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貸款風雲:80%產品已停止進件,有持牌機構全員轉崗催收

線下貸款風雲:80%產品已停止進件,有持牌機構全員轉崗催收

線下貸款風雲:80%產品已停止進件,有持牌機構全員轉崗催收

近日,多位知情人士向消金界透露,一家線下大額放貸平臺在全國範圍內的64個門店全部撤散。

消金界瞭解到,這是業績未達標的末位淘汰。

當下經濟承壓,線下放貸進入緊縮週期。與此同時,政策高壓,更是對行業使出了“殺手鐧”。

兩高兩部於近期下發了關於非法放貸的意見,明確了對非法放貸行為定罪處罰依據、定罪量刑標準等。

多位代理商對消金界表示,他們接到降低服務費、產品降息的通知,利潤空間大幅縮水。更有不少代理商直接放棄這一業務,跳出了行業。

“現在線下大額貸款業務暫停了80%。”知情人士表示。

在線下貸款中介風生水起的那幾年,行業內流傳著“年放款2億元,住別墅、開跑車”的神話;然而,繁華過後卻是一地雞毛,有代理商因“套路貸”的罪名被判刑,持牌消金大規模收縮甚至關停了線下代理渠道。

“我們單位目前進入全員清收階段,包括北大計算機專業碩士也在內。”某持牌消金負責人表示。

線下放貸,正在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清洗。而曾經活躍著貸款中介,深知箇中滋味,當下滿腹愁緒。

線下貸款風雲:80%產品已停止進件,有持牌機構全員轉崗催收

貸款中介:代理再招代理,層層返傭

在線下貸款業務,活躍著一群特徵群體,那就是中介,他們其實就是做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助貸業務,通過線下為客戶提供貸款服務。

線下貸款產品件均在5萬元以上,早期做得多的主要有保單貸、公積金貸、房抵貸等產品。

中介通常做的就是“信息差”業務,貸款中介同樣如此。對於銀行等金融機構來說,通過貸款中介,可以減少獲客成本,提高放款體量,貸款中介通常收取3-6個點的中介費。

“在金融這行,咱們貸款中介是後媽生的。在機構甲方眼裡,咱們是羊毛黨、是拉皮條的、沒底線的。”某渠道總監發出感慨。

對於貸款中介來說,沒有從業資質,這是出生即帶的原罪。

在經營模式上,貸款中介主要分為直營和渠道。

拿持牌消金來說,目前直營模式的分別有哈銀消金、興業消金。這一模式的缺點在於營銷成本高,很難起量;但好在,渠道管控不容易出風險。

但在實際業務開展的過程中,客戶經理往往認識業務員,再介紹過來,這時客戶經理就成了渠道。這樣的直營也就是“偽直營”。

比如,某些產品招省代(即一級代理),省代可以往下收二級代理、三級代理,代理除了可以拿自身的錢,也可以拿下面代理的業績提成。

以錦程消金在河南地區為例,省級代理門店平均每月放款3000萬元,內返2.5個點,並收取4、5個點中介費,其中返傭給業務員4個點,剩餘的用作門店開支;而位於鄭州的某二級代理,平均月放款300萬,沒有內返費用,只收取中介費。

