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擔心退休時繳費基數的高低是否會影響養老金?我們的養老保險繳費原則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具體是怎樣計算的呢?
養老金計算很簡單,目前我們社保繳費形成的養老金待遇叫做基本養老金,主要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養老金的計算公式也是全國統一的:
基礎養老金等於(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的指數化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退休時個人賬戶的餘額÷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基礎養老金分析
職工本人的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實際上就是退休上年度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乘以平均繳費檔次。
如果我們過去所有年度都按照60%基數繳費,那麼本人的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就是60%的退休上年度社平工資。如果我們有一年按照40%基數繳費,那麼肯定會對平均繳費檔次有所拉低。
實際上,平均繳費檔次等於所有繳費檔次的和除以累計繳費時間。一般不包含視同繳費年限。
我們可以對每年的繳費進行拆分,比如我們繳費15年按照60%檔次繳費,就是15年形成的基礎養老金相加。有一年按照40%檔次繳費,那麼就是14年60%檔次加一年40%檔次形成的養老金。
按照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以一年為基礎,60%檔次繳費每年可以領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40%檔次繳費可以領取0.7%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如果社會平均工資是5000元的話,基礎養老金待遇僅差1‰,也就是5元每月。但實際繳費的話,由於是繳費基數乘以繳費比例,60%檔次繳費至少比40%檔次繳費多出一半的費用。
實際上,如果按照相應的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進行數學化分析。如果我們按照0%的檔次繳費,基礎養老金也能達到0.5%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這可就事大了,0%的檔次繳費,實際上就是一分錢不用繳納。因此,為了防止養老保險基數的較低繳費,國家要求養老保險繳費的最低檔次不得低於繳費基數的60%。過去,四川、北京等一些地區針對靈活就業人員和生產經營困難的企業,允許他們按照40%的基數繳費。
2019年5月,國家在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實施方案中,再次強調各地要貫徹落實60%~300%的繳費基數範圍。北京市出臺了過渡性方案,從2019年7月起,最低繳費基數調整到46%;2020年7月最低繳費基數調整至52%;2021年7月最低繳費基數將調整到60%。
個人賬戶養老金待遇
個人賬戶養老金待遇實際上受影響是非常明顯的。個人賬戶的餘額,實際上是按照繳費基數的8%劃入的,每年按照國家統一公佈的記賬利率計算利息。
如果我們繳費基數是60%,3000元每月,每月進入個人賬戶的錢數就是240元,一年是2880元。
如果我們繳費基數檔次只有40%,繳費基數就成了2000元每月,每月進入個人賬戶的錢數是160元,一年是1920元。
如果是60歲退休養老金計發月數是139個月,不考慮利息的情況下,形成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分別是20.72元/月和13.81元/月。60%基數繳費的待遇是40%基數繳費待遇的1.5倍。
不過,由於個人賬戶繳納的錢是職工本人承擔,省下的錢也就進職工本人腰包了。
結論
如果用人單位按照40%的檔次繳費,職工的養老金待遇會降低一些,但是差距不是太大。
不管怎樣,如果用人單位沒有按照真實的繳費基數給職工繳納社保,這都是侵害職工合法權益的,職工可以向勞動監察部門和社保稽核部門投訴維權。
閱讀更多 暖心人社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