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之內,將有60%的養豬人被淘汰?散戶如何與規模豬場競爭?

用戶61402406


第一,預言三年之內60%的養豬人被淘汰,實乃危言聳聽。實際最大的可能是這三年內專業養殖戶及生豬養殖場將逐漸會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新增,而農村散戶養殖的總戶數和總體規模將有所減少。

第二,專業化、規模化養殖生豬是發展的大勢,既有農村空心化無人養、不願養等社會原因,也有資金、技術、銷售等資源整合的市場原因。

第三,農村散戶養殖與專業化、規模化養殖的出發點、針對的消費群體不盡相同,“各唱各的戲,各有各的道兒”,雙方你死我亡直接對決的可能性不大。

下面,就簡要說說相關情況。

一,專業化、規模化生豬養殖迎來了較好的發展時期。

作出這樣的判斷,主要基於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 非洲豬瘟這一波大浪之下,加速了對散戶、小型養殖戶的淘汰。

  2. 隨著農村人口的減少,特別是在家人口的轉移就業,散戶養豬所佔的比重逐年降低,專業化、規模化的份量越來越重,獲得政策、資金、技術支持的概率越來越大。

  3. 越來越嚴格的環保政策(特別是地方加碼的政策),使散戶、小型養殖戶怕養、不敢養。

  4. 最新的鼓勵生豬養殖政策主要還是針對專業化、規模化生豬養殖,資金、用地等都是如此。

  5. 此次疫情之後的復養,首先是支持專業化、規模化生豬養殖。

  6. 在明後的生豬價格相對較高的時候,專業化、規模化的養殖,其效益更能體現,也更能刺激大量的技術和資金投入,形成良性循環。

二、差異化,當散戶養殖變成配角時,這才是出路。

這裡所說的差異化,不但包括市場競爭,還包括散戶自養自用自銷式的自娛自樂。其實,這一問題在多年就已經出現,老百姓自家養的豬越來越少了,很大一部分是養過年豬,一些還是為了消化剩菜剩飯和自己種的玉米、紅苕,以及為種地準備農家肥,並不再是一味地追求養殖的經濟效益。

當然,真正的“土豬”依然很有市場,價格也相對較高,而且隨著人們對健康的追求,到農戶家中訂購“土豬”的還將越來越多,不少地方已順勢開始發展“土豬”品牌,既佔領了部分市場,又帶動了群眾致富。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


鄉村微視界之鄉村漫記


三年之內,將有60%的養豬人被淘汰?這是不可能的。散戶沒必要和規模豬場競爭,各自有各自的方法。

每個地方的養豬發展進程不一樣,在國外很多地方基本看不到散養戶了,全部是規模豬場。

在我們國家,散戶養豬的歷史是很悠久的。

按照養豬的發展進程來看,散戶肯定是越來越少的,但是到最後也不可能完全是規模豬場的天下。


我記得小時候家家戶戶養豬,每家都養個一頭兩頭的。

但是現在30年過去了,我們這邊養一兩頭豬的小養殖戶沒有了,一個村子還剩七八戶養豬戶,他們的規模平均在10頭母豬100頭育肥豬存欄左右,這樣的規模根本不能算規模豬場,還是處於散戶的行列。

現在好多偏遠山區的地方,還有很多人家是養著三兩頭豬的散養模式,這種模式可能在當地還會存在很長時間。

我發現散戶減少的快慢也和當地經濟發展有關,如果當地經濟發展的快,像那種只養個三兩頭的小散戶就消失得越快,剩下的都是起碼在100頭左右的個人豬場。

這些個人豬場可能有極少一部分未來能夠發展成規模豬場,大部分的話還是能最終發展成家庭農場模式。

所以今年國家在鼓勵養豬的措施裡,寫的也是鼓勵農戶養豬,發展規模養殖。以後散戶進化的速度可能會加快,但是說完全進化成規模豬場也是不可能的。而且以後還是家庭農場模式的養豬場要佔更多數。

