是好學生怎麼會欺負你呢?是不是你哪裡做得不好;

當公眾對孩子說:這只是成長過程中所必須經歷的過程,不必小題大做。

孩子們還能向誰去說?孩子們還敢向誰去說!



所以寧老師呼籲所有的家長

作為家長監護人平時要多關心孩子,多與孩子溝通,注意發現孩子的一些異常:

比如突然不想上學了也不願意談學校的事情,

喜歡把自己鎖在屋裡獨處,

成績無理由的下滑,

身上有解釋不清的傷痕等等。

家長如果懷疑孩子可能遭受了欺凌,要鼓勵孩子把真相說出來,或者通過去學校問老師問同學瞭解情況,或者暗中跟孩子幾天看有什麼狀況。

具體要怎麼做寧老師告訴我們這四點

如果確認孩子遭受了欺凌,切忌沒有搞清楚情況就指責孩子

第一,要與孩子站在一起,讓孩子明確知道你是堅強的後盾。

第二,要告訴孩子被欺凌不是你的錯。

第三,與孩子一起共同尋找解決方案。

有的家長很喜歡替孩子“包辦”聽說孩子被欺負了就跑到學校大鬧或者與欺凌者家長對簿公堂,其實此刻更應該控制自己情緒多聽聽孩子的想法,這何嘗不是培養孩子處理解決問題的一個成長機會呢?

最後一點是要通報學校。

還記得2018年9月21日浙江瑞安一家長,因女兒在學校與葉某(10歲)發生口角時被打致眼部疼痛(傷勢輕,未就醫,正常上學)而心生怨氣,

為此於當日下午攜帶水果刀到學校尋找葉某報復,用水果刀將葉某刺死。

所以面對校園欺凌,家長既不能“忍了”更不能自己找欺凌者或者家長“私了”。

就像《少年的你》我們會對陳唸的遭遇而感到陣陣地刺痛。

對於被欺凌者而言,最殘酷的是受到傷害後得不到來自學校、家長和社會應有的支持,造成心理上的無助和絕望。

如果,只是如果,我們有一個強大的反欺凌社會支持體系;陳唸的家庭能夠給予她足夠的關愛和溫暖;

學校能夠給予她足夠的支持;那些旁觀的同學們能夠有一個人在欺凌最初發生時勇敢地站出來說:不!

我們希望在愛的世界裡,那些如果都要成真,那些如果都會成真!



讓我們一起向校園欺凌說不,告訴那些受傷害的孩子們:你的世界,讓我們來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