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黛
2018年中國茶葉市場現狀全國茶葉種植面積4800萬畝以上,產量280萬噸,其中綠茶155萬噸,紅茶29萬噸,產值2100億元,茶葉產值每年增長12%左右。
茶葉產業未來增長最快的應是白茶,因現在佔比較小,市場認可度不斷提高,同時較易儲存並得到一定增值,也有一定的金融屬性,白茶中的特殊產品最有儲存價值,如生態白茶、有機白茶、野茶的小白等市場稀缺產品;二是武夷巖茶,被茶葉市場認定為高端茶的武夷巖茶,也是由於前期佔比較小而近幾年種植面積大幅擴張,產量每年增長超30%,市場推廣營銷力度不斷增大,所以未來十年仍然會有較大的增幅;三是紅茶,市場較為平穩,應有小幅增長,增長部分會集中於新產品和優特稀缺品種上;四是普洱,生普較熟普更有價值,特別是古樹茶等不可多得的產品,熟普和其他普通普洱將不太樂觀,前期炒做過大炒做時間過長,市場存量巨大,產供大於需求所以風險較大;五黑茶命運與普洱差不多,近幾年也有一定的炒做,後期不太看好;六綠茶產量佔我國茶葉總產量的一半,由於市場的快速流通,部分市場被別的茶類取代,市場份額將有一定量的減少。
但未來兩三年的經濟景氣度會很差,人們的購買力也隨之下降,茶葉行業也首當其衝!
茗貫武夷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擁有三千多年的飲茶歷史,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茶葉種植國。
全球範圍來說,茶葉產量前十位的國家分別是中國、印度、肯尼亞、斯里蘭卡、土耳其、越南、印度尼西亞、阿根廷、日本和孟加拉國。
中國茶葉出口量位居世界前三位,但中國出口茶葉主要以散裝原材料供給為主,產品附加值較低。出口數量最大的是綠茶,依次次是紅茶、烏龍茶、茉莉花茶和普洱茶等。
中國的茶產業雖然具有深厚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但在全球卻沒有較大的品牌知名度,甚至於都沒有躋身全球十大茶葉品牌之列。
究其原因,當前我國茶產業沿襲傳統農戶種植和作坊經營方法,存在茶葉單產低、勞動效率低、組織化程度低、茶葉的標準化程度低、集中程度低等問題,同時我國也未建立茶葉質量安全管理制度,缺乏規範的管理制度等。
中國茶產業諸多的優勢資源顯示,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態勢下,仍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中國茶葉需要具有國際視野的有志之士努力開發、深耕,品牌打造和運營,必將把中國由茶葉大國變成茶葉強國。
強國品牌,任重道遠!
復活的詩人
大家應該知道,無論是國際飲料界的龍頭可口**還是國內飲料界的扛把子*哈哈,他們的營收這幾年有逐漸下滑的趨勢,而同時國內的茶葉無論是種植面積還是產量都在逐年增加!從這個對比中可以看出,國人對於健康的考量已經大於一時的嘴癮!
茶葉中富含大量的氨基酸、茶多酚、茶鹼以及抗氧化物,這是不爭的事實。飲茶有利於健康這一觀點已經深入人心!那麼新形勢下中國的茶葉界該走向何方呢?
個人以為,茶葉界的同仁們應該在“安全”與“健康”上做文章!農殘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國的茶葉界,產量第一而出口卻遠不如一個小小的斯里蘭卡以及非洲小國肯尼亞,這著實說不過去!有些幾千年種茶歷史的泱泱大國,的確需要反省!
喝茶喝健康,這一理念應該加大宣傳,讓所有的年輕人從咖啡、酒精飲料、碳酸飲料的圈子裡走出來,然後走進茶葉的圈子內!“少年強則中國強”,換句話說,誰能主導了90後以及00後的思想,誰就能在未來的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
靜觀茶事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從古代傳統茶文化、茶藝、茶道的興盛,到現代科學茶文化和茶學的興起,茶文化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茶也成為國人不可或缺的飲品。但由於行業的問題,茶文化在傳播過程中被注入太多形而上的儒釋道思想內容,鮮有科學茶文化的宣傳和教育,導致人們對茶文化的印象頗有“茶可茶、非常茶”虛無縹緲。在科學昌明的現代社會里,絕大多數人都有一定的科學素養,對虛無縹緲的神仙茶文化難免會有的牴觸心裡,以至於類似於喜茶等非茶飲品大行其道。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健康的茶飲品和茶文化仍然會受到人們的青睞,但如若不高擎科學文化的大旗傳播茶文化,玩弄“茶可茶、非常茶”的虛無文化,仍然會被人們拋棄,茶業再次復興將遙遙無期。所以未來茶產業的復興和發展,一定是依賴於科學茶文化的傳播,與此同時,在互聯網和新零售時代,茶業會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打造茶的新零售經營模式。由此可見,以科學茶文化為核心的新文化、新零售將是茶業的發展趨勢。
新茗堂茗人
茶葉市場經歷了高峰期,現在已經是透明化信息時代,市場已經慢慢的淘汰了不良商家,實在的商家越做越好。現在已經正在步入穩定時代。所以你會發現現在很多抖音等,都是以教育市場為主要,把正確的信息帶入市場,讓更多人知道行業的內幕,從而獲得信任。這種營銷方式,比你開著門市店等顧客上門還有效。數據分析,現在大部分的群眾,都是對教育性質的資源感興趣,這種人群佔了最大部分。所以,賣產品,就是要教育市場。
帆濤帶你遊走北緯六度
喝茶人越來越多,茶業蛋糕越來越大。消費價格在五百以內一斤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