三年之內,60%的養豬人將被淘汰,這種說法是不現實的。我認為就算再過十年,養豬業的格局,還是規模豬場,家庭農場,散戶三部分組成。

至於散戶如何與規模豬場競爭,我覺得散戶沒有必要和規模豬場比硬件設施,比獸醫服務技術等,可以發揮其自身優勢,取得養豬收益的最大化。

比如說散戶沒有那規模豬場麼大的成本支出,一個散戶豬場養200頭豬,沒有必要僱很多人,夫妻兩人就可以把所有事情做起來,在工人工資,費用方面就是能節省很大一筆開銷。

再比如說今年的豬瘟疫情,規模豬場防控有優勢,但是也有自己的缺點,因為它人多,每天賣豬,進飼料原料等等往來頻繁。

豬場防控最主要的措施就是減少豬場與外界的接觸,做好消毒,而這方面散戶豬場做起來,比規模豬場更有優勢。

所以我認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散戶和規模豬場都是共存的模式,而且兩者是互不牽扯,各自在自己的道路上發展,希望散戶以後可以走出更適合自己的模式,越做越好。


農村養殖新鮮事


我去年這時候就跟老婆說:明年的今日,你能隔三差五地吃頓"回鍋肉",說明你的家庭收入是穩定的,如果能經常吃上回鍋肉,說明你的家庭收入挺高的。她就是不聽,亂花亂用,可不,現在半月都沒吃肉了,都說"心裡嘈荒",哎,明天領工資了,割兩斤五花肉回去打打"牙祭"!


水清木華8141


三年之內,將有60%的養豬人被淘汰?散戶如何與規模豬場競爭?


首先,別說三年之內,就是10年之內,也不會有60%的養豬人被淘汰。為什麼這麼說呢?

1、10年之內,以散養戶為主的養豬模式不會改變

因為,中國與歐美不同,雖然現代化養豬在模範歐美,引進歐美的品種,先進的技術和優良的管理方法以及豬舍建設系統。

但是養殖技術可以模仿,但是養豬規模沒辦法模仿和引進。中國養豬國情就是大部分養豬人是散養戶,佔了60%以上,集團化豬場和規模化豬場的佔比只有不到40%。

那麼如果60%養豬人被淘汰,也就是代表36%的散養戶被淘汰,試問按照現在的豬肉行情和豬肉緊缺情況,國家允許嗎?

目前國家正在鼓勵生豬養殖,鼓勵一切可以從事生豬養殖的養殖戶,不管你是規模化豬場還是散養戶。而且對於散養戶也放寬了土地政策、環保政策、給予一定的貸款支持,養豬產業恢復正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2、養殖體系調整:散養戶變為家庭牧場,規模化豬場減少,集團化豬場擴張

  • 未來養豬行業產業模式的調整改變,散養戶隨著生產水平的提高,又兩口子飼養30-50頭母豬,逐步發展到飼養100-200頭母豬的家庭牧場。
  • 中間的規模化豬場資金沒有集團化豬場雄厚,養殖技術也沒有專業的人員,大多數是飼料、獸藥、疫苗廠家的技術老師,數量佔比會減少。
  • 集團化豬場,好多上市公司,資金充足,養殖技術不斷提高,國家支持發展,未來擴張的速度一定很快,而且可以帶動當地經歷發展,如公司+農戶的放養模式。

二、散養戶如何與規模場競爭

1未來1-3年無競爭

在目前這種行情下,我認為兩者之間無需競爭,各掙各的錢。因為現在的行情,生豬價格17到20元一斤,豬肉價格30-40元一斤,只要有母豬,一年的利潤在5-7萬左右,農村散養戶也能掙到5萬,一頭肥豬的利潤在3000-4000元左右。

試問,這種行情養殖戶只要豬場有豬,誰掙不到錢,怎麼能存在競爭。

2、豬價迴歸正常後可能存在一定競爭

豬價一旦迴歸正常,那麼養豬成本就決定了豬場是否盈利。按照目前國內的養豬水平,規模化豬場能夠做到5.6-6元保本,但是散養戶可能要7元才能保本。

如果豬價低於7元,大多數散養戶可能賠錢。這時就考慮豬場的飼養管理水平,生物安全、人員的執行力,以及運氣成分。但是散養戶也有自身優勢:

  • 養殖規模小,靈活,隨時復產和清場
  • 資金壓力小,沒錢養殖一批肥豬,有錢引種母豬
  • 接觸疫情機會小:散養戶活動範圍就在鎮上或者村上、市場、豬場周邊,一次運輸的飼料可以夠1個月或者半個月使用,而規模場每天都要人員、車輛進出。
  • 可以根據行情適度壓欄:散養戶豬場一般不會滿負荷生產,行情不好可以壓壓欄,等到行情好及時出欄。而規模場壓欄豬沒地方飼養,飼料等資金壓力太大。

《豬業前沿》持續為養豬人提供一手豬價信息、養豬新聞、疫病綜合分析,喜歡的朋友請點擊關注,謝謝!