渠道模式又分為保證金模式和代理/加盟模式。

對於輕資產運營的消金機構而言,搭建自有渠道不太現實,於是選擇和渠道中介合作,進行展業。

在保證金模式下,中介一般需要繳納一筆10-100萬不等的風險保證金,用作兜底。

在代理/加盟模式中,金融機構大多選擇在當地成立分公司,共同負責風控、催收等環節。

“任何一個產品,剛開始的時候都是賺錢的。”某代理商坦言,在加盟/代理模式中,後進入者都是被割的韭菜。

拿華夏信財來說,加盟費由一開始的5萬元,一路水漲船高到15萬元。其業務清退的消息一出,有代理商表示,“剛交的15萬元加盟費打了水漂”。

線下貸款風雲:80%產品已停止進件,有持牌機構全員轉崗催收

在沒有大數據的時代,拼的是甲方的底線

最初,線下貸款行業還沒出現所謂的大數據風控,貸款中介只是通過人工審核加上IPC來進行風控。

那一時期,各家甲方都是在“拼底線”,即徵信要求。產品放的好,大家都有錢賺;完不成任務,誰都沒錢拿。

業內人士表示,2015-2017年,拿小贏優貸來說,在深圳地區的月均輸出達2億元;平安金科的安金易貸,全國每個城市月均輸出700萬元以上。

那一時期也創造了不少造富神話,行業內流傳著“XX客戶經理月放款最高3000萬元”“XX客戶經理一年放款2億元,住別墅、開跑車”的傳說。

然而,代理商註定站在風控的對立面。

在實際的業務過程中,地方中介渠道商通常以“外訪費”、“手續費”等名目收取費用。“碰到資質差急用錢的客戶,那就使勁坑,1-3個點位是良心價,5-10個點見多不怪。”

2018年,銀保監會嚴查代理商違規收費亂象,此後,逐步改成代理商不許收費,金融機構給返點。

此外,中介幫忙包裝資料、騙貸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某渠道商表示,有人以做包裝貸款的名義,騙取客戶的四大件,以國際漫遊的方式詐騙,導致客戶電話卡欠費幾千元、幾萬元,事發後,讓渠道自己想辦法解決。

“金融機構對於滯後的風險逾期要求很高,放款量卻定KPI,結果就是各種方法內外勾結,撈一筆走人。”某持牌消金風控人員表示。

消金界瞭解到,出現壞賬後,雖然金融機構一般要遵從責任認定原則,但是消金產品鏈條涉及到貸前、風控、催收眾多環節,往往很難定責。

線下貸款風雲:80%產品已停止進件,有持牌機構全員轉崗催收

去中介化時代,貸款中介斷臂求生

2015年P2P網貸風生水起,到714高炮的泛濫,再後來,大數據風控應運而生。

這一時期,線下大額產品除了電核和人工面籤之外,還要過一遍線上的風控系統。貸款中介們常用的風控系統有蘑菇信用等。

某代理商表示,最初是做銀行中介,在貸前審查環節,可以通過負債比計算公式、認定收入公式,通過一個客戶多頭授信多少筆禁入、徵信查詢次數多少次禁入,完成前端排查。

“那時經過我們貸前篩選排查,客戶通過率能達到90%甚至99%。”該代理商表示。

然而,數據風控的誕生,使這一模式不再行得通。

“有了數據風控滯後,動不動就綜合評分不足,怎麼排查?”某代理商向消金界訴苦。

對於貸款中介,綜合評分不足這個否決是萬能的,很多產品只有一個否決標籤。

現如今,數據、催收行業面臨整治,加上共債人群攀升,行業如履薄冰。

“燕郊房價腰斬,300萬買的,首付100萬,房子跌到150萬,”有業務員坦言,其客戶房產投資失敗、還不上貸款,自己不得已面臨“被停貸”的局面。

而一些保單貸的客戶,逾期後甚至連人都找不到。

此前,中郵消金、湖北消金、晉商消金、錦程消金都採用代理模式。經歷了前期的風險爆發,如今,湖北消金已經停止線下代理渠道,中郵消金只在南京、蘇州等地開放渠道,晉商消金除了各地運營中心一個名額外,其餘地方渠道都被其第三大股東宇信科技所承包。

只有錦程消金,還在通過代理模式大規模佈局二抵產品。

“金融是特殊行業,任何個人以及機構未經央行以及銀保監會允許不得從事金融活動。這句話,對我們來說就是‘死罪’。”處於灰色地帶的某中介悲觀地表示。

在這一情形下,線下貸款中介是否還有生存空間?

事實上,就在近日,借唄上線了一款大額借貸產品“借唄+”,用戶在“借唄+”頁面提出申請後,需到中郵消費金融線下門店進行面籤。借唄起到了純導流的作用。

業內人員對比表示,“大額線下貸款,當地人更瞭解情況,如果標準化做好,比互聯網貸款更靠譜。”

或許,對於更多貸款中介而言,不再找法律的空白之地,而是尋找市場的合法之地,合理地轉型,才是生存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