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與晉文公的共同點——得道者多助

上一篇文章我們講述到春秋是一個混亂的年代,自古亂世出英雄,在春秋這個亂世中自然少不了英雄人物的,春秋五霸就是這些英雄人物中的代表。

齊桓公與晉文公的共同點——得道者多助

不過後人對於春秋五霸的人物選定上比較存在爭議,不同的文獻中有不同的版本,比如說《史記》中選定的五霸分別為“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而《荀子·王霸》中又認為“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五人才是五霸,不過在眾多文獻中,齊桓公與晉文公兩人都是位列其中的,可見這兩個人的霸主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這兩個人都有著超出常人的魅力與特點,本視頻就在這裡講述一下齊桓公與晉文公的相同點——得道者多助。

齊桓公的上位經歷了很多波折。齊桓公並非嫡子,因此他的父親齊僖公去世後,就由他的兄長即位,是為齊襄公。在這裡就要從齊襄公的“風流韻事”上說起了。

齊襄公早年有一個妹妹,叫做文姜,文姜出嫁魯國之前,就與哥哥之間有不正當關係,後來作為政治聯姻嫁到魯國作為魯桓公的夫人。多年之後,魯桓公竟然帶著夫人文姜一起訪問齊國,要知道,一國夫人回孃家是有規矩的,不能隨著丈夫一起訪問孃家,這種行為在春秋時期是“非禮”行為,不合乎立法。也不知道魯桓公哪根筋不對,還是文姜主動提出要隨行的要求,

總之,魯桓公帶著夫人文姜就這麼去了。

齊桓公與晉文公的共同點——得道者多助

事情發展的和你們預想的一樣,文姜與齊襄公多年未見,早已思念無比,於是就繼續進行不正當關係。正所謂紙包不住火,文姜與齊襄公的事被魯桓公知道了,但是自己在別人家的地盤上也不好發作,只能隱忍不發,心想著回國之後再進行報復。不過齊襄公也是一個狠辣的主,他為了避免事情鬧大,決定先下手為強,於是派遣大夫彭生將其殺害,事後將彭生作為替罪羊殺死,也算是給魯國一個交代了。而對於這件事,小白看不下去了,就找到齊襄公覲見曰:“魯侯之死,嘖有煩言,男女嫌疑不可不避!”

小白的這番話是出於好意,但似乎戳到了齊襄公的脊樑骨,導致其大怒,責罵了一頓小白,小白也意識到楚國內亂將至,決定提前出逃莒國,躲避紛爭,而一同出逃的還有另一位公子,糾,他逃到了魯國,一來躲避內亂,而來是尋求魯國的幫助。

最後果然如小白所料,齊襄公作出一系列暴戾恣睢的事,人們對他的憤怒越來越多,最終被公孫無知所殺。不過公孫無知也不是善人,奪位後不久也被其他人殺害。齊國的這兩次內亂導致國主之位空缺,這個時候小白就趕在競爭對手公子糾之前回國,並繼承了齊國國主之位,是為齊桓公。史學界們評價齊桓公的為:

“無小智惕而有大慮”。意思是說齊桓公這個人不是小心眼,對於小事不會僅僅計較,而在大事上是比較明白的一個人。

齊桓公與晉文公的共同點——得道者多助

最能體現這一點的就是他在鮑叔牙的舉薦下,不計前嫌重用管仲。

齊桓公與管仲之間是有仇的。在齊桓公從莒國趕往齊國即位的途中,管仲曾經帶人在半路截殺齊桓公,因為當時的管仲是公子糾的手下,公子糾為了阻止齊桓公繼承君位,於是就派遣管仲前去截殺。而在截殺過程中,管仲一箭射中齊桓公,認為這一箭足以要了他的命,於是就撤退了。

然而齊桓公命大,這一箭射到了他的腰帶上,大難不死後順利繼承君位。

其實嚴格說起來,管仲與齊桓公之間並沒有什麼仇恨,管仲射殺齊桓公也是因為他是公子糾的手下,立場不同罷了。

縱觀齊桓公成為霸主的路途,他聽從管仲“尊王攘夷”的建議,九合諸侯,北擊山戎,南伐楚國,大大增加了中原諸侯國的凝聚力,手下賢臣越來越多,成為名副其實的霸主。

齊桓公與晉文公的共同點——得道者多助

而晉文公重耳的道路與齊桓公的道路非常相似,也是早年時期過著流亡的生活。而在流亡過程中,重耳因為自身的人格魅力,有很多人才放棄原本富裕的生活追隨他,認定重耳將來已經有一番作為。而重耳也不負他們所望,對他們禮遇有佳,讓這些人心服口服的追隨他。

並且晉文公在即位後,對於曾經兩次追殺過自己的寺人披不計前嫌,對其任用,成為一段佳話。

孔子對於齊桓公的評價很高,他認為齊桓公流亡莒國的經歷造就了他稱雄的心態,而重耳也是如此的多年的流亡生涯使得他非常貼切地體會到世態炎涼,心中也是充滿了對於成功的渴望。正所謂“德不孤,必有鄰”(《論語·里仁》),他們兩個在即位之後,又能寬厚待人,任用之前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也可見其心胸寬廣。這種人,怎麼會不成功呢?

齊桓公與晉文公的共同點——得道者多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