豬業前沿


在今年9月以前,沒有出臺關於解除禁止散戶養豬政策之前,確實在農村地區,90%以上的農民因為被限制而沒有養豬,只有絕少部分農民可能還在一直養豬,但是都只是家庭式的樣子幾頭生豬。在之前基本上養豬都是中小型養殖場佔主流,大型養豬場其次。但是經過這一次大洗牌之後,再加上散戶禁養取消,大批中小型養殖戶反而在這一次的疫情當中退出生豬養殖行業,大批散戶開始如此,大型養殖場因為資金雄厚,可能還堅持下來了。

所以我們暫且不說3年那麼長,從未來2年來說,我國的生豬存欄量想要恢復到之前的那個狀態,尚且會比較困難。如今非洲豬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雖然不排除後續有爆發的可能,但是至少現在養豬相對安全,而且利潤相當高。隨意這有重新吸引了一批人開始養豬,雖然目前還沒有體現出來,但是在未來幾個月,市場上的生豬存欄應該會有所增加。

目前養豬因為很賺錢,但凡在農村居住的農民,很多都開始養豬,一頭豬利潤按照目前來看能夠達到三千多元,誰不眼紅。現在養豬不受限制,農村的散戶,還有大批新入場的小型養殖場可能會成為接下來的一兩年之內的養豬大軍。所以至少在2年內養豬的人會越來越多,除非再度發生疫情,那就另當別論。

按照目前養豬的行情來看,如果此時還在養豬的人,中途不沒有其他狀況而退出的話,那麼只能說和錢過不去。之前專家就預測未來兩年我國生豬都沒辦法恢復正常,因為上半年存欄減少太多,加上大批養豬人退場,所以短期之內很難恢復。至少要2年的時間才能緩解,逐漸恢復。所以我個人認為這兩年內,養豬的人只會越來越多,而不是越來越少。

但是我們不排除2年之後,生豬存欄恢復正常之後,對於養豬的規定將會越來越嚴格,可能到時候農村散戶養豬又將被禁止,小型養殖戶如果各項指標不合格都有可能整頓,甚至直接關門。所以未來養豬確實會越來越嚴格化,標準化和科學化,凡是環保不達標可能都不允許。因此中小型養殖場很難和大型養殖場抗衡,被取締也是很有可能。散戶要想和規模豬場抗衡除了做好環保措施以外,只能看相關規定了,未來能不能養豬還是未知數,大家說呢?


少三番


三年之內,將有60%的養豬人被淘汰?散戶如何與規模豬場競爭?

數據從何而來的呢?三年之內,應該是我們生豬養殖業產能恢復的關鍵時機,當然也是整個養豬行業轉型升級的時期,一些不能夠跟上時代步伐,不願意進行改變的養豬人,只能會被淘汰,而且本身散養戶和規模場就各有利弊,不必刻意去爭個高下。關於這個話題,獸醫小盧一起來和您聊聊。




與時俱進,任何行業都適用

大家可能覺得有些太虛了,但是事物的發展就是這樣的,面對時局,要麼改變,要麼適應,不做出調整,只會必死無疑,養豬業,千變萬化,更要如此,面對非洲豬瘟,國內養豬人都是第一次經歷,不同的應對措施,不同的落實細節操作,最後面對的是不一樣的結局,當很多人都在提生物安全的時候,如果您還是像以往一樣,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沒有嚴格的去執行,那麼最後的結果只能是全軍覆沒,損失慘重,如果認真去做,即便現在被傳染,經過拔牙,隔離,細節到位,會有傷亡,但是不會造成那麼嚴重的後果。到底會有多少養豬人被淘汰,這個不好評判,但是一定會有一些養豬人是主動或者被動的選擇退出養豬業的,因為任何事物都遵循適者生存的法則的。




養豬業以後將會以規模化佔據主體

但是這個說的是最終的趨勢,短時間內還不會達到如此的形勢,目前我國生豬養殖場約3000萬戶, 絕大多數是年出欄不足500頭的散戶,佔比應該在99%左右,而且隨著非洲豬瘟的到來,無論是規模場還是散養戶,都會面臨被非的威脅,但是規模場在一些設施設備,生產成績,日常管理等方面確實是比一般的散養豬戶,有優勢的。從養豬業長遠發展方面來看,肯定是要以規模化佔主導。




散戶如何與規模豬場競爭?

散戶和規模場同時並存或許是相當長時間內,我們國內養豬業都要面對的現實,畢竟群體數量在這放著呢。當然最終規模化佔據主導也是不爭的事實,在次期間那就是各自發揮自己的優勢,共生共存。散養戶的優勢就是靈活,風險規避可以比較隨機。規模場的優勢就是在於資金和技術實力方面。




我是獸醫小盧,是一名執業獸醫師,平時大家在養殖方面有任何的疑問都可以私信我,相互交流,服務三農,立足養殖,有喜歡養殖的朋友也可以關注一下,每天都會給大家分享最新的養殖資訊,實用的養殖技術,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獸醫小盧


我認為三年之內將有60%的養豬人被淘汰是不可能的。你說的淘汰應該指的是農村散戶吧。

首先,未來幾年養豬行業是以規模養殖場為主,農村散戶為輔。三年之內,養豬人是會減少,但不會減少那麼多。

其實,為了恢復生豬產能,現在國家鼓勵養豬,所以三年內,養豬的人不會淘汰60%,只有生豬產能恢復,豬價下跌,才會有人慢慢淘汰。



最後,規模養豬場的出欄量無法滿足市場需求,農村散戶的加入才能滿足市場需求。況且經過這次漲價之後,豬價永遠回不到過去的10一斤了,養豬是有利可圖的。又怎麼會淘汰60%呢?

綜上所述,三年內,將有60%養豬人被淘汰,那是不可能的。

散戶如何與規模豬場競爭?

我覺得散戶應該走與規模豬場合作的道路,而不是與規模豬場競爭。

1、規模養豬場管理和飼養方式比散戶好,成本比散戶低,經驗和防病能力比散戶強,所以散戶根本競爭不過。

2、散戶與規模養豬場合作可以實現雙贏。散戶可以利用規模養豬場的經驗和資源;而規模養豬場可以把豬給散戶養,到時候再回收,以此來擴大規模。

所以散戶不應該與規模養豬場競爭,而應該和他們合作。


孤狼小歐


有人說,三年之內,將有60%的養豬人被淘汰?散養戶如何與規模豬場競爭?這個問題是變成不了現實的,是一道假命題。依據各地生豬發展狀況來看,別說三年之內,十年之內也不會有60%的養豬人被淘汰出局的。這就是目前各地生豬行業的基本情況。總的說來,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產力的發展,未來的生豬產業化必將淘汰所有散養戶,縮減中小型普通養豬場,大型養豬場將繼續擴大規模化養殖,升級成為大型養豬場,將被大型和超大型養豬集團所代替。但是目前談論,為時尚早。


第一,三年之內,散養戶是各地一支不可缺少的強大的生豬養殖隊伍。在三年之內,各地生豬養殖正處在目前同一個豬週期之內,是市場上正需要大量的生豬的時候,來平抑市場價格,緩解供求矛盾,調整供求關係的重要時期,是各地大力發展生豬養殖的重要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之內,只靠規模化大型養豬場和養豬集團是遠遠不夠的,是無能為力改變目前的生豬養殖狀況的。只有農村散養戶參與這次大力發展生豬養殖中來,才有希望改變目前生豬養殖低迷現狀。否則,三年內非常難走出這一個特殊的豬週期的,不可能改變目前生豬發展低產能狀況的。因此,農村生豬散養戶,是目前最具有生氣,最具有希望,最具有力量的一支強大的生豬養殖隊伍,是目前不可缺少的重要養豬力量。因此,各地正在推出許許多多的優惠措施和辦法,鼓勵和支持廣大農村養豬戶,恢復和發展生豬養殖,激勵養豬戶多養豬,養好豬,多賣豬,多創收,為改變目前生豬養殖的困境而努力。


第二,三年之後,各地生豬養殖恢復了正常狀況時由多重因素散養戶將自動退出。各地通過三年的恢復、發展、擴大生豬養殖,基本恢復正常的生豬養殖狀態後,生豬價格和豬肉價格,迴歸適合生豬產業發展和適應廣大消費者日常生活的時候,由於規模化養殖的澎漲壯大,養殖業產生巨大的競爭力,優勝劣汰,使一些農村養豬戶養殖環境、能力、條件等等因素比較薄弱的,將會主動停養、歇養,退出養殖行業。另外,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逐漸城鎮化,農民逐漸改變自己的身份,變成城鎮居民,脫離農業生產第一線,變成產業工人後,農村散養戶將會主動退出養豬業。這些都是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但是,有一些偏遠地區和山區,經濟發展滯後,退出養豬行業是一個慢長的道路。


總之,有人說,三年之內,將會有60%農村散養戶被淘汰?是個假命題,是不切合實際情況的,是不符合當前的現實的,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可以大膽地說,各地生豬養殖,在十年內主要靠農村生豬散養戶的養殖力量,才能保證市場供給,保證豬肉價格平穩,否則就會走向極端,是不現實的。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旭日東昇付先


題主即便不是火星來人,也是對中國養豬業極其不瞭解的外行。作為行業內的老司機,我告訴你,3年之內60%養豬人被淘汰的概率是零。

在非洲豬瘟衝擊、養豬利潤超過3000元/頭的影響下,加上有關部門鼓勵包括農戶在內的各界力量養豬,在這種情況下大型企業會瘋狂擴張,中型企業會謹慎擴張,散戶會有較大比率退出不再養了,一是沒錢養不成,二是被非洲豬瘟嚇著了金盆洗手。所以第三年養豬的人非但沒有比現在少,反而會比現在增加,不存在3年內60%養豬人被淘汰的情況。

當然,產業內部結構會有較大變化,養豬巨頭的市場份額會大幅增加,2018年國內前20名養豬大佬的生豬出欄量為6850萬頭,比2017年增加25%,佔市場份額10%若。預計3年後前20強養豬企業所佔比重會超過30%,與之對應的是散養戶將顯著減少。換言之,從事散養豬的人會有大幅減少,但規模化養豬的人會大幅增加。

但散戶仍然將長期存在,尤其家庭農場會是養豬業的重要支撐力量。那麼散戶如何與規模豬場競爭?差異化戰略是根本之策。

1、不要和大豬場拼規模,而要和他們拼效率,只要你的養豬水平比他們高,你就更牛。

2、可以在動物福利上動腦筋。散戶規模小,身子靈活,容易推行福利養殖。

3、想辦法在生態養殖上做文章,甚至可以和觀光結合在一起。

總之,散戶不要和大豬場拼“大而強”,而是要埋頭打造自己的“小而美”。


畜牧大集網


對於這個問題,來看三年之內是否有60%的養殖戶被淘汰呢?那麼未來的養殖規模當中以及散養的方式應該如何競爭?

按照去年這個情形來看,應該在未來的三年內有很多散養的養殖戶會消失掉。

現如今至2019年9月之後這個情況有了巨大的突變。

大部分地區取消了禁養禁令。

其實如果沒發生豬瘟,那麼按照市場的走向確實有很多養殖戶會被淘汰,特別是散養的養殖戶基本上都會被淘汰。

但是發生了一起恐怖的豬瘟事件所以導致了大部分養殖戶或者養殖的豬都出現了死亡狀態。

那麼現在對於豬來說是一個比較稀罕的物種,對於豬肉的需求量也在不斷的狂飆。

所以基於這個情況來看,目前來說針對於這個問題來看,確切的來講,已經是很多地區都取消了禁養禁令。

近幾年內不再限制養豬發展。

對於這個情況來看,我們這邊當地已經出臺了相對應的政策,也就是出現了相對應的解除禁令的狀態。

也就是按照目前的市場走向來看,近幾年都不會再幹預養豬的這個行業,因為現在養豬投入的人比較少,需要激活這個市場,需要更多人投入這個市場來穩定這個價格的問題。

所以針對於這個情況來看,我們覺得這幾年內對於養豬的養殖戶,咱們不說是否消亡或者淘汰,首先這個市場還沒穩定,說要淘汰,其實還是不可能的。

畢竟對於目前的情況來看,如果再進行淘汰,那有可能豬肉就會飛上天了。


至少需要三年時間。

在我們看來,如果說針對養殖戶這個養殖的問題來看。如果想要獲得更好的養殖方式,或者說要獲得更高的養殖就必須做好大量的投入,但是現在的成本投入很貴很貴。

那麼這個時候對於目前這個情況來看就得不到很好的一個保障和幫助。

那麼如果再次穩定這個市場,我個人覺得至少要在三年。至少要三年之後,可能會再對這個養殖的市場進行干擾,否則我個人認為是不可能再對這個市場進行干擾和淘汰一些養殖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